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太歲頭上能否動土?

神魔國探奇 作者:劉逸生 著


太歲頭上能否動土?

從前人家,不論是建房構(gòu)屋、修墳筑墓,凡要破土動工的,都請風(fēng)水先生先看地點(diǎn)、方位和選定破土動工的日辰,如果擇日不吉,或弄錯方位,會招來災(zāi)禍,輕者家宅不安,重者損及人口,甚至滅門絕戶,是一件非同小可的事。

有個故事說:劉伯溫有一回到蘇州,半夜時,聽見附近有撞木的聲音,問隨從是什么回事。隨從回報說,是人家正在上梁。又問房屋大小?;貓笳f,只是一間幾桁瓦的小房子。劉伯溫嘆道:風(fēng)水先生擇日真有本領(lǐng),此家將來必然大發(fā);可惜是個貧家,發(fā)了以后,主人一定拆屋重建,旺氣一去,又衰落了。后來此家果然年年興旺,數(shù)年之間成為巨富。主人嫌舊屋簡陋狹小,把它拆掉重建,過了不久,此家便衰敗破落,一如劉伯溫之言。

這故事反映舊時擇日的迷信,同時還有擇地和擇方位的迷信。若擇地錯誤,或犯了方位,便是觸犯太歲,極不吉利。所以舊時動土必避太歲。《水滸傳》第二回,史進(jìn)對少華山頭領(lǐng)陳達(dá)喝道:“好大膽,直來太歲頭上動土!”可知太歲是觸動不得的。

太歲是何等神靈,如此厲害?

說來也奇,太歲本不是什么有形有象的神,它乃是古代星歷學(xué)一個名詞。

原來古代中國天文學(xué)家觀天測地時,了解到五大行星中的木星,每十二年運(yùn)行一周,即由天上的某一點(diǎn)起,十二年后又回到原來的一點(diǎn)(現(xiàn)代天文學(xué)觀測精密,已知道木星軌道周期是11.86年,但古人只取其大概,即十二年)。換句話說,木星在天上移動一周天的十二分之一的時候,地球上冬去春來,又是一年重新開始。因此古人把木星稱為歲星。木星運(yùn)行一周就是十二年,即由子、丑、寅、卯、辰、巳、午、未到申、酉、戌、亥,用這個來紀(jì)年,就叫“歲星紀(jì)年法”。但不久人們就發(fā)現(xiàn),木星的運(yùn)行是自西向東的,而所有恒星的出沒都是自東向西,這給歲星紀(jì)年法帶來很大不便。聰明的天文歷法家于是想出一個絕妙的辦法,就是設(shè)想在木星的對面,有個看不見的星,朝著與木星相反的方向在天上運(yùn)行,這樣就同恒星的運(yùn)動一致了。這個看不見的星,就叫“太歲”,又叫“歲陰”。太歲既然十二年一周天,所以每年都要有個不同的名字,以表示它的所在方位,好來紀(jì)年?!稜栄拧め屘臁氛f:“太歲在寅曰攝提格,在卯曰單閼,在辰曰執(zhí)徐,在巳曰大荒落……”這便是太歲在不同方位上的不同名字。

以上是有關(guān)天文歷法的事,原與建屋造墳無關(guān)。但占星卜宅的術(shù)士卻利用了它,變成迷信的玩意。他們硬說太歲是一位神靈,是一種兇煞,人們不能沖犯它,只能避開它。而且煞有介事地說:凡是正對太歲方向,或正背太歲方向,都不吉利。至于什么時日算是正對或背對,卻又年年月月不同,俗人是不懂的,凡是搬家、建宅、嫁娶、筑墳之類,都只好去請教術(shù)士們以求趨吉避兇。

這種迷信起源很古,早于秦代就已出現(xiàn),而且一脈綿延,直到如今,通書、日歷上還寫著忌動土、忌移徙、忌安床、忌修墳等等,信者說有,不信者說無,只好“各取所需”了。

東漢的王充,曾為我們留下一些漢代關(guān)于太歲的資料,他在《論衡·歲難篇》說:

移徙法曰:徙,抵太歲(面向太歲)兇;負(fù)太歲(背對太歲)亦兇。假令太歲在子(按,正北方),天下之人皆不得南北徙(搬家),起宅、嫁娶亦皆避之。

從這段話可以想見,太歲在正北,則正北和正南都兇,但太歲有十二個方位,何時何日在何方位,隨時變動,人們不靠占星家是沒有辦法的。

但是,這只是太歲的一種,還有另外一種太歲,則是有目可睹,更為嚇人。

唐代段成式《酉陽雜俎》續(xù)集《支諾皋中》,記載了一件怪事,據(jù)說萊州即墨(在今山東?。┯型踟S兄弟三人,向來不信什么禁忌。有一年,他們在太歲所在方位掘了一個坑,坑里挖出一個肉團(tuán),還能蠕蠕而動,王豐兄弟大吃一驚,立即用土掩埋。不料肉團(tuán)沒有給埋住,跑出坑外,一夜之間不斷膨大,終于塞滿庭院,王豐一家人也因此暴病而死。

這便是在太歲頭上動土的報應(yīng)。原來太歲不止是個方位的名稱,還真有一種東西叫太歲,而且會不斷膨脹的,豈不可怕!

到底這個“活太歲”是什么回事?我們不妨讀讀下面這條新聞報道:

一個被認(rèn)為是民間傳說中的兇神“太歲”的怪物,最近經(jīng)專家鑒定,被確認(rèn)為世界罕見的白朘菌新種,并正式命名為“太歲菌”。

四月廿四日,甘肅省永登縣連城村三個青年農(nóng)民起土打坯時,從一米多深的地下挖出一個肉乎乎、滑溜溜,上白下黃,直徑十四厘米、高十七厘米、重二點(diǎn)六公斤,外形像個壇子的怪物。聞訊趕來看熱鬧的人中有人說這是傳說中的兇神太歲,要他們趕快重新埋在土里。三個青年卻把它送到了蘭州大學(xué)生物系,讓專家鑒別。

據(jù)有關(guān)專家介紹,這個“太歲菌”長這樣大,起碼要一百多年時間。它的發(fā)現(xiàn)對研究我國西北地區(qū)的地質(zhì)、氣候和生物生長環(huán)境的變遷,都有一定的參考價值。(新華社1986年12月6日記者陳惠明報道)

原來是一種菌類,長在地下的,難怪好像一塊肉團(tuán),當(dāng)然不是什么兇神,也與太歲無關(guān)—你叫它作“太歲菌”,自然也無不可。

除了《酉陽雜俎》,還有別的書也記載過發(fā)現(xiàn)“太歲菌”。

清翟灝《通俗編》引《贊寧傳載略》云:

吳越時人董表儀,欲撤屋掘土,陰陽家言:太歲居此方,不可具工。既而掘深三尺許,得一肉塊,人言即太歲也。董投之河,后亦無禍。

又引《廣異記》云:

晁良貞,性剛不怖鬼神,嘗掘太歲地,見一白物,鞭之?dāng)?shù)百,送通衢,夜使人陰聽之。三更后,車騎甚眾,問太歲:“受此屈辱,何不報之?”太歲曰:“彼正榮盛,無奈之何?!?/p>

這兩段故事合起來讀很有趣。分明是于人無害的菌,有人把它丟到河里,安然無事;有人把它丟在大街上,雖然引起一段神話,也還是安然無事。這也可說是“見怪不怪,其怪自敗”吧!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