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斷長空葉落秋。寒江煙浪靜,月隨舟。
西風偏解送離愁。聲聲南去雁,下汀洲。
無奈多情去復留。驪歌齊唱罷,淚爭流。
悠悠別恨幾時休。不堪殘酒醒,憑危樓。
在宋代的詞史上,如果系統(tǒng)的解讀詞人的身份,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身份之于詞人,總是與平生的遭遇聯(lián)系在一起的。哪怕是去做隱士,做宰相,都是借著一種身份,擺正了架子做一個俗人。
說起身份,實在無法估計有多少人是秀才,進士,還是春風得意的狀元郎。若能讀得懂這其中的坎坷,讀詞的時候也就能看透那人情世故、冷暖、無常。
古代的華章,似乎剛剛開卷,就會碰到攜帶辭書、墨硯,騎馬赴京趕考的人。只是這次遇到的是離筵回程的青衣進士——這首詞的作者舒亶便是如此。
古代詩詞寫離愁,總能望見水畔客舟,山寺驛道,惜別之人緩緩卷起衣袍,為知音彈曲斟酒。這送別,是一種古雅的儀式,因這種深情是不會被遺忘的。車馬啟程,綠舟翩翩,你會在詞卷里看到古人站在岸邊、山林、默默遠望。
宋代的煙雨城池、村落,是沉默的,色彩蕭疏,是畫本上的朦朧色。這光彩是流動的,村野,炊煙,流云。古代的蒼空,云朵悠悠,在大地之上,有鸚鵡綠,有桃花紅。
“云斷長空葉落秋”,“斷”這個詞勾勒了天空、云朵、秋色之間的一體關系。舒亶的這篇詞上闋寫得猶如隱士送客,揮衣袖,掣輕舟,暖風相送。這色帶是流動的,淡的,柔和的,婉美的。所以看上去這寒江、青煙、水浪,都如鏡中流動著的一般。寒江,因為這是到了秋季,江水變涼,也是在映寫心境的低沉。送別的場景,寒江,青煙,水浪安然地流動,青色繞轉,纏綿。江水,它是沉靜的,色彩是冷的,這是渲染和烘托離別的心情。以景物寫心境,這是常見的手法。 江面上煙波裊裊,月光隨著輕舟流動,“月隨舟”,“隨”, 暗示了詞人想挽留客人,一同暢談的心意。以平淡白描之筆, 寫友朋間惜別懷遠之情,看月光,流水,這有點像是現(xiàn)代的簡約主義。這種簡約,是屬于宋代畫師的。在詞境之中,它更多的是起到點明的作用。
古人以雁陣,飛鳥,杜鵑之鳴寫凄涼之意,就是寄托情思,離別意。“西風偏解送離愁”,西風,它總是在古人離別的場景出現(xiàn),西風送客,就是寫惜別的意思。這個氛圍的虛設和營造是比較自然,成功的。“聲聲南去雁,下汀洲”,“聲聲”,秋天的時候雁陣向南,鳴叫之聲傳到耳際。
既然是送別,當然有一種感慨。全詞寫送別,卻避開了對送別的直接描寫,甚至連送別的具體對象也未點出。
詞人寫到“無奈多情去復留”,依稀可以看到他內心的不舍。冷酒,閑院,是去是留,或者欲留而又無奈起身相送,這情致是寫得清楚,也容易讓人動情?!绑P歌齊唱罷”,驪歌,先秦的典籍逸詩有《驪駒》篇云:“驪駒在門,仆夫具存;驪駒在路,仆夫整駕?!笨腿伺R去歌《驪駒》,后人因而將告別之歌稱之為“驪歌”。送別之歌,這是與客人一起唱的。淚水似乎都無法控制而落下。下半段寫送別歸去的愁,是緊接著上闋詞送別之景。送別之后,倍感凄涼,殘酒醉飲,其感傷之情如此。
詞的最后一句“悠悠別恨幾時休”,其情感是“離恨無休”,不可抑止。殘酒,危樓,則是詞之深境?!皻垺?,“?!保@兩個詞的修飾意,也是讓人感覺到其無限恨意,不可描述,不可抑制。
趁著這秋色,再送客人一程。或者化身云朵,藏在衣袖,可以隨同知心人翻山越嶺,再辛勞也愿意。
江上那一只孤獨的小木舟,流水明月隨同它一起飄向宋代的煙雨深處。
古人送客的路上看云卷云舒,月華流水,這種空明是審美境界的極致。日暮滄波,獨倚黃昏,暗云垂地,這個宋代的進士,他的詞已經寫下了很久了,直到再有人讀時不知是不是還能想象得到那雁陣南去,白云悠悠的黃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