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雖然名言輩出,但請不要曲解

周易江湖 作者:


  “潛龍勿用”,下也?!耙婟堅谔铩?,時舍也。“終日乾乾”,行事也?!盎蜍S在淵”,自試也?!帮w龍在天”,上治也?!翱糊堄谢凇?,窮之災也。乾元“用九”,天下治也。

  什么叫唐僧?《文言》就是最早的唐僧,前邊剛把乾卦從第一爻“潛龍勿用”到第六爻“亢龍有悔”仔仔細細闡釋了一遍,大力發(fā)掘爻辭當中的隱蔽意義,本以為再說個“用九”就結束了,可誰想到,《文言》突然甩下“用九”,卻把從“潛龍勿用”到“亢龍有悔”再到“用九”重新解釋了一遍。這還不算完,《文言》一會兒還會再解釋第三遍的。

  這一輪是說:初九爻“潛龍勿用”是指君子處在卑下的位置,九二爻“見龍在田”是指君子稍稍顯露了頭角,九三爻“終日乾乾”是指君子做事勤勉,九四爻“或躍在淵”是指君子嶄露才能,九五爻“飛龍在天”是指君子在上位治國,上九爻“亢龍有悔”是指君子位置高到極點而出現(xiàn)災難,最上邊的“用九”爻是指天下大治。

  這段文字里有個小疑點,就是“‘見龍在田’,時舍也”,這句話里“舍”當什么講,歷代專家們有好幾種解釋,可每種解釋都有點兒牽強,我這里暫取一說,看看上下文倒也意思通順,就這樣好了。咱們趕緊進入下面一段,這一段里短短幾十個字卻出來好幾個名言:

  “潛龍勿用”,陽氣潛藏?!耙婟堅谔铩?,天下文明?!敖K日乾乾”,與時偕行。“或躍在淵”,乾道乃革?!帮w龍在天”,乃位乎天德?!翱糊堄谢凇?,與時偕極。乾元“用九”,乃見天則。

  “‘潛龍勿用’,陽氣潛藏?!边@是說初九爻的“潛龍勿用”表示的是陽氣處于潛伏和藏匿的狀態(tài)。這句話在字面上很好理解,可你如果較較真,問問到底什么才是所謂“陽氣”,這可真難回答了。

  這就好像我們平日里說的“上火”,誰都知道“上火”是怎么回事,也知道上了火該怎么辦,可這個“火”到底是什么,這恐怕沒多少人能答得出來了。

  什么是“陽氣”?如果往了玄了說,我們可以拉來太極圖和陰陽魚,還有河圖、洛書等等等等,用幾萬字構造出一個模糊的影像,讓你從里邊去“悟”;如果說得實在一點兒,“陽氣”其實也很簡單,春天來了也就是陽氣來了,相應的,冬天來了也就是陰氣來了,大文豪柳宗元就說“寒而暑者世謂之陰陽”,看看,即便在古人的眼里,陰陽也未必就是玄而又玄的東西。

  如果這樣來看,那么,所謂“陽氣潛藏”也就是說地球公轉到某個位置了,冬天就要結束了,春天就要來臨了——要注意哦,這只是對北半球中緯度地區(qū)說的,如果說這話的這位古人生活在赤道附近,不知道他還會不會講什么陰陽?

  “‘見龍在田’,天下文明?!币粋€讓我們意想不到的詞出現(xiàn)了——文明。

  可能不少人都以為“文明”是個外來語,而且是近代才有的詞,沒想到吧,兩千多年前中文里就有“文明”了。

  但這時候的“文明”還不是civilization的意思。“文”字前邊講過,有“彩色花紋”的意思,而“‘見龍在田’,天下文明”,這是承接初九爻的“‘潛龍勿用’,陽氣潛藏”來說的,陽氣本來潛藏著沒出來,現(xiàn)在春天來了,是‘見龍在田’的時候了,陽氣出來了,草也綠了,花也紅了,春光明媚,這就是兩千多年前的“文明”。

  下一句里出現(xiàn)的詞比“文明”還要重要:“‘終日乾乾’,與時偕行”,這是在說九三爻。

  九三爻可不簡單,“與時偕行”,這幾個字很眼熟是吧?我見過不止一個人說,“與時俱進”就是出自這個“與時偕行”——其實不是,這兩個詞雖然看似非常相似,實際的意思卻截然不同。

  “與時偕行”的“時”并不是“時代”的意思,如果說得玄妙一些,它是指“天時”,如果說得樸素一些,它指的就是四季輪回。“時”字在古代常常表示“四時”,也就是“四季”。我們來聯(lián)系上下文一起看看:前邊講了“陽氣潛藏”,緊接著陽氣顯露,花紅草綠,到了“天下文明”的時候,全都是以季節(jié)的變化來打比方的,而且,前邊也已經(jīng)講過古人對乾卦的一種解釋,就是把春夏秋冬和仁義禮智什么的都給結合在一起的。

  所以,“與時偕行”說的其實只是順應季節(jié)變化的意思,如果再聯(lián)系下文,你就知道“與時偕行”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是“與時俱進”了。

  “與時偕行”在損卦的《彖》里也出現(xiàn)過,叫做“損益盈虛,與時偕行”,是說讓多的少一些,讓少的多一些,跟著“時”一同前進……

  “‘或躍在淵’,乾道乃革”,這是接著來說九四爻,天道在這時候發(fā)生了變化。然后就是最尊貴的九五爻,“‘飛龍在天’,乃位乎天德”,是說君子登上了天德的位子,也就是登上君位了。最要命的是下邊這句,是解釋上九爻的:“‘亢龍有悔’,與時偕極”。

  看,這里用了一個和“與時偕行”結構完全相同的詞,叫“與時偕極”。前邊“與時偕行”還是順應季節(jié)變化呢,經(jīng)過了天道的一次變革(通俗說就是換季了,商場這時候要搞大酬賓了),上升到了頂點(君位),但季節(jié)是要輪回的,這時候就該“與時偕極”了,也就是說,好日子到頭了。這就好比九五爻的時候正是秋收,今年是個豐收年,平均畝產(chǎn)萬斤糧,可大豐收之后就該冬天了,畝產(chǎn)萬斤糧之后就該三年自然災害了,就該信陽事件了?!F(xiàn)在明白了吧,“與時偕行”發(fā)展下去就是“與時偕極”,跟著春姑娘的腳步歡天喜地地往前走,走著走著就會走到數(shù)九寒冬,這怎么可能會是“與時俱進”的精神呢?

  這段里的最后一句,“乾元‘用九’,乃見天則”,這是解釋“用九”,也就是“群龍無首”那句爻辭,說“群龍無首”的狀態(tài)才是上天的法則。

  ——如果這話真是荀子門徒說的,那他們的意思大概是:你秦始皇現(xiàn)在再怎么牛,終于也會“與時偕極”的,被你破壞了的當年諸侯分治的封建制度才是合乎上天的法則的,合乎宇宙的運行規(guī)律的。

  這可能是目前對這句話最圓融無礙的一個解釋,上下文的意思因此而全部貫通,遺憾的是,不管說什么都沒有足夠的證據(jù)。

  另外,“天則”這個詞有沒有覺得眼熟啊?那個一度很有影響的天則研究所應該就是從這里取的名字吧?!吨芤住氛媸且粋€起名的寶庫啊。

  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貞”者,性情也。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大哉乾乎!剛健中正,純粹精也。六爻發(fā)揮,旁通情也?!皶r乘六龍”,以“御天”也?!霸菩杏晔?,天下平也。君子以成德為行,日可見之行也?!皾摗敝疄檠砸?,隱而未見,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

  新一輪的闡釋又開始了,《文言》真堪稱是不厭其煩、誨人不倦的典范,連番解釋完了爻辭,現(xiàn)在還要把《彖》也給闡發(fā)一遍。

  先說的是“元亨利貞”,說是天(乾)生養(yǎng)了萬物,萬物茁壯成長,天(乾)雖然這么好,雖然有這么大的功勞,卻一點兒也不居功,這可真是太偉大了??!

  “元亨利貞”我在前邊已經(jīng)講過很多了,知道這四個字其實不過是“大吉大利”的算命套話而已,現(xiàn)在我們再看《文言》的附會也就不會相信了??墒牵段难浴愤@里卻講了一個耐人尋味的內容,那就是:萬事萬物都是天創(chuàng)造的,但天一點兒也不居功。這好像說的是一個非常物質化的“天”,不大像是“老天爺”,更像是說“大自然”。

  這是周朝人才有的觀點,而且很有些荀子和老子的風格,我們如果再想想上帝創(chuàng)造了世界之后是如何讓人類不斷地贊美他、顯揚他,就更能體會出《文言》的唯物傾向了。

  有人可能會問了:“既然是唯物立場,還搞什么算卦呢?”

  答案是:首先,再提醒大家一回,要把《易經(jīng)》和《易傳》分開來看,然后,算卦如果說是源自甲骨占卜的話,算卦的過程就應該是通過排演蓍草來向老天爺討主意的過程,可如果站在《文言》的唯物立場,這個過程也許就不再意味著向老天爺討主意,而是意味著人類在通過《易經(jīng)》來了解宇宙規(guī)律。

  ——這可是《文言》的一個核心精神:不再是向老天爺討主意,而是向大自然尋規(guī)律。

  這規(guī)律就體現(xiàn)在卦爻之中?!段难浴氛f:六爻的運動變化包含著萬物的情理,仿佛六龍駕車在天上有規(guī)律地奔跑;陰天下雨也都按照季節(jié)的規(guī)律,天下萬物各得其所。

  這里得注意一個詞,“旁通”,并不是“別有一番心得體會”的意思,而是“遍通”、“匯通”,“旁”字是“普遍”的意思,可別按現(xiàn)代漢語去理解。

  《文言》接著又一次全部闡發(fā)了乾卦六爻的爻辭涵義。

  初九爻,“君子以成德為行,日可見之行也?!疂摗疄檠砸玻[而未見,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薄邮且嵘赖滦摒B(yǎng),建立豐功偉業(yè)的,如果世道不好,那可別貿然行動,這時候還是找個深山老林,自己修煉九陽神功為好。

  九二爻,“君子學以聚之,問以辨之,寬以居之,仁以行之?!兑住吩唬骸婟堅谔铮姶笕恕?,君德也?!薄討撏ㄟ^努力學習來增長知識,通過多問問題來辨明是非,通過開闊胸懷來待人接物,以仁德作為行事的準則。九二爻的爻辭“見龍在田,利見大人”所說君子已經(jīng)具備了君主的潛質。

  九三爻,“九三重剛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故乾乾因其時而惕,雖危無咎矣?!薄F(xiàn)代漢語里有個詞叫“陽剛”,是形容男子漢的,這詞也是從《周易》來的。乾、健、陽、剛,這些字眼在《周易》里差不多都是一回事,陽爻是剛性的,連起來說就是“陽剛”,陰爻是柔性的,連起來說就是“陰柔”。再看原文,所謂“重剛”,就是說九三爻的上邊也是剛爻(陽爻),下邊也是剛爻(陽爻);所謂“不中”,是說九三爻從位置上說沒有“得中”;所謂“上不在天,下不在田”,是說九三爻處在六爻的中間,上不著天,下不著地。這三個因素——重剛,不得中,上下不挨——聯(lián)系在一起看,怎么看怎么都不像好事,所以君子要咬緊牙關做事,夾起尾巴做人,這才有望化險為夷。

  九四爻,“九四重剛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故‘或’之。‘或’之者,疑之也,故‘無咎’。”——和九三爻的評語一樣,也是“重剛”,也是“不中”,也是“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但還多出一個“中不在人”。前邊講過,六爻可以分為上、中、下三段,分別代表天、地、人三才,《文言》是把九三爻當作“人”的代表,那九四爻就慘了,上不著天,下不著地,中間還不是人,所以爻辭說“或躍在淵”,有個“或”字,這是表示“或者這樣,或者那樣”,很猶豫,很謹慎。猶豫和謹慎都是對的,這時候只有萬分謹慎才能避免災禍的發(fā)生。

  九五爻,“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兇,先天而天弗違,后天而奉天時。天且弗違,而況于人乎?況于鬼神乎?”——九五爻“飛龍在天”的這位“大人”,道德可比天地,賢明可比日月,行事如同四季流轉般有規(guī)矩、有信用,還能夠洞悉吉兇如有鬼神相助,既能察知事物的先機,又能按照客觀規(guī)律辦事。這樣的人,天都不會難為他,何況人呢,又何況鬼神呢?

  上九爻,“‘亢’之為言也,知進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喪。其唯圣人乎!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所謂“亢龍有悔”,是說只知進卻不知退,只知道現(xiàn)狀不錯卻看不出將會出現(xiàn)的風險,只知道有所得卻看不出還會有所失。能明白進退存亡的道理而又不偏離正道的人,一定就是圣人!

  《文言》闡釋乾卦的內容到此結束?;仡^看看,對這六爻的最近的解說哪一段最精彩呢?我想大多數(shù)人都會認為是九五爻那段:“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兇,先天而天弗違,后天而奉天時。天且弗違,而況于人乎?況于鬼神乎?”你只要把原文大聲朗讀幾遍,別管意思能不能明白,單是讀就能體會到那股子牛氣!

  這段話看上去神乎其神、玄乎其玄,如果你聽傳銷課能聽得心潮澎湃,那你讀這段文字應該也能讀到神采飛揚。

  中國是很有這種慷慨激昂漂亮話的傳統(tǒng)的,你再讀一遍“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兇”,然后再讀宋儒張載的那段名言:“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看看,同一種結構,很像吧?

  但這些話好聽是好聽,卻禁不起深究。

  再看這個“先天而天弗違,后天而奉天時”,很玄吧?什么是“先天”,什么又是“后天”?這兩個名詞玄妙得不得了,后來又有人推出什么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先天八卦方位和后天八卦方位。其實呢,如果把話說白了,比如張三看到“八九河開,九九燕來”,看到冬眠的大熊從樹洞里鉆出來了,他就知道春天馬上就要來了,得趕緊買幾條紗巾準備著——因為張三住在北京,北京的春天多風,出門得用紗巾把臉蒙上。紗巾一蒙臉,老天也奈何不了他了。張三這就叫“先天而天弗違”。

  至于“后天而奉天時”,比如李四,刮風了知道買紗巾,夏天了知道換短褲,秋天了知道貼秋膘,冬天了知道穿棉襖。如果你覺得這都沒什么,你也能做到,那可恭喜你了,這說明你也能“后天而奉天時”。

  所以,“先天”和“后天”根本沒什么玄的,分別是說“先于天時”和“后于天時”而已。

  借這個問題多說兩句:讀書可別輕易就被大話嚇唬住?!肚f子》里的《逍遙游》想必大家都了解吧,看人家文章一開頭:“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鵀轼B,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鳥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边@是何等的氣勢,何等的逍遙!再往后讀,越來越瀟灑:“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

  可咱們再往后讀,讀讀《莊子》雜篇里的《外物》(雖然這很可能不是莊子本人寫的),有這么一段:

  莊周家貧,故往貸粟于監(jiān)河侯。

  監(jiān)河侯曰 :“諾。我將得邑金,將貸子三百金,可乎?”

  莊周忿然作色曰 :“周昨來,有中道而呼者,周顧視車轍,中有鮒魚焉。周問之曰 :‘鮒魚來,子何為者耶?’對曰 :‘我,東海之波臣也。君豈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 :‘諾,我且南游吳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鮒魚忿然作色曰 :‘吾失我常與,我無所處。我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魚之肆 。’”

  這個“涸澤之魚”的故事也是個名段,說莊子家里窮,有一天可能是揭不開鍋了,就去找監(jiān)河侯借糧食。監(jiān)河侯很慷慨:“沒問題,不就是一點兒糧食么,等我收完了稅,我借你一百萬美元!”

  莊子一聽,臉都氣白了,本想破口大罵,可轉念一想:知識分子罵人是不該帶臟字的,嗯,那就講個故事好了。于是,莊子開講:“我昨天走路的時候聽見有人叫我,一看,車轍壓的溝里有一條魚。魚很著急,對我說:‘我是東海的水官,落難在這里,快渴死了,你能給我弄一點兒水嗎?’我說:‘好啊,等我到美國轉一圈,引太平洋的水來救你。’魚一下子把臉板起來了:‘等你小子把太平洋的水引來,我就只剩下太平洋的深深傷心了,你也別來這兒找我了,直接到超市賣魚罐頭的地方找我好了,對了,要想從那么多魚罐頭里認出我來,一定注意看標簽上印的生產(chǎn)日期。’”

  ——我們把《莊子》前后這兩篇聯(lián)系起來看看,一個人再怎么“逍遙游”,到餓肚子的時候畢竟沒法“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啊,還是得向勢力小人低頭借糧食去。

  所以呢,不必拿那些虛頭八腦的東西太當回事,必要的時候你就可以用莊子的肚子來當一塊試金石。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