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霜萬雪。受盡寒磨折。
賴是生來瘦硬,渾不怕、角吹徹。
清絕。影也別。知心惟有月。
原沒春風情性,如何共、海棠說。
古代的梅花,常常盛開在讀書人的書齋,風雪之夜,淡淡的清香能讓人回味良久。
這種清香從雪地原野飄落書齋,它的存在是與人生的苦,仕途的悲,行旅的困厄聯(lián)系在一起的。走到冬天的黃昏,雪花落在水墨色的柴門上,城墻,客船,驛舍,山谷,梅花,這精靈般的植物似乎像是僧人入定,獨坐天地之間,有著奇異的神采。
梅花的花朵是華美而清雅的,透過詞人的內(nèi)心世界,可以嗅到它淡淡的芬芳。古人說梅令人清,菊令人曠,是指它們的超然秉性。蕭泰來寫“梅”,他關(guān)注的是這種花朵的內(nèi)在精神氣質(zhì)。梅花的精神氣質(zhì)也就是歷代知識分子所追求的人格境界。這種境界古往今來,在人們的心中引起共鳴,源自于人們對梅花高貴、潔雅、不羈的精神姿態(tài)的認同感。在這種共鳴之中,它給人們帶來了一種身份的歸屬感。
但也許只有殘冬的梅花才有這樣的清香逸氣,不為人間煙火氣沾染。寒山一片,雪花滿地,梅花的生存環(huán)境總是“千霜萬雪”,它在這樣嚴酷的時節(jié)萌芽,開花,成長,梅花的高潔與堅韌就在于此。心里有一朵梅花,行走在冬天的冰雪里,就會感到春天的暖。古人每每在冬天看到寒山的梅花開得遍野都是,這一道風景就像黯淡人生里的光亮,閃爍了許多年。因為有它的存在,人生的慘淡之景,才有了神奇的色彩。
古人談?wù)撁髟卵r,冷酒,案牘,荒山,歸隱,總會提到梅花。因為梅花是隱逸精神的復歸,它堅守著,“受盡寒磨折”,它是世俗世界里的靈秀之物?;纳焦潘?,落魄失意之人,踏遍天涯路,到了冬天,這才發(fā)現(xiàn)它的美與堅持,原來已經(jīng)超越了世間的失意與傷害。沒有什么能夠傷害它純凈的心靈,它天生的清潔本質(zhì),不會隨著命運的變幻而凋落。
只是梅花終是世間之物,雖然沒有煙火氣,亦不是神仙世界的飄渺和虛無。因為這樣的超然是不著邊際的,只有耐得寒苦,經(jīng)得風霜,它的生命才更飽滿。它更像是會思考的人,懂得用自己有限的力氣去面對未知的結(jié)局。在風雪中,萬古長空之下,不會兀自消殘,總能等來春天的陽光。
蕭泰來寫梅花,“渾不怕”三個字,是擬人化的寫法,寫梅花的品格,是看破百媚千紅,想到此身寄予無所托的神往之意。經(jīng)歷了寒苦、冰霜,它的心變得無比堅強,全然不再害怕和擔心傷害的來襲。它的立定,是超出世俗的喜好,逾越是與非的邊緣。
梅花能夠承受苦寒,在寒冬盛開,其獨特的生命周期與稟性,是歷代詞人所贊頌的。它的生命力源自自身的“瘦硬”,堅韌。而“清絕”,則是指象征寓意上的高遠、超脫。因為它的明凈與高潔,也因為它有一顆飽經(jīng)世間荒誕、虛空、悲涼的心。“知心惟有月”, 它的天性如此,冰雪之中顯得輕盈、清媚,有著端莊的神姿。它獨自默默地等待著,它與世無爭,悄悄地開遍深冬的黃昏山崖,它的性情是如此的高貴和典雅,以致于只有天宇皎潔的明月才能知曉,理解它的心事。它的落落寡合都是人生的一種大智慧,大堅強。
蕭泰來的梅花,它的淡香,是“清絕”,是純凈的潔白。仿佛從雪原或者青山上遙遙望去,明月剛剛穿破云層,潔雅的梅花,生于天地之間,蒼茫的山野,它的清香是云朵般的閑散,自然,與世無爭。它的形象與色彩總是超出了絢爛,繁華的概念,具備空靈的氣息。它的知音不是海棠,或者其他嬌柔的花朵,而是空山雪影,超塵脫俗的云游之客。
這就是蕭泰來最失意的某年冬天的梅花。它是歷代詩人的骨骼,枯瘦,堅硬,而泠然自若,不畏風霜和刀劍的逼迫。靜靜的在落雪的時分,淺淺地呼吸,坦然自如,根基立定在蒼山云海之中。沒有所謂追隨春風的性情,它的靜默不語,它的內(nèi)斂與絕望,都與那些暖春的花朵不同。只有這梅花看遍世間的殘冬與凋零。但是,世間的凡夫俗子大約都是如此這般,看遍梅花,亦是賞遍了海棠。
其實,如有來世,做一朵荒山的梅花,看雪落在你的肩,你的衣,你的燈花里面。這也是一種幸福的許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