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鄉(xiāng)土的饋贈(1)

徐悲鴻尋蹤:吞吐大荒 作者:傅寧軍


一九三四年,當徐悲鴻走出國門舉辦近代中國畫展,第一次使中國藝術佳作在西方得以整體亮相的時候,人們發(fā)現,有一幅中國畫醒目地掛在展館前廳,紙質發(fā)黃,筆墨嚴謹,技法也與其他畫不同,畫名曰《松蔭課子圖》。

此畫作者就是徐悲鴻的父親徐達章。他在三十歲時畫的這幅畫,可謂解讀徐悲鴻的范本:松樹下的童年悲鴻正襟危坐,目不斜視,誦讀書桌上的一冊書,徐達章手搖鵝毛扇,正在凝神傾聽兒子的朗朗讀書聲。他們身后有一個女孩在探頭嬉笑。徐達章題詩于畫旁:“無才濟世懷慚甚,書畫徒將硯作田。落落襟懷難寫處,光風霽月學糊涂?!?/p>

在眾多歐洲報刊的評介中,柏林《西方日報》注意到了中國這對父子:“畫展中第一幅,是徐悲鴻父親的一張畫,畫他父子二人的像,徐君于此表示他對于父親的孝敬。但這幅畫尚拘守傳統(tǒng)的范圍,兒子的畫是進步多了。徐君的用筆是自由雄肆的,無論在寫景或構圖方面,他的著色深厚,筆力雄健而有個性?!?/p>

有一天能漂洋過海,伴隨兒子周游歐洲列國,這當然超出一個私塾先生的期許。這也表達著徐悲鴻成功之際對父親、對故土的眷念。

一八九五年,徐悲鴻出生于江蘇宜興屺亭鎮(zhèn)徐家老宅。教私塾的徐達章給長子起名徐壽康。平安而健康,一個帶有好運的名字,未能免俗,但很吉祥。

也就在這一年,甲午海戰(zhàn)慘敗,中國簽訂《馬關條約》:將臺灣及遼東割讓給日本,巨額賠款二萬萬兩。進京應試的各地舉人群情激奮,甚至痛哭流涕,廣東南海人康有為與弟子梁啟超聯(lián)絡十八省會試舉人一千三百人,上書光緒皇帝,提出“拒和、遷都、練兵、變法”的救國主張,成為近代史上著名的“公車上書”。

太湖之濱的屺亭鎮(zhèn),與京城相距遙遠??涤袨橐驉蹏鴫雅e而聲名大噪,幾乎無人不曉。徐達章沒料到,日后他的兒子能得到康有為的賞識。

二○○五年初春的一天,我前往江蘇宜興屺亭鎮(zhèn),那是徐悲鴻的出生之地。一個世紀前只有幾十戶人家的小鎮(zhèn),一個世紀之后在中國分省地圖上仍然找不到蹤影的小鎮(zhèn),卻因徐悲鴻而載入中國藝術史冊,成為托舉一代名家的搖籃。

此時,藍天下的油菜花開得正旺,一片一片的金黃燦爛,淡淡飄香,點綴著蜿蜒曲折的塘河堤岸。周圍兩三層樓的一大片新房,烘托著一長溜黑瓦白墻的平房,新中有舊,仿佛留著幾份逝去的記憶,這就是徐悲鴻故居了。

故居門前是奔瀉不息的塘河。據說屺亭鎮(zhèn)之名來自屺亭橋,昔日石拱橋真有遮風避雨的八角亭。而今塘河拓寬,機帆船卟卟作響,屺亭橋也成了一條通汽車的鋼筋水泥大橋。給我當向導的,是在宜興的徐悲鴻外甥潘公慎,他是徐悲鴻二妹徐愛貞的次子,七十出頭,思路極為清晰,如數家珍地講徐家老宅的布局。這是一個臨河而居的水鄉(xiāng)人家。天井中的閣樓寫有“澹我樓”,照徐達章當年題寫的樣式復原。

徐悲鴻就在閣樓上呱呱落地,樓下廳堂是徐達章辦的私塾。潘公慎說:“家里種六畝多田水稻,還種八分地西瓜。其實我外公畫畫、教私塾,比其他人家收入好多了,為什么還窮?因為子女多,兄弟三個,姐妹三個,加上外公、外婆,八口之家?!?/p>

多子多福,在當時中國農村是普遍的生存觀念。徐家有六個子女,徐悲鴻是長子,次子徐壽安,三子徐壽愷,大女徐愛娥,二女徐愛貞,小女徐靜貞。

徐悲鴻幸運的是,有個不同凡俗的父親。

徐達章窩居鄉(xiāng)間,是當地小有名氣的畫師。雖然他沒取功名,詩書畫是一方之絕,據說縣太爺都曾登門拜訪,他躲之不及,頗有陶淵明遺風。清末仍是八股社會,熟讀《四書》、《五經》可以考秀才舉人,畫而優(yōu)則仕并不容易,畫師只是一種手藝人。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