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論武則天出生于洛陽

武則天與神都洛陽 作者:王雙懷,郭紹林 主編


  王愷

 ?。?71022,河南洛陽市第八中學(xué))

  關(guān)于武則天的出生地,已有幾種代表性的說法。

  1.并州文水(今山西省文水縣)說,理由是武則天曾經(jīng)自稱是并州人。

  2.利州(今四川省廣元市)說,代表人物郭沫若(四川樂山人)。此說系根據(jù)晚唐詩人李義山(李商隱)《利州江潭作》一詩,題目自注有"感孕金輪所"句。"金輪圣王"為武則天當(dāng)皇帝時臣子們所上的尊號,"感孕金輪所"被說成武則天在利州由母親懷孕、出生。1954年修筑寶成鐵路時,在廣元皇澤寺腳下出土《廣政碑》,碑文正面刻:"利州都督府廣元皇澤寺唐武則天皇后武氏新廟記",碑文中有句云:"貞觀時父士彟為都督于是州,始生后焉。"郭沫若聞碑刻出土喜甚,乃親筆為皇澤寺題碑,豎立于寺前門首。

  3.揚州(今江蘇省揚州市)說,代表人物吳晗(浙江義烏人,明史專家)。證據(jù)是:武則天出生的武德九年(626),其生父武士彟任揚州都督府長史,不可能生武則天于利州,取材于《冊府元龜》。長安元年(701)十二月,武則天為其父立大周無上孝明高皇帝碑(即《攀龍臺碑》)于文水昊陵,碑高5丈,寬9尺,厚3尺,碑文6700余字,由武周時吏部尚書、中書令李嶠撰寫,記載了武氏家族的淵源及武士彟的一生經(jīng)歷,是一份重要的歷史文獻(xiàn)。郭沫若解決這一矛盾則說:武士彟曾兩任利州都督,武德七年是首任,這年利州周圍有叛亂,故太宗派武士彟鎮(zhèn)亂,貞觀二年(628)又轉(zhuǎn)任。吳晗表示,郭沫若"這個猜想是可以的,但找不到歷史根據(jù)"。陳振的長安說文章發(fā)表后,吳晗很贊賞,表示自己放棄揚州說。

  4.長安(今陜西省西安市)說,代表人物陳振(宋史專家)。陳振在1961年5月24日《光明日報》上發(fā)表《也談武則天的出生地和出身》,提出如下觀點:第一,《攀龍臺碑》是考證武則天生地最可靠的材料。李義山《利州江潭作》詩是在武則天去世后150年所寫的,皇覺寺碑是959年所刻的,此距武則天去世已200余年,均沒有《攀龍臺碑》可靠。第二,《攀龍臺碑》說,武德三年,武士彟任工部尚書,喪妻,第二年唐高祖親自主婚,為其娶了隋朝宗室楊達(dá)之女。武德七年(624)武則天出生,武士彟時為工部尚書,在長安。三年后,武士彟才任利州都督。因此,廣元說無法成立。第三,《攀龍臺碑》說,武德八年,武士彟出任檢校揚州都督府長史,此時武則天已出生,并且當(dāng)時的揚州都督府在南京。因此,揚州說無法成立。郭沫若在5月25日《光明日報》上發(fā)表文章,對陳振進(jìn)行反駁:你們說沒有歷史根據(jù),李義山詩就是我的"歷史根據(jù)";而否定武則天生于廣元的朋友們只是出于懷疑和推測,應(yīng)該說這才是沒有"歷史根據(jù)"的。例如陳振同志的結(jié)論是這樣說的:"武則天出生的那一年--武德七年,她的父親武士彟應(yīng)在任工部尚書判六尚書事,也就是說這時是在京城長安,因此,武則天的出生地點,是大可能應(yīng)是在當(dāng)時的國都長安,而不大可能在四川廣元或其他什么地方。"這是完全從假設(shè)出發(fā)的(請注意文中的兩個應(yīng)字),因而得出的結(jié)論也就模棱兩可。像武則天生于廣元這個事實,既有書本上的證據(jù)--李義山詩自注,又有廣元文物和民間傳說的佐證,盡管有史學(xué)專家要堅決否認(rèn)。在目前還沒有確鑿的根據(jù),可以使它被根本推翻。陳振對這場爭論的評價:四川廣元說是根本錯誤的。后來,汪籛也反駁了"利州說",并在《汪籛隋唐史論稿·武則天》中也提出了"長安說",其主要理由是武士彟當(dāng)時在長安任工部尚書。
這里,筆者對武則天出生地的已有說法談些看法。

  文水說看似確切,其實不能說明問題。武則天之父武士彟是并州文水人,因此武則天的籍貫為并州文水。古人常以自己的籍貫稱自己是什么地方人?!杜f唐書》卷七十七《崔義玄傳附崔神慶傳》說:武則天提拔崔神慶當(dāng)并州長史,在他赴任前對他說:"并州,朕之枌榆。"即并州(今山西省太原市)是自己的桑梓之地。這樣對崔神慶說,只是營造一種親切氣氛,以示對崔神慶的器重,而與她是否出生在這里無關(guān)。

  利州說也無法成立。其一,李義山《利州江潭作》詩"感孕金輪所"句自注,不能作為武則天生于利州的證據(jù)。原因是唐詩不可作歷史讀。比如元稹《連昌宮詞》說李謨偷曲是在連昌宮,就不符合事實。白居易的《長恨歌》也不是歷史。李義山的詩也是如此。其二,所謂皇澤寺碑"貞觀時父士彟為都督于是州,始生后焉"云云,不能作為證據(jù)。因為"貞觀時父士彟為都督于是州"這句話后,沒有"始生后焉"這四個字,后邊缺了幾個字不清楚,"后"字另起一行寫的。因此廣元說的這個證據(jù)不能采信。其三,如果武則天生于廣元,那么應(yīng)該是貞觀元年(627),這樣武則天就只活了78歲,與新舊《唐書》記載年齡不符。并且其母楊氏當(dāng)年應(yīng)當(dāng)已五十歲,但是武則天還有一個妹妹,她母親要生三女兒,最少是五十二歲。這也難為這個老太太了。

  綜合兩《唐書》及相關(guān)資料,可以勾勒出武楊結(jié)婚至武士彟死于荊州任上的年表:武德四年(621),武士彟與楊氏結(jié)婚。武德七年,武士彟與楊氏生下武則天。武德八年,武則天二歲,隨父赴揚州一年半。武德九年,武則天三歲,又隨父赴豫州一年半。貞觀二年(628)二月,武氏五歲,其父赴利州上任,隨父南下三年多。貞觀五年,武氏八歲,隨父赴荊州,共四年。貞觀九年七月,其父死于荊州都督任上。

  以上可以看出,武家自武則天出生后第二年便到外地。"利州說"、"揚州說"、"文水說"皆不成立。那么武則天是在長安出生還是在洛陽出生呢?于是武楊婚后的前三年居住在何處成了問題的關(guān)鍵。長安說要成立,必須保證一個條件:武則天的母親生武則天時應(yīng)在長安。這顯然沒有資料予以支持。

  我們根據(jù)《攀龍臺碑》看看武則天出生前后發(fā)生了什么事。

  《攀龍臺碑》并未直接說出武則天何處所生,僅僅給出了武士彟再娶,以及他任京官和揚州、荊州等地官員的時間。《攀龍臺碑》是這樣開出武士彟的年表的:武德元年(618),封武士彟為上柱國金紫光祿大夫、散騎常侍兼檢校并越將軍。武德三年,封工部尚書,繼而武士彟喪妻。武德四年,唐高祖親自主婚為其娶了隋朝宗室楊達(dá)之女。武德八年,武士彟出任檢校揚州都督府長史。武德九年,唐太宗統(tǒng)領(lǐng)朝政,封武士彟為豫州都督,統(tǒng)領(lǐng)豫、息、舒、道四州諸軍事。貞觀元年(627),封利州都督,統(tǒng)領(lǐng)利、隆、始、靜、西、龍六州諸軍事。貞觀五年,封荊州大都督,統(tǒng)領(lǐng)荊、峽、豐、郎、岳、果、松七州諸軍事。貞觀九年,太上皇唐高祖駕崩,武士彟在悲痛中患病,死于荊州都督任上,享年59歲。遺令:歸葬文水。

  可以看出,武家自武則天出生后第二年便到外地,于是武楊婚后的前四年居住在何處成了問題的關(guān)鍵。

  第一,《攀龍臺碑》對武士彟事跡多有夸張不實之詞,如稱其于武德元年任內(nèi)史令,躋身宰相之列??墒牵鶕?jù)《舊唐書》本傳記載,此時他只是兵部下屬的庫部郎中而己。由此可知,在考訂武士彟乃至武則天事跡時,《攀龍臺碑》只能作為參考,不宜完全憑信。
《攀龍臺碑》稱,武德三年,武士彟被任命為工部尚書。查《舊唐書·高祖本紀(jì)》,這年二月,"工部尚書獨孤懷恩謀反,伏誅"。大概由于這一事件,武士彟突然獲得升遷的機會,從一個五品上的庫部郎中直接成為正三品的工部尚書,這個躍升太大了,是否就任,頗有疑問。
確定武則天出生長安的關(guān)鍵,在于武士彟是否在長安就任工部尚書。韓昇在《武則天的家世與生年》中有一段精彩的論述,可參見《武則天與嵩山》一書(中華書局2003年第一版)。

  關(guān)于武士彟任工部尚書事,《舊唐書·武士彟傳》說:"武德中,累遷工部尚書。"但同書卷六《則天皇后本紀(jì)》則載為:"貞觀中,累遷工部尚書。"同一書中,相互抵牾竟至于此。而《新唐書》則干脆抽去時間記載。顯然,武士彟任工部尚書事,早已不得其詳。倒是《冊府元龜》卷四百六十四《臺省部·謙退二》保留下珍貴的實錄:"唐武士彟,武德中為工部尚書,判六尚書,賜實封八百戶。士彟為性廉儉,期于止足,殊恩雖被,固辭不受,前后三讓,方遂所陳。"也就是說,武士彟并未當(dāng)即就任,而是多次謝絕。商人出身的他,自有精明的算度。開國初年,元老功臣比比皆是,像他這種寅緣際會而得進(jìn)身者,根本算不上什么人物。所以,自我抑制,推掉對自己將來發(fā)展頗為不利的驟然高升,獲得謙讓美名,將有利于今后在上層社會的發(fā)展。武士彟的謙讓的確得到好結(jié)果。唐朝16位開國功臣,只有7位得到善終,武士彟算是相當(dāng)?shù)弥菊摺S纱丝磥?,武士彟同時也是一位深諳官場之道,懂得分寸,并不張狂的人。
事實上的情形,很可能是武士彟確實"累遷"才達(dá)到"工部尚書"的地位。只是這之間發(fā)生了武士彟喪妻、再娶二個事件。唐宋時期,官員喪妻、娶妻,皆可告假。因此,武士彟不可能不告假。因為,當(dāng)時唐朝剛建國,實際上是個割據(jù)政權(quán),官員調(diào)整極頻繁,他告假后,就不可能再兼任工部尚書。因此,他離開長安后,官職應(yīng)是原官職,即上柱國金紫光祿大夫、散騎常侍兼檢校井鉞將軍。
第二,《攀龍臺碑》說,武德四年,唐高祖親自主婚,為他娶了隋朝宗室楊達(dá)之女。那么,他們在哪里結(jié)的婚?結(jié)婚的背景是什么?

  這一年發(fā)生了一件重大事件,唐朝攻占了王世充割據(jù)的洛陽。上個年份,唐高祖命秦王李世民率兵東征,圍攻洛陽。武德四年二月,王世充率眾二萬,臨谷水以拒唐軍。秦王引精兵屯于北邙山,登上宣武陵觀察敵營,派大將屈突通率步兵5000名,東渡谷水破陣,自引騎兵南下,與之配合,斬俘敵人7000人,直抵東都城下。王世充被迫遣使向河北的夏王竇建德求救。三月,竇建德引兵10萬,南下救援王世充。四月,李世民破之于滎陽縣虎牢。王世充孤立無援,走投無路,開城門投降唐軍,李世民收復(fù)東都。

  武士彟參加沒參加李世民的攻打東都之戰(zhàn)?這是決定生死存亡的大戰(zhàn)役,當(dāng)時許多名將都參戰(zhàn)了,因此武士彟有可能參與了這場戰(zhàn)爭。
楊達(dá)之女當(dāng)時在洛陽。楊達(dá)是隋朝宗室,出身于弘農(nóng)楊氏。祖先為宜陽人楊仆,西漢武帝時的樓船將軍。楊達(dá)和其兄楊雄,都在隋煬帝大業(yè)七年(611)收復(fù)高麗所占領(lǐng)中國故土的遼東戰(zhàn)爭中戰(zhàn)死。楊達(dá)有一子一女,其子叫楊則,其女就是武士彟的第二個妻子。楊則大約在613年去世,留下一個孤兒。因此,楊達(dá)家族只剩下孤兒寡母,加上戰(zhàn)亂不斷,楊達(dá)這個女兒未能及時出嫁。有人推測,她嫁過人,但其丈夫早卒,或戰(zhàn)死或病死。但這種推測沒有依據(jù)。楊達(dá)家族,這一時期住在洛陽。周紹良主編的《唐代墓志匯編》,收有一方《大唐故千牛岐州司戶參軍事楊君墓志銘并序》,明確提到楊達(dá)、楊則所住之地在洛陽教義里,并且到唐代時,楊則之子仍住于此。很顯然,楊達(dá)之女與武士彟認(rèn)識、結(jié)婚,是在洛陽被唐軍攻占以后。可以認(rèn)為,唐朝攻占洛陽與武士彟的第二次婚姻有必然聯(lián)系,與隋宗室聯(lián)姻,是唐廷采取的安撫洛陽的重要舉措。
第三,武德八年,武士彟出任檢校揚州都督府長史。第二年,在長安爆發(fā)玄武門之變,秦王李世民殺掉自己的哥哥太子李建成,奪得太子地位,開始與父親唐高祖一起處理朝政,封武士彟為豫州都督,統(tǒng)領(lǐng)豫、息、舒、道四州諸軍事。背景是什么?武士彟參與了玄武門之變的策劃。
第四,武則天是在洛陽入宮的。

  貞觀九年,唐高祖駕崩,武士彟也病故,歸葬文水。貞觀十一年,唐太宗李世民東幸洛陽宮,這時皇后長孫氏已經(jīng)去世,武則天以姿容美麗,被選入宮中,成為唐太宗的一位配偶,而本年度,唐太宗一直在洛陽。
過去研究武則天的出生地,一直是以武士彟為中心。其實,走出這一認(rèn)識誤區(qū),以武則天的母親為中心來研究武則天的出生地,視野會一下子開闊起來。
首先,武則天生于洛陽是傳統(tǒng)說法。清代的不奇生寫了一部《武則天外史》,共28回,第一回的標(biāo)題是:"洛陽城祥云現(xiàn)妖孽,后花園姑侄同和詩。"因其是小說家之言,一直沒引起人們的重視。有意思的是清代黃人的《小說小話》著錄有《則天外史》,云:"頗有依據(jù),筆亦姚冶,可與《隋煬艷史》相匹。"當(dāng)然,這畢竟不是事實,也不能以此判斷。凡是靠推測得出的結(jié)論,顯然是缺乏科學(xué)的謹(jǐn)嚴(yán)。"利州說"、"揚州說"、"文水說"之所以相互矛盾,均是因為其結(jié)論帶著極大的推測性。

  其次,清代徐松《唐兩京城坊考》記載了武后母確切的居住位置,說:"教義坊,武后母榮國夫人宅。(后立太原寺,武后登上陽宮遙見之,輒凄感,乃徒于積德坊。此坊與禁苑連接。)"《唐兩京城坊考》源于明代《永樂大典》中的《元河南志》,《元河南志》是根據(jù)北宋地理學(xué)家宋敏求之著作,而宋根據(jù)的則是唐《兩京記》韋述之記載。教義坊,對照現(xiàn)洛陽地圖,在現(xiàn)安樂窩村西聶灣一帶。積德坊,在現(xiàn)在塔東村一帶。

  再次,武則天登上上陽宮,遠(yuǎn)遠(yuǎn)看見其母親曾經(jīng)居住的洛南舊宅,禁不住傷感。后將其母親所在的太原寺遷往了立德坊內(nèi)的古唐寺?!短茣芬粫涗浟诉@一事件。見《河洛春秋》2003年第2期所刊拙作《武則天出生地初探》。

  武則天在去登封少林寺的路程中,作詩描述了相關(guān)的情景?!度圃姟肪砦迨珍浧漕}為《從駕幸少林寺并序》的詩,詩前小序說:"睹先妃營建之所,倍切煢衿,逾凄遠(yuǎn)慕,聊題即事,用述悲懷。"全詩云:"陪鑾游禁苑,侍賞出蘭闈。云偃攢峰蓋,霞低插浪旂。日宮疏澗戶,月殿啟巖扉。金輪轉(zhuǎn)金地,香閣曳香衣。鐸吟輕吹發(fā),幡搖薄霧霏。昔遇焚芝火,山紅連野飛?;ㄅ_無半影,蓮塔有全輝。實賴能仁力,攸資善世威。慈緣興福緒,于此罄歸依。風(fēng)枝不可靜,泣血竟何追。"詩中的"先妃"即武則天之母楊氏,"禁苑"此指西苑。"金輪"指太陽,這時武則天是唐高宗的皇后,陪同前往少林寺,還沒有后來當(dāng)了皇帝時的"金輪圣王"尊號。此詩描述了洛南至嵩山的風(fēng)光,表達(dá)了對自己母親的思念。

  另外,也是最重要的,武則天曾親自為洛陽福先寺撰寫過浮圖碑文,碑文收入《全唐文》卷九十八。文中對大福先寺地區(qū)的風(fēng)水環(huán)境給于高度贊揚:"大福先寺者,先圣之舊居也。爾其途臨測景,地處交風(fēng),樓臺郁而煙霧深,山川曠而原野凈。前瞻太室,控紫岳之三花;卻鏡伊瀍,帶黃河之千里。龍門右辟,通梵宇之清輝;龜浦橫流,激禪池之逸派。途開八政,門閌九逵。萬國交會之區(qū),四海朝宗之所。崇軒四敞,邃宇千重,復(fù)道周流,危階邐迤。霜鐘月磬,聲參洛浦之笙;玉女仙人,影接緱山之鶴。東西日月,行藏靈鷲之峰;朝夕煙霞,隱映猴池之水。地積吉祥之草,鹿苑含芳;庭敷覺意之花,雞林絢色。清風(fēng)振響,韻諧天樂之音;弄鳥和鳴,聲雜魚山之梵。雕宮曉辟,綺殿宵開,疑觀帝釋之居,似覿燈王之座。珠樓曜景,苑如兜率之天;寶樹吟風(fēng),事符安養(yǎng)之國。""先圣"系指該文所說"皇考太祖無上孝明高皇帝"武士彟與"皇妣無上孝明高皇后"楊氏二人而言。文章中有諸多"伊瀍"、"黃河"、"龍門"、"太室"、"洛浦"、"緱山"等富有地方特色的詞語。楊氏本住在洛南教義里,武則天感到"倍切煢衿",遷往了大福先寺,又叫古唐寺。"先圣之母舊居也",即明確地指出了其父母婚后幾年的居住地由洛南教義里移到了大福先寺所在地。

  綜合以上的考察,我的結(jié)論是:武則天出生于洛陽的教義里,即今天的隋唐遺址公園內(nèi)。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