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在這種大背景下,我們的伙伴王巍成立了自己新的咨詢公司--中國萬盟并購管理控股公司(China M&A Management)。他的創(chuàng)業(yè)是那一代人利用改革開放的大環(huán)境施展自己的聰明才智的一個典型。
1985年從位于大連的東北財經(jīng)大學畢業(yè)之后,他進入了中國人民銀行研究院深造,獲得MBA學位,之后進入中國銀行成為一名經(jīng)濟學者。這位青年才俊的前途不可限量,4個月之后他就得到了再次證明自己才能的機會。他被派往東京野村證券(NOMURA SECURITIES)從事債券交易,為期6個月。后來,他還參加了考核詞匯量、數(shù)學推理、批判性思維和分析性寫作等技巧的GRE考試,收到了5所美國大學的入學邀請。但是中國銀行不同意他離職,要求他為單位再工作一年。1987年,他的機會終于來了。那一年,他去了美國。
“我剛到紐約時根本沒有錢,”他告訴我們,“口袋里只有20美元。后來我找到了一份研究助理的工作,薪水每個月600美元,我還定期為化學銀行(Chemical Bank)工作。這樣,我解決了生計問題,在紐約待了1年。后來,當時負責國家風險分析部門的副總裁羅伯特?維賽克(Robert Visek)給了我莫大幫助。他曾經(jīng)參觀過中國銀行,知道我在1987年出版過一本關于《國家風險分析》(Country Risk Analysis)的書。1988年夏天,我得到了去位于華盛頓的世界銀行實習的機會,于是我的妻子王潔也來到了美國。”
20年之后,當王巍同羅伯特?維賽克談到本書時,羅伯特回憶說自己當時認為王巍成功的機會相當小,而且再樂觀的人也無法預見中國現(xiàn)在的進步。
在羅伯特?維賽克的鼓勵下,王巍繼續(xù)學業(yè),并且獲得了經(jīng)濟學博士學位,也接到了高盛公司的錄用通知。他當時的朋友劉二飛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美林中國區(qū)主席了,當時王巍還幫助過他。在美國求學的這些年中,王巍從未返回過祖國。1992年春天,他決定在開始新工作之前回國旅行。“我在北京、深圳和海南停留了3個星期,發(fā)現(xiàn)自己正處于中國新經(jīng)濟的中心。所有人都興奮不已、生機勃勃,而且充滿創(chuàng)造力,所有人都恨不得涉足一切新領域。在逗留的過程中,我有幸與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有過一次談話。當然,他也談到了中國多么需要大規(guī)模改革,金融領域?qū)⒊蔀楦母锏闹行?。他還提到,如果我能夠回國,那么將成為1989年政治風波之后第一個從美國回來的博士。那一刻我清晰地看到了自己未來的道路。在美國我可以擁有一份事業(yè),但是回到中國我可以創(chuàng)造歷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