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良方
◎外用:大黃一片,浸乳敷眼或?qū)总赣萌巳槟ブ窝劬?。還可用新鮮野菊葉一兩煎成濃湯,澄清后洗眼。
◎內(nèi)服:浮萍、野菊花葉、銀花、十大功勞葉(枸骨葉)任選一種,每次用八錢至一兩,水煎服。
特效穴位
曲池穴、少?zèng)_穴、睛明穴、陽溪穴、攢竹穴、肓俞穴。
該穴位于人體的頭部,前發(fā)際正中直上0.5寸,旁開1.5寸,神庭穴與頭維穴連線的內(nèi)1/3與中1/3交點(diǎn)處即是。
自我取穴按摩法 :
(1)
將一只手的手掌心朝面部,中間三指并攏,其他兩指彎曲;
(2)
無名指的指腹入前發(fā)際,放在發(fā)際的正中
處,那么食指的指尖所在之處就是該穴位;
(3)用食指的指腹,以適當(dāng)?shù)牧Χ劝磯貉ㄎ唬?/p>
(4)可以左右分別按壓兩穴位,也可以兩處穴位同時(shí)按壓,每次每穴位按壓1~3分鐘。
該穴位于小指末節(jié)橈側(cè),距
指甲角0.1寸處即是。
自我取穴按摩法 :
(1)正坐,手平伸,掌心向下,屈肘向內(nèi)收;
(2)用另一只手輕握這只手的小指,大拇指彎曲,用指甲尖垂直掐按穴位,有刺痛感;
(3)先左后右,每日早晚各掐按一次,每次掐按3~5分鐘。
67
該穴位于人體的面部,距目?jī)?nèi)
眥角上方0.1寸的凹陷處即是。
自我取穴按摩法 :
(1)正坐,輕閉雙眼;
(2)
兩只手的手肘撐在桌面上,雙手的手指交叉,除大拇指外,其余八指的指尖朝上;
(3)
大拇指的指甲尖輕輕掐按鼻梁旁邊與內(nèi)眼角的中點(diǎn);
(4)
在骨上輕輕前后刮揉,有酸、脹以及稍微刺痛的感覺;
(5)
左右兩穴位,每天分別刮揉一次,每次1~3分鐘,也可以兩側(cè)穴位同時(shí)刮揉。
該穴位于腕背橫紋橈側(cè),大拇指向上翹起時(shí),在拇短伸肌腱與拇長(zhǎng)伸肌腱之間的凹陷中。
自我取穴按摩法 :
(1)
將手掌側(cè)放,大拇指伸直向上翹起,在腕背的橈側(cè),手腕橫紋上側(cè)有一凹陷處;
(2)
用另一只手輕握手背,大拇指彎曲,用指甲垂直掐按穴位,會(huì)產(chǎn)生頗為酸脹的感覺;
(3)
左右兩穴位,每次各掐按1~3分鐘。
該穴位于人體的面部,當(dāng)眉頭陷中,眶上切跡處即是。
自我取穴按摩法 :
(1)
正坐,輕閉雙眼,兩手肘支撐在桌面上;
(2)
雙手的手指交叉,指尖向上,兩個(gè)大拇指的指腹向上,由下往上向眉棱骨按壓,輕按有痛、
酸、脹的感覺;
(3)左右兩穴位,每次各按壓1~3分鐘,也可以兩側(cè)穴位同時(shí)按壓。注意 : 一般人取穴,是由面部直接按壓在眉棱骨上,正確的方法應(yīng)該是由下往上按壓。
該穴位于人體的腹中部,當(dāng)
臍中旁開0.5寸處。
自我取穴按摩法 :
(1)
正坐或仰臥,舉起兩手,掌心向下,用中指的指尖垂直下按肚臍旁的穴位;
(2)
深深地吸氣,讓腹部下陷,用中指的指尖稍稍用力按揉穴位,有熱痛感;
(3)左右兩穴位,每天早晚各按揉一次,每次1~3分鐘。
69
外耳道炎常因挖耳或浸水后,外耳道上皮細(xì)胞損傷繼發(fā)感染所致。外耳道癤是局限性外耳道毛囊或皮脂腺感染;外耳道炎是外耳道皮膚或皮下組織呈彌漫性炎癥?;颊邥?huì)有不同程度的耳痛,咀嚼時(shí)更痛,指壓耳屏或牽引耳廓,則患者疼痛加劇,嚴(yán)重時(shí)可引起耳前或耳后膿脹,若癤腫潰破,則有膿液流出。在此提醒大家:平時(shí)不要頻繁挖耳,耳道浸水后應(yīng)及時(shí)清除耳道積水。
治療良方
局部熱敷。
新鮮野菊葉一兩,煎濃湯,澄清后滴耳。
外耳道癤靠近耳道口處可外敷紅膏藥。
如腫脹明顯者可內(nèi)服解毒消炎丸、銀黃片或應(yīng)用青霉素及磺胺類。
特效穴位
商陽穴、合谷穴、少澤穴、聽宮穴、液門穴、支溝穴。
該穴位于食指末節(jié)橈側(cè),距指甲角0.1寸處。
自我取穴按摩法 :
(1)
采用正坐的姿勢(shì);
(2)
用右手輕輕握住左手的食指,左手的手掌背朝上,手掌心朝下;
(3)
右手的大拇指彎曲,用指甲尖沿垂直方向,掐按靠著大拇指旁側(cè)的穴位,有一種特殊的刺痛感;
(4)左右兩穴位,每天分別掐按1~3分鐘。注意:輕輕掐按,并不需要用大力氣。
該穴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
間,第二掌骨橈側(cè)的中點(diǎn)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