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印造經(jīng)文

安士全書 作者:(清)周夢顏



  [發(fā)明]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美。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天下最易失者人身,至難聞者佛法。如來不出世,則天上人間皆如長夜。不特庸流局于所見,即儒者亦囿于所聞。仰首觀天,以為止此日月,而不知有微塵之剎土。以為厥初生民,始于盤古,不知曠劫以來,閱歷無邊劫數(shù)。天帝、天仙,以為至尊無對矣,不知輪回六道,尚等凡夫。身死之后,以為形滅神消矣,不知一點靈光,生生不昧。父母眷屬,身歿之后,遂謂無可如何,豈知得此法門,縱經(jīng)千生萬劫,自有酬償之道。善士坎坷,惡人得志,即謂天道難憑,豈知宿業(yè)所招,纖毫未爽。大矣哉!如來之教典,真所謂渡海之慈航,幽途之寶炬,嬰兒之乳母,而兇歲之稻粱也。宜阿難結集之時,梵王、帝釋皆執(zhí)持幡蓋,四大天王皆捧持高座之四足也,豈世間之書籍可仿佛其萬一乎?印之造之,其容已乎?

  世尊于無量劫前,為求佛法,亡身舍命。有時為一句一偈,或捐王位,或棄妻子,無所不至。夫固以甘露法門,不能常有于世耳。世俗不知,往往輕視佛典,豈知二三千年后,欲求片紙只字,而不可得乎?《法滅盡經(jīng)》云:"法欲滅時,比丘所服袈裟,自然變白。"況三藏教典乎?(《楞嚴經(jīng)》最先去,《彌陀經(jīng)》最后去。)自此以后,當過八百八十萬六千余年(前八百四十萬六千余年,當在第九小劫內(nèi)算;后四十萬年,當在第十小劫內(nèi)算),而后彌勒菩薩從兜率天宮,下生成佛,此間方有佛法(賢劫中第五佛)。第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共四小劫,皆無有佛。(人壽一減一增,為一小劫。每一小劫,計一千六百八十萬年。)至第十五小劫,獅子佛出世后,相繼成佛者,共有九百九十三尊,可稱最盛。而十六、十七、十八、十九四小劫又無有佛。迨二十小劫,樓至如來出世后(即韋馱菩薩),而后千佛之數(shù)方滿,娑婆世界亦壞矣。自是以后,復經(jīng)六十小劫(二十小劫世界壞,二十小劫世界空,又二十小劫,未來星宿劫之世界復成),方有日光如來出世(此未來星宿劫第一尊佛)。夫以佛法之難遇如此,吾輩幸生其際,豈可入寶山而空手乎?

  北俱盧洲,壽皆千歲,思衣得衣,思食得食,目不見愁憂之狀,耳不聞爭奪之聲。較之唐虞三代時,猶勝百千倍,自世俗觀之,以為非常之盛世矣。然猶列于八難〖指不得遇佛、無法聽聞教法的八種障難〗之中者,以其但享癡福(宿生所修,止于癡福),不信三寶,不知出世之法耳(韋馱菩薩,不能感化此洲,故僅曰三洲感應)。吾是以讀"人其人、火其書"之句〖語出韓愈《原道》〗,而不勝憐憫云。

  法界等圖附后:

四圣   法 界 惟 心 圖   皆由

六凡  ?。  ⌒脑?

───────────┐     ┌───────────

佛為三界大師,四生│  佛  │  緣覺者,聞十二因緣

慈父,極天上天下,世出│  │  │而覺,但能自度,不能度

世間,無有尊于佛者?!々Α?菩薩  │人者,然已超出三界。 

菩薩位中,有十信、│  │  │  聲聞者,聞聲而修證

十住、十行、十回向、十│  緣覺  │者也,即須陀洹、斯陀含、

地、等覺,共有五十一階│  │  │阿那含、阿羅漢四種?!?

級?!        々Α?聲聞  │           

───────────┘  │  └───────────

───────────┐ 【心】 ┌───────────

修十善者,生于天中│  │  │   愚癡邪見,負債不

受勝妙樂。三界之內(nèi),┌┘┌─┴─┐└┐償者,生畜生中,被人

共有二十八天?!  々Α々Α  々Α々υ讱ⅲ锌陔y辯?! ?

具五戒者,生于人│ 天   畜生 │  慳貪不施者,生于

道,賢愚不等。就中德│ │   │ │餓鬼中,積劫不聞水漿

造其極者,為圣人。 │ 人   餓鬼 │之名,其苦無量。  

阿修羅者,有天之│ │   │ │  謗無因果,廣造眾

福,而無天之德者也,│ 修羅   地獄 │惡者,生于地獄中,一

有胎卵濕化四種?! 々Α      々θ找灰谷f死萬生?! ?

──────────┘       └──────────

  娑 婆 世 界

 ?。?br />
  三千大千  ┌────────┐  世界。更從一

者,謂從一四  │ 此釋迦如來所 │  中千、二中千,

天下、二四天  大 王之土,乃三 包  數(shù)至一千,為

下,數(shù)至一千, 鐵 千大千世界總 于  大千世界。以

為小千世界?!?圍 名也。積算此 其  三言千,故言

又從一小千、  山 土中,有十萬 外  三千,實則一

二小千,數(shù)至  │ 萬四大天下。 │  大千矣?! ?

一千,為中千  └────────┘        

  四 大 天 下

 ?。?br />
  南贍部洲, ┌──南贍部洲──┐    此間國土,

共十六大國,  東        西  在天竺國之東

五百中國,十  勝 日月行其腰, 牛  南,為東震旦

萬小國。天竺  神 中為須彌山, 貨  國,亦名東支

居最中,先佛  洲 頂即忉利天?!≈? 那國,言聲名

出世,皆在于  │        │  文物之邦也。

中?!    ?└──北俱盧洲──┘        

  施 經(jīng) 五 福

 ?。?br />
一者 ┐  ┌ 長壽報 ┐    ┌ 不殺 ┐ 

二者 │  │ 大富報 │    │ 不盜 │ 

三者 ├ 得 ┤ 端正報 ├ 由誦者 ┤ 和氣 ├ 故

四者 │  │ 尊貴報 │    │ 信佛 │ 

五者 ┘  └ 聰明報 ┘    └ 覺悟 ┘ 

  八 難

 ?。?br />
佛前佛后 ┐   

北俱盧洲 │ 人中難

盲聾喑啞 │   

世智辨聰 ┘   

地獄   ┐   

餓鬼   │ 三途難

畜生   ┘   

無想天 ┈┈ 天中難

  下附征事(三則)

  龍求齋法

  昔有園監(jiān),為王守園,池邊得一美果,世所罕有,遂以送王。王敕園監(jiān),日日送來,若不爾者,罪之以死。園監(jiān)大恐,呼天訴怨。池有龍王,化作人形,以金盤盛果,而慰之曰:"爾等勿憂,可將此果獻王。欲求一愿:往昔迦葉佛涅槃后(釋迦如來以前之佛,人壽二萬歲時出者),我與大王同受八關齋法。王受齋如法,過午不食,故今轉(zhuǎn)世為王。我被人勸,過午竟食,以此墮于龍中。我今還欲得此齋法,廣行勸化。王若速送來,我當擁護爾國。不然,吾當使汝土地淹沒。"而于此時,適當無佛法之候,何處復有八關齋法?王甚愁憂。時有大臣之父,語其子曰:"吾家堂柱,常放光明,可剖視之。"子如父言,得經(jīng)二卷,一是《十二因緣經(jīng)》,一是《八關齋法》,因獻于王。王大歡喜,送與龍王。龍王遂與五百龍子共修齋法,其后命終,皆生忉利天上。

  八關齋法:

  一不殺生(凡有命者,皆不得殺。)

  二不偷盜(物非己有,不與不取。)

  三不淫欲(在家五戒,唯制邪淫。受八關日,正淫亦斷。)

  四不妄語(心口如一,了無虛妄。)

  五不飲酒(酒能亂性,飲生諸過。)

  六不著香花鬘,不香涂身(為除貪著,不嚴身首。)

  七不歌舞倡伎,不往觀聽(自作、觀聽,妨亂道心。倡伎者,琴瑟簫管等。)

  八不坐高廣大床(恐起貪著,及縱恣故。)

  九不非時食(非時而食,心易昏昧。)

  前八名戒,后一名齋。關者,閉也。齋者,齊也。以前八戒,關閉諸惡。以后一齋,令神清志朗,正念昭彰也。不非時食者,謂日過中則不食也。此佛令在家人受出家戒,方便令種出世善根。以在家人既有妻室,不易斷淫欲。各有職業(yè),不易不非時食。故其期止一日一夜,謂從今朝受,至明日天明即滿。欲數(shù)數(shù)持,當日日受。其余諸戒,皆以盡壽為期。唯此一戒,以一日一夜為期。倘能發(fā)菩提心,持得清凈,尚能往生西方,何況生天。若不如法,則成虛名耳。

  受時,當請比丘于佛前說之。若無比丘,則便于佛前自陳受之,無佛對經(jīng)亦可。若有比丘,不肯求授,自陳受者,便為慢法慢僧,其利益隨其心而劣弱矣。無論未受戒,及已受五戒,及菩薩戒者,皆可受,以其屬加行戒故。

  寫經(jīng)脫苦(《法苑珠林》)

  唐龍朔三年,長安劉公信之岳母死。未幾,其妻陳氏亦暴亡,見其母在石門內(nèi),備受苦楚,哀告其女曰:"速為吾寫《法華經(jīng)》一部,庶可免罪。"言訖,石門閉。陳氏隨蘇,向夫具說,夫因請其妹夫趙師子寫經(jīng)。趙以現(xiàn)成寫好《法華經(jīng)》一部,付劉裝潢,蓋此經(jīng)本范姓者出錢所寫,而劉實未知也。未幾,陳氏復夢其母索經(jīng),女言已寫,母泣曰:"吾正為此經(jīng),轉(zhuǎn)受其苦。此經(jīng)乃范氏所修之福,何得攘之以為功?"覺而詢之,范氏果曾出錢二百。于是別寫一部,以用供養(yǎng)云。

 ?。郯矗輷P州有嚴恭者,于陳朝大建初,寫《法華經(jīng)》流通。時有宮亭湖廟神,托夢于商,盡將廟中之財,送之嚴處,作寫經(jīng)用。又一日,嚴入市買紙,尚少三千文。忽見市中一人,持三千文來付之曰:"助君買紙。"言訖不見。隋末,盜賊至江都,相戒勿犯嚴法華里,多所全活。唐末,其家猶寫經(jīng)不已。然則經(jīng)文之當印造,神亦知之矣。

  枕經(jīng)失薦(《感應篇注疏》)

  潁上高天佑,同二生應試江寧,聞雞鳴山守源禪師有道,同往叩之。曰:"二位皆當中,惟高君不能,以誤用《楞嚴經(jīng)》作枕耳。"高愕然,良久細思之,方知篋中有《楞嚴》,臥時未曾請出,遂以篋作枕耳。迨榜發(fā),其言皆驗。

 ?。郯矗莼蛞梢磺袝?,皆當重視,何得獨將佛典推崇?不知文字雖同,而如來之法,普利眾生,一切天龍八部,無不信受奉行,原非泛然書籍可擬。譬諸天朝敕命,不當與文牒同觀也。

  褻慢者如此,則印造者可知。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