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晨,喬玉清一塊一塊,慢悠悠地卸下小店的鋪板時,都有一種僥幸之感。她又平安地度過了一個深沉的黑夜,又迎來了一個嶄新的太陽。
她今年實足八十四,也是正逢本命年。俗話說,“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請自己去?!彼且恢荒_已經(jīng)踏上奈何橋的人,依老輩人口氣,今兒個晚上脫了鞋,明兒個還不曉得用不用穿了,活一天,就等于多賺了一天。況且她的身子骨還算硬錚,耳不聾眼不瞎,雖說屬牛的天生勞碌命,但到了這個年歲,還能自己掙得出一天三頓飯吃,也是人生難得的一份后福了。
待到拾掇停當(dāng),吃罷早飯,安坐在柜臺后面,守株待兔地等候著顧客登門,她的心里又會漫上一分滿足。在她的有生之年,喬家大院肯定不用拆遷了。換句話說,她可以高枕無憂,直到在這里壽終正寢。鬧拆遷的那些日子,她也被攪得很有些心煩意亂,不過她擔(dān)心的并不是自己將來的生計,而是親眼看著喬家大院灰飛煙滅,感情上的失落將難以承當(dāng)。她是在這個大院里出生的,除了短暫的離開,可以說與喬家大院相依相伴了一輩子。她的親人中間,沒有一個與她相處的時間有如此之長。他們都早早地離她而去了,只有這大院老屋,無怨無悔地陪伴著她,呵護(hù)著她。當(dāng)然,今天的喬家大院,與她兒時嬉樂、少年得意、青春風(fēng)流之際的喬家大院,已不可同日而語;但它畢竟還是那個喬家大院。就像一件衣服,穿到絨了破了,也就格外地軟熟服貼;就像一雙布鞋,穿到幫松底薄,也就格外合腳舒適;就像一對老夫老妻,老皮皺臉,童顏鶴發(fā),更要命的是相互之間已經(jīng)沒有了一點(diǎn)新鮮感,可就是誰也離不開誰了。她沒有老伴,她的夫君正當(dāng)壯年就一去不復(fù)返。她的心里,是拿喬家大院作為終身伴侶的。
要她看著喬家大院先她而去,她于心不忍。
所以她從心底里感謝那些為保護(hù)喬家大院挺身而出的人。這些人,多半是她看著長大的,知脾性知根底,幾十年風(fēng)稠雨驟,早已如敗葉枯枝,他們能一呼百諾,揭竿而起,是她所沒有想到的。尤其是那一位陌生人,《古都晚報》的記者韓云霈,留給她的印象特別深刻。別的人鋌而走險,多少總為著自己的利益關(guān)系,而他,可以算是見義勇為吧。其實喬玉清也看出來了,韓云霈與喬思雨之間,有一份惺惺相惜的情意,但她還是有點(diǎn)喜歡這個人,喜歡他的為了情意而不顧利害。
這樣的人,現(xiàn)在真是不多了。
拆遷糾紛平息,韓云霈也就從她的視野中消失了。漸漸的,她幾乎就忘掉了這個人。可是初夏時節(jié),一天傍晚,不期而至的,韓云霈突然又出現(xiàn)在她的眼前。他在柜臺邊默默地站了好一會,好像在打量柜臺里的貨物。喬玉清認(rèn)出他來,剛想招呼他,他卻悄無聲息地走開了。
第二天傍晚,他又來了,依然站在柜臺邊發(fā)癡。喬玉清不相信自己的小店里會有什么值得韓云霈關(guān)注的貨色。這半間房,門面太窄,迎門只能放一節(jié)玻璃柜臺,拐彎向房里順進(jìn)去兩節(jié),擺成了個曲尺形,柜臺里不過是些零星日用雜物,鹽醋醬油,針頭線腦,香煙、廉價白酒和快餐面,方便著老鄰居們的不時之需。她覺得韓云霈顯著憔悴。他不是年輕人了。他的鬢角已經(jīng)泛出白霜。他的眼角已經(jīng)密布皺紋??墒秋L(fēng)和日暖的,他的氣色還不如大雪紛飛的嚴(yán)冬。
韓云霈情不自禁似的,朝房里走了幾步,走到了冬天里擺火盆的位置。火盆早已不在那里了。開春見暖,喬玉清就將火盆積灰出清,塞到床下去了;散放在火盆旁的小板凳,也順到了墻邊。他有些茫然地轉(zhuǎn)了個圈,也不能再朝里走了。再朝里,房間攔腰牽了根鉛絲,掛著塊藍(lán)印花布的簾子。簾子后面,就算喬玉清的內(nèi)室了。
他只好退回去,立在柜臺邊,這才面對著喬玉清。
喬玉清說,韓記者,喜歡喬家大院?
韓云霈點(diǎn)點(diǎn)頭,說,是。金陵城里頭,這幾年大拆遷,像這樣的老房子,已經(jīng)成了鳳毛麟角。
因為失去了,才喜歡?喬玉清話里有話。
他下意識地?fù)u搖頭,說,不。
頓了一下,他動情地補(bǔ)充,這種青磚粉墻小瓦低檐的老房子,讓他感到親切。走在這樣的街巷中間,就像小時候,偎在爺爺奶奶溫暖的懷抱里,那一份呵護(hù),令人永遠(yuǎn)不會淡忘。
所以他來來往往,寧可繞點(diǎn)路,也要經(jīng)過雞鵝巷。
可是雞鵝巷沒有了。說沒有就沒有了,只剩下這一座喬家大院。
現(xiàn)在到處是灰土飛揚(yáng)的建筑工地,到處是頂天立地的摩天大樓,這座古城,享譽(yù)世界的古都,山青水秀的歷史文化名城,從地面到地下,正被瘋狂的挖掘機(jī)掏空,被惡性膨脹的鋼筋水泥霸占,變得越來越陌生,變得過于年輕,過于時尚,過于浮躁,突兀而盛氣凌人。
他不無沮喪地說,也可能,是他的心態(tài)在老化,跟不上這日新月異的時代了。
韓云霈說得感慨萬千。
喬玉清卻覺得他說的不是心里話。
從那以后,韓云霈早早晚晚,總是會來喬玉清的小店里轉(zhuǎn)一轉(zhuǎn),兩個人不咸不淡地搭幾句碴。碰上有人買東西,連話也不說,就像地下黨接頭一樣,打個照面,他就走了。
依他的年紀(jì),他該算她的子侄輩吧,可他還是叫她喬奶奶。
說不上是什么原因,喬玉清喜歡上了這個過路人。
她平淡的生活中,從此又增添了一種新的期盼,就是韓云霈的到來。
她今年實足八十四,也是正逢本命年。俗話說,“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請自己去?!彼且恢荒_已經(jīng)踏上奈何橋的人,依老輩人口氣,今兒個晚上脫了鞋,明兒個還不曉得用不用穿了,活一天,就等于多賺了一天。況且她的身子骨還算硬錚,耳不聾眼不瞎,雖說屬牛的天生勞碌命,但到了這個年歲,還能自己掙得出一天三頓飯吃,也是人生難得的一份后福了。
待到拾掇停當(dāng),吃罷早飯,安坐在柜臺后面,守株待兔地等候著顧客登門,她的心里又會漫上一分滿足。在她的有生之年,喬家大院肯定不用拆遷了。換句話說,她可以高枕無憂,直到在這里壽終正寢。鬧拆遷的那些日子,她也被攪得很有些心煩意亂,不過她擔(dān)心的并不是自己將來的生計,而是親眼看著喬家大院灰飛煙滅,感情上的失落將難以承當(dāng)。她是在這個大院里出生的,除了短暫的離開,可以說與喬家大院相依相伴了一輩子。她的親人中間,沒有一個與她相處的時間有如此之長。他們都早早地離她而去了,只有這大院老屋,無怨無悔地陪伴著她,呵護(hù)著她。當(dāng)然,今天的喬家大院,與她兒時嬉樂、少年得意、青春風(fēng)流之際的喬家大院,已不可同日而語;但它畢竟還是那個喬家大院。就像一件衣服,穿到絨了破了,也就格外地軟熟服貼;就像一雙布鞋,穿到幫松底薄,也就格外合腳舒適;就像一對老夫老妻,老皮皺臉,童顏鶴發(fā),更要命的是相互之間已經(jīng)沒有了一點(diǎn)新鮮感,可就是誰也離不開誰了。她沒有老伴,她的夫君正當(dāng)壯年就一去不復(fù)返。她的心里,是拿喬家大院作為終身伴侶的。
要她看著喬家大院先她而去,她于心不忍。
所以她從心底里感謝那些為保護(hù)喬家大院挺身而出的人。這些人,多半是她看著長大的,知脾性知根底,幾十年風(fēng)稠雨驟,早已如敗葉枯枝,他們能一呼百諾,揭竿而起,是她所沒有想到的。尤其是那一位陌生人,《古都晚報》的記者韓云霈,留給她的印象特別深刻。別的人鋌而走險,多少總為著自己的利益關(guān)系,而他,可以算是見義勇為吧。其實喬玉清也看出來了,韓云霈與喬思雨之間,有一份惺惺相惜的情意,但她還是有點(diǎn)喜歡這個人,喜歡他的為了情意而不顧利害。
這樣的人,現(xiàn)在真是不多了。
拆遷糾紛平息,韓云霈也就從她的視野中消失了。漸漸的,她幾乎就忘掉了這個人。可是初夏時節(jié),一天傍晚,不期而至的,韓云霈突然又出現(xiàn)在她的眼前。他在柜臺邊默默地站了好一會,好像在打量柜臺里的貨物。喬玉清認(rèn)出他來,剛想招呼他,他卻悄無聲息地走開了。
第二天傍晚,他又來了,依然站在柜臺邊發(fā)癡。喬玉清不相信自己的小店里會有什么值得韓云霈關(guān)注的貨色。這半間房,門面太窄,迎門只能放一節(jié)玻璃柜臺,拐彎向房里順進(jìn)去兩節(jié),擺成了個曲尺形,柜臺里不過是些零星日用雜物,鹽醋醬油,針頭線腦,香煙、廉價白酒和快餐面,方便著老鄰居們的不時之需。她覺得韓云霈顯著憔悴。他不是年輕人了。他的鬢角已經(jīng)泛出白霜。他的眼角已經(jīng)密布皺紋??墒秋L(fēng)和日暖的,他的氣色還不如大雪紛飛的嚴(yán)冬。
韓云霈情不自禁似的,朝房里走了幾步,走到了冬天里擺火盆的位置。火盆早已不在那里了。開春見暖,喬玉清就將火盆積灰出清,塞到床下去了;散放在火盆旁的小板凳,也順到了墻邊。他有些茫然地轉(zhuǎn)了個圈,也不能再朝里走了。再朝里,房間攔腰牽了根鉛絲,掛著塊藍(lán)印花布的簾子。簾子后面,就算喬玉清的內(nèi)室了。
他只好退回去,立在柜臺邊,這才面對著喬玉清。
喬玉清說,韓記者,喜歡喬家大院?
韓云霈點(diǎn)點(diǎn)頭,說,是。金陵城里頭,這幾年大拆遷,像這樣的老房子,已經(jīng)成了鳳毛麟角。
因為失去了,才喜歡?喬玉清話里有話。
他下意識地?fù)u搖頭,說,不。
頓了一下,他動情地補(bǔ)充,這種青磚粉墻小瓦低檐的老房子,讓他感到親切。走在這樣的街巷中間,就像小時候,偎在爺爺奶奶溫暖的懷抱里,那一份呵護(hù),令人永遠(yuǎn)不會淡忘。
所以他來來往往,寧可繞點(diǎn)路,也要經(jīng)過雞鵝巷。
可是雞鵝巷沒有了。說沒有就沒有了,只剩下這一座喬家大院。
現(xiàn)在到處是灰土飛揚(yáng)的建筑工地,到處是頂天立地的摩天大樓,這座古城,享譽(yù)世界的古都,山青水秀的歷史文化名城,從地面到地下,正被瘋狂的挖掘機(jī)掏空,被惡性膨脹的鋼筋水泥霸占,變得越來越陌生,變得過于年輕,過于時尚,過于浮躁,突兀而盛氣凌人。
他不無沮喪地說,也可能,是他的心態(tài)在老化,跟不上這日新月異的時代了。
韓云霈說得感慨萬千。
喬玉清卻覺得他說的不是心里話。
從那以后,韓云霈早早晚晚,總是會來喬玉清的小店里轉(zhuǎn)一轉(zhuǎn),兩個人不咸不淡地搭幾句碴。碰上有人買東西,連話也不說,就像地下黨接頭一樣,打個照面,他就走了。
依他的年紀(jì),他該算她的子侄輩吧,可他還是叫她喬奶奶。
說不上是什么原因,喬玉清喜歡上了這個過路人。
她平淡的生活中,從此又增添了一種新的期盼,就是韓云霈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