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龍多不治水

李鴻章看球 作者:李國文


龍多不治水

有一個笑話,其實也不是笑話,是從一句諺語延展出來的寓言。

誰都知道這句諺語,一個和尚挑水吃,兩個和尚抬水吃,三個和尚沒水吃。但這三個和尚也不能總沒有水吃,于是他們雇了一個勞動力,從山下的小溪里往山頂?shù)乃略豪锉乘?。這三個和尚坐在山門外,一個和尚分工統(tǒng)計數(shù)量,一個和尚分工檢查質量,另一個和尚負責政治思想。因為山陡路險,背上來的水怎么也不夠飲用,最后,那個勞動力先累死了,跟著,那三個和尚也就渴死了。

這當然很可笑,細想想,又不覺得可笑,現(xiàn)實生活里不乏這樣的事例,奇怪的是人們習以為常,誰也不曾為之笑過或者哪怕哭過。沒有!今天和昨天一樣,昨天和前天又是一樣,而且,不難設想,明天和今天也不會有什么不同,山門外面永遠會坐著三個穿黃袈裟的和尚,和山底下一個永遠在吭哧吭哧地背水的勞動力。

據(jù)報載:“對上海、山東、河南、陜西等地的調查顯示,國有企業(yè)在生產計劃部門的人員比例為百分之一點一,中外合資企業(yè)為百分之五點六,在技術部門國有企業(yè)為百分之二,中外合資企業(yè)為百分之四點一。同時,在質量管理、研究開發(fā)、財務管理、銷售采購等業(yè)務部門中,國有企業(yè)里人員所占比例也均低于合資企業(yè)。但從非業(yè)務部門(包括總務、人事、綜合、秘書及黨務人員等)來看,其人數(shù)比率卻大大超過。非業(yè)務部門人員過多、機構臃腫、人浮于事,其經營管理的效率就難以提高?!?/p>

如果說,藝術創(chuàng)作也是一種勞動;創(chuàng)造出來的精神財富,也是一種產品的話,那么,不言而喻,那些爬格子的人,便是生產力了。那些不停地照看著爬格子的人,生怕他們誤入歧途,總是來不及地指點迷津,給予太溫暖的關懷,給予太親切的箴導的部門和領導,和原來也執(zhí)筆為文,如今也進入了照看爬格子的人的部門和領導行列之中者,便可算是生產關系了。

按照我們都讀過的列昂捷夫的政治經濟學教科書的說法,生產關系應該推動生產力的發(fā)展,而不應該束縛生產力的發(fā)展。那么生產關系過于龐大復雜,必然要人浮于事,而人浮于事的結果,必然要閑著沒事干,沒事干,又不肯修身養(yǎng)性,難保手癢癢得不好受,必然要沒事找事。弄不好,無亂添亂。因此,干活的被領導者,和不干活的領導者,也就必然存在一個合理的比例問題。如同上面的那項調查一樣,指手畫腳的人多了,都穿著黃袈裟,坐在山門外等水喝,大概不是個辦法。

至于怎樣一個比例才算妥當呢?愿有識者幸以教我。

反正有一條,也是一句中國的古老諺語,“龍多不治水”,大概還是有些可供參考的道理的。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