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全球化”進程中的中國(5)

給沒有收信人的信 作者:陳樂民


我們的改革開放才二十年,剛剛起步。每當(dāng)我們趕前一步時,在我們的前頭即已又有了新東西。我們常說要有“危機感”,這絕非空口說白話,絕不是危言聳聽,我們要添補的距離還大得很,絕對沒有絲毫可以自滿自懈的理由,更不能有半點虛驕之氣。我們要做的,就是橫下一條心,實干苦干,把自己的事做好。在改革開放的二十年中,還有一點必須提及,就是思想解放、個人自由、民主建設(shè),從總體上講在近半個世紀(jì)以來還是很有進展的,不斷有人倡導(dǎo)、推進;從八十年代中期開始,首先在知識界思想界,各種思潮的介紹、評述和討論,一直沒有間斷過,對于活躍思想,豐富人的精神世界,推動社會進步,從長遠看,其意義不可低估。這種初見苗頭的自由討論的局面,還需要進一步形成社會風(fēng)氣。將來寫這一階段的思想史時,這種討論和辯論是不可繞過的。

最后順便講幾句所謂“亞洲價值”問題。本世紀(jì)后幾十年中,亞洲、主要是東亞,前后接踵發(fā)生了以“四小龍”為代表的“亞洲奇跡”和東南亞金融危機。這一起一伏,都聯(lián)系著對“亞洲價值”的存在和評價問題?!捌孥E”達到高潮時,經(jīng)濟中心向東方轉(zhuǎn)移之聲鵲起,并極力凸顯“亞洲價值”的功效;“危機”來臨時,又說“亞洲價值”不靈了;而后又出現(xiàn)了復(fù)興和轉(zhuǎn)機時,便又說“亞洲價值”還有作用了。

問題是何謂“亞洲價值”?有沒有那么一種放之亞洲皆準(zhǔn)的統(tǒng)一的亞洲“價值觀”呢?亞洲與歐洲的歷史文化傳統(tǒng)很不同。歐洲有同根的文化,從小亞細亞到兩希文明,到基督教文明,以及近代的啟蒙運動、工業(yè)革命,等等,支脈雖多,但都串在一條線上,是同源異流。所以在談?wù)摎W洲文明、歐美文明,并由此衍生出一種“西方價值觀”來的時候,在認識邏輯與史實的結(jié)合上是說得順的。亞洲的情況就完全不同,不像歐洲那樣異流而同源。中國的、印度的、馬來的文明等都不是來自同一文化源泉,其發(fā)展毫無相同之處。有一種相當(dāng)普遍而勉強的說法,即家族的、集體的或“團隊”精神,再加上儒家的倫理觀,就是“亞洲價值”。于是就出現(xiàn)了“亞洲資本主義”、“儒家資本主義”等等。這種說法在某些輿論中曾流行一時,因其說不通而幾乎銷聲匿跡。因為在事實上如上所述,根本就不存在亞洲國家共同的人文傳統(tǒng),并由此而支撐亞洲經(jīng)濟的振興。至于說“儒家”的影響更是不究事理并無限被夸大了的。曾倡言“亞洲價值”的馬哈蒂爾、李光耀,從不認為馬來西亞和新加坡認同“儒家”。日本受儒家影響較多,日本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研究有很深的造詣,但若談起從“明治維新”以來的經(jīng)濟增長、工業(yè)化等等,所謂“儒家”就根本派不上用場。日本啟蒙思想家福澤諭吉在《文明論概略》中已明言之,日本的發(fā)展與“儒家”無關(guān)。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