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鄙薄儒家哲學的人,認為是一種過去的學問,舊的學問。這個話,究竟對不對?一件事物到底是否以古今新舊為定善惡的標準,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我們不能說新的完全是好的,舊的完全是壞的。亦不能說古的完全都是,今的完全都不是。古今新舊,不足以為定善惡是非的標準。因為一切學說,都可以分為兩類。一種含有時代性,一種不含時代性,即《禮記》所謂“有可與民變革者,有不可與民變革者”。有許多學說,常因時代之變遷而減少其價值。譬如共產與非共產,就含有時代性。究竟是共產相利,還是集產相利,抑或勞資調和相利,不是含時代性就是含地方性。有的在現(xiàn)在適用,在古代不適用。有的在歐洲適用,在中國不適用。
有許多學說,不因時代之變遷,而減少其價值。譬如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利用厚生,量入為出,養(yǎng)人之欲,給人之求,都不含時代性,亦不含地方性。古代講井田固然適用,近代講共產亦適用。中國重力田,固然適用;外國重工商,亦能適用。
儒家道術,外王的大部分,含有時代性的居多。到現(xiàn)在抽出一部分不去研究他也可以。還有內圣的全部,外王的一小部分,絕對不含時代性。如智仁勇三者,為天下之達德,不論在何時何國何派,都是適用的。
關于道的方面,可以說含時代性的甚少。關于術的方面,雖有一部分含時代性,還有一部分不含時代性。譬如知行分合問題。朱晦庵講先知后行,王陽明講知行合一。此兩種方法都可用,研究他們的方法,都有益處。儒家道術,大部分不含時代性,不可以為時代古思想舊而拋棄之。
三、儒家哲學,有人謂為貴族的非平民的,個人的非社會的。不錯,儒家道術,誠然偏重私人道德,有點近于非社會的。而且二千年來誦習儒學的人都屬于“士大夫”階級,有點近于非平民的。但是這種現(xiàn)象,是否儒學所專有,是否足為儒學之病,我們還要仔細考察一回。
文化的平等普及,當然是最高理想。但真正的平等普及之實現(xiàn),恐怕前途還遠著哩。美國是最平民的國家,何嘗離得了領袖制度?俄國是勞農的國家,還不是一切事由少數(shù)委員會人物把持指導嗎?因為少數(shù)人誦習受持,便說是帶有貴族色彩,那么,恐怕無論何國家,無論何派學說,都不能免,何獨責諸中國,責諸儒家呢?況且文化這件東西,原不能以普及程度之難易定其價值之高低。李白、杜甫詩的趣味,不能如白居易詩之易于普及享受;白居易詩之趣味,又不能如盲女彈詞之易于普及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