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12月17日,十三世達賴在布達拉宮圓寂。正在內(nèi)蒙草原上瞑嘗哀愁的班禪不禁為之震撼,以宗教領(lǐng)袖的身份,當即通電國內(nèi)各大寺院,不分漢藏,共誦大經(jīng),追薦達賴事跡,連續(xù)十天廣泛志哀,同時捐獻大洋七萬三千二百元,作為西藏、青海、西康、內(nèi)蒙各地寺院誦經(jīng)的費用。一時間,香燈鋪排,梵音陣陣;法號的轟鳴里,一個個年長的僧人敲響了一面面人頭鼓。幾天后,班禪又親赴南京,參加國民黨政府舉行的追悼大會。
西藏不能沒有光明——人間失去了太陽,萬民就更加仰望黑夜里的月亮。日思夜想著西藏的班禪,現(xiàn)在打算回家了。
噶廈政府致電班禪:自達賴圓寂后,全藏僧俗婦孺,莫不盼禱班佛早回藏土。
但是有條件,這條件是唯一的,也是絕對的:望佛座勿帶蒙漢官兵,以免如油浸紙,危害西藏政教,此系全藏人民公意,如不容納,將必堅決抗拒。
作為政治家的班禪當然不可能接受這樣的條件。他意識到自己在西藏盡管是萬民仰慕的教內(nèi)至尊,但如果沒有代表中央政府的軍隊護衛(wèi),他在掌握軍政大權(quán)的噶廈政府面前,不過是一個傀儡。甚至他想到這或許是噶廈的陰謀,誘他入藏,然后控制他或者除掉他,以免他在達賴還沒有轉(zhuǎn)世和轉(zhuǎn)世以后幼年不能過問政事的時候,被別人利用,形成氣候,壯大勢力。
班禪借中央政府的回電同樣堅決:中央所派專使與其率領(lǐng)人員,以及儀仗隊,此次護送大師入藏,噶廈不得加以阻難。又稱:如果不能完全接受上述意見,則噶廈對我佛必仍無誠意。
1936年6月,九世班禪離開南京,來到青海,準備返藏事宜。他先是住在塔爾寺,后來又西進到香日德設(shè)立了行轅。這時候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了。班禪從自己少而又少的經(jīng)費中擠出三萬元捐贈前線,又拿出兩萬元認購公債。他告戒行轅全體僧俗官員,飯少吃一頓,衣少穿一件,人人捐款,慰勞前線將士,救濟離鄉(xiāng)難民。佛足踏入香日德之后,甘青兩省的蒙古族和藏族聞風而動,前來朝拜。王公千戶們聯(lián)合撥出一部分牧民作為班禪的屬民,歸班禪行轅直接管轄。后來這部分牧民逐漸在香日德形成了一個部落,自稱為香加旗。
12月初,班禪一行離開香日德,18日進抵青海玉樹。噶廈政府早有代表守候在這里,一面迎接,一面以噶廈公函的形式提出:班禪輕騎回藏,不帶漢方官兵。班禪行轅必須服從拉薩政府命令。班禪電告中央,中央來電:擬請我佛即遵中央勸告,暫緩入藏。班禪當即致函護送專使趙守鈺:噶廈方面毫無歡迎誠意,反欲使班禪與中央斷絕關(guān)系,聽彼指揮。班禪東來十有五載,謬荷中央依畀,殊遇優(yōu)渥,心切五族團結(jié),共安邊防,冀報黨國于萬一,寧愿犧牲個人,力全大局,不愿中央威信陷于隳墮,即遵前令,暫緩西行,以待將來。
班禪一行在康巴人的玉樹稽留了整整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