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論賽上,正反雙方唇槍舌劍的辯論場面讓人看著很是精彩,無論哪一方發(fā)言都是咄咄逼人、有理有據(jù),對方稍有一個閃失,這邊馬上有人噌地站起來面帶微笑說:“對方辯友,請注意你剛才的發(fā)言?!鞭q論賽上贏家的風采就是:有理不饒人。
但是如果你身邊有這么一個堪稱“最佳辯手”的同事,恐怕大家會眾口一詞地給他頒個“最差人緣獎”。比如,你做錯了事情,你已經(jīng)向他道歉,但他還是不依不饒地說:“你錯在哪里,這事你說怎么解決吧,以后還會不會再犯這樣的錯?”如果最后再讓你寫個保證書。你會怎么想、怎么辦?估計你會直接下挑戰(zhàn)書,落款是“有你沒我”。
俗話說:“得理不饒人,有理變無理?!庇械募议L批評孩子,慣于針對一件事情反復地說,以后每逢看到孩子犯錯,都要把這件事情“拿出來曬曬”,以為這樣做才能讓孩子印象深刻,從此真的就洗心革面,永不再犯。但結(jié)果恰恰相反,這樣做往往會引起孩子的反感,甚至明知是錯卻故意一犯再犯!
這種由于刺激過多、過強或維持時間太久而引起的逆反心理,叫做超限效應。當某人有理不饒人,因為對方的過失一直聲討乃至喋喋不休的時候,對方就會因為超限效應而對他的說辭感到厭煩,而早忘記說話的內(nèi)容是否屬實、有理,只想一切快點結(jié)束?!奥曈懻摺痹诒娙说难劾飫t會留下“缺乏涵養(yǎng),斤斤計較,不依不饒”的印象。試想這樣的人,誰有興趣繼續(xù)與之交往呢?
有理不饒人的人,一般有以下三種心理因素:
1)脾氣急躁,有征服欲,以壓倒別人來顯示自己的心理優(yōu)越。
2)愛占小便宜,自私自利,容不得被別人占到一點點好處。
3)心胸狹窄,唯恐天下不亂,時刻盯著別人身上的小缺點,一旦逮到就恨不得“一棍子打死”。
超限效應:我們發(fā)出的刺激信號太多、太強及作用時間太久,不但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反倒會引起別人極不耐煩甚至反抗的心理。
如果我們能把自己的心胸放寬,坦蕩一些,有理也饒人,在寬容對待別人過失的同時,我們也能夠為自己的心靈留下舒緩的空間。這在心理學上被總結(jié)為寬容定律。寬容是一切希望的開始,是世間最溫暖、最和諧的力量。
曾經(jīng)有一個案件,感動了很多人。兩個青少年縱火犯,不小心害死了一位年輕人。他們無法面對嚴重后果,在社會輿論的壓力下感到生不如死,最后決定服安眠藥自殺。
但是當電視里出現(xiàn)那位受害人母親的時候,他們被感動了。受害人的母親接受了電視臺的采訪,表示原諒了兩個涉世不深的孩子,并規(guī)勸他們回到自己父母的身邊。兩個青少年深深懺悔,并放棄了自殺的舉動,決定以后好好做人,為自己的罪責承擔起應有的責任。這場采訪也感動了所有電視機前的觀眾,當他們看到那位母親淚流滿面地說著“原諒”,并對兩位兇手表示關(guān)心的時候,都不禁感嘆那份偉大的寬容和慈悲。
上面例子中的母親,她的一聲“原諒”,無異于天使的聲音,開啟了黎明的希望曙光。和這位母親的遭遇和回應相比,我們那點辦公室里的小恩怨,家庭的小風波,街頭的小沖突,還能算事兒嗎?
江湖上最德高望重的往往不是殺人于無形的武林盟主,而是云游四海的少林高僧。無論誰犯了什么大錯惹得眾怒,第一個念頭絕對是去少林寺躲起來。高僧總是臨危不懼,淡定地摸著念珠說一句:“眾施主,佛門清靜之地。冤冤相報何時了,得饒人處且饒人?!蹦欠N笑容,那種氣度,真正是“能忍‘忍無可忍’,能容‘罪無可赦’”,難怪少林高僧能在刀光劍影的武林中擁有這一片“天大的面子”。
說話做事小錦囊
在社會中,我們不是孤立存在的個體。我們要學會很快地融入自己所在的環(huán)境。不管對方有多大的缺點,不管對方有多么囂張,我們都要用寬容去容納對方。即使理在我們這一方,也要得饒人處且饒人。
(1)不要自以為是地去埋怨、批評對方
我們不要總認為對方錯了,自己有理了,就去自以為是地埋怨、批評對方。也許同一件事情,在我們做的時候,也會出現(xiàn)和他們一樣的錯誤,或許做得比他們更糟糕。
(2)多看對方的優(yōu)點
人無完人,我們要學會得理饒人,多看對方的優(yōu)點。我們?nèi)萑虒Ψ?,對方也會容忍我們。相反,如果我們對別人尖酸刻薄,別人也會用同樣的態(tài)度對待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