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予的啟示
宰予,也叫宰我,他是孔門弟子,七十二賢人之一。
有一次,他跑去問他的老師:“夫子啊,您老提倡的‘仁’,當然是很有道理的了。但是,假如一位仁德君子,碰上有人告訴他,井里面掉進了一個有仁德的人,他會跟著也跳進去嘛?”其實,沒有一個傻子會這樣做的??磥碓子枋遣皇仲澇煽鬃犹岢摹叭省倍愕浇^對化的程度,才故意提問的??磥?,予這個人的這種行為,拿北京話來說,是個有點“矯情”的主。
孔夫子當然不高興了:“予呀!你這是說的什么話呀?”接著便發(fā)表了《論語·雍也》篇里的“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的議論。翻成現(xiàn)代語言,就是:“君子可以受到欺騙,但不可以受到愚弄,他會趕緊跑過去救人,而不會自己跳到井中,陷在里面出不來的。”細品一下,這番空泛的話,說和不說一樣。因此,圣人的話也好,和那些自以為是圣人,或被捧成圣人的話也好,其中有很多諸如此類的空話,大可不必奉為圭臬。不過,低智商的人例外,只有他們才需要這些空洞的真理,來填補他們的精神世界。
又有一次,這位認死理的宰我,和孔夫子辯論起來:“三年之喪,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為禮,禮必壞;三年不為樂,樂必崩。舊谷既沒,新谷既升,鉆燧改火,棲可已矣?!笨追蜃拥膶W生,很少敢跟老先生抬杠的。但宰予這個人,多少講一點實事求是。認為父母死了以后,服喪三年的時間太長,一年就足夠了。使一個人守在父母的墳上孤哀苫塊,和整個社會生活脫節(jié)三年之久,簡直是沒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