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梁實秋:秋水文章不染塵,京華鄉(xiāng)夢未曾休(2)

北京的紅塵舊夢 作者:劉東黎


   梁實秋:秋水文章不染塵,京華鄉(xiāng)夢未曾休(2)
  
  梁實秋從小親歷故都風情,童年過得閑適而寫意,“我生在一個四合院里,喝的是水窩子里打出來的甜水,吃的是抻條面煮餑餑,睡的是鋪席鋪氈子的炕,坐的是騾子套的轎車和人拉的東洋車,穿的是竹布褂、大棉襖、布鞋布襪子,逛的是隆福寺、東安市場、廠甸,游的是公園、太廟、玉泉山”。北京是他“兒時流連的地方,悠閑享受的所在”。套句《百年孤獨》里最為人熟知的句法,“很多年以后”,他才知道,那是他一生中無法復制、永遠不再的好時光。
  
  在我們讀到的中國現代文學史中,與光芒萬丈的魯迅先生相比,梁實秋的面容要相對模糊得多。由于他的閑適主張和雅致話語,他很少被視為一個有社會責任感的作家。
  
  梁實秋的真正成名,起始于他與魯迅之間的那場長達八年的著名論戰(zhàn)。梁實秋被魯迅貼上了一個“喪家的資本家的乏走狗”的標簽;而梁實秋認為文學應表達永恒的人性,人性中有愛有恨,百味雜陳,而文學不應該充當泄憤和進攻的武器。他說,人在情急時固然可以抄起菜刀殺人,但殺人難道是菜刀的使命嗎?
  
  梁實秋曾坦率地談論自己對魯迅的看法:
  
  魯迅一生坎坷,到處“碰壁”,所以很自然的有一股怨恨之氣,橫亙胸中,一吐為快。怨恨的對象是誰呢?禮教,制度,傳統(tǒng),政府,全成了他泄忿的對象……北洋軍閥執(zhí)政若干年,誰又能對現狀滿意?問題是在,光是不滿意又當如何?我們的國家民族,政治文化,真是百孔千瘡,怎么辦呢?慢慢的尋求一點一滴的改良,不失為一個辦法。魯迅如果不贊成這個辦法,也可以,如果以為這辦法是消極的妥協(xié)的沒出息的,也可以;但是你總得提出一個辦法,不能單是謾罵,謾罵腐敗的對象,謾罵別人的改良的主張,謾罵一切,而自己不提出正面的主張。而魯迅的最嚴重的短處,即在于是。
  
  多年以后,梁實秋的女兒梁文薔提起了父親與魯迅之間的這一段是非:
  
  “那時我們在臺灣,魯迅與毛澤東的書一樣,都屬禁書,所以年輕時我并不知道他們有什么‘過節(jié)兒’。直到后來到了美國,我才陸續(xù)讀到他們當年的文章。有一次我問父親:‘你當年和魯迅都吵些什么?’
  
  “父親回答很平靜,他說,他們之間并沒有什么仇恨,只不過對一個問題的看法不同,其實他還是很欣賞魯迅的。魯迅認為文學是有階級性的,而父親更強調文學的人性,比如母愛,窮人有,富人也有,不論階級,不管窮富,母愛不是政治的工具,它是永恒的人性,這就是父親的信念?!?br>  
  對于魯迅,梁實秋還曾評價他的雜文“用意深刻、文筆老辣”,但他毫不客氣地指出:魯迅胸中只有恨而沒有愛,所以,他不能算是一個偉大的作家。不過梁實秋也承認:“五四以來,新文藝的作者很多,而真有成就的并不多,像魯迅這樣的也還不多見。”
  
  1949年以后,臺灣一度籠罩在威權統(tǒng)治的白色恐怖中,有人說魯迅是“赤色怪獸”,梁實秋卻站出來為魯迅張目,他公開聲明:“我首先聲明,我個人并不贊成把他(魯迅)的作品列為禁書。我生平最服膺伏爾德的一句話:‘我不贊成你說的話,但我拼死命擁護你說你的話的自由?!覍︳斞敢鄰腿缡??!笨梢妼τ隰斞府斈暾f過的刻薄話,梁實秋并沒有以怨報怨。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