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唐朝的東都和武周的神都

第六節(jié) 安史之亂對洛陽的影響

隋唐洛陽 作者:郭紹林


  一、 安史之亂中的洛陽

  唐玄宗主動放棄洛陽而僻居關(guān)中,也就不再觀風省俗、維系東方了。這樣,無異于作繭自縛,自我限制,自我孤立。放棄洛陽二十年,也就為國家的安定統(tǒng)一局面埋下了隱患。如果玄宗不曾放棄巡幸洛陽,當安史之亂爆發(fā)時,按照當時的交通和通訊條件,當會較快得知消息,從而部署平叛活動。如果玄宗依然把洛陽作為控制東方的軍事堡壘來加以經(jīng)營,也不至于讓幾個不識干戈的文人充當留守官,守著一座缺乏兵力的空城,輕易地落入叛軍之手。安史之亂不僅使洛陽在當時受到破壞,而且在后來還受到嚴重的影響。唐人李庾《東都賦》概括為:叛軍"殺人如刈,焚廬若薙";洛陽"世治則都,世亂則墟;時清則優(yōu)偃,政弊則戚居"。這是說:安史叛軍在洛陽,濫殺居民,焚燒房屋,就像收割莊稼一樣凈盡,清除野草一樣隨便;洛陽在太平時期是天下翹首向往的都城,動亂年代則化為一片廢墟;世道清明,洛陽人安居樂業(yè),優(yōu)哉游哉,政治敗壞,則過著悲慘的生活。那么,洛陽的盛衰就成了天下治亂的晴雨表。

  安祿山是胡族出身的唐朝將領(lǐng),身兼范陽(治今北京市)、平盧(治今遼寧省朝陽市)、河東(治今山西省太原市)三鎮(zhèn)節(jié)度使,擁有的兵力、馬匹數(shù)量為邊將之最。天寶十四載(755)十一月初九,他假托奉玄宗密詔誅伐宰相楊國忠的名義,在范陽發(fā)動叛亂,率領(lǐng)所屬兵士及同羅、奚、契丹、室韋等族曳落何(假子)共十五萬,長驅(qū)南下。這時天下承平日久,官軍懈怠,缺乏訓練,不具備戰(zhàn)斗力,甚至鎧甲武器封存在武庫中,朽壞不堪使用。叛軍所過州縣,望風瓦解,守令或開門出迎,或棄城逃竄,有限的抵抗極其軟弱,無濟于事。玄宗得知消息后,任命安西節(jié)度使封常清為范陽、平盧節(jié)度使,到洛陽募兵以作抵抗。

  東都留守李憕,偕同留臺御史中丞盧奕、河南府尹達奚珣,安輯將士,完繕城郭,做遏止叛軍侵逼的準備。封常清應(yīng)急招募的壯丁,多是市井居民,未經(jīng)訓練,毫無戰(zhàn)斗力,面臨叛軍鐵騎奔突、飛矢如雨的架勢,一個個膽戰(zhàn)心驚,望風潰逃。封常清在洛陽上東門、都亭驛、宣仁門連遭慘敗,急忙從東都苑毀墻西逃。李憕對盧奕說:"我輩擔負著國家重托,即使明知力弱不敵,也要忠于職守,死而后已。"盧奕許諾盡力抵抗。十二月十二日,安祿山率叛軍攻入東都城,殺死數(shù)千人,箭簇呼嘯著,向?qū)m城射去。李憕召集到殘兵數(shù)百人,但都臨陣潰逃,只剩下自己一人坐在衙署中。盧奕已派家屬懷揣官印抄小路奔赴長安,自己身著朝服,端坐御史臺中。安祿山派人擒拿二人,送到自己跟前。盧奕大罵不止,數(shù)落安祿山大逆不道,并環(huán)顧叛軍,說道:"做人應(yīng)當知道逆順,我死不失節(jié),沒有什么可遺憾的。"安祿山惱羞成怒,下令把二人殺掉。盧奕面不改色,鎮(zhèn)靜自若,行北面辭別君主禮,然后從容就義。達奚珣投降了安祿山,安祿山以黨羽張萬頃接替河南尹職務(wù)。

  安祿山急于稱帝,滯留洛陽,未及西行。唐廷匆忙部署平叛,加強了在潼關(guān)的防御。在叛軍的后方河北道,平原郡(治今山東省平原縣)太守顏真卿,聯(lián)絡(luò)堂兄真定郡(治今河北省正定縣)攝太守顏杲卿,相與起義兵,互為犄角,切斷叛軍的歸路,以紓緩其西寇之勢。河北十五郡紛紛響應(yīng),皆歸朝廷,兵力達二十余萬。安祿山有后顧之憂,急忙派史思明殺回馬槍。

  次年正月初一,安祿山在洛陽稱帝,國號大燕,改元圣武,以達奚珣為侍中。初八,史思明攻陷常山(真定郡),執(zhí)送顏杲卿入洛陽。安祿山責問顏杲卿道:"你原先的職務(wù)僅僅是范陽戶曹,是我奏請朝廷,讓你當上營田判官,你才一步步升為光祿寺丞、太常寺丞和常山太守的。我哪一點對不住你,你要背叛我!"顏杲卿駁斥道:"你本是營州的牧羊羯奴,皇上提拔你身兼三鎮(zhèn)節(jié)度使,恩寵無比,哪一點對不住你,你要造反!我家?guī)状际谴筇频某甲?,我豈能因為你曾舉薦過我,就追隨你造反。我為國家討賊,恨沒能殺掉你,這怎么叫背叛你?你這狗娘養(yǎng)的,何不快殺掉我!"安祿山惱怒萬分,把顏杲卿捆在中橋的柱子上,節(jié)解處死。顏杲卿忍受著巨大的疼痛,破口大罵,直到斷氣為止。同時,他的幼子和一個侄兒,以及同事袁履謙,也以同樣方式遇害。

  六月中旬,叛軍攻陷長安,搜捕到梨園弟子數(shù)百人,連同樂器、舞衣、舞馬、犀、象等,一并送至洛陽。秋季,安祿山在東都苑的凝碧池旁同其臣僚宴集,音樂聲起,梨園弟子悲不能勝,相顧落淚。樂工雷海清扔掉樂器,西向長安,痛哭不已。安祿山怒不可遏,把他捆在戲馬殿前臺,肢解示眾。給事中王維在長安被俘,押送到洛陽,禁閉在城南的菩提寺中,聽到這件事后,賦詩感嘆,云:"萬戶傷心生野煙,百官何日更朝天?秋槐葉落空宮里,凝碧池頭奏管弦。"玄宗逃奔四川成都,其子唐肅宗在靈武(今寧夏靈武)即位,領(lǐng)導(dǎo)平叛活動。安祿山自叛亂以來,雙目漸昏,終于失明,加上身患毒瘡,脾氣日益暴躁,對部下動輒毒打,甚至殺戮。他的閹宦李豬兒挨打最多,心里憤憤不平。安祿山欲以寵妾段氏所生子安慶恩為嗣,引起長子安慶緒的不滿,遂與李豬兒等人謀殺安祿山。至德二載(757)正月初五夜,安慶緒一伙人手持兵器站在帳外,李豬兒持刀直奔帳中,猛砍安祿山的腹部。侍奉安祿山的下人嚇得魂不附體,呆在一邊不敢動。安祿山摸不著床頭的佩刀,手搖帳竿喊道:"這必定是家賊。"片刻工夫,腸子流出,一命嗚呼。安慶緒接替帝位。

  十月,肅宗長子廣平王李俶名義上任唐軍元帥,副元帥郭子儀具體指揮,率領(lǐng)回紇族援軍,繼收復(fù)長安之后,前來收復(fù)洛陽。叛軍大敗,安慶緒從東都苑門倉皇逃向河北?;丶v進洛陽后,徑直進入府庫收財帛,在市區(qū)、農(nóng)村搶劫三天,所得財物不可勝計。百官受安氏父子偽署者三百余人,皆身著罪犯素服,悲泣請罪。廣平王將他們送往長安處理。王維因?qū)懹猩鲜鲈姳砻髡螒B(tài)度,為肅宗所知,特予免罪。十一月,廣平王、郭子儀由洛陽回長安,肅宗慰勞郭子儀,說:"我的家國,由卿再造。"為了經(jīng)營河北,郭子儀又被指派還東都。乾元元年(758),肅宗以宗室虢王李巨為河南尹,充東京留守,征郭子儀入朝,同李光弼一道赴相州(治今河南省安陽市)抗擊安慶緒。

  乾元二年(759),史思明殺安慶緒,自稱大燕皇帝。相州一戰(zhàn),官軍失利,郭子儀被召回長安,李光弼代為兵馬元帥,赴東都。九月,史思明引兵向洛陽逼來。李光弼動員東都留守韋陟率官屬西入關(guān),河南尹李若幽率吏民出城避亂,自己到洛陽北面的河陽(今河南省孟州市)組織抵抗。史思明入洛陽,城中空無所得,擔心李光弼從北邊來攻,自己不敢入宮,退屯白馬寺南,以拒官軍。史思明引兵攻河陽,損失慘重。上元元年(760)閏三月,他由白馬寺移軍入洛陽城。他派間諜放出風聲,說:"洛陽城中的將士都是燕人,久戍思歸,上下離心,擊之可破。"唐廷信以為真,命李光弼等收復(fù)洛陽。上元二年(761)二月,雙方在邙山交戰(zhàn)。史思明趁官軍未及列陣,率軍突入其中,官軍大敗,死數(shù)千人,軍資器械全部遺棄。三月,史思明被其子史朝義殺掉,史朝義繼稱皇帝。

  寶應(yīng)元年(762),東京復(fù)稱東都。十月,唐軍和回紇再度收復(fù)洛陽。戰(zhàn)斗在洛陽北邙激烈地進行,殺叛軍六萬,捕獲二萬,史朝義率輕騎數(shù)百倉皇東逃?;丶v兵進入洛陽城,士女懼怕,躲到圣善寺、白馬寺的閣樓上,回紇就縱火焚燒閣樓?;丶v肆意搶掠士女、財物,死傷數(shù)以萬計,幾十天火焰不滅。同時,官軍借口東都及東面和南面一帶皆為賊境,大搶三月,殘存人家蕩然一空,只能以紙遮身。

  二、 鑾輿西去不重巡自

  從唐玄宗第五次巡幸洛陽返回長安,直到唐朝滅亡前夕唐昭宗被挾持到洛陽,唐朝諸帝迄未巡幸東都。這里的宮城由民夫加以維修,衛(wèi)兵禮儀式地加以宿衛(wèi),但宮殿空空,大門緊鎖,只有燕子在梁檐下筑巢棲息,蜘蛛在柱子間結(jié)網(wǎng)奔走。

  乾元二年(759)十月,肅宗下制,聲稱自己要巡幸東京,親征史思明,蘇源明等群臣上疏諫止,認為大河南北盡為賊境,淮東江西又起叛亂,皇帝不宜東幸。廣德元年(763),吐蕃利用唐朝平叛時出現(xiàn)的混亂軟弱局面,深入京畿地區(qū),致使唐代宗倉皇東逃至陜州。代宗一伙擔心郭子儀功高難制,不想讓他再次立下收復(fù)長安的赫赫戰(zhàn)功,就下詔表示放棄長安,遷都洛陽,以避吐蕃。郭子儀為這一選擇都城的舉措深感憂慮,上疏先指出長安所在地關(guān)中地勢險要,遠非洛陽可比;然后描繪自己目睹的洛陽地區(qū)情況是:"東都久陷叛軍手中,宮殿遭焚燒,殘存者不足十分之一,留守官衙署也被破壞得連一根椽子都沒有保住。都畿地區(qū),不滿千戶人家,斷壁殘垣,荒田穢土,雜草叢生,豺狼出沒。這里既沒有糧食,又沒有人手,怎么給皇上奉獻膳食,怎么給百官提供住處?因此,懇請陛下回鑾長安,再造邦家。"代宗表示立即返回長安。

  寶歷二年(826)正月,唐敬宗又提出要巡幸洛陽,宰相李逢吉和諫官接連上疏阻止。這位十七歲的皇帝孩子氣十足,板著臉說:"我巡幸的主意已定,隨從的百官、宮人都自備干糧,用不著百姓供應(yīng)。"李逢吉叩頭進諫道:"東都離長安不足千里,宮闕俱在,按時巡幸,本來就是先王制定的規(guī)矩。但是,巡幸要遵行禮儀,千乘萬騎,不可隨便減少,自備干糧,更是有失體統(tǒng)。當今戰(zhàn)火未熄,邊境不寧,恐怕巡幸成行,人心不穩(wěn)。懇請陛下改變主意。"敬宗不聽,派一位度支員外郎到東都察看宮城及沿途行宮。這時,山南西道節(jié)度使裴度由治所興元(今陜西省漢中市)來長安朝覲,在延英殿奏事時對敬宗說:"國家設(shè)置兩都,就是為了提供巡幸的方便。但從安史叛亂以來,巡幸不再施行。東都的宮闕以及六軍營壘、百司衙署,多已荒廢。陛下要巡幸東都,須稍加維修,一年半載修葺告竣,再提巡幸不遲。"敬宗說:"群臣都沒有說到這層意思,光是一個勁地說不該去。照你這樣說,不去也罷。"不久,河北跋扈藩鎮(zhèn)上奏出丁匠一萬,助修東都宮闕,實則別有用心。經(jīng)裴度分析實情,敬宗最終打消了東幸的念頭。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