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絞盡腦汁的段意和中心思想

周易江湖 作者:


  郭沫若研究《易傳》,估計《彖》、《系辭》、《文言》是荀子的門徒在秦帝國統(tǒng)治時期寫下的作品,《象》在《彖》之后,是另一派學(xué)者寫的。

  這幾篇《易傳》我們都已經(jīng)接觸到了,它們的觀點有些互相呼應(yīng),有些互相矛盾,有些像是脫胎于老子,有些又像是淵源于荀子。我們接著來看看乾卦內(nèi)容當(dāng)中還沒講到的部分吧,上邊講的這些問題在下文里會逐漸地顯露出來的。

  馬上要遇到的就是《象》,《象》闡釋乾卦的這一小節(jié)堪稱《周易》當(dāng)中的重中之重,其中的一些經(jīng)典漂亮話也早已是大家耳熟能詳?shù)臇|西了: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皾擙埼鹩谩保栐谙乱??!耙婟堅谔铩保率┢找??!敖K日乾乾”,反復(fù)道也。“或躍在淵”,進無咎也?!帮w龍在天”,大人造也?!翱糊堄谢凇保豢删靡??!坝镁拧?,天德不可為首也。

  第一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恐怕無人不曉。這是闡釋乾卦的內(nèi)涵,說人要向老天學(xué)習(xí)——你看老天,風(fēng)刮了又刮,雨下了又下,沙塵暴來了又來,怎么就不累呢?嘿,他不累,我們?nèi)艘膊荒芎袄郏挥凶詮姴挪粫浜蟆?br />
  我這是把整句的意思串著解釋了,可你有沒有想過較較真,問問“天行健”這耳熟能詳?shù)娜齻€字到底怎么講呢?

  這三個字太常見了,意思倒也囫圇明白,可真要較起真來,還真不大好說。

  我最贊同的解釋是:“健”就是“乾”,就是指乾卦,這三個字應(yīng)該斷成“天行,乾”,直譯就是:天的運行,就是乾卦的意像。

  還有一個詞一較真也讓人糊涂:自強不息。

  現(xiàn)在我們是把這個詞當(dāng)成成語來用了,誰都明白是什么意思,可在《象》的原文里,這個詞好像還不該這么解——如果把“自強不息”當(dāng)作一個詞,那么,前邊那個“以”字到底是派什么用場呢?

  “君子以自強不息”,應(yīng)該是說:“君子通過‘自強’來達(dá)到‘不息’?!?br />
  再看看“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全句聯(lián)系起來,意思就應(yīng)該是:乾卦的意像是天,天的特征是運動不息,君子要效法天,也要達(dá)到運動不息的程度,而達(dá)到這一程度的途徑就是自強。

  ——看來最熟悉的東西也禁不起較真。

  《象》下邊開始逐個闡釋乾卦六根爻的爻辭。

  《象》說:“之所以‘潛龍勿用’,是因為這根爻位于全卦的最底下。”——其實別看就這么簡單的幾句話,專家們的解釋也有好多分歧呢,有不少人從分析卦爻的結(jié)構(gòu)入手,說陽爻是陽性的,應(yīng)當(dāng)向上騰飛才合適,可現(xiàn)在卻在最底下,位置太差,所以才“潛龍勿用”。

  這話看似有道理,可再一捉摸,如果從卦爻結(jié)構(gòu)分析,這一爻是陽爻居陽位,男生在有男廁所的樓層上課,爻的位置是“得位”的,只是不“得中”罷了,說不上有多不好。如果從“乘”和“承”的關(guān)系來說……算了,還是不說了,反正這是一團亂賬,《象》的原文只字沒提爻位分析,我們也別想太多,還是只就字面理解好了。

  《象》接著說:“之所以‘見龍在田’,是因為君子的高尚情操影響著廣大人民群眾?!?br />
  爻辭里本來說的是“龍出現(xiàn)于田”,象征人有出頭的機會;《象》給引申成君子在野,默默感化著身邊的百姓。

  這個引申很儒家??鬃釉谝暗臅r候就搞教育,孟子也說過古時候人得志了就為天下人民謀福利,不得志了就在老家靜悄悄地待著,好好修身,在提高自己的同時也給身邊的人一些潛移默化的好影響。這種思想在后世影響很大,而且內(nèi)容也被發(fā)展開了,《岳陽樓記》里不是就說知識分子在朝的時候要“憂其民”,在野的時候要“憂其君”,思想余波一直波及到現(xiàn)代,“居廟堂之高”的人是不是都“憂其民”,這我沒有發(fā)言權(quán),可我知道北京不少出租汽車司機就屬于典型的“處江湖之遠(yuǎn)則憂其君”,這恐怕很多人都有同感。

  《象》說:“‘終日乾乾’,這是說……”

  暫停一下,這里需要先來解釋一下《象》的語言風(fēng)格:在單引號里邊的那部分都是引用的爻辭,雖然只引用前幾個字,但表示的卻是爻辭的全句。比如現(xiàn)在這個“終日乾乾”,就是“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的省略形式,而單引號外邊的話則是對這句爻辭的解釋和闡發(fā)。

  《象》是怎么解釋九三爻的爻辭的呢?原文只用了四個字:“反復(fù)道也?!?br />
  古人沒發(fā)明標(biāo)點啊,所以這四個字到底該怎么斷句,說法就不一樣了。

  解釋之一:反復(fù)道也=反復(fù)之道也。

  解釋之二:反復(fù)道也=反復(fù),道也。

  從這兩個不同的斷句,又生發(fā)出了很多的解釋。太復(fù)雜了啊,我還是只說說我自己的解釋好了:

  爻辭里不是說“白天努力上進,晚上謹(jǐn)慎小心”嗎?白天和晚上翻來覆去這么搞,有前途!

  我們想像一個有志青年,白天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wù),晚上在宿舍的被窩里打著手電學(xué)習(xí)領(lǐng)袖思想,這樣一個白天、一個晚上,反反復(fù)復(fù),持之以恒,難道不是大有前途嗎?

  《象》記者說說:“‘或躍在淵’,你就大膽往前走吧,沒壞處的?!?br />
  到了九四爻,如龍得淵,這有點兒如魚得水的意思。所有這些爻和爻辭都是有脈絡(luò)、有順序的,九三爻那個有志青年又是努力上進,又是謹(jǐn)小慎微,咬緊牙關(guān)做事,夾起尾巴做人,這樣的日子已經(jīng)熬了許久了啊,可熬到九四爻了,魚終于看見水了,龍終于看見淵了,有志青年終于看見有個好位子出了缺了。怎么辦?上,還是不上,這是個問題。

  九四爻的爻辭告訴你:經(jīng)過了前邊那么多積淀,是時候了,遇到機會就大膽上吧,不妨事的。

  《象》接著說:“之所以‘飛龍在天’,是因為有志青年終于大展宏圖了?!?br />
  從“潛龍勿用”到現(xiàn)在的“飛龍在天”,五個爻,看起來就像一個有志青年的五個人生階段,又像是謀大事者的成功步伐。嗯,現(xiàn)在我們也能從中捉摸出一些易理了——

  易理心得:要有把握時機的觀念,該出手時就出手,不該出手時就別出手,時機不到時應(yīng)該“恰如猛虎臥荒丘,潛伏爪牙忍受”?!覀?nèi)绻堰@句詞里的“猛虎”替換成“龍”,把“忍受”替換成“勿用”,不就是“潛龍勿用”的意思嗎?還記得嗎,“恰如猛虎臥荒丘”這首詞是宋江在殺惜之后被刺配江州,題寫在潯陽樓的墻壁上的。

  說到宋江,他的九四爻恐怕就是“他年若得報冤仇,血染潯陽江口”。大膽造反,大膽殺人吧,“無咎”。

  《象》接著說:“所謂‘亢龍有悔’,是說月滿則虧、器滿則盈,凡事都是物極必反,巔峰狀態(tài)無法持久?!?br />
  這等于是給九五爻的“飛龍在天”注射了一針穩(wěn)定劑。人生好比爬山,攀石越坡,克服一個個艱難險阻,終于登到山頂了,這時候就該下山了,就該走下坡路了。

  這好像有點兒消極是吧?不過這畢竟是事物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下山倒也不是不好,前邊不是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么,要想“不息”,就得“自強”,下了這山,再登那山,一山望著一山高,生命不息,爬山不止。

  有人可能會問:“‘一山望著一山高’,這句諺語不是勸人知足常樂、不可盲目攀比的么?”

  嗯,沒錯,不過同一句話,放在不同的語境里就是不同的意思。假如你看見報紙新聞標(biāo)題說:“熊逸認(rèn)為,我們應(yīng)該一山望著一山高。”不要馬上就摔下報紙痛斥,先把上下文搞清楚了再發(fā)表意見。順便一提,黑格爾說:“存在的就是合理的?!边@句話經(jīng)常被人引用,可有誰了解過這句話是在什么上下文里說的,是針對什么問題說的?

  《象》接著說:“‘用九’,天德不可為首也。”

  這句話我沒翻譯,因為實在很難翻譯。

  “天德不可為首也”,看上去很簡單的一句話,越捉摸越想不明白,歷代各家的解釋照舊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仔細(xì)想想,誰的理好像都不太有足夠的說服力。

  古人的一種經(jīng)典解釋是:天的屬性是“剛健”,所以要以柔待人,如果再把剛健的東西作為主導(dǎo),那就太剛了。打個比方,《三國演義》里劉備的五虎上將“關(guān)張趙馬黃”個個都是勇冠三軍的人物,如果再有個張飛那樣的人來作他們的領(lǐng)導(dǎo),這個組合恐怕玩不了多久,所以呢,非得是武功不高又愛流眼淚的劉備來作領(lǐng)導(dǎo),這才合適。這道理反過來說也一樣:“全是娘子軍,一個黨代表”。

  ——這種解釋不管正確與否,但至少邏輯合理,字面上也能夠自圓其說。

  其他的解釋還有各式各樣的,有人說這句話的意思是:“群龍無首是符合天德的,不應(yīng)該有首領(lǐng)”,也有人說:“天德是無始無終的”。這兩種解釋看起來都很有道理,但字面上解釋不圓,關(guān)鍵是把“為”字都解釋成了“有”,但這一解似乎是沒有出處的,“為”在哪里還有“有”的意思呢?

  反正這又是眾說紛紜的一句話,我們對任何解釋都不要太當(dāng)真。還有,重申一下:天德的“德”可不是道德品質(zhì)的意思,而是指屬性、特征。

  我們現(xiàn)在已經(jīng)看過了解釋乾卦的《彖》和《象》,該仔細(xì)看看《文言》了。

  “文言”可不是“文言文”的意思,“文”字在古代有很多意思,其中一種重要的意思是花紋、斑紋、紋理,古代的“章”字也有這個意思,所以《詩經(jīng)》里有一句叫做“織文為章”。唐朝有個武將寫了一首詠寶劍的詩,有一句是“文章片片綠龜鱗”。注意哦,在古文里遇到“文”、“章”,還有“文章”的時候,可別一下子就把它們當(dāng)作現(xiàn)代漢語里的“文章”。

  “文”字既然有這個意思,所以我們就能理解現(xiàn)在很流行的“文身”為什么不是“紋身”。

  《易傳·文言》的“文”就是這個意思,引申一下就是渲染、鋪陳。所以《文言》就是對乾坤兩卦的卦爻辭極盡鋪陳、發(fā)揮、闡釋的長篇大論。

  有人可能會問:“把那一共才幾十個字的卦爻辭發(fā)揮出一大套深刻哲理,這靠得住嗎?”

  靠得住還是靠不住,請往下看,看完之后自己判斷。

  但無論如何,《文言》的這種方法還真是中國人的長項。我記得小時候的語文課總要對每篇文章都分析歸納出段意和中心思想,若干年的訓(xùn)練下來,我和同學(xué)們已經(jīng)非常習(xí)慣于在任何文字里發(fā)掘深刻的內(nèi)涵了。有一次學(xué)到朱自清的散文《綠》,課堂上大家突然面面相覷,因為分析歸納了這么多年的中心思想,今天終于被朱自清給難住了,這一篇寫景抒情的小情小調(diào)的小品文,到底蘊涵著怎么樣的深刻思想呢?

  終于有某位同學(xué)打破了沉默:“本文通過對祖國景色的描寫,抒發(fā)了作者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反映了作者深刻的愛國主義思想和奮發(fā)向上的革命樂觀主義激情?!?br />
  ——這真是一個經(jīng)典的中心思想啊,我到現(xiàn)在都還記得。

  好了,咱們一段段地進入《文言》吧。

  《文言》曰:“元”者,善之長也;“亨”者,嘉之會也;“利”者,義之和也;“貞”者,事之干也。君子體仁,足以長人;嘉會,足以合禮;利物,足以和義;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貞?!?br />
  這是在闡發(fā)乾卦的卦辭?!兑捉?jīng)》乾卦的卦辭一共只有四個字:“元亨利貞”,《文言》分別來講這四個字都是什么意思。這個問題我們在前邊已經(jīng)講過不少了。

  《文言》說:“元”,是最大的善;“亨”,是最大的美;“利”,是最大的便利;“貞”,是事物的主干。

  以上這幾點講的是“天”,下邊接著就講“人”。天,也就是乾卦,既然有“元亨利貞”這四大特點,君子也要向天學(xué)習(xí),也要做到“元亨利貞”。

  這就是《文言》的主旨:人要效法天。

  有人可能會問:“我倒想向天學(xué)習(xí)呢,可天會刮風(fēng)下雨,我怎么學(xué)也學(xué)不會呀!”

  ——刮風(fēng)下雨是技術(shù)層面的事,而我們要學(xué)的是天的基本特點。

  《文言》下邊分頭細(xì)講我們該怎么向天學(xué)習(xí),反正就是抓住“元亨利貞”這四個基本原則。

  “君子體仁,足以長人”,這是讓君子學(xué)習(xí)“元”,是說君子按照仁的標(biāo)準(zhǔn)為人處事,這就足以作大家的領(lǐng)導(dǎo)。明朝有個著名的大官叫溫體仁,名字就是出自這兒的。

  “嘉會,足以合禮”,這是讓君子學(xué)習(xí)“亨”,說君子把美好的東西聚在一起,就足以合乎禮法了。——這話不是很好理解,不過結(jié)合當(dāng)時的禮制,好吃好喝好器物一般都是有各種復(fù)雜的規(guī)矩講究的,都是有禮儀意義的,都是有政治色彩的。

  “利物,足以和義”,這是讓君子學(xué)習(xí)“利”,可這個“義”到底是“義”還是“宜”,“利物”到底是“給萬物以利益”還是“從萬物獲得利益”,還是什么什么,從來眾說紛紜,咱們就不管那么多了,取一家之言,聯(lián)系上下文來看,這是在說君子能給社會帶來很多好處。

  “貞固,足以干事”,這是讓君子學(xué)習(xí)“貞”,是說君子應(yīng)該行得正,坐得端。

  《文言》這一段最后歸納說:“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貞。’”

  “四德”之說就是來自這兒的。天有“元亨利貞”四德,所以君子要向天學(xué)習(xí),要以“元亨利貞”來作為自己的座右銘。

  要說這“四德”的內(nèi)容確實是好,所以歷代統(tǒng)治者也沒少號召大家學(xué)習(xí)“四德”,一個讀書做官的人如果不知道“四德”幾乎是不可想像的,但是,“四德”雖然經(jīng)常是天天講、月月講、年年講,一直講了兩千多年啊,可那些“四德”學(xué)習(xí)標(biāo)兵們卻不是缺這個德就是缺那個德,一千人加在一起能把“四德”湊出三樣來就很不容易了,這也不知道是為什么?

  “四德”在中國歷史上一講就講了兩千多年,可近幾十年來,殷墟大量甲骨出土,甲骨文的研究不斷發(fā)展,人們驚訝地發(fā)現(xiàn):《文言》說的那“四德”純屬拍腦門兒?!霸嗬憽蹦挠心敲瓷羁痰恼芾戆?,其實意思就是“大吉大利,上上簽”。

  看,中國歷朝歷代無數(shù)的聰明人,無數(shù)的有學(xué)問的人,就被這四個字忽悠了兩千多年。

  這也難怪古人,我們就想想身邊的事,一千年后的人看到二十一世紀(jì)的北京地圖上有天安門廣場,也有中糧廣場,他們能想明白“廣場”的意思嗎?再比如現(xiàn)在流行的“高尚社區(qū)”,將來的人們顧名思義,會認(rèn)為這里住的都是高尚的人,都是雷鋒和歐陽海那樣的,如果是貪官和黑心煤老板來買房,不管給多高的價錢,開發(fā)商也絕對不會賣。

  我們現(xiàn)在雖然知道了“四德”只是沙上建塔,但這套內(nèi)容畢竟影響了中國歷史兩千多年,如果你想認(rèn)真了解歷史,還是應(yīng)該好好讀讀《文言》的。

  《文言》下邊該一條條地解釋爻辭了。

  初九曰“潛龍勿用”,何謂也?子曰:“龍,德而隱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遯世無悶,不見是而無悶。樂則行之,憂則違之,確乎其不可拔,潛龍也?!?br />
  一問一答的形式。先來一個設(shè)問:“初九爻的爻辭說‘潛龍勿用’,是什么意思呢?”然后老師回答說……

  這里“子曰”的字,以前一直是被當(dāng)作孔子的,現(xiàn)在看來也不大靠得住了,我們也不要直接就說荀子,還是翻譯成“老師”好了。

  老師回答說:“龍,象征的是品德高尚的隱居的君子,他不趕時髦,不求成名,遠(yuǎn)離世俗過著恬淡的生活。他離群索居,自得其樂,高興了就做做事,不高興了就掉頭而去。他的操守?zé)o人可以動搖,這就是所謂‘潛龍’?!?br />
  我這解釋也只是多種當(dāng)中取了一種,不一定就對,只是我覺得比其他的好像更靠譜一點兒。

  大家看了老師這個回答,有什么想法沒有?

  是不是馬上想起一位古人?

  “龍,象征的是品德高尚的隱居的君子”=臥龍。

  “遠(yuǎn)離世俗過著恬淡的生活”=“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前出師表》)。

  “他不趕時髦,不求成名”,“他離群索居,自得其樂”=“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dá)于諸侯”(《前出師表》)。

  ——這不分明就是高臥隆中的諸葛亮嗎?

  《文言》這已經(jīng)明顯是把《易經(jīng)》里的算卦吉兇之辭生發(fā)成了君子的人生哲學(xué)了。還記得吧,初九爻的爻辭一共只有“潛龍勿用”四個字,如果把意思直接翻譯出來的話,我也只用四個字:“貓著別動”。

  如果一個犯罪團伙找我來算卦,問的是最近適不適合搶銀行,我算出的是乾卦初九爻,我就告訴他們“潛龍勿用”。這個犯罪團伙的成員們文化水平普遍不高,聽不懂“潛龍勿用”是什么意思,我就給他們解釋說:“卦上說了,最近最好貓著別動,沒看報紙么,正嚴(yán)打呢!”

  如果我不這么解釋,而是按照《文言》來說:“卦上說了,龍,象征的是品德高尚的隱居的君子,他不趕時髦,不求成名,遠(yuǎn)離世俗過著恬淡的生活……”從此以后,大家就再也見不到可親可敬的神算熊半仙了。

  九二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何謂也?子曰:“龍,德而正中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謹(jǐn),閑邪存其誠,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兑住吩唬骸婟堅谔铮姶笕恕?,君德也。”

  繼續(xù)設(shè)問:“九二爻的爻辭說‘見龍在田,利見大人’,這是什么意思呢?”

  老師回答說:“這里所說的龍,象征的是道德高尚、立身正直的君子。他說話很靠譜,做事很謹(jǐn)慎,一身正氣,從不搞什么邪的歪的。他把社會風(fēng)氣向好的方面引導(dǎo),卻從不夸耀自己的功勞,正所謂春風(fēng)化雨,潤物無聲。所以,《易經(jīng)》里說的‘見龍在田,利見大人’,這是人君之德??!”

  ——你是不是也能一下子聯(lián)想起誰呢?

  你可能想不起,但儒家讀書人一定馬上就能想起,他就是上古的大圣人——舜。

  如果說中國歷史上只出現(xiàn)過惟一一個完美的人,那這個人就是舜。舜在當(dāng)時的禪讓體制下接了堯的班,成為全天下的新一代最高領(lǐng)導(dǎo)人,他大公無私、勤勤懇懇、高瞻遠(yuǎn)矚、德才兼?zhèn)?,反正人世間的一切好詞你都可以用在他身上。在他的治理下,社會井井有條,人民豐衣足食,好人受到提拔,壞蛋全遭了殃。但是,這都是舜“飛龍在天”時候的事情,他在沒有發(fā)跡之前,也只是個小小草民,靠雙手吃飯,家里還有一個著名的壞爹和一個著名的壞弟弟。

  所以,舜的生活一點兒都不輕松,干的比民工還多,吃的比模特還少,家里一個老黃世仁,一個小南霸天,整天算計舜,多次設(shè)毒計要把舜害死。

  這種日子換誰誰受不了,可舜受得了,不但受得了,還天天高高興興的,孝順黃世仁,友愛南霸天,幸福死了。

  舜從事過多種職業(yè),種過地,做過陶,也打過魚,凡是他工作過的地方,用不了多久社會風(fēng)氣就會為之一變。就比如說舜在農(nóng)村種地吧,本來上邊下命令說要征地,補貼給每家二兩陳谷子,讓全村人搬到一百里地之外的鹽堿地去。村里人不干啊,又哭又鬧的,結(jié)果雙方好幾次發(fā)生沖突,死傷慘重。等舜一來這里種地,沒多久風(fēng)氣就變了,大家知道互相謙讓了,村民說:“我們還是去鹽堿地吧,戰(zhàn)天斗地才有樂趣,這邊兒的地太肥了,一點兒挑戰(zhàn)性都沒有?!鳖I(lǐng)導(dǎo)說:“這怎么好意思呢,你們還是在原地安居樂業(yè)吧,這段日子打死你們這么多人,真是過意不去,得好好賠償你們?!贝迕裾f:“咳,這就見外了不是,還賠個啥呦,我們小老百姓的,您就拿我們當(dāng)豬當(dāng)狗好了,高興了給口吃的,不高興了隨便打、隨便殺?!?br />
  這就是舜的本事,他從來沒有大張旗鼓地搞宣傳,只是埋頭把事情做好,說靠譜的話,做靠譜的事,不知不覺間就起了移風(fēng)易俗之功。到了后來,舜把家里的黃世仁和南霸天也都感化了。

  《文言》不是說“見龍在田,利見大人”表現(xiàn)的是人君之德么,我們看舜,一個笑嘻嘻的小草民,身上卻具備了國君才有的素質(zhì)。當(dāng)然,舜后來確實也當(dāng)上了全國最高領(lǐng)導(dǎo)人了。

  不過就算卦來講,所謂“君德”不一定就非得指什么天子和皇帝。有一次我去一家機關(guān)辦事,閑來給那里一個小干部算了一卦,算出來就是乾卦九二爻。我對他說:“你這卦是‘見龍在田,利見大人’,你快有出頭之日了,對了,這是‘君德’,說明你有當(dāng)領(lǐng)導(dǎo)的潛質(zhì)?!?br />
  我這話說完,本以為他會很高興,沒想到這小子突然臉色煞白,直勾勾盯著我的身后,失魂落魄一般。我一回頭,見一個中年男子臉色鐵青,也在盯著我們。后來我才知道,這個中年男子就是他們部門的領(lǐng)導(dǎo)。至于那個有“君德”的小干部,后來據(jù)說混得有點兒那個那個,看來天機還真是不可泄漏??!

  這一段里還有個詞值得講講?!坝寡灾?,庸行之謹(jǐn)”,這是一句名言,是一句指導(dǎo)了很多正直知識分子一生的人生座右銘,我翻譯的是“說話很靠譜,做事很謹(jǐn)慎”。

  “庸”怎么講?《周易正義》里說這就是“中庸”。

  “庸”,看上去不像個好字,“中庸”現(xiàn)在更不是個好詞。我們說一個人很“中庸”,意思是這家伙做事沒原則,老好人,和稀泥。我們說一個人“庸”,一般是庸碌、庸俗、庸才、平庸什么的,反正都不是好話。

  其實這都是望文生義鬧的。

  只要稍微動動腦子就不會犯這個錯誤:“四書”是《大學(xué)》、《中庸》、《論語》、《孟子》,如果是《大學(xué)》、《和稀泥》、《論語》、《孟子》,好像不大和諧吧?

  儒家可從來不教人和稀泥,而且越到后來,君子和小人之分越是嚴(yán)格,在后儒那里,這世界非黑即白、非正即邪、非此即彼,哪可能會容許和稀泥的主張呢?

  如果不作庸俗化解釋的話,和稀泥其實是非常后現(xiàn)代的概念,所謂“去中心”、“多元化”,你有你的標(biāo)準(zhǔn),我有我的尺度,你可以認(rèn)為吃米飯光榮,我也可以堅持吃米飯可恥,只要我們都不違法,也都不把自己的標(biāo)準(zhǔn)強加給對方,那就可以和諧共存。但這可不是儒家的主流思想。儒家,尤其是漢儒以后,基本都在堅持價值一元論,他們要是認(rèn)為吃米飯光榮,就絕對不容許有人出來唱反調(diào)說吃饅頭光榮,對異端邪說一定要斬盡殺絕。

  所以,既然《中庸》也是儒家經(jīng)典之一,“中庸”這個詞怎么可能是和稀泥的意思呢?

  “庸”在這里的意思其實是“?!薄ⅰ捌匠!?,如果說我“庸言之信”,那就是說,我這個人平常一貫說話都很靠譜,很有分寸,從來都不忽悠誰。

  “庸”字后來才有了“平凡”的引申意,大家可別以為這個意思是一開始就有的。

  如果好好看看“四書”,我們會發(fā)現(xiàn)“中庸”這個概念和我們望文生義想當(dāng)然的那個意思完全是相反的,也就是說,真正孔子講的“中庸”和我們平日里認(rèn)為的“中庸”恰恰能構(gòu)成一對反義詞。

  “中庸”本來是儒家修身的最高境界,我們可以這樣理解:“中”就是不偏不倚,既不過頭,也無不及,還有,堅持原則,自己有主心骨,不管潮流怎么變,不管生活怎么苦,也會堅持原則不動搖;“庸”就是一貫如此,好比實事求是是一個人的原則,那他無論在哪里都會實事求是,面對鮮花和掌聲他會實事求是,脖子上架著鋼刀他一樣會實事求是。所以,中庸的人是偉大的人,在社會上根本是鳳毛麟角的,孟子說的“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這才是真正的“中庸”。

  這個標(biāo)準(zhǔn)實在太高了,孔子那時候就知道有資格稱得上“中庸”的人少之又少,退而求其次,憤青也不錯,潔身自好的人也不錯——孔子管憤青叫“狂者”,管潔身自好的人叫“狷者”,合起來就是“狂狷”,從偏旁上看就不像是好詞,不過孔子說了:這兩種人雖然都還差著點兒,可憤青有股子沖勁,潔身自好的家伙有所不為。

  “狂狷”,這個標(biāo)準(zhǔn)其實也不算低,尤其是“狷”,有多少人真正能做到“有所不為”呢?想想以賽亞·伯林說的什么“積極自由”和“消極自由”……

  孔子最推崇的是“中庸”,覺得還過得去的是“狂狷”,那他最看不上眼的是什么呢?

  ——是“鄉(xiāng)愿”。

  “鄉(xiāng)愿”這種人,孔子說他們是“德之賊”。孟子后來解釋祖師爺這句話,對“鄉(xiāng)愿”有一段非常精彩的描寫:

  非之無舉也,刺之無刺也;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潔;眾皆悅之,自以為是,而不可與入堯舜之道,故曰德之賊也??鬃釉唬骸皭核贫钦撸簮狠?,恐其亂苗也;惡佞,恐其亂義也;惡利口,恐其亂信也;惡鄭聲,恐其亂樂也;惡紫,恐其亂朱也;惡鄉(xiāng)原,恐其亂德也?!?br />
  意思是說:鄉(xiāng)愿這種人,你看他不順眼想批評他吧,可也挑不出他什么錯來,想罵他兩句又沒地方下嘴,這種人與世俗同流合污,平時一副忠厚老實的樣子,看上去還很廉潔,大家都覺得他不錯,他自己也認(rèn)為自己是個大好人,但他的所作所為和堯舜之道其實是格格不入的??鬃诱f過:“最可恨的就是那些似是而非的東西:討厭稗子,因為它長得像禾苗;討厭歪才,是怕他敗壞大義;討厭伶牙俐齒,因為這會敗壞誠信;討厭鄭國的靡靡之音,是怕它冒充正統(tǒng)音樂;討厭紫色,是怕它冒充紅色;討厭鄉(xiāng)愿,是怕他們冒充有德君子?!?br />
  這段文字很精彩,“同乎流俗,合乎污世”,這就是“同流合污”的出處,讀起來還要注意“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潔”當(dāng)中的這個“似”字。

  這會兒有人可能會問問題了:“咦,這不明明是中庸么?”

  不錯,我們平日里說的“中庸”其實在孔子眼里根本就是“鄉(xiāng)愿”,這種人是他老人家最最深惡痛絕的??鬃尤绻纼汕Ф嗄旰蟮闹腥A兒女普遍把他最推崇的中庸之道當(dāng)成了他最痛恨的“鄉(xiāng)愿”,這得是什么心情??!——想想看,如果你是張靚穎的鐵桿粉絲,可同學(xué)們都說你是李宇春的嫡系,你會不會痛不欲生?。?br />
  “中庸”這個概念,在《文言》這里就能找到苗頭:“龍,德而正中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謹(jǐn)”,看,先說的“中”,又說的“庸”。“中”就好理解多了,如果說做人,那就是行得正、坐得端。再把“庸”的意思給加上,那就是:行得正、坐得端,一貫如此。

  講完“中庸”,又有一個重要概念即將出現(xiàn):

  九三曰“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何謂也?子曰:“君子進德修業(yè)。忠信所以進德也。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yè)也。知至至之,可與言幾也。知終終之,可與存義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驕,在下位而不憂,故乾乾因其時而惕,雖危無咎矣?!?br />
  《文言》繼續(xù)設(shè)問:“乾卦九三爻的爻辭說:‘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這是什么意思呢?”

  老師回答說:“這是在說君子提高道德,做好事業(yè)的道理。君子靠講求忠信來提高道德,靠提升文化修養(yǎng)和保持內(nèi)心的誠摯來做好事業(yè)。一個人如果知道該出手再出手的道理,那就可以和他談?wù)劃撘?guī)則了;一個人如果知道該收手時就收手的道理,這就晚節(jié)可保。所以說,地位高的不要驕傲,地位低的不要憂慮,這就是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的道理?!?br />
  ——我得聲明,這個解釋只是我的一家之言?!段难浴返倪@一段里,“知至至之,可與言幾也。知終終之,可與存義也”,這句話到底是什么意思,十個專家能有十二種意見。而且這句話還不能不重視,因為它提出了易理的一個重要概念:“幾”。

  “幾”這個東西這里只是小小地露了一臉,將來《系辭》會有專門的討論——子曰:“知幾其神乎!君子上交不諂,下交不瀆,其知幾乎?幾者,動之微,吉之先見者也。君子見幾而作,不俟終日?!兑住吩唬骸橛谑唤K日,貞吉。’介如石焉,寧用終日?斷可識矣。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剛,萬夫之望?!?br />
  從《系辭》來看,“幾”這東西神奇得很,人要是能夠“知幾”了,差不多就能未卜先知了?!瞥袀€大史學(xué)家,叫劉知幾,名字應(yīng)該就是從這兒來的。

  到底什么是“幾”呢?就是“微”,這兩個字連起來就是“幾微”,這個詞我們現(xiàn)在還在用著。比如說,一年之前我看到黃河的大堤上有一群螞蟻爬來爬去的,一年之后這一處決堤了,淹了上千平方公里的土地,那么當(dāng)初那群螞蟻的活動就是后來大堤決口的“幾”;歷史上,看到北方游牧民族南下中原,漢人政權(quán)節(jié)節(jié)失利,漢人百姓不斷南逃,我就知道若干年后河水所攜帶的泥沙會有明顯減少——我為什么能做出這個結(jié)論呢,一方面因為我精通《周易》,排排卦就能算出來,一方面因為我看到了“幾”:農(nóng)耕的人走了,游牧的人來了,植被會得到恢復(fù)了,水土流失的情況會減輕了。

  記得一篇文章,說某人“文革”期間坐了牢,有一天他突然在牢里發(fā)言攻擊林副主席,這還得了!可一些天之后,林彪墜機的消息被公之于眾,大家這才佩服這位仁兄的遠(yuǎn)見卓識。奇怪吧,他天天在牢里蹲著,哪兒來的如此敏銳的政治嗅覺呢?原來他只是在最近的報紙上發(fā)現(xiàn)一個現(xiàn)象:以前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頭版的林副主席不大露面了,根據(jù)常識稍稍判斷一下,答案只可能有一個——林彪出事了。

  這些都是見“幾”?,F(xiàn)在是不是想到了,我們用慣了的那個成語“見機行事”說成“見幾行事”也很有道理吧?上邊引的那段《系辭》里就有“君子見幾而作”,這可能是“見幾”的最早出處。

  其實“幾”的“機”的意思有重合的地方。對了,這回得拿繁體字來說話,不然容易搞糊涂。

  簡體字里的“幾”在繁體里寫作“幾”,“機”寫作“檆”,其實,在繁體字里,既有“幾”,也有“幾”;既有“機”,還有“檆”。我們現(xiàn)在說的這個“知幾”、“見幾”的“幾”,在繁體字里是“幾”,被我們簡化為“幾”;而繁體字里出現(xiàn)“幾”的時候,一般都是指“茶幾”——我小時候總不明白什么叫“窗明幾凈”,以為是說“窗子明亮而且有幾分干凈”,很困惑,后來想通了:是“窗子明亮,茶幾干凈”。

  繁體字里的“檆”也有“征兆”、“原由”的意思,它最先可能是指弩上發(fā)箭的那個小機件,大概相當(dāng)于手槍的撞針,后來引申為各類機械,還指事情的關(guān)鍵和人的機智,還有時機、機會。這個“檆”后來被我們簡化為“機”。

  但令人討厭的是,繁體字里也有個“機”,是指一種樹。我也不知道這種“機樹”是什么模樣,不過漢朝大文學(xué)家、也是算卦高人的楊雄在《蜀都賦》里寫過“春機楊柳,裊弱蟬杪”,看來是一種婀娜多姿的漂亮樹。繁體字的“機”也通繁體字的“幾”,當(dāng)“茶幾”講。我們在繁體字的書里不但會看到“幾”和“檆”,還會看到“幾”和“機”,真夠亂的。好了,以后再說到“知幾”的“幾(幾)”,我就一律用簡體字來寫了。

  關(guān)于這個奇妙的“幾”,我再引一段新儒家的大師牟宗三的話,很多人一定都會愛聽:“任何一件事在人世間,在宇宙間生起,開始一發(fā)動,將來的結(jié)果就統(tǒng)統(tǒng)包括在內(nèi),這一開始發(fā)動就是‘幾’。占卜最重要是看幾,能看到幾,將來的結(jié)果都可以算到了,占卜就是用最具體的心態(tài)看事物。中國人的頭腦很靈活,但這靈活要根據(jù)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教養(yǎng)講。西方人講本質(zhì)屬性那一套很死板?,F(xiàn)在,中國人忘記自己的長處,學(xué)西方人那一套,但又學(xué)不好,所以現(xiàn)代中國人最麻煩?!?br />
  “占卜最重要是看幾,能看到幾,將來的結(jié)果都可以算到了”——有人可能會問:“這是不是宿命論???”

  ——難道不是嗎?宿命論難道不正是算卦的基礎(chǔ)嗎?

  有人可能還會追問:“我們不是都學(xué)過必然性和偶然性嗎?就算必然性和宿命論有點兒關(guān)系,那偶然性又怎么解釋呢?”

  ——不,這世界其實并不存在什么偶然性。

  繼續(xù)追問嗎?你也許會說:“我買彩票偶然中獎了,出門偶然被石頭絆到了,這不都是偶然性嗎?怎么會不存在呢?”

  ——如果承認(rèn)有必然性,當(dāng)然就不存在偶然性,所謂偶然性事件其實也都是必然發(fā)生的,只是我們認(rèn)識不到其中的因果關(guān)系罷了。好了,我用兩個三段論來推演一下:

  第一個三段論:

  1. 大前提:整個宇宙是有一個“第一因”的。(佛教不承認(rèn)這點,但我們這里先不涉及先驗性的內(nèi)容。宇宙大爆炸學(xué)說也不是科學(xué)上的定論,只是被大多數(shù)人認(rèn)可罷了。承認(rèn)宿命論的前提是承認(rèn)宇宙大爆炸學(xué)說。)

  2. 小前提:因果規(guī)律是嚴(yán)密的。(只不過因果關(guān)系過于錯綜復(fù)雜,有些我們能粗淺地認(rèn)識,便歸入“必然性”,有些我們認(rèn)識不到,便歸入“偶然性”。但“偶然性”之所以“偶然”,其實并不是真的偶然,只不過我們認(rèn)識不到促成這個結(jié)果的各種原因罷了。)

  3. 結(jié)論:命運全是注定的。(在“第一因”的作用之后,萬事萬物都會按照因果的既定軌道發(fā)展,哪怕我們現(xiàn)在在想什么,今天晚上吃什么,甚至信不信命,我現(xiàn)在在寫什么,都是被注定好的。)

  第二個三段論:

  1. 大前提:即上面的結(jié)論——命運全是注定的。

  2. 小前提:對某一事物的未來發(fā)展,我們已經(jīng)知道全部的“因”,并且能夠從這全部的“因”當(dāng)中再按照因果關(guān)系嚴(yán)密地推導(dǎo)出后面一步步、一個個的“果”(此事的“果”又會變成彼事的“因”),這里面所有錯綜復(fù)雜卻都嚴(yán)絲合縫地吻合著因果規(guī)律的關(guān)系我們?nèi)寄軌蛑馈?br />
  3. 結(jié)論:那我們當(dāng)然就能精確地推導(dǎo)出該事物的未來變化情況。

  (補充說明:要知道,我們所做的這個“算卦”工作及其對該事物未來的影響也是被注定好了的,算卦這件事本身也要被演算進去。)

  舉個例子:

  我剛才才一出門,就被天上掉下來的一塊隕石給砸死了。

  這個事情看上去夠“偶然”的吧?

  但是,如果算命先生事先知道了所有的“因”,必然能推算出我會這么被隕石砸死。

  具體說:算命先生者要知道:

  1. 我的拖鞋剛剛壞了,

  2. 我的心理活動,

  3. 我是急性子,我要馬上去買拖鞋,

  4. 我穿外衣的時間,

  5. 太陽系所有天體的運行軌道和運行位置,

  6. 地球大氣層的狀況和特性,

  7. 地球的自轉(zhuǎn)速度,

  8. 隕石的質(zhì)量、體積和物理結(jié)構(gòu),

  等等等等……

  大概會有上億、甚至幾億億的信息匯總,然后再按照因果規(guī)律來精密演算,必然能夠得出結(jié)論:在某一個精確到毫秒的時間,在某一個精確到微米的地方,我會被天上掉下來的隕石砸死。呵呵,這就是命中注定,毫厘不差。

  如果能做到這點的話,就連每個人下一秒鐘腦子里會想什么,都能準(zhǔn)確地算出來。

  但要注意的是:這個運算過程中只要有一個因素沒算周詳,有一個極其微小的偏差,都有可能導(dǎo)致完全不同的后果——比如,那顆隕石在外太空的位置如果偏差了哪怕只有一毫米,那它掉下來的時候可能砸死的就不是我,而是千里之外的某個人了。

  可見,在這種“上億、甚至幾億億的信息匯總,然后再按照因果規(guī)律來精密演算”的情況下,一個極其微小的偏差就已經(jīng)足已使運算結(jié)果變得完全不準(zhǔn)確了。

  還要知道,算命先生并不是生活在我們這個宇宙之外的,他們自己也同樣受著因果規(guī)律的支配。

  所以,牟大師說的“占卜最重要是看幾,能看到幾,將來的結(jié)果都可以算到了”,理論上可能確實成立,但在實際操作上,就需要你具備驚人的演算能力了。

  好吧,先假定你已經(jīng)具備這種能力了,那么接下來你很可能會關(guān)系另一個衍生問題:命運可不可改?

  一提到這個問題,很多人就會拿《了凡四訓(xùn)》說事,關(guān)于這本書的一些內(nèi)容我在《孟子他說》里論及了一些,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找來看看,這里就不再細(xì)說了??傊?,這問題的肯定性答案的前提是:要么因果規(guī)律不是嚴(yán)絲合縫的,甚至是不真實的(休謨就懷疑過);要么邏輯是靠不住的,邏輯上的嚴(yán)密并不一定意味著事實如此(芝諾就討論過);要么就是有外力的干涉(內(nèi)力不改變物體的運動)。

  了解了這個“幾”,再來看那句難解的“知至至之,可與言幾也。知終終之,可與存義也”。

  “知至至之”,讀起來像繞口令,有人說,第一個“至”是指事物的發(fā)展,第二個“至”是說你自己相應(yīng)的行動。也就是說,第一個“至”是說你發(fā)現(xiàn)手紙漲價了,小區(qū)里的鄰居們?nèi)s往超市排隊搶購呢;第二個“至”是說你自己也意識到了手紙漲價問題的發(fā)展趨勢和重要程度,趕緊回家拿存折,把存款都取了,跟著大家去排隊搶購手紙。

  那么,“知至至之,可與言幾也”,這就是說,如果你的腦瓜聰明到看見大家搶購手紙了也知道跟著去搶購,你就夠資格跟我來學(xué)習(xí)“幾”的深刻哲理了。

  “知終終之”,第一個“終”是指事物發(fā)展的終極階段,第二個“終”是說你在認(rèn)清了事物發(fā)展的終極階段以后所采取的相應(yīng)行動。比如,還說搶購手紙那件事吧,第一個“終”是說你認(rèn)識到了提出全部存款用來搶購手紙將會導(dǎo)致的結(jié)果是:如果每天不鬧幾回肚子,你就會覺得對不起自己;第二個“終”是說你今后的一日三餐全在無證小吃攤解決,而且哪家臟就專門去哪家。

  那么,“知終終之,可與存義也”,這就是說,你能做到“知終終之”了,為人處世也就不會有什么行差踏錯之虞了。

  ——這是一種解釋,再說另一種。

  “知至至之,可與言幾也。知終終之,可與存義也”,這都是接著前文“進德”和“修業(yè)”來說的。

  “知至至之”,第一個“至”是說思想品德的高尚程度,第二個“至”是說你要去達(dá)到這個程度,那么,“知至至之,可與言幾也”,這就是說你給自己樹了個目標(biāo),要爭當(dāng)“四有新人”,有了這個目標(biāo)之后你就天天努力學(xué)習(xí),思想覺悟越來越高,如果你是個這樣的人,那就可以跟你講講“幾”的深刻哲理了。

  “知終終之”,第一個“終”是指事業(yè)可能達(dá)到的結(jié)果,第二個“終”是說你努力去達(dá)到這個結(jié)果?!爸K終之,可與存義也”,就是說你在思想品德上要做“四有新人”,在實際工作中你還要爭當(dāng)“三八紅旗手”,為此你天天努力工作、加班加點、廢寢忘食、嘔心瀝血,最后終于如愿以償,如果你是這樣一個人,那你在為人處世上也就不會有什么行差踏錯之虞了。

  ——我再介紹一種解釋,這是魏人王弼作注,唐人孔穎達(dá)作疏的《周易正義》,是古人學(xué)習(xí)《周易》的一個非常經(jīng)典的版本,這個本子對“知至至之”這段話的解釋特別深入,很值得一看。

  《周易正義》是從爻位分析入手的,說九三爻從位置上看,是內(nèi)卦的最上邊的一根爻,再往上就是外卦了,所以,“知至至之”的第一個“至”是說九三爻如果再往上邁一層,就到外卦了,就是九四爻了;“知終終之”的第一個“終”是說九三爻是內(nèi)卦的終極,已經(jīng)到頭了么。而引申涵義就是,嗯,我還是打個比方吧,好比說你今年已經(jīng)五十好幾了,在某單位作個副局長,這時候有消息傳來,說某個平級單位的正局長退休了,你如果惦記著臨退休再升一級,于是弄了點兒錢,不就是花個幾百萬跑個官么(知至至之),那我就可以跟你講講這里邊的彎彎繞,誰跟誰是什么什么,誰跟誰不大怎么怎么,誰跟誰一定得什么什么(可與言幾也)。可如果你沒這么大的上進心,覺得一輩子了,副局就副局了,這位子不顯山、不露水的,雖然風(fēng)頭出的沒別人多,可貪的一點兒都不比別人少,如果再升一步,鬧不好碰了哪根蜘蛛絲,再被誰給惦記上,咳,犯不上的(知終終之),該收手時就收手,實惠也夠了,晚節(jié)也保了,這多好啊(可與存義也)。

  有人可能會有疑問:那到底是再爬一級啊,還是收手???

  《周易正義》給出的答案是:可進則進,可退則退,你自己看著辦。

  你如果問我這些解釋到底該信哪個,我的回答也是這一套:可信則信,可疑則疑,你自己看著辦。

  反正我覺得,和《周易》里的很多話一樣,這句話實在太費解了,作者的本意到底是什么,我們只能根據(jù)一些線索來猜,要想從字面上把它解釋清楚這恐怕根本是不可能的。這是因為作者的思想太深邃了,所以后人無法理解嗎?嗯,有這個可能,說到這里,我引一段后現(xiàn)代主義大師拉康的話給各位看看:

  這一圖表[麥比烏斯帶](索科注:麥比烏斯帶是指:取一張狹長的紙條,扭轉(zhuǎn)半圈并把端頭連在一起,這樣,就構(gòu)造出了一種單側(cè)曲面,它的“正面”和“背面”是連在一起的。)在構(gòu)成主體的節(jié)點中可被視作一種本質(zhì)上的inscription的基礎(chǔ)。這比你一開始所能想到的要超出很多了,因為你能找尋那種可以接受這類inscription的表面。你也許會看到那球面、那老式的整體的象征物是不適合的。一個環(huán)面,一個克萊因瓶,一個cross-cut表面(索科注:“環(huán)面”是指由空心的管狀物所構(gòu)成的表面??巳R因瓶有點兒像個沒有邊緣的麥比烏斯帶,如果想正確地理解它,那就需要對至少四維的歐幾里德空間有一定認(rèn)識。cross-cap[這里寫作“cross-cut”,或許是因為筆誤],是另一種形式的表面。)是可以接受這樣一種橫切的。其多樣性是相當(dāng)重要的,因為它解釋了有關(guān)心理癥狀的結(jié)構(gòu)的許多事情。如果可以用此基本的橫切來象征性地表現(xiàn)這一主題,那么用同樣的方式也可以表現(xiàn)出,環(huán)面上的切口就如同精神病患者,而在cross-cut表面上的切口則對應(yīng)著另一種精神病癥。

  我已經(jīng)盡我所能非常忠實地翻譯了這段話(雖然是從索科煞費苦心的英譯轉(zhuǎn)譯過來的),我不知道該怎么翻譯的詞就直接擺上原文了,所以應(yīng)該不會有什么由誤譯帶來的麻煩。拉康這是在用拓?fù)鋵W(xué)的概念來解釋精神病問題,這位弗洛伊德之后的世界級的精神分析大師滿嘴都是這類晦澀的表述。請認(rèn)真看看,再看一遍,再看一遍,看懂了嗎?

  在各個后現(xiàn)代大師當(dāng)中,這種語言風(fēng)格是非常流行的,別說再過兩千年,就算僅僅再過兩百年,專家們恐怕就得把一部部的后現(xiàn)代名家作品當(dāng)作《周易》一樣來解讀了。我們想想,如果《周易》的一些作者也有拉康一樣的風(fēng)格呢?如果他們還有濃重的方言口音呢?如果《易傳》的作者在極權(quán)的鉗制下發(fā)明了一套獨特的隱語呢?

  ——這都不是沒有可能,但也不是一定可能。

  再簡單說說這一段的最后一句:“是故居上位而不驕,在下位而不憂,故乾乾因其時而惕,雖危無咎矣。”這是典型的儒家修身格言,一個“君子”要保持平常心,得志了別趾高氣揚,失意了也別作憤青,為人處世要謹(jǐn)小慎微,你如果能做到這些,到哪家公司都是個好員工,哪家公司的老板都不會輕易炒了你。

  九四曰“或躍在淵,無咎”,何謂也?子曰:“上下無常,非為邪也。進退無恒,非離群也。君子進德修業(yè),欲及時也,故無咎?!?br />
  《文言》繼續(xù)設(shè)問:“九四爻說‘或躍在淵,無咎’,這是什么意思呢?”

  老師回答說:“這個,這個這個嘛……”

  呵呵,不是老師不知道怎么回答,而是我不知道怎么講解老師的回答?!吨芤住氛媸墙^難讀順的一本書??!

  老師首先說的是:“上下無常,非為邪也?!笔裁唇小吧舷聼o?!保窟@個“無?!焙退髅暮诎谉o常可沒有一點兒關(guān)系,這是在說龍到水池子里撲騰去了,往上也是撲騰,往下也是撲騰,到底往哪邊撲騰,龍的地盤龍做主,我們誰也不知道。但是,龍的這種撲騰我們該怎么解釋呢?老師說“非為邪也?!?br />
  “非為邪也”,稍有古文基礎(chǔ)的人都不會覺得這四個字有什么不好理解的,但其實還真不好理解。先說這個“為”字,到底是當(dāng)“做”講,還是當(dāng)“為了”講,還是當(dāng)別的什么意思講,搞不清。

  有人可能覺得這有什么搞不清的,上下文一串不就完了么!可問題是,“為”后邊的這個“邪”字是什么意思,也搞不清,這可怎么串呢?

  所以,“龍在池子里撲騰,一會兒上,一會兒下,但不管怎么撲騰,它也不會走邪路?!薄@是一種解釋,字面上是講得通的。

  “龍在池子里撲騰,一會兒上,一會兒下,但它可不是撒癔癥呢?!薄@么理解也可以。

  “龍在池子里撲騰,一會兒上,一會兒下,但不管它干什么,都是一心為公,不是為私利打算?!薄@么理解也沒錯,你看著古怪,其實“邪”還有“私”的一解。

  講三個解釋就夠讓人撓頭了,其他的解釋我就不講了,但大家也要知道,雖然很多解釋都能講得通,但也有講不通的,比如有人把“邪”當(dāng)作了妖魔鬼怪之類的東西,這就不對,因為“邪”字雖然有妖魔鬼怪的意思,但這個意思是后起的,在《周易》時代還沒有呢。

  “進退無恒,非離群也”,天哪,這句話也沒有固定的解釋,分歧產(chǎn)生的關(guān)鍵就在“離”字。

  如果不較真,可能覺得這句話說得很清楚,是說龍在池子里時進時退,但它并沒有離開集體?!@確實就是可以成立的一解,“離群”這個詞現(xiàn)代人也并不陌生,形容一個人很孤僻,我們會說他“離群索居”。

  和前一句聯(lián)系起來再看:“龍在池子里時上時下,不走邪路;時進時退,不脫離群眾?!鄙舷挛拇煤茼樑叮疫@時候你還可以再作一個推理:這個句子是有對仗感覺的,所以,既然“離”是動詞,那么和它對應(yīng)的“為”也應(yīng)該是動詞才對,嗯,這就把“為”的“為了”、“因為”的解釋給排除掉了。

  但麻煩的是,“離群”不一定就是“離開群體”,它還可能是“依附于群體”,也就是說,“離群”既可以當(dāng)“脫離群眾”講,也可以當(dāng)“和人民群眾打成一片”講。奇怪吧,一個詞怎么可能同時存在兩個完全相反的意思呢?

  ——難道不可能嗎?

  請看這兩句話:

  “忍看朋輩成新鬼,怒向刀叢覓小詩。”(魯迅詩)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保ǘ鸥υ姡?br />
  “奉事循公姥,進止敢自專?!保ā犊兹笘|南飛》)

  “予有亂臣十人,同心同德。”(尚書)

  ——至少前三句都還眼熟吧?

  第一句“忍看朋輩成新鬼”,忍=不忍。

  第二句“朱門酒肉臭”,臭=香。

  第三句“進止敢自?!?,敢=不敢。

  第四句“亂臣十人”,亂=治。

  除了第二句的“臭=香”一直爭議較大之外,其他三句的解釋基本都是板上釘釘?shù)?,而且這種例子還相當(dāng)不少呢。這種情況在古代訓(xùn)詁學(xué)里有個專門的術(shù)語,叫“反訓(xùn)”。好比你罵了幾個干部說“那幫亂臣”,人家告你誹謗,你就可以拿出訓(xùn)詁證據(jù)來,給法官看看《尚書》里的“予有亂臣十人,同心同德”,這個“亂臣”明明是夸人家嘛,是說人家是治國良臣,是好干部!

  你以為“反訓(xùn)”只在古文里才有嗎?民間不是有句俗話,叫“老兒子,大孫子,老太太的命根子”,什么叫“老兒子”?明明是說“小兒子”嘛,還有什么“老舅”,其實是指“小舅”,按訓(xùn)詁的說法,這都是“反訓(xùn)”。

  現(xiàn)在明白了吧,“一個詞怎么可能同時存在兩個完全相反的意思呢?”——當(dāng)然可能。

  那么,“離群”的“離”也一定就是這種情況了?

  ——別急著下結(jié)論,這還真不一定。

  八卦和六十四卦里不是都有個離卦么,我們看看,離卦的《彖》解釋說:“離,麗也。日月麗乎天,百谷草木麗乎土。重明以麗乎正,乃化成天下?!边@是說:所謂“離”,就是“麗”。

  哦,看來“離”是“美麗”的意思哦。往后聯(lián)系一下上下文,“日月麗乎天”,是說太陽和月亮在天空中非常美麗,“百谷草木麗乎土”是說花草樹木在土地上盛開,非常美麗。嗯,原來如此!

  ——原來并非如此。

  我們現(xiàn)在知道了“離”和“麗”是通假字,可是,“麗”當(dāng)真就是“美麗”的意思嗎?

  大家可能都知道有個詞叫“金生麗水”,是五行生克里的一個說法。如果只說“金生水”,這好理解,可為什么是“金生麗水”呢?這個“麗”字是什么意思呢?

  我的不少江湖同道們都從“美麗”的意思出發(fā)來解釋這個“麗”字,有人說麗水就是優(yōu)質(zhì)礦泉水——這倒真有說服力,大家想想,礦泉水帶個“礦”字,那么礦泉水不就是金生的水么,再加個“麗”字,就是優(yōu)質(zhì)礦泉水;還有人說“麗水”就是形容水量充足,甚至是水包含的營養(yǎng)成分高。

  唉,作為一個老江湖,我對這些同道的表現(xiàn)真是痛心疾首??!俗話說“盜亦有道”,不能忽悠客戶,現(xiàn)在市場形勢這么嚴(yán)峻,大家更要苦練內(nèi)功。

  好了,我來解釋一下這個“麗”是什么意思。

  麗=附著。

  所以,“金生麗水”的意思就是金屬上邊會附著有水分。

  就這個“附著”的意思來說,“麗”和“離”是通假的。如果嚴(yán)格一點兒來說,繁體字里既有“離”,也有“離”,我們現(xiàn)在講的這個“離”如果還原成繁體字就是“離”,和繁體字里的“離”無關(guān)。所以,“麗”通假的是“離”,意思是“附著”。

  現(xiàn)在該回到“離群”了。如果“離=麗=附著”,那么,“離群”的意思不就從“脫離群眾”變成了“和人民群眾打成一片”了么?

  那么,這兩個解釋,哪個正確呢?

  答案還是我們一貫的風(fēng)格:都講得通。

  ——兩個意思完全相反的解釋,都講得通。

  別急,這還不算完呢,從這兩個解釋里還能引申出新的解釋。

  “脫離群眾”是好是壞?

  你可能會說:“當(dāng)然是壞了,這還用問么!”

  你之所以會這么說,因為我用的“脫離群眾”這個現(xiàn)代詞匯在我們的現(xiàn)代語境里是有褒貶色彩的,如果把它的褒貶色彩拿掉,你再想想,上古時代的大隱士許由,還有那位“鳳歌笑孔丘”的楚狂,不都是“脫離群眾”么?屈原“舉世皆濁我獨清”,不也是“脫離群眾”么?

  同樣,“和人民群眾打成一片”如果往不好的一面解釋,也可以說成是“隨波逐流”呀。

  那么,到底取哪個意思呢?

  ——你自己看著辦。

  《文言》說完了這句費解的“上下無常,非為邪也。進退無恒,非離群也”,接著說:“君子進德修業(yè),欲及時也,故無咎?!边@是進一步解釋,說君子提高道德修養(yǎng),努力做好工作,“欲及時也”,所以九四爻的爻辭才會說:“或躍在淵,無咎”。

  很討厭,“欲及時也”也是個麻煩東西,到底是說“應(yīng)該把握時機”,還是說“要趕緊有所成就”,也是讓人難以弄清的。

  九五曰“飛龍在天,利見大人”,何謂也?子曰:“同聲相應(yīng),同氣相求。水流濕,火就燥,云從龍,風(fēng)從虎,圣人作而萬物睹。本乎天者親上,本乎地者親下,則各從其類也?!?br />
  《文言》繼續(xù)設(shè)問:“九五爻的爻辭說‘飛龍在天,利見大人’,這是什么意思呢?”

  老師這回的回答非常經(jīng)典,又出成語,又出名言,而且最可愛的是,居然比較好懂,沒什么歧意。

  老師說的是:“相同的聲音會互相應(yīng)和,相同的氣會往一塊兒聚攏,水向濕處流,火往干處燒,云跟著龍,風(fēng)跟著虎,圣人大展拳腳而萬眾仰望。從天上來的還愿意上天,從地上來的就愿意下地,萬事萬物各從其類。”

  下邊我來仔細(xì)講講。《周易正義》對這一段的闡釋非常好,我就主要采用這書里的說法了。

  “同聲相應(yīng),同氣相求”,這八個字現(xiàn)在已經(jīng)成了成語了。到底什么叫“同聲相應(yīng)”?《周易正義》說:“‘同聲相應(yīng)’者,若彈宮而宮應(yīng),彈角而角動是也?!边@說的是古代樂理,翻譯過來就是:屋子里有兩把吉他,音高都是一樣的,你一彈這把吉他的第一弦,另一把吉他的第一弦也跟著響,而且你還能看到這根弦沒人彈自己就開始顫,這就是聲音的共振。至于天快下雨的時候臺階上發(fā)潮,這就是“同氣相求”。

  《周易正義》把“同聲相應(yīng),同氣相求”歸納為“聲氣相感”,把“水流濕,火就燥”歸納為“形象相感”,把“云從龍,風(fēng)從虎”歸納為“同類相感”(因為龍是水里的動物,而云是水氣;老虎是威武的動物,風(fēng)是震動之氣,所以龍吟則景云出,虎嘯則谷風(fēng)生),一步步就推導(dǎo)到“圣人作而萬物睹”,說這也是“同類相感”。

  猛一看好像很奇怪,圣人怎么和萬物成了同類了呢?而且還會互相感應(yīng)?

  《周易正義》說:“圣人生養(yǎng)了萬物,萬眾是被圣人生養(yǎng)的,所以互相會有感應(yīng)。這兩句正是說明‘飛龍在天,利見大人’的,圣人大展拳腳,于是乎‘飛龍在天’,萬眾仰望,于是乎‘利見大人’,前邊那些龍啊、云啊什么的,全是為了烘托這一句?!?br />
  可能有些人還是理解不了這層意思,也難怪,畢竟有了時代的隔閡了,要知道,現(xiàn)在的官員都叫人民公仆,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wù)的,而古代的官員有個俗稱叫“父母官”,這主要是指地方官,顧名思義,他們不是人民的公仆,而是人民的爹媽,那年頭又大力提倡所謂孝道,所以爹媽打兒女那是天經(jīng)地義,可兒女卻無論如何也得孝順爹媽。當(dāng)然了,爹媽自然心疼兒女,可問題是,如果一萬個兒子和一萬個女兒總共才有一個爹,那恐怕也享受不到獨生子女的溫情待遇吧?

  可儒家的一個觀念是:如果天下的最高領(lǐng)導(dǎo)是個圣人,那他就堪稱全國人民的好爹——嚴(yán)格來說,應(yīng)該是兼好爹和好媽于一身的。聽上去很荒謬是吧,其實這才是人家高明的地方,我們好好看看歷史,凡是成功的極權(quán)統(tǒng)治,乃至于成功的宗教,只要是存在一個至高無上的絕對權(quán)威的,幾乎無一例外都在嚴(yán)父形象之外同時還有一個慈母形象:耶穌身邊有圣母瑪利亞,佛祖身邊有觀音菩薩,玉皇大帝身邊有王母娘娘,就連這兩年流行的清宮戲里,乾綱獨斷的乾隆爺?shù)念^頂上也有個溫和的皇太后。正所謂陰陽調(diào)和、剛?cè)嵯酀?,表現(xiàn)在信仰層面,嚴(yán)父神慈母神并存;表現(xiàn)在政治層面,極權(quán)統(tǒng)治既要有嚴(yán)父的一面也要有慈母的一面——這也是極權(quán)政體和民主政體的一個重要不同,在民主制度里,政府是人民的雇員,在極權(quán)制度里,政府是人民的爹媽。

  有人可能會問:“你前邊不是說,周代是封建制度,是貴族民主政治和寡頭政治嗎,中國不是從秦始皇以后才進入極權(quán)時代嗎?”

  不錯,但《周易正義》卻是極權(quán)時代的出版物,所以,《文言》未必真有多少由《周易正義》所闡發(fā)出來的那么“深刻”的思想呢。

  那,《文言》的本意該怎么解呢?

  其實,這一小段話并不是全都容易理解,其中有一個難點,就是“圣人作而萬物睹”。我前邊把它翻譯成“圣人大展拳腳而萬眾仰望”,你有沒有覺得奇怪呢?原文的“作”怎么會是“大展拳腳”的意思呢?原文的“萬物”怎么我翻成“萬眾”呢——這尤其荒謬,一個是說“物”,一個是說“人”,這不是瞎解釋么!

  如果你有這樣的懷疑,那恭喜你了,讀書一定要有懷疑精神?!粏问亲x書,假如你聽到張三在說李四的壞話,別聽風(fēng)就是雨,仔細(xì)想想,而且,你至少一定要聽過李四自己怎么說,然后再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如果你根本沒機會去聽李四說話,對張三最好只報以“姑妄聽之”的態(tài)度。

  話說回來,“圣人作而萬物睹”,這里的“作”,原本的意思應(yīng)該是“站起來”,我是把它意譯了,也可以說成“大展宏圖”什么的。而“物”字,現(xiàn)在雖然大多只是“物質(zhì)”、“物體”的意思,古時候的意思可就多了,你想得到它本來還指“顏色”嗎?

  有一個詞現(xiàn)在還在用,叫“物議”。比如說,出租車要漲價的消息一傳出來,“物議沸騰”。

  想想看,你自己是不是也曾經(jīng)就這件事發(fā)表過議論呢?可是,關(guān)心出租車價格的明明都是人類,人的議論為什么說成“物議”呢?

  “物議”就是輿論,這個詞很可能是來源于“物”字的一個古意:“人”。

  看看,“物”不但指物體,還指“人”,而且還有“眾人”的意思。

  現(xiàn)在明白了吧,“圣人作而萬物睹”,圣人站起來,花花草草們是不會抬眼去看的,只有人才會去看,所以“萬物”就是“萬眾”。乾卦九五爻是貴中之貴,《文言》把它解釋成:圣人崛起,萬眾歸心。

  現(xiàn)在我們最好回顧一下,乾卦九五爻從爻辭到《文言》的闡發(fā),再到曾經(jīng)作過古代經(jīng)典教科書的《周易正義》的闡發(fā),意思是不是越羅列越豐富了?

  接著往下看。

  上九曰“亢龍有悔”,何謂也?子曰:“貴而無位,高而無民,賢人在下位而無輔,是以動而有悔也?!?br />
  《文言》繼續(xù)設(shè)問:“乾卦上九爻的爻辭說‘亢龍有悔’,這是什么意思呀?”

  老師說:“這是在說這個人雖尊貴卻沒有位置,雖高卻沒有民眾,賢人在下位所以無法上來輔佐他,這就叫‘亢龍有悔’?!?br />
  我這幾句翻譯得不太流暢,可能大家讀起來有點兒吃力,這也不全怪我,因為原文是有雙關(guān)的,很難翻譯。

  “貴而無位”,從卦上看,這個上九爻位于全卦的最上邊,比下邊那五根爻都高,這么看來,它應(yīng)該比下邊那五根爻都牛才對,可偏偏全卦最牛的位子是第五爻。第五爻和第六爻的關(guān)系就有點兒像皇帝和太上皇的關(guān)系,你說太上皇是皇上他爹,按說是最牛的吧,可偏偏這世上皇上最大。所以,你想想太上皇,就會明白什么叫“貴而無位”了。

  這應(yīng)該很容易理解吧,名義上尊貴無比,實際上狗屁不是,這樣的人不是很多很多嘛。

  再說說“高而無民”,如果從“民”字的源頭來看,是指奴隸,到后來這個“民”字就指老百姓了?!艺f“老百姓”是按這個詞的現(xiàn)代意義來用的,“百姓”本來是指貴族。

  如果仔細(xì)想想,“民”所指的老百姓很可能指的是住在城里的平民,這時候所謂的平民,主要都是低等貴族。這問題就不多講了,扯起來話就長了。反正,“高而無民”是說上九爻位置最高,但草民百姓都在底下待著,那么高的地方就你孤家寡人一個。

  “賢人在下位而無輔”:在《文言》的系統(tǒng)里,把一卦六爻從上到下分成了三個部分,象征著天、地、人,是謂“三才”,九三爻就是“人”的位置。對上九爻來說,九三爻在很靠下的地方呢,這就意味著“賢人在下位”,既然賢人在比自己低那么多的地方窩著,自己孤家寡人一個,可不就是“無輔”(沒人輔佐)么。

  ——這種解釋也只是一家之言,信不信由你,反正我覺得比較牽強。就拿“賢人在下位而無輔”來說吧,如果賢人在上位呢,那不成了有人要奪權(quán)了么,不是更糟!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