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全面衰微
13世紀,蒙古興起,到了公元1271年,建立元朝。元朝是我國少數(shù)民族建立的第一個全國性龐大政權。由于蒙古鐵騎能征善戰(zhàn),不斷擴大我國版圖,領域橫跨歐亞大陸,這一時期的佛教也帶上了民族多樣性的色彩。元世祖忽必烈在全國實行宗教信仰多樣化的政策。其中特別重視佛教的發(fā)展,元朝中央在南方采納扶持漢傳佛教的策略,在北方采取護持藏傳佛教進一步傳播發(fā)展的方針。
成吉思汗次子察合臺在新疆建立”察合臺汗國“。統(tǒng)治前期,對各種宗教一視同仁,不強制推行任何宗教。后來,禿黑魯帖木兒即汗位,接受了伊斯蘭教,成為新疆地區(qū)第一位信奉伊斯蘭教的蒙古可汗。隨后,他在汗國全境強制推行伊斯蘭教,其屬下從宗王、貴族到農(nóng)牧民,約有十六萬人加入了伊斯蘭教。伊斯蘭教的傳播達到第二次高潮,西域佛教進入衰微期。
在禿黑魯帖木兒汗的支持下,額西丁和卓帶領傳教組織進入庫車,強迫當?shù)胤鸾掏礁淖冃叛觯€拆毀佛教寺院,推倒佛像,焚燒佛教經(jīng)典,千年的佛教文明被付之一炬。繼于闐之后,新疆的又一個佛教中心在血與火的清洗中湮滅了。
明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禿黑魯帖木兒汗之子黑的兒火者繼承察合臺汗位,繼續(xù)推行伊斯蘭化政策,并對尚未皈依的高昌回鶻王國發(fā)動戰(zhàn)爭,占領高昌都城哈喇和卓(今吐魯番以東)。從此,佛教在高昌回鶻也一蹶不振,日漸衰微。15世紀中葉,佛教也從高昌退出了歷史舞臺。到15世紀末,佛教曾經(jīng)于此鼎盛的高昌回鶻全面伊斯蘭化。
16世紀,伊斯蘭教向東推行到哈密地區(qū)。至此,伊斯蘭教自傳入以來,經(jīng)過六個世紀的傳播和發(fā)展,終于在整個新疆全面取代了已有上千年歷史的佛教,開始占據(jù)西域社會信仰的主導地位,從而結(jié)束了西域歷史上佛教與伊斯蘭教長期對峙的局面。
從文化角度來說,伊斯蘭教能夠在西域成功地被推廣,并取代佛教的統(tǒng)治地位,主要原因在于其教義和伊斯蘭生活方式比較符合游牧民族特點。察合臺治下蒙古人信仰伊斯蘭教后,與維吾爾人(回鶻人的后裔)通婚并逐漸走向定居,并與當?shù)鼐S吾爾人逐漸融合。
從10世紀開始的伊斯蘭教東傳,無論是在維吾爾族的歷史上,還是在西域的歷史上及整個伊斯蘭教的歷史上,都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一方面,阿拉伯文化和波斯文化通過伊斯蘭教的傳播不斷傳入西域,為西域各個國家固有的文化增添了新的內(nèi)容和光彩,同時,伊斯蘭教的傳播客觀上促進了西域民族的大融合;另一方面,因為傳播伊斯蘭教所引發(fā)的戰(zhàn)爭,使西域人民的生產(chǎn)、生活遭受極大破壞,而且由于種種原因,歷史悠久、長期居于主導地位的佛教文化和藝術,遭到了毀滅性打擊和破壞,特別是維吾爾族(回鶻民族的后代)的繪畫、泥塑、雕刻等造型藝術出現(xiàn)了一個長達數(shù)百年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