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你說,這些事都太稀罕了,我們在作文課堂上哪來這么多的"鮮"事?那么且說另外的例子。
先說演講比賽的例子
我們都參加過演講比賽,或者去做選手,或者去做聽眾。比賽的結(jié)果通常是產(chǎn)生三名優(yōu)勝者,冠軍亞軍季軍。當比賽結(jié)束,主辦人宣布評審結(jié)果的時候,照例是,先宣布第三名是誰,然后是第二名,最后才是第一名。我們也許一入會場就注意那個明晃晃的銀杯,到將近散場時才知道誰是得主。我們回來寫記敘文,記述這一場我們認為很有意義的比賽,寫到宣布評審結(jié)果那一幕,我們應該照著真實的情況,筆下先出現(xiàn)季軍,其次是亞軍,最后才是冠軍。我們不必改變它的次序。
另一個例子是聽榜
當年大專聯(lián)考放榜之日,廣播電臺播報錄取名單,考生的家人必定按時收聽。名單很長,播報費時頗久,也許要聽到最后才聽到自己要聽的名字,(甚或終于沒聽到要聽的名字),所以"聽榜"的人得準備忍受折磨。有一位家長為了聽榜,事先買來茶葉、瓜子、糖果、點心,勸告全家放松情緒提起精神聽到最后一人,誰知板凳還未坐熱,開水還沒燒開,收音機里劈頭報出"楚晉材!"就是他家的長子,考取了第一志愿:全家沸騰,茶也沒人喝了,瓜子也沒人吃了。三姨五舅趕來道賀,聽那收音機還在響,伸手替他們關(guān)了,那些名字聽不聽都無關(guān)緊要。事實是這個樣子,拿來做文章也就寫成這個樣子就好。
再舉一個飛機迫降的例子
我有一個朋友由東京坐飛機來臺北。飛機到了臺北上空,空中小姐報告不能立刻降落,得等一會兒。飛機在上空兜圈子,大家趁這個機會俯瞰大臺北全景。等到看風景看厭了,飛機還在兜圈子,這就不妙了,大家難免有些緊張??罩行〗阌謭蟾妫猴w機有點小毛病,輪子放不下來,請大家不要驚慌。我那朋友常坐飛機,知道駕駛員正在試著把輪子放下來,也許試著試著就成功了。又等了許久,等到飛機上的汽油燒完了,空中小姐說現(xiàn)在要"迫降"了,她們一一察看乘客的安全帶有沒有拴好,勸戴眼鏡的乘客把眼鏡取下來,勸裝了假牙的乘客把假牙取下來,勸每一個人都不要把手表、自來水筆、鑰匙、指甲刀帶在身上。最后她們讓每一個人抱著毯子和枕頭。然后,空中小姐都躲起來了,飛機要用肚子擦著跑道降落了。機艙里的氣氛很恐怖,念佛的禱告的聲音都有。--還好,安全降落,有驚無險。事實的先后順序如此,文章的先后次序也可以如此?,F(xiàn)在談一篇經(jīng)典之作:陶淵明的《桃花源記》。陶淵明的《桃花源記》記述一個漁人,怎樣發(fā)現(xiàn)了世外桃源,后來想再度前往,又怎樣失去了桃源。在這篇文章里面,文章敘事的先后和事實進展的先后是一致的:1.漁人出外捕魚,沿著小溪走,遇桃花林。
2.漁人穿過桃花林,來到山前。
3.漁人發(fā)現(xiàn)一個可疑的山洞,入內(nèi)探看。
4.漁人進入肥沃的田野,安靜的農(nóng)村。
5.山中人款待漁人。
6.山中人說他們的祖先在秦代搬到山中居住,與外界隔絕。
7.漁人辭出,山中人叮囑他保守秘密。
8.漁人在山洞外面的路上做記號。
9.漁人向太守報告發(fā)現(xiàn)了世外桃源。
10.太守派人前往桃源察看,由漁人帶路。
11.漁人找不到以前留下的記號,無法再入桃源。循序而進,恰到好處,我們不可能把任何一項提前或挪后。這是什么道理?為什么有時你可以"直敘",有時不可?我們姑且假定,記敘文本來都是"應該"直敘的,不論記人記事記物記地,不論記動靜常變今昔表里,不論材料來自視聽嗅觸味思,"秉筆直書"就好。這樣產(chǎn)生了許多記敘文。讀那些文章的人,總以為其中某幾篇寫得特別好,閑來無事還想再讀一遍,其中某幾篇又十分乏味,除了查考資料之外簡直不愿意碰它。
每一代都有許多有心人。有心人發(fā)現(xiàn),某一篇記敘文所以生動,多半是因為那件事情本身生動。某一篇記敘文所以平板,多半因為那件事情也平板。事實既難以左右,那么文章也就各有不同的命運:眾人愛讀或不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