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補虛益損,青春常駐——何老談"中年進補"(2)

大國醫(yī)2 作者:王耀堂


【功效】本方為補陰方,具有補陰,滋補肝腎之功。凡腎陰不足、腰膝疲軟、頭暈目眩、耳鳴耳聾、遺精盜汗、消渴、潮熱、牙齒動搖、小便淋漓、舌紅少苔,以及慢性疾病過程中出現(xiàn)的肝腎不足、腎陰虧損者都可服用。本方原為治小兒發(fā)育不良之方。目前在臨床上對慢性尿路感染、糖尿病、高血壓、神經(jīng)衰弱等陰虛肝腎不足者,也可以本方為基礎(chǔ),適當運用。

4.右歸丸(或飲)

【出處】《景岳全書》

【組成】熟地黃240克,山藥120克,山茱萸90克,枸杞子120克,杜仲120克,菟絲子120克,制附子60~80克,鹿角膠120克。

【用法】研末為丸,每服3~6克(本方市面上有成藥出售);亦可適當調(diào)整用量,水煎服,分2次服。

【功效】本丸為補陽方,具有溫補腎陽、填充精血之功。凡腎陽不足,久病出現(xiàn)氣怯神疲、畏寒肢冷、陽痿、滑精、腰膝酸軟等癥者均可服用。本方是補陽方中的溫補腎陽、填精作用較強的一種,一般選用時最好請中醫(yī)師診斷,以舌淡、脈沉細為特點,確屬腎陽不足者方為對癥。

以上是何老從補氣、補血、補陰、補陽四方面,介紹中年人常用的補藥古方。除此之外,他還按中醫(yī)古方精神擬成平補養(yǎng)心方一則,其方如下:

【組成】炙甘草9克,淮小麥30克,大棗10枚,百合18克,干地黃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

【功效】本方具有補養(yǎng)心腎,安神和中之功。凡神情不安、易感易怒、心煩意亂、思慮過度、頭昏失眠、心悸、脈促等心臟神經(jīng)官能癥或婦女更年期綜合征均有明顯效果。中年男女皆可采用。

何老還指出,進補除了使補方之外,也可單獨服食一些滋補藥物,如阿膠(驢皮膠)有補血、止血、安胎、治婦女崩漏等作用,可用適量黃酒浸溶隔水蒸服;人參有大補元氣、健脾補肺、生津止渴、安神寧心的功用,可根據(jù)自身狀況選擇品種食用,如別直參、紅參略偏熱,吉林野山參、白人參、糖參略偏溫,生曬參、皮尾參、西洋參略偏涼等。除此之外,何老提醒大家,進補還需注意兩點:從時令來說,冬令精氣封藏,服補藥易于吸收;進補貴在恰到好處,不恰當進補或過補就不妥了,比如服用人參過多或不對癥,就有嚴重的副作用,易導致人參濫用綜合征。

健康錦囊

俗話說“今年冬令進補,明年三春打虎”,冬季進補確實對健康有幫助,但冬季進補也是講原則的,如果胡亂進補,不但不能強身健體,還會損害健康。以下禁忌值得大家注意:

1.忌無病亂補。無病亂補,既增加開支,又損害健康。所以,在決定進補之前,應該先了解一下自己屬于何種體質(zhì),到底需不需要進補。

2.忌虛實不分。中醫(yī)的治療原則是虛者補之,不是虛證病人不宜用補藥。虛證又有陰虛、陽虛、氣虛、血虛之分,對證服藥才能補益身體,否則適得其反。

3.忌越貴越補。中醫(yī)認為,藥物只要運用得當,大黃可以當補藥;服藥失準,人參也可為毒草,每種補藥都有一定的對象和適應證,實用有效才是最好。

4.帶病進補。有人認為,在患病的時候要加大進補的力度,其實在患有感冒、發(fā)熱、咳嗽等外感病癥及急性病發(fā)作時,要暫緩進補,否則不僅病情得不到改善,甚至有惡化的危險。

5.忌恒補不變。在冬季進補的過程中,有些人喜歡按自己的口味,專門服用某一種補品。事實上,冬季進補所用的藥物,既有保健作用,也有一定的副作用,久服則會影響體內(nèi)的營養(yǎng)平衡。

6.忌只靠補藥。冬季進補,只靠補藥不是好辦法,還要注意加強運動鍛煉,根據(jù)身體的需要,有針對性地調(diào)整飲食,這樣才能達到真正意義的養(yǎng)生。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