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小 引(3)

許倬云談話錄 作者:李懷宇


2009年5月17日,我佇立在臺北素書樓門口,不免浮想聯(lián)翩。羅忼烈先生告訴我:臺灣政局變幻之后,那些政客說錢先生的素書樓是公家產(chǎn)業(yè),勒令搬遷。錢先生搬走后,身體就變差了,不知何故,不能說話了。后來陳水扁向錢太太道歉,錢太太說:“人都死了,道歉有什么用?”金耀基先生在1990年9月14日深夜寫的《懷憶國學(xué)大師錢穆先生》中則說:“近二三年來,錢先生健康明顯差了,記憶力也消退了,我已再享受不到與賓老昔日談話之樂了。倬云兄去年在見錢先生后跟我說:‘一位歷史巨人正在隱入歷史?!\然,賓老不死,只是隱入歷史?!?/p>

歷史是長新聞

我在赴臺灣之前,曾向許先生請教過好幾回。有一次,許先生說:“你可以先去找找?guī)讉€報人,會大有幫助。臺灣有兩個政論家,一個是張作錦,一個是南方朔。張作錦和我交誼很深,他的文章不僅文筆好,而且找的題材也好,切入角度更好,能直接從一個別人想不到的角度切進(jìn)去。南方朔相當(dāng)淵博,書讀得不少。高希均是事業(yè)家,他的組織能力很強(qiáng),辦雜志相當(dāng)能干,文章則在經(jīng)濟(jì)方面?!?/p>

我到了臺北的第二天中午,便由張作錦先生引見,和高希均先生共進(jìn)午餐。和兩位先生一席話,使我對臺灣文化界的情況有了更深的了解。幾天后,我坐在南方朔先生家里,聽他針砭時事,評點(diǎn)人物。南方朔說:“‘公共知識分子’這個詞在臺灣是我最早引進(jìn)的。美國有個教授在圣地亞哥教書,他的名字叫雅各比(Russell Jacoby),是他最早提出公共知識分子。很多人講這個詞,卻不懂他的書真正的脈絡(luò)。他認(rèn)為古代知識分子除了會講幾個基本原則,什么都不懂,這種知識分子隨著時代改變不行了,將來的知識分子談的問題一定不能有烏托邦思想,也不能太近視。所以,他提出兩個名詞,一個是烏托邦知識分子,一個是現(xiàn)在各國都存在的只看小問題的知識分子——近視眼知識分子。這兩個都不對。烏托邦知識分子會給社會造成重大災(zāi)難,近視眼知識分子對社會的基本結(jié)構(gòu)看不到,所以需要實(shí)事求是、知識很廣泛的公共知識分子。”南方朔也痛罵現(xiàn)在臺灣和大陸學(xué)術(shù)界的人忙著去應(yīng)酬,開座談會,不太有時間搞學(xué)問。“在美國,當(dāng)一個教授,兩三年就要寫一本書,人家很用功。我現(xiàn)在讀國外的書,多數(shù)是教授寫的書,美國出版界有個情況是中國人不了解的,美國每年出書大概五萬種,里面有百分之十五是教授寫的書,了不起?!?/p>

在聽到這些話時,我更加明白許先生推薦我去訪問他們的緣故。

許先生人生中花了三分之一的時間在報章雜志寫文章。在1970年代,他有五六年花了大力氣寫時論文章。他回憶:“為什么《聯(lián)合報》、《中國時報》兩邊都找我?因?yàn)槲覍懳恼虏焕保屓俗ゲ恢?,但是我的要點(diǎn)是開放,是自由。我的文章出來不會得罪人,國民黨看了也無可奈何?!?/p>

“幾十年來了,我等于是半個記者。尤其在臺灣的改革開放時期,我花了很大力氣參與改革開放的輿論鼓吹工作。兩大報做主體,我、楊國樞、胡佛等人,整個隊(duì)伍大概有二三十個人,大概我是其中寫得最多的人之一。張作錦他們碰到哪個課題,第一個讓我沖關(guān),但是,這篇文章后面跟著其他幾篇文章,一波又一波地推動民主開放。這用余紀(jì)忠先生的話叫‘頂天花板’,天花板在那里,要找個人頂開天花板。我的文章寫得委婉、溫和,是《大公報》的調(diào)子。《大公報》的文章寫得溫和,不激烈化。所以,余紀(jì)忠先生常常派我去做‘頂天花板’的工作,若干文章用社論的名義發(fā),不是用我的名字發(fā)的,我都沒收進(jìn)書里?!?/p>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