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能辭別了弘忍,一路南下,兩個月之后到了中國地理上一個重要的南北分水嶺--大庾嶺。
大庾嶺在江西大庾,是從江西入兩廣的必經(jīng)之路。此去南方多荒蠻,不過離慧能的家倒是近了。和慧能時代相近的宋之問一度被流放廣西,途經(jīng)大庾嶺的時候?qū)懴铝艘皇孜迓?,在唐詩里也算有名?br />
陽月南飛雁,傳聞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復(fù)歸來?
江靜潮初落,林昏瘴不開。
明朝望鄉(xiāng)處,應(yīng)見垅頭梅。
在這個中國版圖的南北地標上,宋之問感慨萬千,"陽月南飛雁,傳聞至此回",人們傳說北雁南歸,南下到了這里就止步不前了,大庾嶺的南邊連大雁都不愿意去,可是人還不得不去,真慘呀。
慧能這一路南下,心里應(yīng)該還惦記著老師的叮囑--"傳法之人命如懸絲",不知道有多少人惦記著迫害自己呢。可是到了這時候,一例迫害也沒發(fā)生過,哪怕是捕風捉影的迫害也沒有過,如果慧能學(xué)過心理學(xué),說不定會懷疑老師患沒患"受迫害妄想狂"了。這倒不全是笑談,遭受迫害,無論是實有其事還是僅僅存在于幻想式的擔心之中,常常會賦予信徒們一個神圣的光環(huán),使他們越發(fā)堅信自己的正確和偉大,況且血淋淋的迫害確實是時有發(fā)生的,信仰之路很多時候正像德爾圖良的名言所說的"殉道者的血是教會的種子"。
慧能的血會不會成為南宗的種子?這在旁觀者看來已經(jīng)是個迫在眉睫的事情?;勰茏约翰⒉恢溃m然在無災(zāi)無難的兩個月里順利抵達了大庾嶺,但身后的追兵已經(jīng)越來越近了,而且,追兵的人數(shù)足以嚇倒任何一個孤獨的逃亡者:他們足有好幾百人!
追兵終于來了!
按照其他版本的說法,弘忍送別慧能回到了馮墓山,又過了三天才向大家交代了實情。這個震雷一般的消息把大家驚得目瞪口呆,很快,幾百人瘋狂下山,日夜兼程追趕慧能,要把衣缽奪回來。這對馮墓山來講幾乎就是傾巢而出了。
這事透露給我們?nèi)缦聨讉€情況:第一,以弘忍的掌門之尊,德高望重,居然彈壓不??;第二,眾弟子們很有"愛吾師,更愛真理"的精神;第三,真不知道這些人修行了這么多年都修行了些什么。
話說追兵當中,有一個慧明和尚原來是三品將軍,性格粗惡,體格健壯,腳程比大家都快,就在大庾嶺一帶第一個追上了慧能。
這事細想起來有些蹊蹺。幾百人日夜兼程,按說追一個慧能應(yīng)該不難。從常理看,這幾百人應(yīng)該分成若干個追捕小組,有負責圍追的,也有負責堵截的,一方面團結(jié)就是力量,一方面協(xié)同作戰(zhàn)才能成功。但從慧明的行動來看,好像這幾百人各自為政,無組織無紀律,就像獵場上爭奪彩頭一樣,既要搶回慧能的袈裟,又生怕被別人搶去了。
慧能眼看著慧明追近了,做了一件誰也想不到的事情:把袈裟放在一塊石頭上,自己躲到草叢里去了。用普通人的眼光來看,慧能這也許是個明智之舉,就好比面對強人劫道,明知打不過也跑不掉,便在要錢還是要命之中選擇了后者,而且慧明追來之后,肯定會拿了袈裟就走,既減少了一個面對面的機會,也免得丟了袈裟又丟了面子。
但佛門高僧總會出人意表的?;勰懿睾弥螅勖骱芸炀妥返搅?,一眼看到石頭上的袈裟,果然伸手去拿,可這一拿,袈裟卻紋絲不動。
宗教人士經(jīng)常會藐視一下我們這個世界的物理法則,如果追來的不是慧明而是牛頓,真不知道會怎樣了局。但追上來的畢竟不是牛頓,慧明一看:這不是奇跡就是神通呀!
宣化上人在講解《壇經(jīng)》的時候?qū)@一段有個解釋,說這是天龍八部在護佑著傳法袈裟,慧明自然拿它不動。--這也是一種或許可信的解釋,至于宣化上人是怎么知道的,我就不清楚了。
總之,慧明拿不動袈裟,覺得不大對勁,想到慧能應(yīng)該就在附近,于是大喊:"我是為佛法來的,不是為衣缽來的!"
慧能這才從草叢里出來,盤腿坐在石頭上,慧明趕緊過來施禮--形勢一下子逆轉(zhuǎn)了。
動手搶袈裟的慧明既然說自己是為求佛法而來的,又見了神通,這就借坡下驢,請慧能給自己講說佛法。慧能問道:"不思善,不思惡,正與么時,那個是明上座本來面目?"
這一問,正是慧能禪法的精髓。大意是說:你不動善念,不動惡念,不思前,也不想后,就在這個當下,你的本來面目是什么?
這句簡短的問話一共帶出了慧能禪法的三個核心理念,"不動善念,不動惡念,不思前,也不想后,就在這個當下",說的是"無念"和超越二元對立觀念;"本來面目"說的是佛性,后文還會細講,這里暫不展開?;勖骱蜕械姆磻?yīng)也完全符合慧能禪法的頓悟精義,"言下大悟"--在馮墓山那么多年也沒悟,讓慧能三言兩語就給說得悟了。
悟了之后,慧明還得說說自己的感受,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依然體現(xiàn)著慧能禪法的核心理念。所以這件事情從開始到結(jié)束,簡直就像兩人串通好了拍的一個慧能禪法的宣傳短片。
慧明悟道之后,做了慧能的第一個弟子。不過這情節(jié)比較古怪,因為慧明已經(jīng)是個正經(jīng)的和尚,而慧能還沒有正式剃度出家。
慧明也沒有追隨新老師,而是催促新老師盡快南下,自己則留在原地等待后邊的大隊追兵。追兵們還不知道這世界變化如此之快,前幾天還跑得最賣力的慧明和尚現(xiàn)在已經(jīng)"變節(jié)投敵"了?;勖鞔丝桃蚕窈肴桃粯?,為了某個神圣的目的而向大家公然撒謊,說自己和其他往南追的人都沒有見過慧能,又說慧能腳有病,不可能走這么快,大家肯定都追過頭了,應(yīng)該折返往北才對。受騙的眾人向北去了,自然追不到慧能,慧明也脫離了隊伍,自己到江西弘法去了。
這段出現(xiàn)了神通的記載就像其他許多類似一樣有一處很讓人不解的地方:慧能只要一顯神通,那個性情粗惡、追趕得最積極的慧明立時就改了態(tài)度,那如果慧能不跑,在馮墓山上當中顯露一手神通,縱然千人萬人都會折服,哪會有后來的許多兇險!如果大家再像慧明一樣,先震懾于神通,后體悟于慧能的講說佛法,這不是個皆大歡喜的結(jié)局么,而且最簡單不過。
嗯,看來還是繼續(xù)"不落言筌"好了。
敦煌本《壇經(jīng)》對這段事情的記載比較簡單,也比較樸素,說幾百人蜂擁追來,但追到半路又都回去了,只有慧明追到了大庾嶺,一把就抓住了慧能的手?;勰芤妱莶幻?,乖乖地交出了袈裟。--但袈裟紋絲不動!
不過這回可不是神通顯現(xiàn),而是慧明不拿。慧明說:"我大老遠地追過來,不為袈裟,只為向你求學(xué)佛法!"--原來慧明真是追來求法的,卻不知道那幾百人追捕的動機是否也和慧明一樣??扇绻媸沁@樣的話,弘忍何必要勸慧能逃跑呢?
慧能于是傳授佛法給慧明,敦煌本《壇經(jīng)》并沒有記載傳法的經(jīng)過,只說慧明一聽之后便即覺悟,然后慧能囑咐慧明回頭向北,自己弘法。
慧能自述行歷,依敦煌本《壇經(jīng)》,到這里就算告一段落了,這以后又發(fā)生了什么,就要到其他材料里去找了。
一說慧能逃到南方之后,馮墓山僧眾對他的追捕仍在繼續(xù),慧能不得不隱姓埋名、隱遁山林。按說慧能現(xiàn)在已經(jīng)開悟了,已經(jīng)見性成佛了,就像武俠小說里的某個年輕人因緣際會在一夜之間獲得了絕世武功一樣,應(yīng)該無所畏懼才是,但是按照傳統(tǒng)說法,開悟了并不算完,還得有一段"保任"功夫。也就是說,就像虛竹小和尚一下子獲得了無上內(nèi)功,但他還不會用這個內(nèi)功,要想真正鞏固住武林高手的水平還得經(jīng)過一番學(xué)習(xí)和歷練才行。所以,慧能的這一段逃亡和隱居的生涯也被后代禪師們描述為保任的必要過程。
慧能保任了多久,各種記載出入很大,說短的有說三年的,說長的有說十七年的。在這些年里,除了必要的生活之外,慧能還做了些什么呢?有些版本的《壇經(jīng)》的說,慧能到了韶州曹侯村,像所有隱居避難的大俠一樣過著平常百姓的日子,但曹侯村有一位儒士,對慧能很是另眼相看,待他很好。這儒士有個姑姑,出家為尼,常常念誦《涅槃經(jīng)》?;勰苈犃艘欢?,一下子就領(lǐng)悟了經(jīng)典之真諦,就給尼姑解說。尼姑拿經(jīng)書給他,他說:"給我也沒用,我不識字。"……后來的事情就不用說了,因為這故事在前文已經(jīng)講過了,這個尼姑叫做無盡藏,這個儒士叫做劉志略。一樣的人名,一樣的故事,只是劉志略的身份變成了儒士,事情發(fā)生的時間被放到了慧能開悟之后。至于哪個記載才是真實的,這又不好說了。
接著,慧能因為在無盡藏那里語驚四座,便被眾人請到了寶林寺,住了九個多月,追兵又聞訊而至。這回慧能沒有施展神通,也沒想用一席話度化追兵,而是采取了我們普通人的應(yīng)對方式:三十六計走為上,到前山藏了起來。
追兵一看,怎么又叫這個舂米的小子給溜了呢!這回可怎么辦呢?慧能也許逃得不遠,應(yīng)該就藏在這座山上吧?可是,這山這么大,可怎么搜呢?
--開篇不久的時候說過慧能在大梵寺開講"摩訶般若波羅蜜法",般若一詞是從梵文音譯而來,如果意譯的話就是智慧。這個智慧一般不是指世俗的智慧,而是超級智慧、至高無上的智慧,這種智慧是我們世俗之人很難體會得到的。此刻,在搜捕慧能的問題上,追兵們充分體現(xiàn)出了大和尚有大智慧,想出了一個絕招:放火燒山!
當然,如果發(fā)揚一下民族自豪感的話,可以說這種智慧古已有之:春秋時代,晉文公出于好意而搜捕介之推的時候就用過這一招,其結(jié)果是:介之推背著老母親想逃出火海,無奈水火無情,母子兩人全被燒死了。
慧能是活佛之身,當然不會被火燒死。要論跑,慧能自然跑不過山林大火,但他找了一塊巨石藏在底下,這才保全了性命。山林大火與活佛之身因緣際會,給巨石那里留下了永難磨滅的印記:慧能趺坐的膝痕和布衣的紋路都被印在了石上,這塊巨石也因之得名為"避難石"。
按照常識來說,火災(zāi)當中的死者大多不是被火燒死的,而是被煙嗆死的,所以在大片火勢之中就算能找到一個不會被火燒到的地方也未必能夠活命。超越常識來說,有傳說敘述慧能在這個危急關(guān)頭想起了弘忍送自己上船的時候傳授過的"禪定入石"的功夫,據(jù)說這功夫還是從迦葉尊者那里傳過來的,于是,慧能進入禪定,身體便隱入了大石之中,不但火燒不著,煙也嗆不著。
--歷史經(jīng)常呈現(xiàn)為觀念的歷史,而不是事實的歷史,這是我在《隱公元年》里著重表達的一個內(nèi)容。別說這些佛門記載,就算正史也是一樣。許多作為事實的歷史其實都只是經(jīng)由一時一地之觀念所塑造出來的,或者,或多或少地帶有這種塑造的痕跡。事實史是一種真相,觀念史也是一種真相,所以我們沒必要對許多貌似事實的事實史過于當真,更不該忽略許多觀念史中所謂的虛假成分--發(fā)生真實影響力的東西往往是假貨。
這個傳說里的"禪定入石"和達摩面壁結(jié)果在墻壁上留下了影子的傳說大有異曲同工之妙,這里的所謂"禪定"和"坐禪"其實才是印度禪法的本來面目,"禪"本來和"定"是分不開的,是一種打坐的功夫--靜默打坐,默數(shù)呼吸,和中國道家的吐納差不太多。這也正是慧能和神秀禪法的一個重要區(qū)別之所在:神秀沿襲了禪定的修行方式,慧能則破除了禪定,認為靠禪定來修行是南轅北轍的?,F(xiàn)在我們會看到有些修行者自稱學(xué)的南禪,經(jīng)常打坐,其實這是印度瑜伽禪定以至神秀北宗禪的修行功夫,也正是慧能祖師爺所反對的。所以,"禪定入石"這個故事的編者應(yīng)當還繼承著禪定一門的認識,把這門慧能所反對的功夫加在了慧能身上。雖然這故事是要抬舉慧能,但對慧能來說,這種抬舉恐怕要比批評更讓他難受。
神通是這個故事著力凸現(xiàn)的,這也反映著人們對宗教一貫的某種需求,一些宗教人士也樂于用神通事跡來幫助傳教。平心而論,神通確實是最好的傳教方式,如果佛祖運用神通讓所有人一夜成佛,這豈不是天大的好事?等而下之,僧侶可以在公眾場合里呼風喚雨、點石成金,估計就算馬克思看了也會皈依宗教的。關(guān)于神通,雖然傳說者多,親見者少,但神通畢竟給傳教帶來了莫大的好處,正如托馬斯定理告訴我們的,一件事情只要大家相信它為真,它就會發(fā)生真實的影響。但負面效應(yīng)也不是沒有,史書上可以見到這樣的事例:打仗了,城里的老百姓紛紛出城逃難,守城的將軍也愿意放老百姓一馬,但是,和尚不能放,尤其是那些有名的和尚更不能放,因為將軍們相信和尚擁有一些超現(xiàn)實的力量,就算不能呼風喚雨、撒豆成兵,至少也可以發(fā)揮一些常人所無法理解的作用,退一萬步說,佛祖總不能眼睜睜看著自己的信徒被殺吧,佛祖親自下手對信徒們施加保護,連帶著整座城池都會受益。--有些僧侶就是因此而喪命的,將軍們顯然忽略了這樣一個事實:即便佛祖真的擁有保佑眾生的能力,他老人家的心思也不是我們常人可以揣測的,他看著你死,說不定是為了你好。
如果在老百姓里做個調(diào)查,問問佛教里邊最吸引人的地方是什么,大概有人會說西天凈土,有人會說佛法神通。確實,佛教典籍里邊關(guān)于神通的記載五花八門,寺院看上去就好像《哈利波特》里的魔法學(xué)校。但神通也不一定都是好事--將軍守城就是個例子,再講一件事:前邊講"不立文字"的時候已經(jīng)提到過印度高僧龍樹,他老人家是整個兒佛教史上屈指可數(shù)的幾位大宗師之一,他在佛教史上的地位就好像張三豐在武俠世界里的地位,他的本領(lǐng)也堪比傳說中的張三豐。他的佛法修為有多高呢?至少從神通的角度來看,他已經(jīng)可以長生不死了,不僅如此,他還可以使信仰的他的國王也一樣長生不死。有人會問了:"龍樹老前輩現(xiàn)在還活著嗎?"答案是:早就死了。他的死因很驚人:是自殺!這是唐僧在《大唐西域記》里說的。
難道龍樹真是壽星老兒上吊--活膩味了么?當然不是。長生是件好事,但是,幾家歡樂幾家愁:龍樹能長生,很好;信仰龍樹的國王也能長生,也很好;可國王的兒子可不好了,老子永遠不死,自己豈不是永遠也繼承不了王位?這可怎么辦呢?
有人給太子出主意:"龍樹是位菩薩,菩薩是看破紅塵、肯為眾生施舍一切的人。您就直接去找他,求他把人頭施舍給您。"
這真是抓住了菩薩的痛腳,龍樹如果拒絕,就說明修行還不到家,如果同意,那就丟了性命。如果是你,你會怎么做呢?
龍樹不愧是一代高僧,接受了太子的請求,自殺了。
龍樹大師是我的偶像,這位太子也是我的偶像,時過境遷,我想,我的身份比不上太子,現(xiàn)在那些高僧們的修為怕也比不上龍樹,所以我們雙方可以各讓一步,我到寺院里請高僧們施舍我一些人民幣,高僧們則可以保留他們的項上人頭。^_^
這件事不管是真是假(另一種說法是:龍樹是被小乘法師逼死的),都確實說明了一個真實的觀念,即"舍"是佛教修行的一項重要指標。事實上,不止是佛教,印度幾乎各個教門一致認為有四項品質(zhì)可以幫助人們往生梵天樂土,這四項品質(zhì)總名"四無量",就是慈、悲、喜、舍。這個"舍"字反映了人類一種樸素的認識--舍不得孩子套不著狼。舍不得妻兒老小、名位利祿、身體發(fā)膚,也就無法解脫,成不了佛。
從龍樹的著作來看,他對"舍"有更深一層的見解,這見解直與慧能的禪法相通,這一點后文再講。龍樹自殺事件另外可以告訴我們的是:大乘佛教是講普度眾生的,不同于小乘佛教的修行目的只在于個人的解脫。而我們要知道,佛教一傳入中國的時候就是以大乘為主的,而普度眾生又很容易被中國人理解成在現(xiàn)實世界里的救苦救難,再加上其他一些因素,結(jié)果印度的出世佛教到了中國以后變得越來越入世,慧能的禪風也一樣是在這種大潮流里打轉(zhuǎn)的。這些內(nèi)容,我們在后文會慢慢看到。
話說回來,火燒慧能案還會留給我們另外的思考:追捕慧能的那些人既不是官差,也不是土匪,而是弘忍門下吃齋念佛的出家人,這些出家人怎么殺人放火毫不手軟呢?這爭奪法統(tǒng)的場面怎么比爭奪皇位的斗爭還要殘酷兇險?
當然,看看世界史,在宗教信仰的虔誠里展開的殺人放火屢見不鮮,中國的情況已經(jīng)算是很好的了,大約是因為中國人比較現(xiàn)實,普遍缺乏對神圣教義的執(zhí)著精神。其缺點是信仰普遍不夠牢靠,豬八戒型的信徒居多,而優(yōu)點則是不大容易因為教義分歧之類的原因而引發(fā)大規(guī)模和經(jīng)久不息的戰(zhàn)爭與屠殺。
宗教爭端的殘酷性很大程度上在于雙方很難像世俗沖突中的雙方一樣達成妥協(xié),如果是世俗爭端,既可以割地賠款,也可以上貢送女人,雙方往往是可以出于利益的考慮而進行理性談判的,而宗教爭端常常不同,對信仰的狂熱可以遮蔽一切,正邪分明,絕不兩立,出于對"正信"的捍衛(wèi)可以對異端進行不擇手段的清除。--這在世界史上是很常見的,但眼下追捕慧能的這些人是否也屬于這個類型,卻不好說。
且不說中國人濃厚的現(xiàn)實主義精神,單說教派紛爭所導(dǎo)致的激烈對抗,正如前文講過的,在慧能和神秀的身上如果不是不曾有過,至少也是微乎其微的。爭端肇始于神會,在神會為慧能一系爭法統(tǒng)而打擊神秀一系的時候,確實遭遇了神秀一系的強大反擊,神會也確實有好幾次受到過生命的威脅。所以,合乎情理的推測是:神會一系以他們當時的宗派斗爭的嚴酷場面來理解祖師爺慧能當初的南下,甚至為了抬高慧能、貶低神秀,而捏造了這些所謂史料。其實,就以神會的遭遇來看,雖然受到北宗弟子的打擊迫害,雖然好幾次險遭不測,但大批僧侶圍追堵截乃至公然放火燒山這類的極端行為到底也不曾有過。再說當時好歹也算是盛唐時代,多少也是有一點兒王法的。
大庾嶺在江西大庾,是從江西入兩廣的必經(jīng)之路。此去南方多荒蠻,不過離慧能的家倒是近了。和慧能時代相近的宋之問一度被流放廣西,途經(jīng)大庾嶺的時候?qū)懴铝艘皇孜迓?,在唐詩里也算有名?br />
陽月南飛雁,傳聞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復(fù)歸來?
江靜潮初落,林昏瘴不開。
明朝望鄉(xiāng)處,應(yīng)見垅頭梅。
在這個中國版圖的南北地標上,宋之問感慨萬千,"陽月南飛雁,傳聞至此回",人們傳說北雁南歸,南下到了這里就止步不前了,大庾嶺的南邊連大雁都不愿意去,可是人還不得不去,真慘呀。
慧能這一路南下,心里應(yīng)該還惦記著老師的叮囑--"傳法之人命如懸絲",不知道有多少人惦記著迫害自己呢。可是到了這時候,一例迫害也沒發(fā)生過,哪怕是捕風捉影的迫害也沒有過,如果慧能學(xué)過心理學(xué),說不定會懷疑老師患沒患"受迫害妄想狂"了。這倒不全是笑談,遭受迫害,無論是實有其事還是僅僅存在于幻想式的擔心之中,常常會賦予信徒們一個神圣的光環(huán),使他們越發(fā)堅信自己的正確和偉大,況且血淋淋的迫害確實是時有發(fā)生的,信仰之路很多時候正像德爾圖良的名言所說的"殉道者的血是教會的種子"。
慧能的血會不會成為南宗的種子?這在旁觀者看來已經(jīng)是個迫在眉睫的事情?;勰茏约翰⒉恢溃m然在無災(zāi)無難的兩個月里順利抵達了大庾嶺,但身后的追兵已經(jīng)越來越近了,而且,追兵的人數(shù)足以嚇倒任何一個孤獨的逃亡者:他們足有好幾百人!
追兵終于來了!
按照其他版本的說法,弘忍送別慧能回到了馮墓山,又過了三天才向大家交代了實情。這個震雷一般的消息把大家驚得目瞪口呆,很快,幾百人瘋狂下山,日夜兼程追趕慧能,要把衣缽奪回來。這對馮墓山來講幾乎就是傾巢而出了。
這事透露給我們?nèi)缦聨讉€情況:第一,以弘忍的掌門之尊,德高望重,居然彈壓不??;第二,眾弟子們很有"愛吾師,更愛真理"的精神;第三,真不知道這些人修行了這么多年都修行了些什么。
話說追兵當中,有一個慧明和尚原來是三品將軍,性格粗惡,體格健壯,腳程比大家都快,就在大庾嶺一帶第一個追上了慧能。
這事細想起來有些蹊蹺。幾百人日夜兼程,按說追一個慧能應(yīng)該不難。從常理看,這幾百人應(yīng)該分成若干個追捕小組,有負責圍追的,也有負責堵截的,一方面團結(jié)就是力量,一方面協(xié)同作戰(zhàn)才能成功。但從慧明的行動來看,好像這幾百人各自為政,無組織無紀律,就像獵場上爭奪彩頭一樣,既要搶回慧能的袈裟,又生怕被別人搶去了。
慧能眼看著慧明追近了,做了一件誰也想不到的事情:把袈裟放在一塊石頭上,自己躲到草叢里去了。用普通人的眼光來看,慧能這也許是個明智之舉,就好比面對強人劫道,明知打不過也跑不掉,便在要錢還是要命之中選擇了后者,而且慧明追來之后,肯定會拿了袈裟就走,既減少了一個面對面的機會,也免得丟了袈裟又丟了面子。
但佛門高僧總會出人意表的?;勰懿睾弥螅勖骱芸炀妥返搅?,一眼看到石頭上的袈裟,果然伸手去拿,可這一拿,袈裟卻紋絲不動。
宗教人士經(jīng)常會藐視一下我們這個世界的物理法則,如果追來的不是慧明而是牛頓,真不知道會怎樣了局。但追上來的畢竟不是牛頓,慧明一看:這不是奇跡就是神通呀!
宣化上人在講解《壇經(jīng)》的時候?qū)@一段有個解釋,說這是天龍八部在護佑著傳法袈裟,慧明自然拿它不動。--這也是一種或許可信的解釋,至于宣化上人是怎么知道的,我就不清楚了。
總之,慧明拿不動袈裟,覺得不大對勁,想到慧能應(yīng)該就在附近,于是大喊:"我是為佛法來的,不是為衣缽來的!"
慧能這才從草叢里出來,盤腿坐在石頭上,慧明趕緊過來施禮--形勢一下子逆轉(zhuǎn)了。
動手搶袈裟的慧明既然說自己是為求佛法而來的,又見了神通,這就借坡下驢,請慧能給自己講說佛法。慧能問道:"不思善,不思惡,正與么時,那個是明上座本來面目?"
這一問,正是慧能禪法的精髓。大意是說:你不動善念,不動惡念,不思前,也不想后,就在這個當下,你的本來面目是什么?
這句簡短的問話一共帶出了慧能禪法的三個核心理念,"不動善念,不動惡念,不思前,也不想后,就在這個當下",說的是"無念"和超越二元對立觀念;"本來面目"說的是佛性,后文還會細講,這里暫不展開?;勖骱蜕械姆磻?yīng)也完全符合慧能禪法的頓悟精義,"言下大悟"--在馮墓山那么多年也沒悟,讓慧能三言兩語就給說得悟了。
悟了之后,慧明還得說說自己的感受,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依然體現(xiàn)著慧能禪法的核心理念。所以這件事情從開始到結(jié)束,簡直就像兩人串通好了拍的一個慧能禪法的宣傳短片。
慧明悟道之后,做了慧能的第一個弟子。不過這情節(jié)比較古怪,因為慧明已經(jīng)是個正經(jīng)的和尚,而慧能還沒有正式剃度出家。
慧明也沒有追隨新老師,而是催促新老師盡快南下,自己則留在原地等待后邊的大隊追兵。追兵們還不知道這世界變化如此之快,前幾天還跑得最賣力的慧明和尚現(xiàn)在已經(jīng)"變節(jié)投敵"了?;勖鞔丝桃蚕窈肴桃粯?,為了某個神圣的目的而向大家公然撒謊,說自己和其他往南追的人都沒有見過慧能,又說慧能腳有病,不可能走這么快,大家肯定都追過頭了,應(yīng)該折返往北才對。受騙的眾人向北去了,自然追不到慧能,慧明也脫離了隊伍,自己到江西弘法去了。
這段出現(xiàn)了神通的記載就像其他許多類似一樣有一處很讓人不解的地方:慧能只要一顯神通,那個性情粗惡、追趕得最積極的慧明立時就改了態(tài)度,那如果慧能不跑,在馮墓山上當中顯露一手神通,縱然千人萬人都會折服,哪會有后來的許多兇險!如果大家再像慧明一樣,先震懾于神通,后體悟于慧能的講說佛法,這不是個皆大歡喜的結(jié)局么,而且最簡單不過。
嗯,看來還是繼續(xù)"不落言筌"好了。
敦煌本《壇經(jīng)》對這段事情的記載比較簡單,也比較樸素,說幾百人蜂擁追來,但追到半路又都回去了,只有慧明追到了大庾嶺,一把就抓住了慧能的手?;勰芤妱莶幻?,乖乖地交出了袈裟。--但袈裟紋絲不動!
不過這回可不是神通顯現(xiàn),而是慧明不拿。慧明說:"我大老遠地追過來,不為袈裟,只為向你求學(xué)佛法!"--原來慧明真是追來求法的,卻不知道那幾百人追捕的動機是否也和慧明一樣??扇绻媸沁@樣的話,弘忍何必要勸慧能逃跑呢?
慧能于是傳授佛法給慧明,敦煌本《壇經(jīng)》并沒有記載傳法的經(jīng)過,只說慧明一聽之后便即覺悟,然后慧能囑咐慧明回頭向北,自己弘法。
慧能自述行歷,依敦煌本《壇經(jīng)》,到這里就算告一段落了,這以后又發(fā)生了什么,就要到其他材料里去找了。
一說慧能逃到南方之后,馮墓山僧眾對他的追捕仍在繼續(xù),慧能不得不隱姓埋名、隱遁山林。按說慧能現(xiàn)在已經(jīng)開悟了,已經(jīng)見性成佛了,就像武俠小說里的某個年輕人因緣際會在一夜之間獲得了絕世武功一樣,應(yīng)該無所畏懼才是,但是按照傳統(tǒng)說法,開悟了并不算完,還得有一段"保任"功夫。也就是說,就像虛竹小和尚一下子獲得了無上內(nèi)功,但他還不會用這個內(nèi)功,要想真正鞏固住武林高手的水平還得經(jīng)過一番學(xué)習(xí)和歷練才行。所以,慧能的這一段逃亡和隱居的生涯也被后代禪師們描述為保任的必要過程。
慧能保任了多久,各種記載出入很大,說短的有說三年的,說長的有說十七年的。在這些年里,除了必要的生活之外,慧能還做了些什么呢?有些版本的《壇經(jīng)》的說,慧能到了韶州曹侯村,像所有隱居避難的大俠一樣過著平常百姓的日子,但曹侯村有一位儒士,對慧能很是另眼相看,待他很好。這儒士有個姑姑,出家為尼,常常念誦《涅槃經(jīng)》?;勰苈犃艘欢?,一下子就領(lǐng)悟了經(jīng)典之真諦,就給尼姑解說。尼姑拿經(jīng)書給他,他說:"給我也沒用,我不識字。"……后來的事情就不用說了,因為這故事在前文已經(jīng)講過了,這個尼姑叫做無盡藏,這個儒士叫做劉志略。一樣的人名,一樣的故事,只是劉志略的身份變成了儒士,事情發(fā)生的時間被放到了慧能開悟之后。至于哪個記載才是真實的,這又不好說了。
接著,慧能因為在無盡藏那里語驚四座,便被眾人請到了寶林寺,住了九個多月,追兵又聞訊而至。這回慧能沒有施展神通,也沒想用一席話度化追兵,而是采取了我們普通人的應(yīng)對方式:三十六計走為上,到前山藏了起來。
追兵一看,怎么又叫這個舂米的小子給溜了呢!這回可怎么辦呢?慧能也許逃得不遠,應(yīng)該就藏在這座山上吧?可是,這山這么大,可怎么搜呢?
--開篇不久的時候說過慧能在大梵寺開講"摩訶般若波羅蜜法",般若一詞是從梵文音譯而來,如果意譯的話就是智慧。這個智慧一般不是指世俗的智慧,而是超級智慧、至高無上的智慧,這種智慧是我們世俗之人很難體會得到的。此刻,在搜捕慧能的問題上,追兵們充分體現(xiàn)出了大和尚有大智慧,想出了一個絕招:放火燒山!
當然,如果發(fā)揚一下民族自豪感的話,可以說這種智慧古已有之:春秋時代,晉文公出于好意而搜捕介之推的時候就用過這一招,其結(jié)果是:介之推背著老母親想逃出火海,無奈水火無情,母子兩人全被燒死了。
慧能是活佛之身,當然不會被火燒死。要論跑,慧能自然跑不過山林大火,但他找了一塊巨石藏在底下,這才保全了性命。山林大火與活佛之身因緣際會,給巨石那里留下了永難磨滅的印記:慧能趺坐的膝痕和布衣的紋路都被印在了石上,這塊巨石也因之得名為"避難石"。
按照常識來說,火災(zāi)當中的死者大多不是被火燒死的,而是被煙嗆死的,所以在大片火勢之中就算能找到一個不會被火燒到的地方也未必能夠活命。超越常識來說,有傳說敘述慧能在這個危急關(guān)頭想起了弘忍送自己上船的時候傳授過的"禪定入石"的功夫,據(jù)說這功夫還是從迦葉尊者那里傳過來的,于是,慧能進入禪定,身體便隱入了大石之中,不但火燒不著,煙也嗆不著。
--歷史經(jīng)常呈現(xiàn)為觀念的歷史,而不是事實的歷史,這是我在《隱公元年》里著重表達的一個內(nèi)容。別說這些佛門記載,就算正史也是一樣。許多作為事實的歷史其實都只是經(jīng)由一時一地之觀念所塑造出來的,或者,或多或少地帶有這種塑造的痕跡。事實史是一種真相,觀念史也是一種真相,所以我們沒必要對許多貌似事實的事實史過于當真,更不該忽略許多觀念史中所謂的虛假成分--發(fā)生真實影響力的東西往往是假貨。
這個傳說里的"禪定入石"和達摩面壁結(jié)果在墻壁上留下了影子的傳說大有異曲同工之妙,這里的所謂"禪定"和"坐禪"其實才是印度禪法的本來面目,"禪"本來和"定"是分不開的,是一種打坐的功夫--靜默打坐,默數(shù)呼吸,和中國道家的吐納差不太多。這也正是慧能和神秀禪法的一個重要區(qū)別之所在:神秀沿襲了禪定的修行方式,慧能則破除了禪定,認為靠禪定來修行是南轅北轍的?,F(xiàn)在我們會看到有些修行者自稱學(xué)的南禪,經(jīng)常打坐,其實這是印度瑜伽禪定以至神秀北宗禪的修行功夫,也正是慧能祖師爺所反對的。所以,"禪定入石"這個故事的編者應(yīng)當還繼承著禪定一門的認識,把這門慧能所反對的功夫加在了慧能身上。雖然這故事是要抬舉慧能,但對慧能來說,這種抬舉恐怕要比批評更讓他難受。
神通是這個故事著力凸現(xiàn)的,這也反映著人們對宗教一貫的某種需求,一些宗教人士也樂于用神通事跡來幫助傳教。平心而論,神通確實是最好的傳教方式,如果佛祖運用神通讓所有人一夜成佛,這豈不是天大的好事?等而下之,僧侶可以在公眾場合里呼風喚雨、點石成金,估計就算馬克思看了也會皈依宗教的。關(guān)于神通,雖然傳說者多,親見者少,但神通畢竟給傳教帶來了莫大的好處,正如托馬斯定理告訴我們的,一件事情只要大家相信它為真,它就會發(fā)生真實的影響。但負面效應(yīng)也不是沒有,史書上可以見到這樣的事例:打仗了,城里的老百姓紛紛出城逃難,守城的將軍也愿意放老百姓一馬,但是,和尚不能放,尤其是那些有名的和尚更不能放,因為將軍們相信和尚擁有一些超現(xiàn)實的力量,就算不能呼風喚雨、撒豆成兵,至少也可以發(fā)揮一些常人所無法理解的作用,退一萬步說,佛祖總不能眼睜睜看著自己的信徒被殺吧,佛祖親自下手對信徒們施加保護,連帶著整座城池都會受益。--有些僧侶就是因此而喪命的,將軍們顯然忽略了這樣一個事實:即便佛祖真的擁有保佑眾生的能力,他老人家的心思也不是我們常人可以揣測的,他看著你死,說不定是為了你好。
如果在老百姓里做個調(diào)查,問問佛教里邊最吸引人的地方是什么,大概有人會說西天凈土,有人會說佛法神通。確實,佛教典籍里邊關(guān)于神通的記載五花八門,寺院看上去就好像《哈利波特》里的魔法學(xué)校。但神通也不一定都是好事--將軍守城就是個例子,再講一件事:前邊講"不立文字"的時候已經(jīng)提到過印度高僧龍樹,他老人家是整個兒佛教史上屈指可數(shù)的幾位大宗師之一,他在佛教史上的地位就好像張三豐在武俠世界里的地位,他的本領(lǐng)也堪比傳說中的張三豐。他的佛法修為有多高呢?至少從神通的角度來看,他已經(jīng)可以長生不死了,不僅如此,他還可以使信仰的他的國王也一樣長生不死。有人會問了:"龍樹老前輩現(xiàn)在還活著嗎?"答案是:早就死了。他的死因很驚人:是自殺!這是唐僧在《大唐西域記》里說的。
難道龍樹真是壽星老兒上吊--活膩味了么?當然不是。長生是件好事,但是,幾家歡樂幾家愁:龍樹能長生,很好;信仰龍樹的國王也能長生,也很好;可國王的兒子可不好了,老子永遠不死,自己豈不是永遠也繼承不了王位?這可怎么辦呢?
有人給太子出主意:"龍樹是位菩薩,菩薩是看破紅塵、肯為眾生施舍一切的人。您就直接去找他,求他把人頭施舍給您。"
這真是抓住了菩薩的痛腳,龍樹如果拒絕,就說明修行還不到家,如果同意,那就丟了性命。如果是你,你會怎么做呢?
龍樹不愧是一代高僧,接受了太子的請求,自殺了。
龍樹大師是我的偶像,這位太子也是我的偶像,時過境遷,我想,我的身份比不上太子,現(xiàn)在那些高僧們的修為怕也比不上龍樹,所以我們雙方可以各讓一步,我到寺院里請高僧們施舍我一些人民幣,高僧們則可以保留他們的項上人頭。^_^
這件事不管是真是假(另一種說法是:龍樹是被小乘法師逼死的),都確實說明了一個真實的觀念,即"舍"是佛教修行的一項重要指標。事實上,不止是佛教,印度幾乎各個教門一致認為有四項品質(zhì)可以幫助人們往生梵天樂土,這四項品質(zhì)總名"四無量",就是慈、悲、喜、舍。這個"舍"字反映了人類一種樸素的認識--舍不得孩子套不著狼。舍不得妻兒老小、名位利祿、身體發(fā)膚,也就無法解脫,成不了佛。
從龍樹的著作來看,他對"舍"有更深一層的見解,這見解直與慧能的禪法相通,這一點后文再講。龍樹自殺事件另外可以告訴我們的是:大乘佛教是講普度眾生的,不同于小乘佛教的修行目的只在于個人的解脫。而我們要知道,佛教一傳入中國的時候就是以大乘為主的,而普度眾生又很容易被中國人理解成在現(xiàn)實世界里的救苦救難,再加上其他一些因素,結(jié)果印度的出世佛教到了中國以后變得越來越入世,慧能的禪風也一樣是在這種大潮流里打轉(zhuǎn)的。這些內(nèi)容,我們在后文會慢慢看到。
話說回來,火燒慧能案還會留給我們另外的思考:追捕慧能的那些人既不是官差,也不是土匪,而是弘忍門下吃齋念佛的出家人,這些出家人怎么殺人放火毫不手軟呢?這爭奪法統(tǒng)的場面怎么比爭奪皇位的斗爭還要殘酷兇險?
當然,看看世界史,在宗教信仰的虔誠里展開的殺人放火屢見不鮮,中國的情況已經(jīng)算是很好的了,大約是因為中國人比較現(xiàn)實,普遍缺乏對神圣教義的執(zhí)著精神。其缺點是信仰普遍不夠牢靠,豬八戒型的信徒居多,而優(yōu)點則是不大容易因為教義分歧之類的原因而引發(fā)大規(guī)模和經(jīng)久不息的戰(zhàn)爭與屠殺。
宗教爭端的殘酷性很大程度上在于雙方很難像世俗沖突中的雙方一樣達成妥協(xié),如果是世俗爭端,既可以割地賠款,也可以上貢送女人,雙方往往是可以出于利益的考慮而進行理性談判的,而宗教爭端常常不同,對信仰的狂熱可以遮蔽一切,正邪分明,絕不兩立,出于對"正信"的捍衛(wèi)可以對異端進行不擇手段的清除。--這在世界史上是很常見的,但眼下追捕慧能的這些人是否也屬于這個類型,卻不好說。
且不說中國人濃厚的現(xiàn)實主義精神,單說教派紛爭所導(dǎo)致的激烈對抗,正如前文講過的,在慧能和神秀的身上如果不是不曾有過,至少也是微乎其微的。爭端肇始于神會,在神會為慧能一系爭法統(tǒng)而打擊神秀一系的時候,確實遭遇了神秀一系的強大反擊,神會也確實有好幾次受到過生命的威脅。所以,合乎情理的推測是:神會一系以他們當時的宗派斗爭的嚴酷場面來理解祖師爺慧能當初的南下,甚至為了抬高慧能、貶低神秀,而捏造了這些所謂史料。其實,就以神會的遭遇來看,雖然受到北宗弟子的打擊迫害,雖然好幾次險遭不測,但大批僧侶圍追堵截乃至公然放火燒山這類的極端行為到底也不曾有過。再說當時好歹也算是盛唐時代,多少也是有一點兒王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