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就言論來看,孔子的表現(xiàn)可圈可點,思慮周全、用詞精當(dāng),金聲玉振,無懈可擊。然而,人生的道理必須以行動來配合,否則光說不練,怎能成為君子?
行動又分兩類:一是在公眾事務(wù)上,求其立德、立功、立言,嘉惠百姓,造福社會。二是在日常生活中,淡泊自甘,堅守志節(jié),看似平凡,其實最難。孔子的起居作息頗有值得參考之處。以下引文皆取自《論語·鄉(xiāng)黨》。
首先,“食不語,寢不言”。吃飯時不交談,睡覺時不說話??紤]可能有三:一、對健康較有益;二、避免有礙觀瞻或不夠禮貌;三、專心做好每一件事。即使三者兼顧,我們也覺得不妨稍有彈性。家人或朋友聚餐時,怎能不交談呢?只要所談不是太嚴(yán)肅的事,應(yīng)有助于和樂的氣氛?!皩嫴谎浴?,睡覺時說話,中氣不順,心隨念轉(zhuǎn),有礙安眠。但是,多年老友抵足而眠,從清醒說到昏沉,未始不能偶一為之,可以平添許多趣味。
生命寶貴,不必輕易冒險。其次,“寢不尸,居不客”。睡覺時不像死尸一樣,仰天平躺;平日坐著,也不像見客或做客—樣,跪著兩膝在席上。這兩件事似乎合乎養(yǎng)生之道。側(cè)睡是既正確又舒服的姿勢,尤其向右側(cè)睡,對腸胃較好。平日居家,當(dāng)然不必像見客或做客一樣,連坐著都嫌拘謹(jǐn),何況衣著正式呢?因此,除非相約,否則絕不貿(mào)然走訪朋友。下班回家,應(yīng)有個人家居的自在與怡然。
然后,“齋必變食,居必遷坐”。齋戒時,一定改變平常的飲食,如少量素食;居住也遷移房間,與妻室不同房。由此可見,齋戒在孔子生活中十分重要。問題是:我們現(xiàn)代人一年之中有幾天齋戒?或者,我們還有“齋戒”的觀念嗎?又為了什么而齋戒呢?如果不是宗教徒,恐怕不易回答上述問題。那么,孔子信仰什么?這是值得思索的。
至于飲食,則孔子有許多情況“不食”,譬如“食而、魚餒而肉敗、色惡、臭惡、失飪、割不正、不得其醬”等等,看起來有些挑剔,其實是以飲食為養(yǎng)生及享受之途,原本應(yīng)該多加注意。
最后,“迅雷風(fēng)烈,必變”。遇到疾雷、狂風(fēng),一定改變態(tài)度,嚴(yán)肅以待。何以如此?朱熹說是“敬天之怒”,有些道理,不過接著卻須說明何以天怒。此外,可以補(bǔ)充說:為了安全理由。天災(zāi)人禍出現(xiàn)時,我們必須提高警覺。生命寶貴,不必輕易冒險。由此可知,孔子的起居作息很有原則,而其背后應(yīng)有一套人生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