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言
中國傳統(tǒng)文學執(zhí)著的追隨者
潤梅是一位中國古典文學與傳統(tǒng)文化的愛好者,她本科畢業(yè)于三晉大地的山西師范大學文學院,畢業(yè)后一直從事中學語文的教學工作。為了提高自己的學術水平,向更高的臺階邁進,她又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入北京語言大學,攻讀古代文學專業(yè)碩士學位。
我認識潤梅數年了,她一直都非常勤奮低調,不斷踏踏實實地學習和積累。在北京語言大學讀研期間,她不僅及早通過了學校所有規(guī)定的課程,而且抓緊機會,不斷提高自己,積極參加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在課余時間,她經常去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師范大學等著名高校聽課、聽講座,假期還時常去國家圖書館查閱資料,從事相關研究工作。另外,還承擔了北京科技大學留學生的中國文化課程的教學工作。
所以,作為她讀研期間的導師,當我拿到她的《文學研究與創(chuàng)作———大地上的歌吟》這本書的書稿時,并不感到驚訝,而是衷心地為她高興。耕耘數年,終于看到了豐碩的第一批學術與文化成果,我知道她還會繼續(xù)邊讀邊走邊寫,收獲更多的果實和喜悅。
潤梅研究生畢業(yè)論文的選題是王韜的神怪小說。為此,她閱讀了大量的研究著作和學術論文,不停思考,不斷修正,有了自己的獨到之見。記得在學位論文答辯時,委員們對此文作出了很高的評價。
在近代史上,王韜是一個極富有傳奇色彩和歷史意義的人物,目前,對他的研究大都集中在他的政治思想、教育思想、外交思想等方面,而對他的文學創(chuàng)作研究則相對較少,還有許多的空白需要填補。對王韜的神怪小說研究則更少,此選題很新鮮、很有意義。本文思路也很寬泛,以王韜神怪小說為研究對象,通過對其文本的深入分析,結合王韜的其它作品和前賢與時人對他的研究成果,綜合運用大量知識找出問題,對王韜神怪小說對后世的影響,及其在小說史上的地位作了細致、深層的研究。
很可惜,她在進行最艱苦的論文寫作時,我正在海外學習,只能通過郵件和她保持聯(lián)系。每次看到她的修改,總是欣慰于她的認真和勤奮。
畢業(yè)后,她一直默默用功,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思考更多新問題,在專業(yè)上有了新的收獲。這些都在她的古典文學學術論文部分有所體現(xiàn)。
在專心教學,潛心做研究之外,潤梅還保持著敏銳的觀察力,和飽滿的生活熱情。她這些年在出差、訪友、旅行的途中,對于生活,對于文化景觀,對于人生,都有所感悟,發(fā)之于心,書之于文,質樸真誠,令人感動。
在她畢業(yè)之后,聽說除了在家鄉(xiāng)從事中學語文的教學工作之外,還曾在江西南昌的百花洲文藝出版社擔任文學編輯,以及在山西工商學院任《大學語文》課程的教師。這些工作經歷,都與本書的寫作有著密切的關聯(lián)。
古人常講“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對于知識的熱愛和對于生活的熱愛是一致的,在書本中體會到的世界,也最終要回到實際的人生中。通過她的考察游記,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文字,可追尋她走遍祖國大江南北的辛勤足跡。
另外,她還通過散文、小說等文學作品來思考與研究中國傳統(tǒng)文化,諸如《山海關游記》《尋覓失落的匈奴文明———統(tǒng)萬城》《拜謁草原之子》等游記,都寫得雋永精致。潤梅這樣邊讀邊走邊寫的生活方式,也正是她生命的一種美好的綻放形式。
潤梅出生于山西呂梁的一個小山村,從偏遠山村一直走到臨汾、太原與首都北京,其中的執(zhí)著和努力讓人感嘆。希望她以后能更加勤奮,努力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學術水平,成為中國古典文學與傳統(tǒng)文化方面的學者、專家,及優(yōu)秀的女作家。
此本學術專著是重要的文化平臺,期待她內涵更深厚的新著!
是為序。
成敏
2015 年 12 月 20 日于北京語言大學
序文作者系北京語言大學教授、碩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