正文

4 孩子天生不會說謊(3)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 作者:尹建莉


這位媽媽想了想,點點頭說,我們對她要求是挺嚴的。

我說,你們認為嚴格對孩子好,但孩子可不覺得好。她知道,這件事告訴了父母,不但詞典不能找回來,還會挨一頓批評――她干嗎要把一件壞事變成兩件呢。所以她寧可選擇隱瞞。

這位媽媽有些吃驚地說,這樣分析是有些道理,不過我們從來不打不罵孩子,她做錯了事,只是批評她幾句,最多罰站一會兒。這有什么呀,哪個孩子不挨父母批評呢。再說,紙包不住火,靠說假話拖延那么些天有必要嗎?

這位媽媽不知道兒童其實十分好面子,大人以為無所謂的事,兒童往往會看得很嚴重。我們絕不能以我們的感覺來衡量孩子的壓力。大人經(jīng)常隨口批評孩子幾句,就像說平常話一樣,可它們給孩子留下的,卻是非常消極的情緒體驗。盡管孩子也知道紙包不住火,事情用不了幾天終會露餡,但為了逃避大人訓(xùn)斥,她就能拖幾天算幾天,這符合兒童的思維方式。

并非孩子在這個過程中不緊張,那幾天其實她天天都生活在緊張之中。不管成年人還是孩子,為隱瞞一件事而不斷撒謊,是很痛苦的,事實上沒有人喜歡撒謊。孩子寧可承受拖延的痛苦,也不告訴家長――這其實是個信號,說明家長和孩子的相處出了問題,孩子在潛意識中已不信任家長,并且排斥家長。作為主動方和強勢方的家長必須要進行反思,必須要改變自己了,否則以后可能會因此產(chǎn)生一系列的麻煩。

我把這些想法對家長講了,她不住地點頭。我能感覺到她是在真誠地反思自己。她有些為難地問我,那你說我以后該怎么辦,孩子犯了錯誤難道我們裝作沒看見,就不說嗎,那樣能行嗎?

我說,這不是個裝不裝的問題,而是你如何理解孩子的問題。你們以前的失誤就是容不得孩子有任何錯誤,所以批評一直貫穿在生活中,似乎家長不說,孩子就不懂得改變,不說就沒有盡到做家長的責(zé)任。事實上,犯錯誤是兒童成長的必修課,家長要學(xué)會接納孩子的錯誤,用不著一發(fā)現(xiàn)孩子哪里做得不好,就批評教育一頓。在讓孩子認識錯誤并改正錯誤的過程中,“不說”往往是最好的“說”。孩子犯了錯誤心里已很難過了,家長給予理解,倒往往比給予批評更能讓孩子記住教訓(xùn)。即使說,也要采用不讓孩子丟面子的說法。

博士點點頭。我看她很愿意聽,就繼續(xù)說:就孩子經(jīng)常丟東西這個壞毛病,既然已經(jīng)說過許多遍,而且懲罰過,說明這些方法都沒用。如果再用下去,不但丟東西的問題解決不了,還讓孩子多出了說謊的毛病。以后在這個問題上要用“辦法”來幫助她,而不是用“批評”來教育她。

我給她舉了自己的例子。比如我女兒圓圓有一次乘出租車把太陽帽摘下來放在旁邊座位上,下車忘了拿;又過一段時間和我一起乘出租車,又差點因為同樣的原因把新買的一件衣服丟在車上。我們就總結(jié),以后乘出租車,絕不能把東西隨手放在座位上,一定要拿在手里,不要嫌麻煩。如果拎了幾個袋子,要放在下車的門口,這樣就不會丟下東西了。

幫助孩子想一些預(yù)防方案比批評有效得多。如果孩子真有一個毛病無法改變,只要問題不是太大,可以隨他去。用“理解”和“辦法”都解決不了的毛病,用“批評”一般來說也解決不了。愛一個人不也包含著對他缺點的接納嗎?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