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為人的先天之本,腎臟是人體的重要器官,位于腹膜后脊柱兩旁淺窩中。紅褐色,呈扁豆狀。腎臟五行屬水,應冬,冬季的寒氣能與水氣相應,水氣能產生咸味,因此,腎臟與寒、咸味、黑色有必然聯(lián)系。其主要功能有以下幾點。
【腎主封藏】
腎臟是生命之樹的根,是安放家底的小金庫,既封藏生殖之精華,又封藏五臟六腑之精華。這些精華主管人的生長、發(fā)育和其他重要生命活動。如果一個人在發(fā)育期間腎虛,則個子往往長不高。
進一步來說,腎藏精,精生髓,髓通腦,腦為髓之海,而髓又生骨。如果一個人的腎精不足,則會動作緩慢,骨弱無力,甚至智力發(fā)育遲緩。
【腎主水】
腎臟有“水臟”之稱,是因為它是調節(jié)體內水液代謝的重要器官。如果有人尿急尿頻,則表示此人的腎調節(jié)水氣的能力下降。
【腎主納氣】
肺主呼吸,卻離不開腎的納氣功能。在呼吸系統(tǒng)中,腎臟是肺臟的重要協(xié)助者之一。如果腎不納氣,人便會虛喘、氣短。中醫(yī)認為,腎五行屬水,應冬,冬季養(yǎng)生,應以養(yǎng)腎為主。
水
腎
相相 生 生
金肺相克肝木
相
相
生
生
土
脾心火
相生
中醫(yī)認為,腎開竅于耳,一個人的聽覺靈敏與否,與腎中精氣的盛衰有密切關系。只有腎精充足,聽覺才夠靈敏;而耳的聽力減退,很大程度上是由腎精不足引起的。
首先,腎主水,腎主納氣。因此,當腎臟出現(xiàn)問題時,經(jīng)常有如下表現(xiàn)。
中醫(yī)認為,腎主水,腎主納氣。
感覺上不來氣,經(jīng)常干咳。尿頻,甚至出現(xiàn)尿失禁。眼干、眼澀,視覺模糊,嚴重的會出現(xiàn)眼前有黑影的感覺。早上起床,腳后跟經(jīng)常感覺不舒服。說話時感覺氣不夠,呼吸短促。女性出現(xiàn)赤白帶的現(xiàn)象。四肢冰涼,尤其是冬天,情況更嚴重。晚上難以入睡,易醒,感覺睡覺跟沒睡一樣。容易疲倦,四肢無力。
從耳朵的色澤變化能判斷腎上腺皮質激素的濃度。
耳朵色淡蒼白、發(fā)涼,或黑而質薄,多為腎上腺皮質激素低下,常見于腎陽虛患者。耳朵肥紅油光、發(fā)熱,多為腎上腺皮質激素升高,可見于腎陰虛、虛火上炎的患者。
從耳朵溫度的變化可以斷定腎陰陽偏盛。
耳朵發(fā)涼、畏寒,尤以耳根發(fā)涼,為腎陽虛;耳朵發(fā)燙、怕熱,是腎陰虛火旺。
最后,《黃帝內經(jīng)》中說:“齒為骨之余”。意思是說,牙齒是骨頭的一種,歸腎統(tǒng)管。因此,如果一個人牙齒脫落較早,說明此人腎精不足,需要注意自身是否有腎虛的問題。
【多喝水】
腎屬水,飲水可以稀釋腎臟內毒素的濃度,促使毒素隨尿液排出。
腎臟的最佳排毒時間是早晨5~7點,因此,每天清晨起床,應空腹喝一杯常溫的清水,每天都要補充足夠的水,但不宜過多,以每天6~8杯為宜。
【及時排尿】
排尿是排除腎臟內毒素的主要渠道,尿液中除了含有大量水分之外,還有很多對人體有害的物質,以尿素為最。如果不能及時排出尿液,就會被人體進行二次吸收,其后果可想而知,憋尿對人體是百害而無一利的。
【多吃補腎食物】
在飲食上,要注意多吃補腎的食物,如核桃、櫻桃等,增強腎臟功能,幫助腎臟排除毒素。
中醫(yī)認為,咸味入腎經(jīng),黑色入腎經(jīng)。冬季補腎,宜多吃咸味食物和黑色食物。注意飲食規(guī)律,即可起到封藏腎精,收而不虧的效果,因此,冬季不用刻意進補,最好多喝粥,可以適當吃火鍋,吃后要喝些大米粥或小米粥,切不可吃寒涼的食物。
【鹿腎粥】
原料
鹿腎一對(去脂膜切細),淡豆豉10克,粳米250克。
做法
將以上三味依常法加水煮
粥。
功用
補腎,壯陽,益精。
【山芋肉粥】
原料
山芋(山藥)肉20克,糯米50克,白糖適量。
做法
將山芋肉洗凈去皮,同糯米放入砂鍋中煮粥,煮好后放入白糖即可。
功用
補肝腎,澀精氣,固虛脫。
【靈芝蜜棗瘦肉湯】
原料
靈芝20克,豬瘦肉500克,蜜棗5只,鹽5克。
做法
靈芝切成條狀,浸泡2小時。豬瘦肉、蜜棗洗凈。將清水1600克放入瓦煲內,煮沸后加入以上用料,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煲2個小時,加鹽調味。
功用
益陰固本,養(yǎng)心安神。
【狗肉燉黑豆】
原料
狗肉150克,黑豆20克。
做法
狗肉與黑豆洗凈入鍋,加水適量。先用武火燒開,去除浮沫,再用文火煨至極爛,加入鹽或糖調味即可。
功用
具有溫陽固腎、縮尿的功效。
【三子燉豬腰】
原料
豬腰2個,菟絲子15克,桑葚子30克,韭菜子15克,生姜1片。
做法
菟絲子、桑葚子、韭菜子、豬腰切開,去白脂膜,洗凈,切厚片,生姜洗凈。把全部用料放入燉盅內,加開水適量,隔水燉3個小時,調味后,即可食用。燉盅加蓋,文火。
功用
補腎陽而不燥,滋腎陰而不膩,是補腎益精、抗衰老的常用藥膳。
【沙苑炒豬肝】
原料
沙苑子、黑木耳各20克,豬肝250克,豌豆苗50克,芡粉30克,雞蛋1個,料酒15克,醬油、蔥各10克,鹽、姜各5克,味精3克,素油50克。
做法
將沙苑子炒香,用100毫升水煮8分鐘,濾去藥渣,留藥液;豌豆苗去老梗葉,留嫩尖,洗凈;黑木耳用溫水發(fā)透,去蒂及雜質,撕瓣狀,姜切片,蔥切段。將豬肝洗凈,切薄片,放入碗內,加入雞蛋清、醬油、芡粉、鹽、味精抓勻,備用。將炒鍋置武火上燒熱,加入素油燒六成熱時,放姜、蔥爆香,再放入豬肝、黑木耳、豌豆苗、料酒、藥液、鹽、味精炒熟即可。
功用
護腎,養(yǎng)肝明目,補腎固精的功效。
【核桃杞子燉羊腦】
原料
核桃肉100克,枸杞子50克,生姜1片,燒酒1湯匙,羊腦1副。
做法
將羊腦浸于清水中,撕去表面筋膜,再用牙簽挑去紅筋,洗干凈,放入滾水中稍煮取出,備用。核桃去殼取肉,保留紅棕色核桃衣,用清水洗干凈,備用。枸杞子用溫水浸透,洗干凈,備用。生姜用清水洗干凈,刮去姜皮,切一片,備用。將以上用料全部放入燉盅內,加入適量涼開水和1湯匙燒酒,蓋上燉盅蓋,隔水燉4個小時左右,最后以精鹽調味,即可以佐膳飲用。
功用
補益肝腎,健腦安神,益精明目,強身健體。
【蓮子山藥】
原料
枸杞子50克,去芯蓮子10克,山藥50克,雞蛋1個,粳米50克。
做法
將粳米淘洗干凈;把山藥切成小塊,與粳米、蓮子、枸杞子一同放入鍋中,加水適量;用小火煮至熟爛,打入雞蛋,即可食用。
功用
滋腎益精,補脾養(yǎng)胃,補肺益腎,可治療陽痿等癥。
【鮮蝦枸杞】
原料
鮮蝦400克,枸杞子30克,五花肉50克,玉蘭片、冬菇各5克,蔥姜等調料適量。
做法
將鮮蝦微炒,等到顏色改變時,放入枸杞子、玉蘭片、五花肉、冬菇和蔥姜,再放入醬油和料酒適量,翻炒1分鐘;加入清湯200毫升,熬至一半時放入少許糖;最后用淀粉勾芡。
功用
補腎益精,補血安神,對陽痿有明顯治療效果。
【飲食】
粥是冬季最好的養(yǎng)生食物,而且是補品的最好載體,有利于補品的吸收。因此,每天早晨喝一大碗粥,可謂“與腸胃相得,為飲食之良”。
冬季陽氣收斂,精氣封藏,正是進補的大好時機,但現(xiàn)代的飲食較為豐盛,要注意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再決定是否需要進補以及如何進補,切不可盲目進補,如果本來是實癥,卻一味地按照調理虛癥的方法補,那么結果往往是錢也花了,原來
的問題沒有解決,又添了新麻煩。要注意科學飲食,適量多吃咸味食物以及黑色食物,以達到強腎的目的。
【起居】
冬季應把房間布置成暖色調,營造溫暖的氛圍。要保證晚上睡眠時間充足,可以早睡晚起,減少午睡時間,避免腎氣受損。冬季要經(jīng)常用溫水洗腳,促進身體的血液循環(huán)。腳又被譽為“第二心臟”,也
是全身血液供應的一個樞紐,如果腳受凍,將影響心臟、消化道等的血液供應。注意性生活的頻率,以免影響陽氣的正常封藏。
【心態(tài)】
到了冬季,人的心情應像腎封藏精氣一樣,變得相對沉穩(wěn),甚至看起來有些消沉。這是因為我們的形神經(jīng)過春夏陽氣升發(fā)的消耗,此時也需要休養(yǎng)生息,積蓄能量。
對于養(yǎng)腎而言,最好的方法是按摩外勞宮,再配合上其他穴位的按摩,便構成了一桌的“補腎大餐”,讓你在輕輕松松中養(yǎng)腎。
【尺澤穴】
位置:位于人體的手臂肘部,取穴時先將手臂上舉,在手臂內側中央尺澤穴處有粗腱,腱的外側即是此穴(或在肘橫紋中,肱二頭肌橈側凹陷處)。
功 用肺氣足了可以補腎,所以揉尺澤穴就能把肺經(jīng)多余的能量轉移到腎經(jīng)上去。
用拇指按揉對側胳膊的尺澤穴,以感覺酸脹為佳,按揉2分鐘。然后交換手繼續(xù)按揉,每天做3次,以有酸脹感為佳。
【外勞宮穴】
位置:在手背側,當?shù)?、3掌骨之間,掌指關節(jié)后約0.5寸處。
外勞宮穴
功 用按摩外勞宮穴可以進行有效地腎部保健。
用拇指或中指端揉外勞宮穴,揉50~100次即可。此外,還可以每晚臨睡前仰臥于床上,將兩手背緊靠腰部,一般一次堅持約8分鐘,其熱感就會逐漸傳遍全身。
【腎俞穴】
腎俞穴
位置:在第二腰椎棘突旁開1.5寸處。
功 用主治腰痛、腎臟病、高血壓、低血壓、耳鳴、精力減退等疾病。按摩腎俞穴可降血壓,堅持按摩、擊打、照射腎俞穴,能增加腎臟的血流量,改善腎功能。
每日臨睡前,坐于床邊垂足解衣,閉氣,舌抵上腭,目視頭頂,兩手摩擦雙腎俞穴,每次10~15分鐘。每日散步時,雙手握空拳,邊走邊擊打雙腎俞穴,每次擊打30~50次?;蛘唠p掌摩擦至熱后,將掌心貼于腎俞穴,如此反復3~5分鐘;或者直接用手指按揉腎俞穴,至出現(xiàn)酸脹感,腰部微微發(fā)熱。
【太溪穴】
位置:足內側,內踝后方,當內踝尖與跟腱之間的中點凹陷處。
太溪穴
功 用清熱生氣,對腎病的治療輔助效果顯著,如失眠、月經(jīng)不調、陽痿、遺精、尿頻等。配合腎俞穴,可治腎脹。
用左手拇指按壓右踝太溪穴,左旋按壓15次,右旋按壓15次,然后用右手拇指按壓左踝太溪穴,再左旋按壓15次,右旋按壓15次。
【三陰交穴】
位置:在內踝尖直上3寸,脛骨后緣靠近骨邊凹陷處。
三陰交穴
功 用經(jīng)常按壓三陰交穴,可保養(yǎng)子宮和卵巢,調理月經(jīng),改善性冷淡,對脾胃虛弱、腹脹腹瀉、白帶過多、小便不利等癥狀具有較好的調治功能。
取穴時,盤腿端坐,用左手的拇指按壓右側的三陰交穴,左旋按壓20次,然后右旋按壓20次;再用右手的拇指按壓左側的三陰交穴,同樣是左旋
按壓20次,然后右旋按壓20次。
【關元穴】
位置: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3寸。
關元穴
功 用對元氣虛損的病癥,如身體無力、怕冷等癥有較好的療效;也可用于治療遺精,早泄,月經(jīng)不調,痛經(jīng),功能性子宮出血等癥。
取穴時,采用仰臥的姿勢。按摩時,以關元穴為圓心,左手和右手手掌
分別朝逆時針和順時針方向,按揉3~5分鐘,隨呼吸按壓關元穴3分鐘,以
穴位有熱感為宜。
腎臟藏有先天之精,是人體生殖、生長之源,是生命活動之根本,故有“先天之本”之稱。腎臟主藏精、主水、主生殖,一旦腎臟出現(xiàn)問題,將會引起連鎖反應,不僅殃及自身健康,還會影響下一代的身體健康。
【尿結石】
尿結石,又稱“石淋”,是由于體內腎氣不足,氣血淤滯、下焦?jié)駸?,邪氣凝結為沙石而成。其常見形成因素有飲水少、進食過多動物蛋白及糖類等。
根除尿結石,關鍵在于“導”,即采用清熱利濕、通淋排石的方法,將體內毒素正常排出,還要補益腎氣,改善結石生長環(huán)境,既治標又治本。
①多喝水。這種方法只具有一時緩解作用和預防作用,如有尿結石,特別是重度尿結石,要及時就醫(yī),接受其他有效治療。
②藥物治療。遵照醫(yī)囑,服用石淋通片、排石沖劑等,可清熱利濕,通淋排石。
③食物治療。用金銀花、車前草等沖茶飲用,多吃葡萄,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土豆和蛋類等,少吃含氟的食物,如海鮮等。
④按摩昆侖穴。用力按壓昆侖穴,以穴位有疼痛感為宜,持續(xù)10分鐘左右,可以有效解除尿道緊張感,緩解疼痛,并對尿結石的發(fā)作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尿頻】
根據(jù)中醫(yī)理論,尿頻是由于陰盛陽衰,脾虛氣弱,血行
淤滯,導致膀胱的氣化功能失調,從而出現(xiàn)小便頻急的現(xiàn)
象。
除此之外,當一個人心理緊張,或者其周圍的環(huán)境發(fā)生改變時,也會出現(xiàn)尿頻的現(xiàn)象。
治療尿頻,關鍵在于疏通氣血,只有氣血順暢,膀胱的氣化功能才能正常,尿頻的現(xiàn)象才能得以緩解。另外,放松心情,保持良好心態(tài),也對治療尿頻有幫助作用。
①食物治療。將芡實和糯米按照1:2的比例放入鍋中熬粥,每天至少食用一次,最好是一天三次。長期服用,對尿頻具有較好的療效。
芡實:味甘性平,可補中益氣、固腎澀精、益腎止渴、開胃進食、助氣培元;糯米:味甘性溫,可補虛、補血。
②運動治療。首先,身體站直,雙手自然下垂,兩腳分開,寬度為與肩齊;然后,雙手同步前后甩動,與此同時,身體隨雙手前后擺動,當雙手向后甩時,腳趾要用力抓地,當身體擺動時,人的重心也隨之在腳底前后移動。通過全身有規(guī)律的運動,手腳的經(jīng)脈都被調動起來,有助于氣血在體內的運行,可以通經(jīng)絡平陰陽,最終緩解尿頻癥狀。
【骨質疏松】
根據(jù)中醫(yī)理論,骨質疏松的主要原因是腎氣不足。因為腎藏精,精生髓,髓生骨,所以,當腎氣不足時,腎精就會虧虛,從而使骨髓缺乏營養(yǎng)來源,骨骼失去營養(yǎng),就會變得脆弱無力。
一般人認為,治療骨質疏松,就應該補鈣。實際上,只關注補鈣是不夠的,還要看看補充的這些鈣是否被人體所吸收。
①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多到戶外活動,曬太陽,禁煙煙禁酒。這可以改善骨骼的血液環(huán)境,有利于體內鈣質的補充和吸收。對于老人而言,運動一定要量力而行,最好是進行散步、打太極等活動量較小的運動。而煙、酒會損害肝腎,使肝腎對鈣、磷和維生素D的吸收,容易造成骨質疏松。
②合理安排飲食:多食用牛奶等含鈣、磷和維生素豐富的食品,注意補鈣,飲食要保持清淡。
③藥物治療:熟地、菟絲子、白芍等具有滋陰、補肝腎的功效,鎖陽和鹿膠等具有養(yǎng)津潤燥、溫陽益精的功效,還有山藥、陳皮等溫中健脾的藥材,都有助于骨質疏松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