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
生命從死亡開始,倒退著走進生活,最后還是返回到原點——死亡。
死亡是生與死的隱形邊界,只有死了,才能真正擁有此生。如果我死了,沒有改變?nèi)魏螙|西,世間的人和事依舊,但是那時我已經(jīng)沒有時間。當我們活著時,生命和身體是同義詞;當我們死亡時,生命和身體是不同的存在。請愛護身體,珍惜生命!
陀思妥耶夫斯基如是說:上帝就是對死亡的恐懼所產(chǎn)生的疼痛。誰能戰(zhàn)勝疼痛和恐懼,他自己就會成為上帝……我一輩子只想一件事;上帝折磨了我一輩子。
生命總是在慣性中讓我們迷失了無常,我們總是誤以為會永遠如此——健康的體魄、快樂的生活、正常的上下班。于是,在這個慣性中,我們度過一日又一日,往前存在著。突然之間,死亡不期而至。我們沒有做好任何準備,于是在恐懼與迷茫中,我們重重倒在椅子上,松開緊握的雙手,這便是死亡。
無論你多么富貴,多么美麗,多么才華橫溢,死都是免不了的。畏懼死,才有宗教;知道死,才會尊重生命;珍視生命,才會把握光陰;把握光陰,才能有更大的成就。
問:最近在看電視劇《心術(shù)》,那里提到了器官移植的問題。在中國,少有人愿意在去世后捐贈器官。一個人離去的同時,可以救下另一個人,其實是大善舉?!煾?,請問這是否和中國人相信佛教,擔心捐贈器官后,來生無法投胎人世有關(guān)?佛教對這個問題如何看?求解。
答:中國人沒有捐贈器官的習慣,這跟中國傳統(tǒng)中人死后靈魂不滅的觀念有關(guān),反而不是佛教的思想。依佛教的思想,應該是鼓勵器官捐贈的。但是,其中有一個要點:愿力能否忍受手術(shù)的痛苦,因為人真正死亡應該比腦死亡還稍久。從技術(shù)上說,加強宣傳教育,規(guī)范手術(shù)操作,應該可以。
問:是否可以理解為器官捐贈不影響來世為人呢?
答:來世的生命形態(tài)取決于自己的生命力量——業(yè)力。器官捐贈涉及觀念問題,首要是救人的愿力,其次是技術(shù)方法問題,如何能讓人,即使是色身也有最大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