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五臟養(yǎng)生完全圖解 作者:高玉琪


肺臟位于胸腔內,居橫膈上,左右各一白色分葉,形似海綿,在五臟六腑中位置最高,有“華蓋”之稱。肺的五行屬金,肺氣旺于秋,秋生燥氣,燥能使金氣旺盛,因此肺與燥、辛味、白色有著內在的必然聯系。肺臟與大腸、鼻、皮毛等構成了整個“肺系統(tǒng)”。肺臟的主要功能有:

【肺主呼吸】

肺臟的主要功能,就是通過呼吸運動,吸入外界的新鮮空氣,呼出體內的污濁之氣,進行體內外氣體交換,保證體內對新鮮空氣的需求,調節(jié)人體內氣機的升降出入。當出現胸悶、咳嗽、氣喘等癥狀時,說明病邪犯肺。

【肺主肅降】

當肺氣宣發(fā)時,有益的津液就會灌溉、滋養(yǎng)各組織臟器,與此同時,有害的液體、剩余的水分則通過汗孔排出體外;當肺氣肅降時,水液下行至腎,經腎臟、膀胱形成尿液,經尿道以小便形式排出體外。

中醫(yī)認為,如果肺氣正常,肺的肅降可以完成人體的正常治理和調節(jié),也就是肺的“治節(jié)出焉”。

【肺主皮毛】

皮毛是皮膚、汗腺和毫毛等皮膚附屬器官的統(tǒng)稱,為人身之藩籬,抵御外邪侵害。肺五行屬金,應秋;秋季養(yǎng)生,重在養(yǎng)肺。

一方面,肺氣宣發(fā),體內的津液便會輸送全身,溫養(yǎng)皮毛,抵御外邪;另一方面,皮毛汗孔的開合,可以配合肺臟主司呼吸,調節(jié)體溫。

當肺氣虛弱之時,皮毛抵御外邪的能力就會下降,人體因而經常感冒,毛發(fā)干枯。

由以上所述的肺臟功能,以及《靈樞·脈度》中記載:“肺氣通于鼻,肺和則鼻能知臭香矣。”我們便可從以下表現辨別肺臟的問題:

自我檢測法

鼻頭色赤,出現“酒渣鼻”。經??人裕蛘吒煽?,或者有痰。鼻竅腫脹、糜爛、結痂或干癢灼熱。鼻內肌膜腫脹,交替阻塞,時輕時重,反復發(fā)作,經久不愈。鼻內干燥灼熱,肌膜萎縮,鼻竅寬大。胸悶,呼吸困難。皮膚晦暗,呈銹色。多愁善感,容易悲傷。

除上述癥候之外,鼻子的動態(tài)變化也能反映肺臟疾病。

鼻子的動態(tài)變化也能反映肺臟疾病。

鼻翼呼吸煽動,呼吸困難,多為小兒肺炎;清涕外流,乃是肺感風寒的表現;濁涕外流,是肺感風熱的表現;少涕或無涕,則是肺感燥干的表現。

【清晨勤吐納】

清晨起床后,喝一杯常溫的清水,然后到窗戶邊,或到戶外,呼吸一口新鮮空氣,再慢慢呼出,如此反復吐納多次,有助于肺臟排除體內毒素。

【適當進行晨練】

上午7~9點為肺臟的最強的時間段,此時,適宜進行適度的有氧運動,比如慢跑,長期堅持下去,有利于健肺。

【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

飲食方面,應每天攝入膳食纖維,多吃粗茶淡飯;每天要喝足夠的清水,以滋腎利尿;少吸煙或不吸煙,多沐浴,保持肺臟健康。

中醫(yī)認為,辛辣味入肺經,白色入肺經。補肺應有的放矢地多進食辛辣味食物和白色食物。秋季干燥,皮膚容易干燥緊繃,飲食上要注意補水補濕,多喝水,多吃蜂蜜。另外,要適當增加酸性食物攝入,因為酸主收斂,有利于收藏秋季的陽氣。

【冰糖燉木瓜】

原料

木瓜250克、甜杏仁20克、苦杏仁15克、陳皮5克、冰糖10克。

做法

選外皮金黃色的熟木瓜1個,開兩半,去瓜皮,去瓜子,切丁;杏仁去衣;將以上材料一起放入燉盅,加冰糖,注入涼開水,蓋上盅蓋,隔水燉4個小時,即可食用。

功用

清潤養(yǎng)顏,老少皆宜。對結核性胸膜炎,咳嗽或平咳無痰,舌干咽燥,煩熱,咯血均有療效。

【南杏豬肺湯】

原料

杏仁、豬肺。

做法

把一只豬肺反復沖水洗凈,切成片狀,用手擠,再洗去豬肺氣管中的泡沫。選15~20克南杏,一起放入瓦煲內加水煲煮,調味即可。    

功用

可用于一般人因秋冬氣候干燥引起的燥熱咳嗽。對秋冬時節(jié),肺氣不開,干咳無痰,大便燥結,喉嚨干燥等都有一定功效。        

【沙參玉竹老鴨湯】

原料

北沙參、玉竹、老鴨。

做法

選用老鴨一只,去毛臟,洗凈。再選用北沙參和玉竹各60克,生姜2片,一起放入瓦鍋內,文火煲1小時以上,調味即可。        

功用

能夠治療肺燥、干咳等,對病后體虛,津虧腸燥等引起的便秘等亦有效,是一道非常滋補的粵菜。    

【蓮子百合煲瘦肉】

原料

百合、蓮子、豬瘦肉。

做法

挑選半斤左右的豬瘦肉,再加入蓮子和百合各30克,水適量,隔水燉熟,調味即可。  

功用

蓮子百合煲瘦肉其實是一個富有營養(yǎng)的搭配,除了潤燥養(yǎng)肺之外,還可以治療神經衰弱,心悸,失眠等,也可以作為病后滋養(yǎng)強壯之補品,是一道可四季享用的菜肴。        

【冰糖銀耳羹】

原料

銀耳、冰糖。

做法

選用銀耳10~12克,先沖洗幾遍,然后放入碗內加冷開水浸泡(水沒過銀耳即可)1小時左右,此時銀耳發(fā)脹,然后挑去雜物。接著把銀耳和適量冰糖放入碗內,再加入適量冷開水,一起隔水燉2~3個小時即可。      

功用

有滋陰潤肺,生津止渴的功效。可以治療秋冬時節(jié)的燥咳,還可以作為體質虛弱者的滋補之品。

【百棗蓮子銀杏粥】

原料

百合、大棗、蓮子、銀杏、粳米、冰糖。

做法

用大火將蓮子先煮片刻,再放入百合、大棗、銀杏、粳米煮沸,然后改用文火熬至粥稠時加入冰糖稍熬即成。

功用

養(yǎng)陰潤肺、健脾和胃。        

【白果杏仁魚湯】

原料

白果、杏仁、腐竹、馬蹄、魚、生姜。

做法

將白果、杏仁、腐竹、馬蹄、魚洗凈后一同放內鍋內加入清水,用文火燉2個小時,再放入適量食鹽和少量花生油即可。        

功用

此湯具有潤肺化痰、斂肺止咳之功效。同時能輔助治療咳喘日久、耗傷氣

陰等癥。

【蔥蒜粥】

原料

蔥白10根,大蒜3瓣,粳米50克。

做法

將蔥白、大蒜和粳米一同放入鍋中,加水適量,熬煮成粥。根據個人口味,亦可加入白糖或蜂蜜少許。

功用

每日食用兩次,可發(fā)汗解毒、潤肺通腸、活血止痛,對預防感冒有明顯效果。        

【飲食】

雖然辛辣味入肺經,但食辣要適度。過多吃辛辣食物,會損及肺系統(tǒng),若再加

上外界空氣污染,很可能導致肺系統(tǒng)的功能紊亂。秋季適當吃一些微酸食物,有助于陽氣的收斂,可以補肺。多吃潤肺食物,如百合、杏仁、梨、白木耳等。適當控制食欲,不要因為“貼秋膘”而暴飲暴食,要根據自己的體內能量富余

程度,適度飲食。

【起居】

秋季是陽氣收斂之時,要注意早睡,睡眠時間可略長些,充足的夜間睡眠有益于補益白天損耗的體力。另外,陽氣收斂是氣血由外向內行進的過程,毛孔由張開變?yōu)殚]合。這時,穿

衣不宜多,否則,對毛孔的閉合不利。

【運動】

在上午7~9點之間,適宜進行一定程度的有氧運動,包括快走、慢跑等,能夠增強健肺功能。

經常進行腹式呼吸,即吸氣時保證胸部不動,膈肌與上、中腹部的腹肌擴張,而小腹部的腹肌則繃緊,呼氣時慢慢放松腹肌,全程盡量用鼻子

進行。這不僅能鍛煉腹肌,還能促進胃腸蠕動。

【心態(tài)】

憂傷肺。秋天容易讓人產生悲哀傷感的情緒,如果不進行控制,有可能傷及肺臟。因此,我們要適當調整心情,帶著一顆享受秋天的心,盡量讓心情平靜下來。在少商、商陽兩穴點刺一下,就能祛除肺火,找到魚際穴就能鎮(zhèn)住咳喘,日常

摩摩鼻子捶捶背還能幫助我們養(yǎng)好“嬌肺”。肺臟養(yǎng)生,守護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就是這么簡單。

【少商穴】

少商穴

位置:該穴位于人體的手拇指末節(jié)橈側,距指甲角旁0.1寸。

功   用

配合按摩商陽穴,可以清除肺火,對熱病、昏迷等癥有較好療效。

按摩該穴一般用指掐法,即用大拇指的指甲尖扎壓,要有一定力度,使穴位有發(fā)麻脹痛的感覺,堅持半分鐘到1分鐘,然后用同樣方法按壓另一只手。有條件的可用針灸針扎刺法,效果更好。點刺時,盡可能選用三棱針,要在迅速刺激后,擠出幾滴血,然后消毒擦干。

【商陽穴】

位置:位于人體的手食指末節(jié)橈側,距指甲角0.1寸。

功   用商陽穴能清除肺火,對治療熱病、昏迷等癥有明顯效果。

按摩時一般采用揉按的方法,即用大拇指和中指擠捏,或用另一只手按揉,要有一定的力度。

【迎香穴】

迎香穴位置:在人體面部鼻翼旁開約1厘米皺紋中(在鼻翼外緣中點旁,當鼻唇溝中)。

功   用能對感冒等引起的肺部不適有很好的治療和保健作用。

將兩手拇指外側相互摩擦至有熱感后,沿鼻梁、鼻翼兩側上下按摩64次左右,然后按摩鼻翼兩側的迎香穴32次,每天兩遍。

【大椎穴】

位置:該穴位于人體的頸部下大椎穴端,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處。

功     用對于因為肺火引起的感冒、發(fā)熱等都有很好的作用。        

可以對背部進行刮痧治療,從后背督脈的大椎穴一直從上往下刮至陽穴。

【魚際穴】

位置:該穴的位置在人體的大拇指關節(jié)(第1掌指關節(jié))后凹陷處,約當第1掌骨中點橈側,赤白肉際處。

魚際穴

功   用具有預防咳嗽、咯血、咽喉腫痛、失音、發(fā)熱的功能,配孔最穴、尺澤穴治咳嗽、咯血;配少商穴治咽喉腫痛。

一只手手掌朝上,用另一只手的食指托住魚際穴背面,大拇指垂直按在魚際穴上,有節(jié)奏地一緊一松平穩(wěn)用力按壓,最好配合按摩動作,以魚際穴周圍有酸脹感為宜。每天早晚各按摩1次,每次約3~5分鐘。

【太淵穴】

太淵穴

位置:本穴位位于手內橫紋凹陷處。其位置在人體手腕部位的手腕橫紋上,拇指根部。

功   用壓該穴,不僅對于腕部疾病有療效,還可以主治咳嗽、氣喘、咯血、胸痛、咽喉腫痛、腕臂痛、無脈癥,配魚際穴可以主治咳嗽、胸痛。

白天經常用拇指或食指指腹按摩兩側太淵穴,每次5分鐘。

【肺俞穴】

位置:位于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大約二指寬處。

肺俞穴

功   用每晚臨睡前進行按摩,可以舒暢胸中之氣,有健肺養(yǎng)肺之功效,有助于體內濁痰的排出,且可通脊背經脈。可止痰、去除雀斑等,對肺炎、肺結核等具有明顯療效。

取穴時,采取端坐,兩膝自然分開,雙手放在大腿上,全身放松。雙手握成空心拳,輕叩背部肺俞穴數十下,同時,用掌從兩側背部由下至上輕拍,持續(xù)約10分鐘。

【中府穴】

位置:胸前壁的外上方,云門穴下1寸,前正中線旁開6寸,平第1肋間隙處。

中府穴

功   用可有效改善胸悶胸郁、支氣管性哮喘等癥狀。配復溜穴,可治療肺陰虛引起的干咳、肺癆等病癥。

以手指指面或指節(jié)向下按壓中府穴,并做圈狀按摩。

肺是身體內呼吸系統(tǒng)的中樞,主管呼吸,很多肺臟疾病都表現為呼吸性疾病。而呼吸是一刻也不能停息的,因此,我們需要掌握一些肺臟疾病及其治療方法。

【咳嗽】

        

 

咳嗽的病因是多種多樣的,或是由于受涼,或是由于過敏。但無論是哪種原因,都是源于呼吸系統(tǒng)氣流不順。        

          

治療咳嗽,關鍵是理氣。

①對于偶爾的咳嗽,可以喝一些止咳糖漿,或者喝一些白開水。

 

②食療。將白蘿卜切成小丁,放入干燥、干凈的容器中,并放入蜂蜜,再把容器蓋緊;3天后,待白蘿卜的水分與蜂蜜結合后,將結合物加溫開水飲用,可有效治療咳嗽。也可以將金橘加熱,待橘皮變色后,晾涼,或剝皮取汁飲用,對咳嗽也有很好療效。

 

 

【哮喘】

        

中醫(yī)認為,肺、脾、腎的功能不足,會導致體內的津液凝聚,形成“宿痰”,潛藏在肺里。一旦有外邪入侵、疲勞過度或者飲食不當等情況發(fā)生,“宿痰”便一涌而出,阻塞我們的肺氣。這就是哮喘。如果哮喘病人的肺功能不好,還會形成血淤。哮喘與痰淤相互糾結,使得哮喘反復發(fā)作。因此,肺脾腎三臟氣血失調、經絡淤阻是哮喘反復發(fā)作的主要原因。

          

治療哮喘,主要是調和肺、脾、腎三臟的氣血。哮喘分為熱哮和寒哮兩種,熱哮當清熱祛痰,寒哮當溫化散痰。

①按摩治療哮喘是應急之法。按揉位于食指、中指分叉處的手掌上約1厘米處的咳喘點,可減輕哮喘。如果配合點按三間穴和肺俞,效果更佳。也可以用艾條來灸,待感到燙時,移開艾條,隔一會兒,再灸一次,直到哮喘癥狀減輕。

 

②哮喘發(fā)作時,最好用藥物治療。對于熱哮,可服用止咳定喘口服液;對于寒哮,可服用射干麻黃丸。

 

 

【感冒】

        

中醫(yī)認為,在不同季節(jié),人體都會受到外部致病因素的損害,造成阻塞經絡,使得氣血流通不暢,降低人體抵御疾病的能力,最終引發(fā)感冒。一般來說,這些致病因素包括春季的風熱、夏季的暑濕、秋天的燥氣和冬天的寒氣等。

        

感冒雖是一種最常見的病,但它能引發(fā)更嚴重的疾病,一定要認真對待。盡量要抓住感冒剛發(fā)生的12小時,這個時間是治療感冒的最佳時機。治療感冒以驅熱散寒為主,目的是讓氣血暢通。另外,感冒又分為風熱感冒和風寒感冒兩種,要辨證施治。

①對于風性感冒,以散熱、驅熱邪為主,可以吃桑菊顆?;蜚y翹片;對于風寒感冒,以散寒、驅邪氣為主,可以喝姜湯或辣椒湯。

 

②羅漢果和蘇葉是預防、治療一般感冒的佳品。尤以羅漢果的效果最好,因為羅漢果性味甘涼,無毒,具有清熱涼血、生津止咳、滑腸排毒、潤肺化痰的功效,且不傷人。羅漢果和蘇葉都可以用來泡飲,而且蘇葉水還可以用來泡腳。

 

③取生姜和蔥白適量,搗爛成泥,用紗布包裹起來,蘸上熱白酒,先擦前額和太陽穴,再擦脊椎兩側,最后擦肘窩和腘窩,以身體微微出汗為宜。

 

 

【鼻炎】        

中醫(yī)認為,鼻炎是由于肺氣虛弱,濁氣無法下降,清氣

不能上升,寒氣侵入,從而傷害肺臟引起的??偠灾?/p>

氣不能升降通暢,鼻子得不到肺氣的溫煦,就會引起鼻炎。

          

鼻炎一般會引起鼻塞、頭痛,造成精神不集中、記憶力下降、工作效率低下,甚至引發(fā)高血壓和心臟病等病癥,千萬不可小視。治療鼻炎,必須要保證鼻子的暢通,歸根結底是保證肺氣的運行通暢。另外,鼻炎是一種慢性病,需要長期堅持施治。

①按摩迎香穴。按摩之前,要將兩手的食指外側互相摩擦,直至有熱感;然后用食指外側沿鼻翼兩側由上至下進行按摩,以鼻子微微發(fā)熱為宜;再對迎香穴進行按摩,以15~20次為宜,每天堅持做3~4遍,可預防和治療鼻炎。

 

②取5克辛夷花與100克大米,一同放入鍋中熬煮。經常食用,可以有效緩解鼻炎癥狀。這是因為辛夷花性味辛溫,可散風寒、通鼻竅。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