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研究后發(fā)現(xiàn),在人的生命中,有很多因素,無論是生理的,還是精神的,都會影響細胞更新的程度和速度,進而影響了人的生命長度。
1.遺傳因素是生命長度的決定因素
人的自然壽命是從出生那刻就已注定的。聽到這句話,相信很多人都會吃一驚,認為這不過是作者為了宣傳而故意散播的驚人之語,而實質(zhì)上,“長壽也遺傳”已經(jīng)經(jīng)過了科學的證明。根據(jù)生命學研究者的統(tǒng)計,很多百歲老人都有過長壽家族史,父母兄弟大多也是長壽之人,這就像佛教里的“因果”,一種“因”產(chǎn)生一定的“果”,而長壽的“因”就有基因的因素。
在人類近10萬個基因的身體里,存在著決定著生命長度,或者衰老過程的基因,它們分別是影響細胞復制的端粒、生殖基因、衰老基因以及凋亡基因。
我們知道,一切生物細胞中都有一整套的遺傳信息,以完成延續(xù)生命的目的,這套遺傳信息多是用一類叫做核苷酸的化學物質(zhì)來編寫。具有遺傳作用的核苷酸共有四種,分別簡稱為A、T、G、C,這就是編寫遺傳信息的“字母”,它們的排列組合就是遺傳信息的編碼。許許多多“字母”一個挨一個互相連接,組成一條長長的鏈條,也就是我們經(jīng)常聽到的遺傳物質(zhì)DNA。每個DNA分子都擁有兩個鏈條,而這兩條鏈條并不是隨便放在一起的,而是按照四種核苷酸A配T,G配C的方式一一對應起來,也就是說,如果一條鏈上的某個位置是A,那么在另一條鏈上的相應位置必然是T。如果已有了一條DNA鏈,就可以根據(jù)配對的原則,用零散的“字母”合成另一條鏈,遺傳信息就是這么復制下去的。
生物在發(fā)育、發(fā)展過程中,離不開細胞的分裂,而每次細胞分裂,原來的遺傳信息也要復制一份傳給子細胞。這時,DNA的兩條鏈條就會分開,分別進入母細胞和子細胞,并各以其中一條舊鏈作為模板合成兩個新的DNA。這個過程是需要一種叫做聚合酶的蛋白質(zhì)來完成的,而且聚合酶有一個特性,它只能合成某個方向的DNA鏈,如果遇到與自己合成相同方向的DNA鏈條,身體機制則會調(diào)節(jié)其他作用方式,盡量合成一段與原來DNA鏈條對應的鏈條,不過這種合成機制有一個后遺癥,即會丟失鏈端一小段DNA信息。而且每碰到相同的情況,DNA復制就會自動丟失一小段。
試想一下,DNA鏈條上滿是遺傳信息,而遺傳信息的復制必須非常忠實,有時改變一個字母都會引起突變導致大麻煩,何況每復制一次少一段文字呢?面對這種情況,細胞又產(chǎn)生了應急機制,即在23對染色體的末端增加一長串不帶任何遺傳信息的DNA,生物學上稱之為端粒。這樣,細胞每次復制時丟失的是一小段端粒,對遺傳信息的完整性不會產(chǎn)生任何影響。然而,細胞每復制一次,端粒就短一段,而端粒畢竟是有限的,待細胞復制幾十次后端粒就沒有了,這時如果繼續(xù)復制下去,遺傳信息就要開始丟失了,細胞就會病變、死亡。所以一般細胞只能分裂幾十次就衰老、死亡,而細胞的衰老、死亡則成為造成衰老的主要原因。
大多數(shù)長壽的人之所以有長壽家族史,是因為在家族遺傳基因中,端粒比較長,可以支持細胞進行多次分裂,進而使得人顯得更加長壽。當然,遺傳對長壽的影響,并不止端粒一個因素而已,在人類的基因圖碼中還包括凋亡基因和衰老基因。
凋亡基因存在于人體中的凋亡細胞中,它可以通過激活核酸內(nèi)切酶,使染色體上的DNA裂解,從而促使神經(jīng)元數(shù)目減少,導致衰老。衰老基因存在于衰老細胞中,它則通過減弱各種細胞的代謝功能,導致衰老。
總之,在人體的基因中,存在著很多與人類自然壽命密切相關的信息,那些信息隱藏在最古老的血脈中,并不斷的被復制和遺傳,從而長壽也表現(xiàn)出遺傳的特征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