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時月色
我對六安瓜片的興趣,其中有種好感,完全因為汪先生。汪先生對六安瓜片的狂熱,像少年人酷愛幻想、好茶酷愛好水一樣。汪先生是茶商,他對我說,他受過刺激,盡管六安瓜片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但一些賣茶人都不知道六安瓜片了,以為地瓜干。于是汪先生決定把一生獻給六安瓜片。他是有福的。我想把一生獻給碧螺春,我根本沒這個福氣。雖然我還不至于把六安瓜片當作地瓜干,但我真正喝它,卻是不久前的事。記得那次喝六安瓜片,趙先生沖泡,朵朵瑞云杯中升起,狀如金蓮花,真似我寫過的“云頭花朵”這四個字,心里就有些結(jié)緣的喜歡。我向趙先生請教六安瓜片,趙先生就把汪先生介紹給我。我與汪先生見過幾次面,宛若信步山中,大樹下喝了一回茶。
六安瓜片,“瓜”,指證外形,形似瓜子(以前六安瓜片就叫“瓜子片”,為了稱呼上的方便,逐漸簡化成“瓜片”);“片”,示意內(nèi)容,以單片為單位(術(shù)語稱作“壯葉”),不帶芽和梗,好像江湖上一位赤手空拳、特立獨行的大俠。
它大概是中國獨一無二的片茶。
趙先生沖泡之前,我欣賞干茶,只見六安瓜片的葉色,這種綠,是什么綠呢?中國的綠茶之綠,都綠得不同,各有講究,我是外行,對六安瓜片的綠,終于說不上來。當時請教趙先生,趙先生也說過,想不到我此刻忘了。但干茶葉片上的白霜,給我美好印象:春夜寒意未消,星星在碧空之中泠然的眼色。
六安瓜片按山勢高低,分內(nèi)山瓜片和外山瓜片兩個產(chǎn)區(qū)(極品六安瓜片只出內(nèi)山),海拔300米以上的為內(nèi)山瓜片,除此都屬外山瓜片。內(nèi)山瓜片產(chǎn)于高崖深谷,陰濕隱蔽,烈日照不到,寒風(fēng)吹不透,云滋霧潤,葉片的肥厚理所當然。由于葉片理所當然的肥厚,茶味也就順理成章的濃重了。而最為獨特的還是制作工藝:拉老火——它一錘定音,形成六安瓜片特殊的色、香、味、形。
經(jīng)過采摘、扳片、炒生鍋、炒熟鍋、拉毛火、拉小火這幾道工序,最后一次烘焙就是俗話所說的“拉老火”,也有說成“打老火”的。拉老火場面壯觀:木炭通紅,火氣盈尺,兩個茶農(nóng)抬著烘籠烘上三五秒鐘,立即抬下,分頭翻茶。抬上抬下,邊烘邊翻,據(jù)說要連續(xù)翻烘八十一次,直至葉片綠中帶霜。想不到白霜是火煉出的。
趙先生沖泡的六安瓜片,湯色質(zhì)樸,我只能用質(zhì)樸加以形容,一臻質(zhì)樸,而香氣自然沉著,而滋味自然高古。
后來再欣賞干茶,我覺得更像舊時月色中的一筆厚實與大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