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3,國有制與市場經濟相容嗎?中國經驗的啟示(9)

市場的邏輯 作者:張維迎


在圖5.3中,我顯示了現金流,控制權收益與總價值如何隨產業(yè)中的企業(yè)數量而變化。當企業(yè)數量很少時,少數寡頭擁有龐大的市場力量,現金流和控制權收益都很可觀。隨著企業(yè)數量的增加,市場競爭變得越來越激烈,則現金流和控制權收益均下降??刂茩嗍找嫦陆涤袃蓚€理由:第一,較低水平的現金流意味著可得的額外好處少了;第二,存在更多經理人意味著被雇為經理所具有的聲望變低。我們可以進一步假定,現金流比控制權收益下降得更快。畢竟,即使當企業(yè)虧損時,經理仍可占有一些控制權收益。因此,現金流和總價值比控制權收益更快縮小為零。私有經濟中企業(yè)的均衡數量(用表示)小于國有經濟中企業(yè)的均衡數量(用表示)。

圖5.3)

總價值

利潤私有經濟均衡

控制權利益國有經濟均衡

N*N`企業(yè)數量

圖5.3企業(yè)均衡數量

因此,我證明了,國有經濟遭受更為嚴重的過度準入和重復建設。非正式的觀察強烈支持這一論點。例如,假設汽車制造商的社會最優(yōu)數量是5。然而,主管政府官員可能選擇建設50家而不是5家汽車制造廠,因為現在他們可以任命50個總經理,從而可以給更多的親朋好友安排位子。盡管試圖支撐50家制造商的整個行業(yè)處于虧損狀態(tài),但沒人在乎。

同樣的邏輯也可以解釋為什么在國有部門內并購更難以完成。在私有經濟中,目標企業(yè)的經理人在合并后可能失去他們的控制權收益。然而,如果合并就總價值最大化而言是有效率的,身為所有人的經理人可以靠現金流的增長得到補償。合并對相關各方可以是一個帕累托改進。相比之下,在國有經濟中,目標企業(yè)的經理人失去控制權收益不能以任何合法的方式通過現金流的增長而得到補償。因此,除非政府給該經理人提供另外一個相當的職位,否則目標經理人完全有動機抗拒合并以圖保護控制權收益。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