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7年,林覺民赴日本留學。他在日本四年,攻讀哲學,還學日語、英語、德語。檄文《駁康有為物質救國論》、小說《莫那國之犯人》、譯作《六國憲法論》就是此時完成的。這個瘦削的中國男人在東洋留學,入眼的不是櫻花的璀璨,也不是大和美人的如花笑臉,而是祖國的現狀和前途。用今天的話,在中國繁榮論和中國崩潰論中,沒有人能夠看清歷史、平視歷史,因為中國之大,日月遞邅之豐富足以讓人眼花繚亂,一世一紀甚至一生樂在其中享用。但林覺民卻把中國當做解答的對象,他以為:“中國危在旦夕,大丈夫當以死報國,哭泣有什么用?我們既然以革命者自許,就應當仗劍而起,同心協(xié)力解決問題,這樣,危如累卵的局面或許還可以挽救。凡是有血氣的人,誰能忍受亡國的慘痛!”這樣的認知未必正確,但我們今天看到了,他的行動合于歷史的目的性。歷史之手假借他和他的戰(zhàn)友們來書寫了某種文明。
少年覺民完全是意氣。如果這就是革命的話,我們也只能說,革命象征或包容了意氣。當時的革命之難非今日所能想象,當時的革命事跡之兒戲亦非今人想象。1911年春,黃興等人從香港來信說:“廣州起義正在緊鑼密鼓籌備中?!庇谑橇钟X民回到福州,他的任務是發(fā)動當地革命組織響應,并選拔福建志士前往廣州去壯大隊伍。農歷 3月 19日,他帶著一批志士二十余人從馬尾登船,馳往香港。當然,在短暫的幾天里,他回到家中跟家人團聚過了。林覺民們并不是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國人都在沉睡、在被侮辱和被損害里茍且,他和戰(zhàn)友們的力量實在是微不足道的。但林覺民的正信正念在于,他堅信那是“歷史的力量”,他正信自己的審判:“第以今日事勢觀之,天災可以死,盜賊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輩處今日之中國,國中無地無時不可以死!”因此,他也有著對自己行為的強大自信:“此舉如果失敗,死人必然很多,定能感動同胞 ——嗟乎,使吾同胞一旦盡奮而起,克復神州,重興祖國,則吾輩雖死而猶生也,有何遺憾!”
一群玩命的人到了廣州尋死,覺民就是其中之一。即使今天我們對革命尚不了解,公正地說,黃興們策劃的廣州起義如兒戲、如行為藝術,他們只是臨時湊起來的烏合之眾,人數不過幾百,卻企圖攻占總督衙門(今天的廣東省委省府)。這連大規(guī)模群眾性聚會騷亂都談不上,這群玩命的書生所能憑借的只是理論、騷亂、口號,還有報紙、雜志和傳單,以此與一個龐大的帝國對抗,他們卻堅信不疑。
林覺民與同盟會員攻入督署時,那里已經人去樓空。他們點了一把火,就身撲向軍械局。當大家涌到東轅門,一隊清軍橫斜里截過來。據說,林文企圖策反,他手執(zhí)號筒,向對方高喊“共除異族,恢復漢疆”,應聲而至的是一顆子彈。子彈正中腦門,腦漿如注,立刻斃命??犊瘔训牧治臑樽约虹澘痰挠≌率恰斑M為諸葛退淵明”。成長于軍人世家的馮超驤,“水師兵團圍數重,身被十余創(chuàng),猶左彈右槍,力戰(zhàn)而死”;體格魁梧、善拳術的劉元棟,“吼怒猛撲,所向摧破,敵驚為軍神,望而卻走,鏖戰(zhàn)方酣適彈中額遽仆,血流滿面,移時而絕?!边€有方聲洞,也是福州閩侯人,同盟會的福建部長,曾經習醫(yī)數載,堅決不愿意留守日本東京同盟會:“義師起,軍醫(yī)必不可缺,則吾于此亦有微長,且吾愿為國捐軀久矣”,他在雙底門槍戰(zhàn)之中擊斃清軍哨官,隨后孤身被圍,“數槍環(huán)攻而死”。擅長少林武術、素有“猛張飛”之稱的林尹民、能詩詞、工草書、好擊劍、精馬術的陳更新,陳與燊,陳可鈞,還有連江縣籍的幾個拳師,他們或者尸橫疆場,或者被捕之后引頸就刃。這些人今天都已經為歷史遺忘了。
少年覺民完全是意氣。如果這就是革命的話,我們也只能說,革命象征或包容了意氣。當時的革命之難非今日所能想象,當時的革命事跡之兒戲亦非今人想象。1911年春,黃興等人從香港來信說:“廣州起義正在緊鑼密鼓籌備中?!庇谑橇钟X民回到福州,他的任務是發(fā)動當地革命組織響應,并選拔福建志士前往廣州去壯大隊伍。農歷 3月 19日,他帶著一批志士二十余人從馬尾登船,馳往香港。當然,在短暫的幾天里,他回到家中跟家人團聚過了。林覺民們并不是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國人都在沉睡、在被侮辱和被損害里茍且,他和戰(zhàn)友們的力量實在是微不足道的。但林覺民的正信正念在于,他堅信那是“歷史的力量”,他正信自己的審判:“第以今日事勢觀之,天災可以死,盜賊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輩處今日之中國,國中無地無時不可以死!”因此,他也有著對自己行為的強大自信:“此舉如果失敗,死人必然很多,定能感動同胞 ——嗟乎,使吾同胞一旦盡奮而起,克復神州,重興祖國,則吾輩雖死而猶生也,有何遺憾!”
一群玩命的人到了廣州尋死,覺民就是其中之一。即使今天我們對革命尚不了解,公正地說,黃興們策劃的廣州起義如兒戲、如行為藝術,他們只是臨時湊起來的烏合之眾,人數不過幾百,卻企圖攻占總督衙門(今天的廣東省委省府)。這連大規(guī)模群眾性聚會騷亂都談不上,這群玩命的書生所能憑借的只是理論、騷亂、口號,還有報紙、雜志和傳單,以此與一個龐大的帝國對抗,他們卻堅信不疑。
林覺民與同盟會員攻入督署時,那里已經人去樓空。他們點了一把火,就身撲向軍械局。當大家涌到東轅門,一隊清軍橫斜里截過來。據說,林文企圖策反,他手執(zhí)號筒,向對方高喊“共除異族,恢復漢疆”,應聲而至的是一顆子彈。子彈正中腦門,腦漿如注,立刻斃命??犊瘔训牧治臑樽约虹澘痰挠≌率恰斑M為諸葛退淵明”。成長于軍人世家的馮超驤,“水師兵團圍數重,身被十余創(chuàng),猶左彈右槍,力戰(zhàn)而死”;體格魁梧、善拳術的劉元棟,“吼怒猛撲,所向摧破,敵驚為軍神,望而卻走,鏖戰(zhàn)方酣適彈中額遽仆,血流滿面,移時而絕?!边€有方聲洞,也是福州閩侯人,同盟會的福建部長,曾經習醫(yī)數載,堅決不愿意留守日本東京同盟會:“義師起,軍醫(yī)必不可缺,則吾于此亦有微長,且吾愿為國捐軀久矣”,他在雙底門槍戰(zhàn)之中擊斃清軍哨官,隨后孤身被圍,“數槍環(huán)攻而死”。擅長少林武術、素有“猛張飛”之稱的林尹民、能詩詞、工草書、好擊劍、精馬術的陳更新,陳與燊,陳可鈞,還有連江縣籍的幾個拳師,他們或者尸橫疆場,或者被捕之后引頸就刃。這些人今天都已經為歷史遺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