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人口膨脹

股市投資致富之道 作者:(美)菲利普·A.費雪


嚴格來說,60 年代的人口猛增和未來的投資問題似乎風馬牛不相及。我認為,從任何一個角度看,和我們此前討論過的因素相比,人口都不是影響投資的主要力量。但很多媒體卻在大肆渲染這個問題,而且它又和“黃金60 年代”(golden sixties )這個概念緊密相關,因此,即使是從預測未來的角度看,我認為這個問題也是值得討論的。

有些人一直在宣揚,人口是未來經濟實現實質性增長的保證,這樣的說法確實讓人欣喜愉悅,但未免有些淺薄,事實上,這種觀點所依據的論據非常簡單。他們所說的,就是始于“二戰(zhàn)”時期的出生率快速增長。除了個別停頓期之后,這種趨勢一直延續(xù)至今。但到現在為止,這次人口激增還基本上表現為嬰兒和學齡兒童的增加,直到近期才延伸到青少年。但這個群體的需求能力卻相對較為簡單。隨著人口增長延續(xù)到20 歲左右的青年人,他們對汽車及相關商品、高檔服裝以及年輕人渴望得到的其他各種經濟需要,也開始出現增長。反過來,這又帶來家庭結構的變化與成員數量的增加,進而形成更大的經濟需求,如對住宅、家庭用品和家具等日常商品需求的日漸增加。由于出生率始終保持在較高的水平上,嬰兒和兒童群體的需求也一直處于高速增長的狀態(tài),因此,相關商品的需求造就出一種欣欣向榮、日新月異的經濟局面。

但評論家們對此卻眾說紛紜。他們認為,人口增長并不能帶來經濟繁榮。這些總體上尚處未成年階段的群體僅僅是在花錢,而不是通過能帶來足夠收入的工作為社會創(chuàng)造財富。因此,最有可能出現的情況是:隨著人口的增加,很多家庭不得不重新安排原已入不敷出的收支預算。而對一般家庭而言,基本上只能做到收支平衡。因此,當嬰幼兒和青少年帶來額外的支出時,父母就只能減少自己的支出了,因為只有這樣,才能維持整個家庭的收支均衡。在這種情況下,由人口需求確定的經濟總量依然如故。唯一變化的是需求結構,也就是說,收入支出結構將出現進一步調整,越來越多的收入將被用于購買食品,而人均收入和生活標準也必將江河日下。

那么,在上述兩個截然相反的預測中,到底哪一個是正確的呢?在當今的美國經濟中,也許兩者都無法被證明是對還是錯。很多父母都有過這樣的體會:隨著子女年齡的增長,日常需求給家庭預算帶來的壓力也越來越大,要解決這個問題,在很大意義上只能依賴于家庭收入支出方式的調整,或者父母支出的減少。按照這樣的預測,悲觀主義者的觀點似乎更合乎現實,因為在商品需求出現巨幅增長的同時,購買商品的可支配收入并沒有實現同步增長,因此,也就不可能帶來總體國民經濟的真正飛躍。

但現實并不完全如此。在美國,弱勢個體只要有足夠的動力,他們就可以得到增加自身(以及社區(qū))財富的機會。在其他國家處于永久性失業(yè)狀態(tài)的家庭主婦,在美國卻可以得到一份工作,成為家庭收入的輔助來源。隨著家庭需求的日漸上漲,丈夫可以更努力地去工作,想方設法改善家庭生活,不斷尋求收入更高、效率更高的工作。當青少年步入成人階段之后,也會加入勞動力大軍。因此,我們至少可以在一定意義上認為,在子女不斷成長的同時,一個家庭所能創(chuàng)造的總財富也在不斷增加,從而滿足不斷增長的家庭需求。因此,經濟總量也就出現了名副其實的增長。

總之,從總體經濟水平上看,盡管人口增長的影響似乎還不能像很多人津津樂道的那樣,成為創(chuàng)造“黃金60 年代”超級繁榮的堅實后盾,但也絕不至于像某些人設想的那樣——只能導致生活水平的直線下滑。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