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青山下拜李白

風(fēng)景在路上 作者:王唯唯


大青山下拜李白

不知不覺,已是夕陽時分,一抹黛青色的峰影,橫在了車窗的前面。朋友告訴我,那就是大青山。下了車,在朋友的帶領(lǐng)下,我們沿裸露山石的小路走向山頂。一路上,那嵯峨的、溫潤的、團團蔥綠浮涌如浪的峰頭,那微微的山風(fēng),那沁人肺腑的氣息,仰俯天地靈氣之際,眼前完全是夢境一般的世界了。這時,我好像突然明白李白為什么要把這里做為自已最后的歸宿了。

在此之前,我知道李白墓在馬鞍山的采石磯,卻不知道那只是李白的衣冠冢,更不知道當涂縣境內(nèi)的大青山才是李白墓地所在。朋友告訴我,大青山又名謝公山。南朝齊著名詩人、宣城太守謝朓十分鐘愛此地,他曾筑室山南而居,謂之“山水都”,后人稱青山為“謝家青山”。李白一生仰慕謝朓風(fēng)范,同樣眷戀姑孰山水,他多次來當涂,尋幽覽勝,題詩吟詠,留下了50余首詩文。其中《夜泊牛渚懷古》 《望天門山》 《橫江詞》 等,成為千古名作。李白不僅愛讀謝朓的山水詩,并遂有“宅近青山同謝公” 的夙愿。范傳正為了遂李白的遺愿,他同當涂縣令諸葛縱合力將李白墓遷葬于青山西麓。范傳正親自為新墓撰文:“謝家山兮李公墓,異代詩流同此路。”

下得山來,我們走過當代書法大師啟功親筆手書“詩仙圣境” 青石牌坊,步入門樓,沿祠內(nèi)條石鋪就的小路慢慢前行,不時可見石雕、古鼎或硅化木之類的盆景點綴。大殿內(nèi)持槲仰首暢飲或臥榻豪飲的太白,頗現(xiàn)一派仙風(fēng)道骨之神態(tài)。展廳內(nèi)陳列著數(shù)十幅歷代文人大家頌揚李白的傳世墨寶,郭沫若先生題額的太白碑林,鑲嵌著現(xiàn)代著名書法家書寫的李白各個時期經(jīng)典詩文百余方。作者有毛澤東、魯迅、郭沫若、于右任、沈尹默、沙孟海、林散之、楚圖南、啟功、陳立夫、沈鵬等著名書法家。

我們最后來到了李白墓前。李白墓為圓形,直徑約五六米,墓上長滿青草。面對詩仙,心下突然感覺到一種遠和近,雅和俗,清和濁。本想來點感慨什么的,但一想,該有的感慨早在千年前就被詩仙吟誦過了,再說了,有什么也不敢在詩仙面前賣弄呀。天色漸晚,我們沒敢多留,倒是在臨走前,朋友讓我圍李白墓逆時針走上三圈,說是可以沾點詩仙的仙氣。明知不可信,但我還是圍著詩人的墓繞了三圈。

返回的路上,朋友說從1989年起,馬鞍山每年都舉辦國際吟詩節(jié),如今已連續(xù)舉辦17屆。為擴大內(nèi)涵和市民參與程度,從今年開始,馬鞍山國際吟詩節(jié)更名為馬鞍山中國李白詩歌節(jié)。朋友的話一下子讓我突然想到了萬里之遙的法國。在法國,紀念雨果誕辰日這天,每個中小學(xué)都要在第一節(jié)課自選一段雨果的詩歌或小說在課堂上朗讀,老師以及周圍的居民均可參加。另外,在法國的讀書節(jié)、詩歌節(jié)、戲劇節(jié)都將以雨果為主題,整個法國的文化生活都將奏起雨果這支主旋律。我還想到大音樂家馬勒。馬勒晚年最重要的一個作品《大地之歌》,如今已被公認為整個20世紀西方音樂史上一個里程碑式的作品,這個作品就是根據(jù)六首中國的唐詩創(chuàng)作的,其中三首是李白的詩作。由此可見,李白不僅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特別是進入21世紀以后,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具有一種消費性和職業(yè)化的全球特征,這種特征與李白身上那種中國傳統(tǒng)人文情懷似乎漸行漸遠,但實際上李白詩意是具備當代性的。他那與天地精神獨往來的宇宙意識,他親近山水的自然觀,他的想象力,他的酒神精神和浪漫情操,都可以為我們帶來啟示和滋養(yǎng)的。

我們中國有那么多的名人可以緬懷,有那么多的歷史可以紀念,卻少見一種自然的發(fā)自內(nèi)心的欣賞和敬畏,不能不說是個遺憾之事。據(jù)我所知,我們頭上的天空中,有兩顆星星是用中國人的名字命名的,一個是李白,另一個是屈原。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