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
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云低斷雁叫西風(fēng)。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
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在中國古代的夜晚,似乎總會有一位客人,在靜靜地聽雨。
宋代的雨,輕敲書窗,酒樓欄桿,紅燭光影,枯瘦的黃花,這景象是百媚千紅謝去,獨自擊筑演繹平生萬事的疏狂。雨水落在閣樓,宅院,酒肆,小巷,蔣捷像客船上的酒客,一生都在漂泊中渡過,詞中所寫的人生不同階段的場景,就是這顛沛流離的歲月中聽雨的瞬間。
蔣捷是咸淳十年(1274年)進(jìn)士,他在宋亡之后不肯入仕,歸隱山野,江湖,鬧市,駕乘孤瘦的輕舟,他的生命重新回到殘山剩水的懷抱。蔣捷在這宋朝的雨夜,隱居不仕,靜聽天邊落雨。這雨聲如木鼓,如鐃鈸,如破陣的一瞬間,將軍劍鋒出鞘,而聽雨的人,想起那客舟上一盞老茶,已經(jīng)靈魂出竅。他在這雨夜感到無限的困頓,宛如僧人,劍士,決裂那一瞬間的悲苦。
歌樓,紅燭,客舟,僧廬,詞中的每一個人生階段,不同的場景,一時間都像是在夢中,少年的昨日紅燭,壯年的羈旅生涯,各種心境在這里按照詞牌的形式填寫出來,宛如影片上的剪接手法,讓人可以在燈光下看到這個宋代詞人的孤單與寂寞。
宋人的孤單,往往是瘦衣醉顏,綠草前身,是有著淡雅,超逸的大視野。他們看到人生宛如客船行水,遠(yuǎn)離內(nèi)心的故鄉(xiāng),距時間的源頭是漸行漸遠(yuǎn)。于是他們或悲天憫人,或鑒于流水,思考人生,時間的意義,思考笙歌的永恒,醉酒的哲理,從人生的細(xì)微之處尋求解脫之道。
宋、元易代之際,隱居竹山的蔣捷,寫出了這樣傳神的小詞。他與周密、王沂孫、張炎并稱“宋末四大家”。其詞構(gòu)思、立意都是不事雕琢,頗為獨特的。歌樓之上,是少年光景,而壯年羈旅,則是江闊云低,西風(fēng)吹過來,身上的單衣有遮不住的寒意。青春的光景在時代的縫隙里,總是容易錯過。一支曲子唱完,人已經(jīng)在江湖之上的客舟船頭,即使下了雨也是不必?fù)蝹愕摹?/p>
詞篇的開頭,意象就交織在一起,好像是春風(fēng)拂過,最美麗的時光重上心頭。
蔣捷寫少年,在這首詞里是有著內(nèi)在含蘊(yùn)的。歌樓、客舟、僧廬,不同的場景將他的一生銜接起來,與其說是回憶中的景象,倒不如說是他已經(jīng)在北方金軍的征伐之聲中,遠(yuǎn)離了悲與喜。他似乎回到時光舊年的源頭,身帶青青子佩,飲酒,擊劍,醉舞歌樓,紅衣的女子讓人想到殘花落盡,暗香依舊,那種時間的氣息氤氳整個江湖人生的記憶。
夜雨十分,打開畫卷,看看詞人蔣捷的行旅,你會為這個宋代寧度宗咸淳十年的進(jìn)士匆匆的身影所打動。順著這雨聲,你可以在宋朝的某個鄉(xiāng)野茶館找到他,甚至在某個渡口,與他閑聊這人生的荒涼,悲喜。
少年聽雨,在宋代的雨夜,這是一段無憂無慮的時光。
夜闌人靜時,誰在聽雨呢。
一個宋代的少年,在歌樓醉舞,他的目光落在紅色的火燭外面的欄桿,雨水啪啪的落在上面濺起水花。詞人很輕盈地寫它的詩意與驛動,那秋天的雨水是活潑快樂的,正迎合了少年的心。這樣的時光,少年之心是沒有經(jīng)歷世相和風(fēng)雨撲打的,歌樓上,紅燭下,處處都是美好的光景。少年的豪情壯志,灑脫與無畏,都是那樣的生動,就像蔣捷寫這首詞的時候看到雨后的彩虹。畢竟山河破碎,一生的奔波,讓人身心疲憊,昏昏欲睡,依稀那歌樓上的少年又唱起了破陣曲。
聽雨,這是一個詩意的視角。因為讀宋代詞人的詩詞,很多時候會以為自己不知不覺誤入煙云深處,到處是淅淅瀝瀝的小雨。聽雨的客人要上路,遇到云游四?;纳降纳?,或者那個船家、僧人就是他本身的幻象。僧廬下聽雨,就是這樣的一種滋味。
次句寫壯年輾轉(zhuǎn)各地,畫面感非常強(qiáng)。仿佛就是一副中國古代的水墨畫。這水墨畫從蔣捷的詞境來理解,是淡雅而枯瘦的色彩,線條。船頭站著的不再是少年,江面上的云壓得很低很低,西風(fēng)吹來絲絲涼意,雁陣徘徊在水面上,越過山頭,似乎就是往昔的故鄉(xiāng)。
鉤欄斜角,撫松采菊,這是屬于僧廬聽雨的蔣捷。
這樣的詞句,其中的畫境,是屬于中國古典詩意的時空,是深刻的蘊(yùn)藉之美,是值得細(xì)細(xì)默讀的。
悲歡離合總無情,這一句詞簡單明了,但卻是人生經(jīng)歷了風(fēng)浪之后的心聲。末段留給世人的是一幅篤定的畫面,從少年歌樓到黃昏日暮,再回看身前之事,黃花翠竹,銀瓶索酒,蔣捷的人生就是這“客舟、斷雁、江闊、云低”組成的詩意,飄零之旅。他在詞中的直白,抒情,回想,雖表面是寫人生際遇,但實際上卻能讓人體會到詞句背后,宋朝的興衰,歷史的變遷。個人的悲苦與人生的軌跡與這個朝代的雨聲結(jié)合在一起,蕭瑟之處,就不難理解其中“悲歡離合總無情”的感嘆了。
這樣的詞境,讓人有很大的聯(lián)想的空間。詞中的蔣捷行走在中國古代的山水圖上,仿佛把自己置身于江湖之外,客舟聽雨,這也是中國古典詩歌意境中典型的一種寫意,只是這情和意都是在宋代的黃昏展開的,它有著更渺遠(yuǎn)的背景,更像是人生的寓意之說。整首詞并不局限在一個人的哀愁與對往事的感傷的情緒,它有了對人生的洞察與深切的感悟,有對身后的宋朝的抱憾,也有對一生顛沛的無限悵惘。
蔣捷在宋亡之后不肯再入仕途,后人談到他,連生卒年歲都不甚詳細(xì),只道是他在僧廬下聽雨,晴耕雨讀,不問落花流水,春去春來。他似乎就是那僧人,走了很遠(yuǎn)的路,找到了一個草廬,決定在那里等雨停之后再上路,于是借著篝火展卷閱讀,以度過這茫茫漫長的雨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