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羅家倫的校長生涯(8)

胡適和他的朋友們(增補本) 作者:智效民


1934年,羅家倫感到中央大學地處南京市中心,四周車馬喧囂,市氣逼人,既不是研討學問的環(huán)境,又沒有發(fā)展的余地。他決定在郊區(qū)另覓新址,建造一所能容納五千至一萬人的首都大學。羅家倫的想法得到教育部長王世杰的有力支持。王世杰曾經是武漢大學校長,他在珈珞山主持建造的武漢大學校園,在30年代初被胡適視為“中國進步”的標志。(《走近武大》第5頁,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出版)這時,正值國家急需航空人才,上面把這一任務交給中?大學。羅家倫利用這一機會,征得蔣介石同意和國民黨中央全會批準,先獲得240萬元建筑費,新校園建設開始起步。

為了選擇合適地址,羅家倫在南京郊區(qū)四處尋覓,終于選定中華門外石子崗一帶為新校址。他認為,那里山林起伏,氣象宏大,“不但環(huán)境優(yōu)美,格局軒昂,而且其間有安置一切近代式的實習工廠和農場之余地。再加上還有一條秦淮河的支流通過,更能增添校園景致。

羅家倫說,他這樣做是參考了英國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的經驗,吸取了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和德國柏林大學的教訓才決定的。因此,他在詩中把新校址視為“理想的學術都城”,在回憶中把這一計劃當作“玫瑰色的甜夢”(《文化教育與青年》第245-246頁)。經過緊張的準備,新校址于1937年1月鑿井,5月正式動工,預計在1938年秋季便可落成。

這時的中央大學,除了文、理、法、教、工、農、醫(yī)七個學院及其所屬三十多個系科外,還有一個附屬牙醫(yī)??茖W校,一個實驗學校,一個畜牧獸醫(yī)專修科,一個航空機械特別研究班,兩個研究所,一所實行義務教育的小學、22個實驗農場(同上,第187頁),其規(guī)模已經蔚為大觀。

四、抗日戰(zhàn)爭中的大搬遷

正當羅家倫雄心勃勃地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時候,突然爆發(fā)的“七?七”盧溝橋事變,打破了羅家倫“玫瑰色的甜夢”。

羅家倫說:“九一八事變和淞滬戰(zhàn)爭以后,中國學術界,尤其是大學,毫不挫氣,而且加倍邁進。從一二八到七七這一優(yōu)期間,可以說是中國高等教育進步最迅速而最沉著的時候。中央大學也是和他的學術伴侶,在這邁進軌道上奔著前程的一分子??墒侵鞒执髮W像我這樣的一個人,處境卻是困難極了。因為我是略略知道國防政策的一個人,知道中樞是積極的?備抗日;同時又是天天和熱血青年接近的一個人,他們天天在要求抗日。我在這方面知道的不能和那方面說,精神上的痛苦,可想而知了!” 盧溝橋事變的第二天,羅家倫正在廬山,他聽到這一消息后,知道一場大戰(zhàn)已經不可避免,他和最高當局不需要再忍辱負重了,于是他一掃以往的抑郁,感到非常興奮。幾天后,他為學校招生出題的事飛回南京,同時開始布置遷校事宜。在這方面,他顯然要比北方的著名大學占有地理上的優(yōu)勢。不過,羅家倫的未雨綢繆也不容忽視。早在一年前冀東事變時,他就讓總務處準備了一批里面釘了鉛皮的大木箱。廬山談話會結束后,他先拿出550只木箱,用來裝?要的圖書儀器??梢栽O想,如果事先沒有準備,事到臨頭,肯定是來不及的。

由于是突然事件,中央大學根本不知道該向何處搬遷。羅家倫派幾位教授分別去兩湖、四川尋覓校址。在這危急關頭,教授們不但顧不了家庭,還要承擔意想不到的風險。據說心理學教授王書林在湖南醴陵時,居然被當地縣長當作漢奸捉了起來,最后還是由朱經農出面才釋放。

經過詳細考查和慎重考慮,羅家倫決定除醫(yī)學院到成都外,其他各院系都遷往重慶。當時戰(zhàn)局還不明朗,有人主張在城外挖防空壕上課,有人主張遷往上?,有人主張安徽,有人主張遷往廬山,還有人主張遷往武漢、沙市、宜昌,真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為此,羅家倫拜見蔣介石,陳述他的理由,得到蔣的同意,才下了最后的決心。

他的理由是:“第一,我斷定這次抗戰(zhàn)是長期的,文化機關與軍事機關不同,不便一搬再搬。第二,所遷地點,以水道能直達者為宜,搬過小家的應該知道搬這樣一個大家的困難。第三,重慶不但軍事上為險要,而且山陵起伏,宜于防空。(同上,第224頁)從這三條理由看,羅家倫的確是少有的堪負重任的人才。

不久,敵人開始空襲南京,中央大學也被轟炸,破壞嚴重。在這種情況下,羅家倫指揮若定,他剛讓男女生從危險的宿舍搬出,那里就遭到轟炸。他說這樣做這不是什么靈感和直覺,而是因為有一顆負責任的心。

隨后,他率領教職員工,在戰(zhàn)火中井然有序地進行搬遷。經過兩個月多月努力,到10月下旬,中央大學不僅全部遷往重慶,還在嘉陵江畔的沙坪壩蓋起可以容納上千人的校舍。11月初,中央大學在重慶正式上課,“這個速度,不能不算是一個紀錄!”(同上,第228頁)

羅家倫是個詩人,即使談如此艱難困苦?經歷,也是頗有趣味,頗有感情。他說:“我們這次搬家,或者可以算是較有計劃有組織的;幾千個人,幾千大箱東西,浩浩蕩蕩的西上,于不知不覺中,竟做了國府為主持長期抗戰(zhàn)而奠定陪都的前驅。這次搬來的東西,有極笨重的,有很精致的;還有拆卸的飛機三架(航空工程教學之用),泡制好的死尸二十四具(醫(yī)學院解剖之用),兩翼四足之流,亦復不少。若是不說到牧場牲畜的遷移,似乎覺得這個西遷的故事不甚完備。中大牧場中有許多國內外很好的牲畜品種,應當保留。我們最初和民生公司商量,改造了輪船的一層,將好的品種,每樣選一對,成了基督?舊約中的羅哀寶筏(Noah’sArc),隨著別的東西西上。這真是實現唐人‘雞犬圖書共一船’的詩句了??墒沁€有余下來在南京的呢?我以為管不得了。所以我臨離開的時候,告訴一位留下管理牧場的同人說,萬一敵人逼迫首都,這些余下的牲畜,你可遷則遷,不可遷則放棄了,我們也不能怪你??墒撬麤Q不放棄。敵人是十一月十三日攻陷首都的,他于九日見軍事情形不佳,就把這些牲畜用木船過江。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