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各器官和部位在手部、腳底、耳部都有著相對應(yīng)的區(qū)域,可以反映相應(yīng)臟腑器官的生理、病理信息,這就是所謂的反射區(qū)。 反射區(qū)排列是有規(guī)律的,基本與人體大體解剖部位相一致,是按人體部位的實際位置上下、左右、前后順序精確排列的。運用按摩手法刺激這些反射區(qū),醫(yī)學(xué)上稱之為“反射區(qū)療法”。
反射區(qū)療法主要是采取按壓、推揉等手法,對反射區(qū)進行刺激,以調(diào)整人體陰陽平衡,從而達到促進健康、調(diào)治疾病的目的。需要強調(diào)的是,刺激的強弱程度要因人而異。對于有虛癥、年齡偏大、體質(zhì)弱者,一般要用弱刺激,用力輕、時間長;而對于有實癥、年齡較輕、體質(zhì)強者,則要用強刺激,用力重、時間短。無論哪一種刺激,都要求手法熟練、柔和,用力持久、均勻。相對來說,這是一種簡便易行、效果顯著、無副作用的自我保健方法。
如何輕松找準穴位
5寸
約從肚臍到恥骨的距離。
觸摸法 : 以大拇指指腹或其他四指手掌觸摸皮膚,如果感覺到皮膚有粗糙感,或是有尖刺般的疼痛感,或是有硬結(jié),那可能就是穴位之所在。如此可以觀察皮膚表面的反應(yīng)。
抓捏法 : 以食指和大拇指輕捏感覺異常的皮膚部位,前后揉一揉,當(dāng)揉到經(jīng)穴部位時,會感覺特別疼痛,而且身體會自然地抽動,并想逃避。如此可以觀察皮下組織的反應(yīng)。
按壓法 : 用指腹輕壓皮膚,畫小圈揉揉看。對于在抓捏皮膚時感到疼痛以致想逃避的部位,再以按壓法確認看看。如果指頭碰到有點狀、條狀的硬結(jié)就可確定是經(jīng)穴的所在位置。
穴位按摩常見手法
摩 法
手掌。利用手掌根部或手指按摩。面積較大或要加強效果時,可用雙手交叉重疊的方式推壓。適用于面積較大的部位,如腰背和胸腹部。
手肘。
將手肘彎曲,并利用肘端施力推進。
由于較刺激,適用于體型較胖者以及肌肉豐厚之處,如臀部和腿部。
捏拿法
以大拇指和其他手指的指端,像是要抓起東西的樣子,稍用力提起肌肉,這是拿法;
捏法是用拇指和食指把皮膚和肌肉捏起來。按摩法使用部位說明適用部位
手指。用大拇指、食指和中指的力量,在特定部位及穴位上,以捏掐及提拿的方式施力。力道要柔和,由輕而重再由重而輕。常用在頸部和肩部以及四肢部位的按摩。
生活中的按摩小器具
血液循環(huán)。方便隨時取用。
肩頸部或腳底。將吹風(fēng)機風(fēng)口對準穴位或反射區(qū),直到產(chǎn)生灼熱感再移開,反復(fù)進行??刹毁M力地促進局部血液循環(huán)。避免吹強風(fēng)或靠身體太近,因吹風(fēng)機所產(chǎn)生的電磁波會影響人體,小孩不宜。
腳底。坐著讓腳底踩在圓柱形飲料瓶上來回滑動,滑動時可以調(diào)整角度以刺激不同的反
射區(qū)。方便按摩腳底各反射區(qū),對于腳底肌肉的鍛煉有很好的效果。滾動的速度要慢,并視個人可承受的力道用力,不可使用玻璃飲料瓶,以避免破
裂的危險。
肩頸部和背部。
將毛巾在熱水中浸泡后擰干,敷在穴位上,或是以粗毛巾干擦背部。
可促進血液循環(huán),浸熱水后可發(fā)揮熱敷的功效。
應(yīng)注意毛巾不可過熱,以免燙傷皮膚。
按摩注意事項
按摩前
1.清潔手部
: 按摩前宜先洗凈雙手,剪短指甲,拿下戒指,避免傷及肌膚。
2.搓熱手掌
: 按摩前最好搓熱雙手,可提高療效。
按摩中
1.姿勢適當(dāng)
: 盡量采取最舒適的姿勢,可減少因姿勢不良所引起的酸麻反應(yīng)。
2.力道平穩(wěn)
: 力道不宜忽快忽慢,宜平穩(wěn)、緩慢進行。
按摩后
1.記得喝水 : 按摩完后可喝500毫升的溫開水,有促進新陳代謝以及排毒的療效。
2.避免浸泡冷水 :不可立刻用冷水洗手、洗腳,而要用溫水將手、腳洗凈,且雙腳要注意保暖。
部位:
屬足膀胱經(jīng)經(jīng)脈上的穴道,在眉毛內(nèi)側(cè)端,眼眶骨上凹陷處。
主治:
(1)
此穴位對急慢性結(jié)膜炎、淚液過多、眼瞼震顫、眼睛疼痛等病癥都有明顯的療效;
(2)按摩此穴位,能夠緩解視力不清、眼睛紅腫等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