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職場犯困,靠邊去(15)

不犯困的生活 作者:李思博


清朝有一個很有名的文學家叫蒲松齡,他的一生非常坎坷,雖然才高八斗、滿腹經綸,但是命運很波折,從十九歲開始考科舉,一直考到七十一歲。為了糊口,他給別人當“家庭教師”,除了要教八個孩子讀書,要兼職寫大量應酬的文字,還要復習科舉考試,他自己也在撰寫一部小說。這么大的工作量蒲松齡能完成下來,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的“恐懼冥想”,他還想出了一本巨著——《聊齋志異》。

什么是冥想?

冥想是一種改變意識的形式,它通過進入深度的寧靜狀態(tài)而增強自我知識和良好狀態(tài)。在冥想期間,人們集中自己的呼吸并調節(jié)呼吸,采取某些身體姿勢使外部刺激減至最小,產生特定的心理表像。佛家和道家都追求冥想的最高境界,佛祖釋迦牟尼就是在一棵菩提樹下大徹大悟。

冥想聽起來有點像放松,但是并不是僅僅放松這么簡單。放松只是簡單地使身體和心情放松休息下來;冥想卻是有意識地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一點或想法上,在長時間反復練習下,使大腦進入更高的意識,類似禪的“入定”。 停止知性和理性的大腦皮質作用,而使自律神經呈現活絡狀態(tài)。簡單的說就是停止意識對外的一切活動,而達到忘我之境的一種心靈自律行為。這不是要消失意識,而是在意識在十分清醒的狀態(tài)下,讓潛在意識的活動更加敏銳與活躍,進而與另一次元的宇宙意識波動相連接。

宇宙本身充滿著波動,波動即是信息,充滿著的構想。由冥想開啟右腦的人,能夠自由自在的使用宇宙的信息與構想。如同收音機一樣,調對了頻率,就能清晰的接收到訊息一般,冥想就是調整自己與宇宙波動的一個方式。冥想可以讓人的感覺變得敏銳無比,如果你用心,甚至可以發(fā)覺自己擁有了以前沒有的能量,樹葉落下的一瞬間,你都會清晰地掌握它的感覺。

冥想原本是宗教活動中的一種修心行為,如禪修、瑜珈、氣功等,什么冥想方式適合自己只能靠自己的感性來判斷,別無它法。其實冥想沒有那么復雜,另外,看部喜歡的電影、聽聽最喜歡的音樂(古典、爵士)或是興奮的計劃自己的未來,都可以算是冥想的方式。

冥想可使得新皮質熟睡,藉由舊皮質的功能,提高我們潛在意識的力量。為了進入冥想狀態(tài),我們必須使全身的肌肉、細胞、以及血液循環(huán)等作用都緩慢下來,只要是任何能使身心感覺舒適的方法都可以。當你進入冥想狀態(tài)時,大腦的活動會呈現出規(guī)律的腦波,此時支配知性與理性思考的腦部新皮質作用就會受到抑制,而支配動物性本能和自我意志且無法加以控制的自律神經,以及負責調整荷爾蒙的腦干與腦丘下部的作用,都會變得活性化。

冥想可以讓我們的左腦平靜下來,讓意識聽聽右腦的聲音,這樣我們的腦波會自然的轉成 波。當腦波呈現為 腦波時,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與靈感便會源源不斷的涌出,此外對于事物的判斷力、理解力都會大幅提升,同時身心會呈現安定、愉快、心曠神怡的感覺。

提神的恐懼冥想

其實恐懼冥想其實不算是冥想,因為冥想是為了追求深層次的寧靜和靈感涌出,恐懼冥想只能算是一種思維發(fā)散。我們在聽鬼故事的時候,情緒是最集中的。鬼故事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腦海中自我拼裝出來鬼的形象和恐怖的意境,越想越讓人害怕,越想越欲罷不能,這就屬于恐怖冥想。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