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寂寞(2)

蔡國強:我是這樣想的 作者:楊照


  不會英文當然很麻煩,工作上必須依賴工作室的成員。工作的時候助理與他一起開會,幫助他工作。但是私底下,英文不好,在社交上的限制多,生活被限定了。因為這狀態(tài),他成為工作狂,生活很大的比例都在工作。但是他覺得這樣子也蠻好的。
  
  “反正藝術家是無業(yè)者,無業(yè)者是整天沒有工作的,或反而是全天候的工作者,本來藝術家就是這樣的。”
  
  “藝術本來就是寂寞和脆弱的,所以才真實可信?!?br>  
  不會英文也成為蔡國強自我訓練的正面元素。
  
  當蔡國強看一個展覽的時候,他可以不讀作品的文字解釋,可以專注地看藝術作品本身。這點很重要。蔡國強長期訂閱《紐約時報》,但是他不會每天閱讀,而是在周末時把一大疊報紙拿來翻一遍,喜歡的裁下來。雖然他看不懂英文,但是他會看新聞照片的圖片大小、拍攝角度、排版位置,不用讀文章也可以了解他們的新聞觀點,這也慢慢地養(yǎng)成蔡國強從視覺上尋找作品意涵的習慣。
  
  他對很多事情都感興趣,做展覽的時候總希望不要只吸引那些來自藝術界的觀眾,總希望多一些跨界的樂趣。然而,他私下的生活卻十分規(guī)律,“十分無聊的”。
  
  他固定閱讀幾本雜志,包括《國家地理雜志》日文版,《新聞周刊》日文版、《亞洲周刊》中文版。
  
  “不過說實在的我現在也不怎么積極閱讀,我會看看圖片,若想深入了解才會認真看文字。另外,紐約時報我也讀,但主要是看新聞圖片。至于網絡,我先看關于自己的消息,看完自己的消息后會聯結到其他網站,再一直連出去。不過,看這些東西,并非是接受信息,而是轉移注意力讓自己放松?!?br>  
  另外,他每兩三天會去健身,他喜歡按摩,一個禮拜要去按摩一次。
  
  他就是不肯學英文。
  
  關于不肯學英文,他又說,讓工作室與外國人直接溝通,等于讓自己在每一次與人談判的時候的時候多了一道折沖,也就比會說英文的人,多了一點時間去多些思考。多了這一道程序,就少了人際上短兵相接的直接,增加一點余裕,情緒與思考上的余裕。
  
  蔡國強并沒有受過政治迫害,最早在泉州他在劇團當美術設計,還在外打零工賺錢,過著還不錯的日子。而他現在因為參與京奧從美國回到北京,從上層到下層,美術界從內到外,甚至跟中國媒體,都建立了很好的關系。
  
  “住在國外寂寞,偶爾會想家鄉(xiāng)。因為接下二○○八北京奧運開幕式的工作,我終于回到中國大陸作比較長的停留。做北京奧運,我卻感到更寂寞?!?br>  
  二○○八那一年蔡國強在中國得了很多獎,包括中國最具創(chuàng)意的人,中國十大人物,這些各式各樣的獎項。大家都希望他回去領獎。但是他覺得那些獎項與贊美,好像有點不像自己,一種很復雜的感覺。
  
  奧運閉幕式一結束,他就離開了。記者訪問他的時候他說:“我要先離開祖國的懷抱,回到世界人民的懷抱?!?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