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閱讀群書,亦閱歷人生。一個人的度量是一種精神力量,是一股強大的文明力量。技巧能夠幫助你取得成功,但精神力量卻能夠幫助你維持成功,進而獲得更大的成功,這才是更為關鍵的。
被北大遺忘的角落
盡管俞敏洪勤奮好學,刻苦努力,卻也只在成績上有所奏效。大學生活的另兩大核心——友誼和愛情,對于他來說卻是一片空白。
俞敏洪在演講中說道:“北大五年,沒有一個女孩子愛我?!闭菍覍业牟坏靡猓顾サZ出了成功者所應具有的品質:孤獨、忍耐和堅忍。他形容自己對愛情的渴望是“見到任何一個女孩都想撲上去”,雖是夸張,卻也不無自嘲。
俞敏洪自己很明白,無論再怎么努力,成績再怎么前進,他始終有一道坎邁不過去。所有物質上的缺失都可以經過自己的努力奮斗來彌補,但心理上的缺陷卻更難克服。俞敏洪最清楚自己的弱點,那就是自卑。
在北大,一個來自農村的孩子,不會說普通話,也不會吹拉彈唱,無論是談吐或者是見識,都天然要比城市來的孩子略遜一籌。這些成長環(huán)境里“先天”決定的因素在短短四年的相對隔離社會的大學生活來說,是難以追補的。俞敏洪從入學第一天開始,就蒙上了《第三帝國的滅亡》這塊陰影,并一直影響了他整個學生時代的心態(tài)。
因為自卑,俞敏洪不敢追求女生,也就無從體味愛情的甜美與浪漫;因為自卑,他也將更多的時間花在學習英語和讀書上面,很少接觸社團活動,人際關系繞來繞去也就那么幾個人而已。畢竟,對于一個對社交沒有太大信心的人來說,面對書本,可以汲取知識獲得成就感,要比面對一個活生生的人,擔心一言不慎而引來的相處不快要好得多。用俞敏洪自己的話來說,就是:“我還養(yǎng)成了另外一個習慣,就是不善于和人打交道。首先我是從農村來的,普通話講不好;其次又產生了自卑的情緒。所以,除了跟宿舍的幾個人認識以外,跟北大的任何一個人都不認識。我在大學最大的損失之一,就是沒有參加任何大學生的活動。后來我深深體會到,大學生的活動實際上是很重要的。它對一個學生鍛煉自己的心志,鍛煉自己開朗的個性,鍛煉自己與人交往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我沒有學到這個東西。所以說,我在北大的五年,過了一種比較痛苦的生活?!?/p>
因此,俞敏洪的學生時代基本就是“一個人的大學生活”。用徐小平調侃的話形容:“我,北大團委文化部長;王強,北大藝術團團長;俞敏洪?觀眾,而且是大禮堂某個角落里的站票觀眾!”
很多年后,當俞敏洪回過頭來看這段日子,他坦言自卑對于一個人未必不是一件好事:“自卑使人非常敏感,繼而懂得察言觀色,揣摩別人的心理。這種敏感一旦回歸了自信會形成一種更善于與人溝通的能力,懂得考慮別人的感受去做事就更容易成功。”
不錯,當一個人在乎外界的看法大過于對自身的展示,他會敏感地洞察并且“一日三省吾身”;對他人表現和反應的關注,本身已經是人際交往的核心部分。當學會在交際中讓對方感覺舒適時,俞敏洪的社交能力也得以漸入佳境,他能夠清晰地感受到自己的人生價值正在慢慢地實現,對于每一個人來說,這都是一個美好的過程。
自卑還有一個好處。俞敏洪自己說:“如果一個人從來沒有自卑過,只是自大、傲慢過,這個人一定很淺薄?!弊员白層崦艉樵诤芏嗲闆r下都能夠沉住氣,比別人多想到一些,比別人多看到一些。
俞敏洪后來創(chuàng)辦了新東方,從海外忽悠回來“三駕馬車”,從此新東方走向輝煌。但新東方這個高層和其他企業(yè)的高層都不同,高層人員基本都是俞敏洪的同學或老師,至少都是知識界的精英,他們對俞敏洪不存在上司與下屬的關系,更不存在雇主與員工的關系。他們從來都是有話直說,并且不分場合,堂而皇之名正言順,甚至只要公司出了問題,不管是誰的責任,先臭罵一頓俞敏洪再說。即使當著學生的面,當著基層工作人員的面,也從不給俞敏洪留面子。而俞敏洪硬是厚著一張臉皮,表現了極高的素質和涵養(yǎng),任它風吹雨打,我自巋然不動。
回到當時來看,在北大的時光,對于俞敏洪來說,就是一段被邊緣化的日子。一個人生活中最重要的莫過于對自己存在的意識和確證,由此獲得存在的自我價值的實現。但當一個人完全被邊緣化的時候,也就等于剝奪了他獲得他人認可,以確證自我價值的機會。
如果客觀一點來看,俞敏洪在北大的被邊緣化,讓他企圖“出人頭地”的欲望在日復一日的單調生活里被壓抑著,等待一個出口。五四之后,“人文主義精神”已然成為北大的一塊金字招牌,俞敏洪渴望融入北大的這股洪流,但自卑和不善同人打交道又將他遠遠隔離了這道洪流,正是這種欲求而不得的巨大的心態(tài)反差,雕琢出了俞敏洪刻苦、百折不撓的品性。
為了讓自己在英語系中站住腳跟,他瘋狂地練習聽力和口語,狂背單詞;為了補給自身人文素養(yǎng)的匱乏,他不停地買書、借書,直到母親威脅他要斷絕伙食費……
另一方面,正因為無法融入北大“憂國憂民”的人文傳統(tǒng),俞敏洪沒有把時間花在思考國家未來和民族危亡上,雖然不夠崇高,卻絕對務實,一心為生計奮斗,踏踏實實地掙錢養(yǎng)家。
正如一位評論人士所言:“如果不是北大這個環(huán)境,俞敏洪未必能有今天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