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你一船明月
――韋莊·《送日本國僧敬龍歸》
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東更東。
此去與師誰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風(fēng)。
中國和日本的交往,最早可以追溯到秦朝。傳說秦始皇為求長生不老的仙藥,曾派方士徐福帶一千童男童女和眾多能工巧匠出海找尋。這一行人在海上漂泊數(shù)年,竟抵達了日本九州。徐福沒有找到長生不老藥,知道冒然回去是要殺頭的。加之他發(fā)現(xiàn)當(dāng)?shù)仫L(fēng)調(diào)雨順,民風(fēng)淳樸,便自立為王,再也沒有回來。
在中國古代,這個無關(guān)真?zhèn)蔚膫髡f,一直以來都給中日兩國之間,那段時刻充斥著波濤洶涌、狂風(fēng)暴雨的漫長旅程上,涂抹了一層浪漫的薄紗。唐取代隋朝后,國力強盛,文化空前繁榮。日本因仰慕中土文化,自公元七世紀(jì)始,派遣使團入唐學(xué)習(xí)先后多達十九次。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遣唐使”。
韋莊寫這首絕句時,已經(jīng)時值晚唐。政局動亂,國力凋敝。日本已不再派遣遣唐使了。往日“同船數(shù)以千計”的情景,再也無法見到。一些留學(xué)僧開始獨自往來于唐日之間,待學(xué)成之日,往往已經(jīng)和中原名士結(jié)下深厚的友誼了。韋莊的這首詩,就是寫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的。
“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東更東。”這句詩說的是旅程的苦遠。扶桑本是神木?!短接[》記載:“天下之高者,扶桑無枝木焉,上至天,盤蜿而下屈,通三泉?!庇终f,“扶桑在碧海中,樹長數(shù)千尺,一千馀圍,兩兩同根,更相依倚,是以名扶桑?!表f莊落筆寫扶桑的時候,正是化用了扶桑神話般的色彩。《山海經(jīng)》中說“湯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齒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蹦敲瓷衲旧L的地方,便是“日所出處”,是身披彩霞,最為靠近太陽的遼遠之地。
在這里,扶桑并不是和今天一樣指代日本國。扶桑又名朱槿牡丹,原產(chǎn)我國南部。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上有過明確記載。在中國古代的史書中,扶桑國,是指墨西哥。日本,通常被成為倭國?!读簳し錾鴤鳌罚骸拔纳韲?,在倭國東北七千余里……大漢國,在文身國東五千里……扶桑國在大漢東二萬里,地在中國之東,其土多扶桑木,故以為名?!币呀?jīng)明確說明日本為倭國,而扶桑國在大漢東邊更為遙遠的地方。
由此可見,韋莊用扶桑開篇,并非實指。而是旨在表達一種遙遠的仿佛神話一般的距離。艱難險阻、風(fēng)云莫測,可想而知。如今,他的朋友敬龍僧人就要獨自跋涉了。詩人雖然沒有直抒胸襟般的顯露出惜別之情,但是任誰都能看透他藏在詩句背后的小小心思,無意間,就與詩人休戚與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