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自序:給自己找點事做

故鄉(xiāng)在黃昏中 作者:佛劉


自序:給自己找點事做

1985年11月7日,是我難忘的日子,因為這一天我輟學了。十六歲的年齡,剛剛能被別人稱作“花季”,而我卻抱著書包戀戀不舍地走出那座破舊的校園。那天下著大雪,北方的大雪加劇了我對那個冬天的印象。

兩年后,我終于在他鄉(xiāng)有了一份屬于自己的工作—一個變電站的值班電工。

工作是輕松的,現實卻是殘酷的,每天看著身邊那些同齡的孩子們背著書包去上學,我的心在悄悄地流淚。我又拿出嶄新的課本,打算把沒有學習的知識學完。

一個人的學習時光是很難持久的,看過那些課本后,我又想練書法,也想跟別人學點武術,但終因個人的原因而沒有堅持下來。生活一下子陷入了盲目之中。

在一個月光皎潔的夜晚,我跟同事去一個張姓朋友家串門。閑聊中我忽然在他的桌子上看到很多信封,好奇心讓我拿起了那些信封,在寄信人一欄,我看到的都是一些雜志社的名字和地址。我問他從哪里弄到的這么多信封。他沒說話,示意我拿出信封里的東西,里面都是稿件,方格紙,鋼筆字,還有編輯的勾畫和留言。長到十八歲,那時我才知道普通人也是可以寫作投稿的。而在這之前,我對寫作還茫然不知。

給自己找點事做就是那時候定下的目標,盡管寫作不一定能成功,但總比虛度時光對生活有意義。

我開始練筆,當年上學的時候,我對作文是最頭疼的,可是現在卻為了不讓自己閑著而對文學有了一份獵奇之心。

最早接觸的文學雜志是《小說月報》,我不知道怎么會在報亭那么多的期刊中選中了它,直到今天我也沒有放棄對這本雜志的喜歡,可以說它是我的文學啟蒙。

我不斷地練筆,投稿,現在看來那么幼稚的稿件都敢往外投,真是不知天高地厚。好在慢慢地有了一點點的收獲。最早的一篇短文發(fā)表在《河北電力報》上,掙了8元的稿酬。后來,有了網絡之后,我流連于各個文學論壇,對文學的認知開始加深。

在創(chuàng)作的路上,每個人都會遇到自己的“貴人”。那些尊敬的編輯,他們每一次的回信,每一次的修改,每一次的建議和幫助都讓我銘記在心。直到現在,我也承認,自己每一個小小的進步都有他們的心血和汗水。

對于出書,一直是我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但出書又是每個文學愛好者夢寐以求的。好在,我已擁有了兩本屬于自己的書。

去年的某一天,在我們單位的食堂,我忽然和多年不見的張姓朋友相遇。我問他,寫作的夢想實現得怎么樣了?他苦笑著說,沒有時間寫,早就放棄了。他說得平平淡淡,我卻有些惋惜。歲月掩蓋了他當年的書生意氣,留給他的是時光的痕跡:頭發(fā)蓬亂,胡子很長,眼睛里還有一些紅的血絲。我沒有再說下去,既沒說自己在寫作方面已經有了小小的收獲,也沒勸他重操舊業(yè)。其實埋怨兩句也未嘗不可,只是在他滄桑的面孔前再多說什么都顯得多余了。

寫作,是一個人的事情,它需要堅持,需要不停地向前、向前、再向前。

給自己找點事做,既是我的一個借口,也是我對文學的癡迷所在。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