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正坐或仰臥,舉起兩手,掌心向下,用中指的指尖垂直下按肚臍旁的穴位;
(2)
深深地吸氣,讓腹部下陷,用中指的指尖稍稍用力按揉穴位,有熱痛感;
(3)
左右兩穴位,每天早晚各按揉一次,每次
1~3分鐘。
該穴位于人體腳背部第一、二跖骨結合部之前凹陷處。
(1)
正坐,垂足,屈左膝,把腳舉起放在坐椅上、臀前,舉起左手,手掌朝下放在腳背上,中指彎曲,中指的指尖所在的部位就是該穴位;
(2)
用食指和中指的指尖從下往上垂直按揉,有脹、酸、痛的感覺;
(3)
先左后右,每次各按揉3~5分鐘。
慢性胃炎是指由不同病因所致的胃黏膜慢性炎性病變。本病十分常見,成因一般來自三個方面 : 一是由急性胃炎轉變而來;二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續(xù)發(fā)炎癥,如潰瘍病、胃癌、胃擴張、胃下垂等;三是由飲食無節(jié)制、愛吃生冷辛辣、長期飲酒、過度吸煙、精神刺激等因素誘發(fā)所致。慢性胃炎病人經(jīng)常會在中上腹有惡心、嘔吐、飽脹、隱痛、灼燒感、噯氣等癥狀,并且進食可能會使上述癥狀加重。
治療良方
炙甘草一錢,橘皮三錢,水煎服,加蜂蜜一湯匙,每日分兩次服,連服35天。
廣木香五錢,五靈脂一兩,共同研成細末,每次服一錢,每日二至三次,溫開水送服。
每日早晨飲1~2杯溫熱的淡鹽水,有助于清潔胃黏膜,減輕炎癥。
特效穴位
足三里穴、內(nèi)關穴、公孫穴、合谷穴。
該穴位于外膝眼下3寸,距脛骨前嵴一橫指,當脛骨前肌上。 外膝眼
自我取穴按摩法 :
(1)
正坐,屈膝90度;
(2)
除大拇指外,其余四指并攏,放在外膝眼直下四橫指處;
(3)
用中指的指腹垂直用力按壓,有酸痛、脹、麻的感覺,并因人的不同感覺向上或向下擴散;
(4)
左右兩穴位,每天早晚各按揉一次,每次1~3分鐘。
該穴位于前臂正中,腕橫紋上2寸,
在橈則屈腕肌腱同掌長肌腱之間。
自我取穴按摩法 :
(1)
正坐,手平伸,掌心向上;
(2)
輕輕握拳,手腕后隱約可見兩條筋;
(3)用另外一只手輕輕握住手腕后,大拇指彎曲,用指尖或指甲尖垂直掐按穴位,有酸、脹和微痛的感覺;
(4)先左后右,每天早晚兩側穴位各掐按1~3分鐘。
該穴位于足內(nèi)側第一跖骨基底部前下緣,第一趾關節(jié)后1寸處。
自我取穴按摩法 :
(1)
正坐,將左腳抬起,放在右腿上;
(2)
用右手輕握左腳背,大拇指彎曲;
(3)
指尖垂直按揉穴位,有酸、麻、痛的感覺;
(4)
左右兩穴位,每天早晚各按揉一次,每次
按揉1~3分鐘。
自我取穴按摩法 :
(1)
一只手輕握空拳,大拇指和食指彎曲,兩指的指尖輕觸、立拳;
(2)
另一只手掌輕輕握在拳頭外,用大拇指的指腹垂直按壓穴位,有酸、痛、脹的感覺;
(3)
左右兩穴位,每次各按壓1~3分鐘。
便秘是指大便秘結不通,排便時間延長,或欲大便而艱澀不暢的一種病癥。引起便秘的原因有很多。例如,飲食過于精細缺乏食物纖維,腸蠕動功能不佳,水分被過度吸收;沒有養(yǎng)成定時排便的良好習慣;平時缺乏運動;精神過度緊張等。
便秘患者常常數(shù)日排便一次,便質(zhì)堅硬,排便困難,或者雖然每日排便一次,便質(zhì)正常但無力排出。一般兩天以上無排便,即提示您可能存在便秘。愛美人士注意了,便秘也是導致肥胖的一大主因,長期便秘還會引起痔瘡、肛裂等病癥,所以我們必須緊張起來了,一起動手來趕走便秘的煩惱吧!
特效穴位
天樞穴、陰陵泉穴、支溝穴。
該穴位于腹中部,平臍
中,距臍中2寸處。
自我取穴按摩法 :
(1)仰臥或正坐;
(2)
輕舉雙手,用左手按在左邊穴位上,右手按在右邊穴位上,手掌心向下,用食指、中指、無名指的指腹垂直下按并向外揉壓,施力點在中指的指腹;
(3)
左右兩穴位,每天早晚各按揉一次,每次按揉1~3分鐘。
該穴位于小腿內(nèi)側,脛骨內(nèi)側踝后下方凹陷處。
自我取穴按摩法 :
(1)
正坐,將一只腳抬起,放在另一條腿的膝蓋上;
(2)
一只手輕輕握住膝下;
(3)
大拇指彎曲,用大拇指的指尖從下往上用力按揉,會有刺痛和微酸的感覺;
(4)
每天早晚各按揉一次,每次按揉1~3分
鐘。
該穴位于人體的前臂背側,當陽池穴與肘尖的連線上,腕背橫紋上3寸,尺骨與橈骨之間。
自我取穴按摩法 :
(1)
正坐,手平伸,屈肘,掌心向著自己,指尖向上,肘臂大約彎曲成90度;
(2)
用另外一只手輕握手腕下,大拇指在內(nèi)側,其余四指在手的外側,四指彎曲,中指的指尖垂直下壓按揉穴位,有酸痛感;
(3)
先左后右,每天早晚各按揉一次,每次按揉1~3分鐘。
月經(jīng)是女性的生理現(xiàn)象,表現(xiàn)為周期性有規(guī)律地子宮出血。
月經(jīng)不調(diào)是指由于卵巢功能不正常所引起的月經(jīng)周期、經(jīng)量或經(jīng)色出現(xiàn)異常,如行經(jīng)日期的紊亂、經(jīng)量過多或過少。通常月經(jīng)周期的變化與臟腑功能紊亂有關,經(jīng)量的多少與氣血的虛實有關。現(xiàn)代醫(yī)學認為體內(nèi)雌激素分泌失調(diào)、植物神經(jīng)功能紊亂、精神受刺激、寒冷疲勞和某些全身性疾病等都可能導致此病的發(fā)生。如果出現(xiàn)月經(jīng)不調(diào),應當及時治療,不能忽視。
治療良方
◎月經(jīng)不調(diào)
(1)
珍珠菜根一兩,加酒、糖適量,水煎服;
(2)
野菊花根二兩,加紅糖適量,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