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冊

漢書新注卷十七 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第五

漢書新注 作者:施丁主編


  &【說明】本卷表述漢景帝、武帝、昭帝、宣帝、元帝、成帝時代的功臣侯者。是摘取《史記》的《惠景間侯者年表》景帝部分和《建元以來侯者年表》,再加上昭、宣、元、成時所封的侯者,另行編制而成。它以侯者為經。以侯者世系為緯,以記侯者的家系和興廢。表序簡略,只是點明這個時期的侯者成分,主要是四夷歸降者、平吳楚之亂的功臣,伐四夷的功臣,以及后來的勞臣。

  &昔《書》稱“蠻夷帥(率)服”(1),《詩》云“徐方既俫(來)”(2),《春秋》列潞子之爵,許其慕諸夏也(3)。漢興至于孝文時,乃有弓高、襄城之封(4),雖自外俫(來),本功臣后。故至孝景始欲侯降者(5),丞相周亞夫守約而爭。帝黜其議,初開封賞之科。又有吳楚之事(6)。武興胡越之伐。將帥受爵,應本約矣(7)。后世承平,頗有勞臣,輯(集)而序之,續(xù)元功次云(8)。

  (1)《書》云等句:引文見《尚書·堯典》。意謂王者德澤廣被,四夷相率而服。(2)《詩》云等句:引詩見《詩經·大雅·常武》。徐方:古代徐國,故城在今安徽泗縣北。來:來朝。(3)潞子:事見《春秋》宣公十五年。(4)弓高:弓高侯韓穨當。襄城:襄城侯韓嬰。(5)侯降者:此指景帝欲封匈奴降者徐盧等,而周亞夫以為不可。(6)吳楚之事:指吳楚七國之亂。(7)應本約:此謂應高帝非有功者不得侯之約。(8)元功:指漢高帝、惠帝、高后、孝文時之功臣。

  

  

  

 ?。?)俞(shū):同“鄃”,清河之縣。(2)六年:“六”當為“七”。自景帝六年至中五年,實七年。(3)二十二年:自景帝中六年至元狩六年,實二十八年。不如令:此謂太常屬官雍太宰令,犧牲不如令,歸咎于太常而罷了官。(4)建陵:東海之縣。(5)建平:沛郡之縣。(6)敬侯:《史表》作“哀侯”。(7)平曲:東海之縣。(8)奅:音(pào)。(9)賀:即公孫賀。(10)《索隱》引《漢表》在高城,此奪“高城”二字。(11)葛繹:東??は纶懈鹄[山,此取山以名國。(12)三年:誤。自太初二年至征和元年,實十二年。

  

  

 ?。?)江陽:《索隱》云,江陽在東海。然東??o江陽。蘇息:《史表》作“蘇嘉”。(2)此格當有“四月壬申封,四年薨”八字?!妒繁怼房勺C。嗣侯之子孫,俱當遞下一格。中二年:“二”乃“三”之誤。(3)朋:《史表》作“明”。(4)遽:鄉(xiāng)名。以鄉(xiāng)立國。在常山郡。橫:人名。史失其姓。(5)千一百七十:《史表》作“千九百七十”。(6)新市:巨鹿之縣。棄之:《史表》作“康”。(7)悍:《史表》作“慎”,誤。(8)始昌嗣:《史表》言嗣于后元年。(9)商陵:《史記·申屠嘉傳》作“高陵”。高陵,瑯邪之縣。(10)《索隱》引《漢表》在臨淮,此格脫“臨淮”二字。

  

  

 ?。?)山陽:河內之縣。(2)于軍:“子軍”之誤。(3)桓:《史表》作“垣”?!端麟[》云,縣屬河東。《圣水注》以為涿郡之垣縣。(4)十二月:當是“正月”。孝景中三年十二月癸卯朔,無丁丑。而《史記·孝景本紀》言匈奴降王封侯在中三年春,書于三月之前,是年二月(壬寅朔)又無丁丑,故知封于正月。下文遒、容城、易、范陽、翕五侯皆“十二月丁丑封”,與此同誤。(5)遒:涿郡之縣。陸:《史表》作“隆”?!端涀ⅰ匪?。(6)侯則嗣:《史表》有“不得隆強嗣”語,似則之上脫一世次,與此“侯則嗣”異;或《漢表》已明確則為隆強之嗣。(7)容城:涿郡之縣。攜:衍字。徐盧:《史表》作“唯徐盧”,疑當作“唯涂盧”。《公卿表》有“唯涂光”,光乃盧孫。唯涂,復姓,(8)二年:“二”乃“元”之誤。《史表》作“建元元年”,是。(9)纏:《史表》作“綽”。

  

  

 ?。?)易:在涿郡?!觯╠á):《史表》作“黥”。(2)范代《史表》作“代”,無“范”字,疑“范”字衍。(3)六千二百戶:《史表》“千一百九十七”。(4)四年:疑誤。《史表》德薨于元光四年,則其立止三年。(5)六年:“六”上脫“十”字。自孝景中三年至元光三年,為十六年。(6)請:朝見。長信:宮名,太后所居,此指太后。(7)內黃:魏郡之縣。翕蓋分置。(8)亞谷:在河內郡?!秱鳌芳啊妒繁怼纷鳌皭汗取?。亞、惡,古通。它之:《史表》作“它父”,誤?!秱鳌纷鳌八恕?,未知熟是。(陳直說)(9)千戶:《史表》作“千五百戶”。(10)建元五年:《史表》作“建元元年”;因而種、漏在位年數,《史》《漢》二表相異。(11)漏:《史表》作“偏”。(12)《索隱》引《漢表》在河內,此格脫“河內”二字。

  

  

  (1)堅:《傳》作“彭祖”。(2)八人:此中休、紅二侯實為一人,休侯富免侯之后,更封紅侯。故言“八人”誤,實止七人。(3)二人:案《外戚恩澤侯表》,尚有章武侯竇廣國、南皮侯竇彭祖二人。(4)六年:“六”當作“八”。自元光四年至元朔五年,凡八年。百衲本作“八年”,是。(5)元朔:衍文。元年:“六年”之誤。按樂在位十三年計,當始封于元朔六年。(6)南陽:按《地理志》,南陽郡無特轅縣,可能是鄉(xiāng)名。

  

  

 ?。?)舞陽:王念孫以為“舞陽”當作“舞陰”。(2)平氏:南陽之縣。若陽蓋分置。(3)三月:《史表》作“二月丙辰”,誤。是年二月丁丑朔,無丙辰。(4)前將軍:本傳與《史表》作“右將軍”,是。(5)武當:南陽之縣,平樂蓋分置。(6)五月己巳:《史表》作“六月壬辰”。未知孰是。(7)皮氏:河東之縣。岸頭蓋分置。(8)左王:匈奴左賢王。(9)七月庚申:是年七月壬戌朔,無庚申。《史表》為“十月”。下同。(10)太初元年:《史表》載充國嗣于元封二年,薨于太初元年。

  

  

 ?。?)桀龍:《史表》作“無龍”,一云“乘龍”。(2)三十二年:自元朔四年至太初二年,止二十三年,蓋傳寫失誤。(3)太初三年:百衲本“三”作“二”,是。(4)襄垣:上黨之縣。蓋分置襄城而后并省。襄城:《地理志》在穎川;《索隱》引《漢表》作“襄武”,襄武在隴西。存疑。(5)安樂:《史表》作“樂安”,是。此誤倒。(6)四月:《史表》與《傳》李蔡以元朔五年封,是。此脫“五年”二字。乙巳:《史表》作“丁未”。據《衛(wèi)青傳》,衛(wèi)青三子伉、不疑、登,與合騎、龍、南奅、樂安、陟軹、隨成、從平七侯,同日詔封?!妒繁怼酚浄馊?,多在丁未;《漢表》所記,或在丁未,或在乙巳,或在乙卯。疑丁未為是。(7)昌:縣名。屬瑯邪郡。樂安,地在昌縣。王先謙以為,“昌”上有奪文。高昌、博昌,并安樂鄰境。安樂殆分二縣地置,“昌”上字或是“高”,或是“博”。(8)高城:勃海之縣。(9)軹:《史表》作“涉積”,是。(10)虜:《史表》作“王虜”,是。(11)西安:誤?!端麟[》云,“涉積”,猶“從驃”。乃侯名,非地名。

  

  

 ?。?)上黨:《史表》作“上郡”。陳景云曰:上黨乃內地,非邊郡,不與匈奴接壤,當從《史表》作“上郡”。(2)樂昌:東郡之縣,從平蓋分置。(3)辰吾:水名。《史表》作“農吾”。石亹:《史表》作“石累”。(4)千乘:千乘郡之縣。(5)博望:屬南陽郡。(6)三月甲辰:“三”疑為“五”。是年三月癸丑朔,無甲辰。張騫與眾利侯郝賢封侯,約在是年征匈奴之后,而郝賢封于五月,足見張騫不可能早封在三月。(7)上計謾:呈報財物之計簿,欺謾不實。(8)姑莫:即姑幕,瑯邪之縣。析姑幕而置眾利,(9)援:《史表》作“煖”。(10)舞陽:下文有“釐侯次公”,潦,膫一地,故并注“舞陽”。

  

  

 ?。?)從票:因從票騎將軍而得名。(2)丙戌:《史表》作“丁丑”。(3)五月庚戌:是年五月無庚戌?!妒繁怼纷鳌拔逶录汉ァ?。(4)昌:瑯邪之縣。(5)仆朋:《史表》與《衛(wèi)青傳》作“仆多”。(6)二年:衍文。上已有“二年”。二月乙丑:誤。是年二月庚午朔,無乙丑。據《霍去病傳》,宜冠、輝渠二侯同封,疑此為“正月已亥”之誤。(7)雷電:《史表》無“雷”字。(8)延和:即“征和”。原為“延”,后誤寫為“征”,習用了下來。(9)魯陽:南陽之縣。(10)摩:《史表》作“麾”。(11)六月乙亥:誤。呼毒尼以元狩二年秋降,不可能封于六月。據《武紀》與《霍去病傳》,下摩侯與漯陰、輝渠、河綦、常樂四侯同封,四侯皆“七月壬午封”,此侯亦當封于是時。(12)惡師:烏孫國中地名,見《?;輦鳌贰#?3)猗氏:河東之縣。

  

  

  (1)濕陽:《史表》作“漯陰”濕,假借為漯。(2)三年七月壬午:“三年”當作“二年”,以下輝渠、河綦、常樂三侯皆同。元狩三年七月癸巳朔。無壬午?!妒繁怼纷鳌岸辍笔??!段浼o》、《霍去病傳》也可證。(3)四月:“五年”之誤。自元狩二年至六年,凡五年。(4)慎侯應疕(pǐ),《史表》作“悼侯扁訾”,《索隱》作“悼侯應庀(pǐ),是知“疕”乃“庀”之誤,“慎”乃“悼”之誤。(5)烏黎:《史表》同?!端麟[》引《漢書》作“禽犁”。(6)六年:當作“七年”。(7)侯:《史表》作“肥侯”。(8)大當戶:匈奴官名。渾邪:即上文之“昆邪”。(9)十八年:自元狩二年至太初二年,實十九年。(10)邳離:《史表》作“符離”。《路博德傳》作“邳離”。(11)左王:《史表》作“右王”。(12)得重:《史表》作“將重”,謂護持重車。(13)朱虛:疑誤。

  

  

 ?。?)得王:《史表》作“擊左王,得王”。(2)平氏:屬南陽郡。義陽,因鄉(xiāng)為侯國。(3)杜:《史表》作“壯”,誤。《宣紀》、《霍光傳》并作“杜侯”。(4)孰王:《史表》作“淳王”。(5)三千:《史表》作“二千”。(6)重平:勃海之縣。(7)侯:《史表》作“質侯”。(8)左王:《史表》作“右王”。(9)手劍合:《史表》“手”下有“自”字。謂手刺而合戰(zhàn)。(10)諸縣:瑯邪之縣。眾利析自姑莫,后并入諸縣。(11)此格脫“陽成”二字。(12)丙子:《史表》作“丁卯”。下同。(13)陽成:穎川、汝南二郡俱有陽城。(14)舍吾:《史表》作“荼吾”。

  

  

 ?。?)雕延年:《史表》無“雕”字。(2)無后:《史表》作“不得置后,國除”。(3)朱虛:瑯邪之縣。(4)舞陽:穎川之縣。(5)五年:據《史表》,應為“四年”。三月壬午,疑亦有誤。(6)四年:據《史表》,應為“五年”。(7)下邳:東海之縣。術陽分自下邳。(8)龍:《史表》作“龍亢”。(9)樂:《史表》作“世樂”。陳直曰:“本表蓋經唐人抄寫時誤刪去‘世’字。”(10)三月:元鼎五年之三月。(11)郟(jiá):屬穎川郡。成安,郟之鄉(xiāng)聚析置。(12)大首渠:《史表》作“大且渠”,是。

  

  

 ?。?)五月壬子:《史表》作“六月壬子”,是。(2)督:《公卿表》,建始元年,騏侯駒普為太常,數月薨?!捌铡?,即“督”。(3)北屈:北屈、騏,并河東之縣。析北屈置騏。(4)梁期:魏郡之縣。(5)五月:《史表》作“七月”,是。上文騏侯六月封,梁期侯豈可封于五月。(6)五百:陳直曰:“考元狩時牡馬匹值二十萬,至太始時,每匹僅值十萬,任當千賣價十五萬,過當時平價,故云‘贓五萬以上’,本文‘五百’當為‘五萬’之誤字,漢律贓在十金以上,便得論罪,始僅犯贓五百錢,不得成為罪名也?!保?)膫:《史表》作“瞭”。傳寫有誤。(8)將軍:《史表》無“軍”字。(9)南陽:膫,初以封次公,復以封畢取。上釐侯次公,表在“舞陽”,此釐侯畢取,表在“南陽”?!拔琛保澳稀?,必有一誤。

  

  

 ?。?)揭陽:縣名。定:人名?!赌显絺鳌费浴敖谊柫钍范ā?,令史合詞,則是官名;令史分離,則史為姓。難定。(2)《索隱》“表在南陽”,此格奪“南陽”二字。(3)監(jiān):官名。居:姓。翁:字。(4)堵陽:錢大昭曰:湘成即敝屠洛所封,彼注“陽城”,此注“堵陽”,或堵陽舊有陽城之名。故王莽改堵陽曰陽城也。(5)《索隱》言“表在瑯邪”,此奪“瑯邪”二字。(6)外石:《史表》作“北石”。(7)《史表》在“佐繇王”下,有“斬余善”。(8)濟陽:疑作“濟南”。

  

  

  (1)下鄜:《史表》作“下酈”,南陽之酈縣。“鄜”字誤。左將:官名。(2)南越:《史表》作“東越”,是。(3)正月乙卯:《史表》今作“五月己卯”,是。(4)蓹兒:大約在今嘉興境內。(5)閏月:閏九月。(6)建成:故東越建成侯,其人名敖,見《兩越傳》。(7)孫都:《史表》同,《南越傳》作“都稽”。(8)居股:《史表》作“居服”,誤。參考《南越傳》。

  

  

 ?。?)王(jiá):《史表》無“王”字。(2)四年:據《史表》,謂元封四年。(3)韓陶:《史表》作“韓陰”。(4)以朝鮮相將:為朝鮮相而將兵。(5)十九年:自元封三年至征和二年,止十八年。(6)十一年:自元封三年到天漢元年,止九年。(7)丁未:《史表》作“丁卯”。是年十一月壬午朔,無丁卯。

  

  

 ?。?)一月:《史表》言王恢封在正月,坐罪有四月,與《漢表》異。此“一月”當作“三月”。(2)瓡:即狐,縣名。在今山西水和西南。桿:《史表》作“扜”。(3)六月:《史表》作“(建元)六年”,是。“月”為“年”之誤。(4)五年:自元封六年至天漢二年,實七年。(5)三年:“三月”之誤。(6)太初元年:《史表》作“太初二年”,是。(7)涅陽:南陽之縣,非齊。(8)海西:屬東???。(9)鞠(jū):審訊。

  

  

 ?。?)使西域;使西域之莎車,見《流沙墜簡考釋》。(2)開陵:臨淮開縣。(3)擊車師:“擊車師”下,當有“侯”字。(4)不得封年:據《西域車師傳》,封于天漢二車。施之勉曰:當在征和三年。(5)商丘:復姓(6)侯:《劉屈氂傳》云:成以獲反將張光,侯。(7)詹事:成為御史大夫,見《公卿表》。此誤。(8)自殺:《公卿表》云,成坐祝詛,自殺。(9)四年:當作“三年”。(10)后二年:當作“后元年”。參考《武紀》。

  

  

  (1)后二年:當作“后元年”。(2)題:《漢紀》作“踶”,蹋也。張富昌足蹋開戶以救太子,故封釐侯。(3)邘:《漢紀》作“抱”。李壽抱解太子,故封抱侯。(4)三年:征和三年。(5)江喜:《史表》作“江德”,《公卿表》、《田廣明傳》等同。“喜”為“德”之誤。(6)二年:此二字衍文。此處闕文。據《昭紀》元鳳四年“太常■陽侯德免為庶人”。德自征和二年至元鳳三年,在位十四年。(7)六年:疑為元鳳六年。

  

  

  (1)《史表》作“捕淮陽反者公孫勇等,侯”。(2)此失書不害在位年數及薨年。《公卿表》云,武帝后元二年,不害為太常,六年,坐教文廟風發(fā)瓦免。其薨當在本始元年之前。(3)圣嗣:據《昭紀》、《霍光傳》,侯圣本始元年與議定策益封。其嗣當在始元六年至本始元年間。(4)侯:《田廣明傳》云,昌也以捕公孫勇,侯。(5)丞父:上文作“承父”。丞、承,一也。

  

  

 ?。?)秺:濟陽之縣。(2)莽何羅:莽通兄弟。本姓馬。據傳明德馬后惡其先人有反,易姓莽。(3)記載有。據《昭紀》、《霍光金日傳》,此表當“始元元年九月丙子封”。(4):《史表作“弘”。(5)常:本書卷六十八《金日傳》作“當”。(6)七月:《昭紀》作“十月”,是。是年十月己亥朔,甲子為廿六日。下宜城、弋陽、高利三侯皆“七月甲子封”,與此同。(7)濟陽:建平乃沛郡之縣,非濟陽。(8)梁王:劉永。(9)假稻田使者:燕倉。(10)些十字,乃下文“侯安”行中語,倒入于此。其原封蓋千三百戶。(11)濟陰:宜城乃濟南之縣,非濟陰

  

  

 ?。?)弋陽:汝南之縣。(2)《史表》作“以故上林尉捕格謀反者左將軍上官桀,殺之便門,封為侯,二千戶”。(3)三十二年:自初元二年至河平二年,止二十一年。(4)王山壽:《史表》作“王山”,《昭紀》作“王壽”。(5)十四年:自元鳳元年至地節(jié)四年,實十五年。(6)四年:本始三年至元康二年,實八年。

  

  

 ?。?)武當:南陽之縣。(2)七百五十九戶:《史表》作“千三百戶”。(3)嗣子:據《傅介子傳》,其子名敞。(4)壯侯:《傳》作“壯武侯”。(5)二年:當作“三年”,參考本傳。(6)四十九年:自河平四年至建武四年。凡五十三年。(7)愛戚:山陽之縣。趙長年:《史表》作“趙成”?!端麟[》,《漢表》作“趙長平”。

  

  

  (1)十二年:五鳳元年至建始三年,凡二十八年。(2)淮陽:《索隱》“表在臨淮”,與此異。(3)佞邪:指請尊定陶太后。(4)三年:當作“二年”。景祐本作“二年”,是。(5)博陽:汝南之縣。(6)都成:《霍光傳》作“都城”?!端麟[》云“志屬穎川”。案穎川無此縣?!兜乩碇尽飞疥柨び谐啥己顕?。(7)戴侯楊:據,《傳》,王莽誅飲,更封涉子(安上次子敞生涉)湯為都成侯,即此戴侯楊。楊、湯,形似而誤。

  

  

 ?。?)四十一年:自元康四年至建始元年,止三十一年?!八摹弊终`。(2)三年:《宣紀》作“二年”,是。據《宣紀》,安元、歸德二侯,同時封。(3)十一年:自神爵二年至黃龍元年,凡四十二年。(4)錢大昭曰:此當下一格。(5)慎:汝南之縣。(6)二十六年:“六”當作“七”。(7)信成:《匈奴傳》作“新城”。五定:《匈奴傳》作“烏厲屈”。烏厲屈,乃烏厲溫敦之子。(8)據《匈奴傳》,烏厲屈(王定),乃呼速累(官號)烏厲溫郭之子、左大將。夏燮曰:“所謂烏桓屠募單于者,疑即呼速累單于之異名。(9)細陽:汝南之縣。

  

  

 ?。?)“厲溫敦”之上脫一“烏”字。(2)呼連累:當作“呼速累”。匈奴官號。單于:疑誤。(3)義成:沛郡之縣。(4)元年:百衲本、殿本作“二年”,是據上下文亦當推定為“二年”。(5)冷廣:師古曰:“冷,音零”陳直曰:西漢“冷”與“冷”為性,顏師古音冷為零,混泠、冷為一姓,或唐時寫本“冷廣”為“泠廣”也。(6)濕沃:千乘之縣。

  

  

 ?。?)李譚:陳直曰:“《成帝紀》:‘永始三年,李譚以劍格殺尉氏男子反者樊并,同時封侯者五人?!颈韮H有李課、稱忠,鐘祖,訾順四人,表少一人,當有漏紀。(2)“尉氏男子”疑在“反者”之下。(3)永始四年七月:據《成紀》,事在永始四年十一月(錢大昕說)。己巳:當作“己酉”,下新山、童山、樓虛三侯都是永始三年十一月己酉。夏燮以為不誤。(4)十三年:永始三年至元壽二年,實十四年。(5)新山:瑯邪之縣。(6)七月:“十一月”之誤。(7)樓虛:亦作“楊虛”,平原之縣。(8)七月:當作“十一月”。(9)安平:當作“安成”,即王崇(蘇輿說)。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