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在西湖出家的經(jīng)過

李叔同散文精品 作者:李叔同


【第一輯】

我在西湖出家的經(jīng)過

杭州這個地方實堪稱為佛地,因為寺廟之多約有兩千余所,可想見杭州佛法之盛了!

最近《越風》社要出關(guān)于《西湖》的增刊,由黃居士來函,要我做一篇《西湖與佛教之因緣》。我覺得這個題目的范圍太廣泛了,而且又無參考書在手,于短期間內(nèi)是不能做成的;所以,現(xiàn)在就將我從前在西湖居住時,把那些值得追味的幾件事情來說一說,也算是紀念我出家的經(jīng)過。

我第一次到杭州是光緒二十八年(1902)七月(按:本篇所記的年月皆依舊歷)。在杭州住了約一個月光景,但是并沒有到寺院里去過。只記得有一次到涌金門外去吃過一回茶,同時也就把西湖的風景稍微看了一下。

第二次到杭州是民國元年的七月。這回到杭州倒住得很久,一直住了近十年,可以說是很久的了。我的住處在錢塘門內(nèi),離西湖很近,只兩里路光景。在錢塘門外,靠西湖邊有一所小茶館名景春園。我常常一個人出門,獨自到景春園的樓上去吃茶。

民國初年,西湖的情形完全與現(xiàn)在兩樣——那時候還有城墻及很多柳樹,都是很好看的。除了春秋兩季的香會之外,西湖邊的人總是很少;而錢塘門外更是冷靜了。

在景春園樓下,有許多的茶客,都是那些搖船抬轎的勞動者居多;而在樓上吃茶的就只有我一個人了。所以,我常常一個人在上面吃茶,同時還憑欄看著西湖的風景。

在茶館的附近,就是那有名的大寺院——昭慶寺了。我吃茶之后,也常常順便到那里去看一看。

民國二年夏天,我曾在西湖的廣化寺里住了好幾天。但是住的地方卻不在出家人的范圍之內(nèi),是在該寺的旁邊,有一所叫作痘神祠的樓上。

痘神祠是廣化寺專門為著要給那些在家的客人住的。我住在里面的時候,有時也曾到出家人所住的地方去看看,心里卻感覺很有意思呢!

記得那時我亦常常坐船到湖心亭去吃茶。

曾有一次,學校里有一位名人來演講,我和夏丏尊居士卻出門躲避,到湖心亭上去吃茶呢!當時夏丏尊對我說:“像我們這種人,出家做和尚倒是很好的。”我聽到這句話,就覺得很有意思。這可以說是我后來出家的一個遠因了。

到了民國五年的夏天,我因為看到日本雜志中有說及關(guān)于斷食可以治療各種疾病,當時我就起了一種好奇心,想來斷食一下。因為我那時患有神經(jīng)衰弱癥,若實行斷食后,或者可以痊愈亦未可知。要行斷食時,須于寒冷的季候方宜。所以,我便預(yù)定十一月來作斷食的時間。

至于斷食的地點須先考慮一下,似覺總要有個很幽靜的地方才好。當時我就和西泠印社的葉品三君來商量,結(jié)果他說在西湖附近的虎跑寺可作為斷食的地點。我就問他:“既要到虎跑寺去,總要有人來介紹才對。究竟要請誰呢?”他說:“有一位丁輔之是虎跑的大護法,可以請他去說一說。”于是他便寫信請丁輔之代為介紹了。

因為從前的虎跑不像現(xiàn)在這樣熱鬧,而是游客很少,且十分冷靜的地方啊。若用來作為我斷食的地點,可以說是最相宜的了。

到了十一月,我還不曾親自到過。于是我便托人到虎跑寺那邊去走一趟,看看在哪一間房里住好?;貋砗螅f在方丈樓下的地方倒很幽靜的。因為那邊的房子很多,且平常時候都是關(guān)著,客人是不能走進去的;而在方丈樓上,則只有一位出家人住著,此外并沒有什么人居住。

等到十一月底,我到了虎跑寺,就住在方丈樓下的那間屋子里。我住進去以后,??匆娨晃怀黾胰嗽谖业拇扒敖?jīng)過(即是住在樓上的那一位)。我看到他卻十分的歡喜呢!因此,就時常和他談話;同時,他也拿佛經(jīng)來給我看。

我以前從五歲時,即時常和出家人見面,時??匆姵黾胰说轿业募依锬罱?jīng)及拜懺。于十二三歲時,也曾學了放焰口??墒遣]有和有道德的出家人住在一起,同時,也不知道寺院中的內(nèi)容是怎樣的,以及出家人的生活又是如何。

這回到虎跑去住,看到他們那種生活,卻很歡喜而且羨慕起來了。

我雖然只住了半個多月,但心里卻十分地愉快,而且對于他們所吃的菜蔬,更是歡喜吃。及回到學校以后,我就請用人依照他們那樣的菜煮來吃。

這一次我到虎跑寺去斷食,可以說是我出家的近因了。到了民國六年的下半年,我就發(fā)心吃素了。

在冬天的時候,即請了許多的經(jīng),如《普賢行愿品》《楞嚴經(jīng)》及《大乘起信論》等很多的佛經(jīng)。自己的房里,也供起佛像來,如地藏菩薩、觀世音菩薩等的像。于是亦天天燒香了。

到了這一年放年假的時候,我并沒有回家去,而到虎跑寺里面去過年。我仍住在方丈樓下。那個時候,則更感覺得有興味了,于是就發(fā)心出家。同時就想拜那位住在方丈樓上的出家人做師父。

他的名字是弘詳師。可是他不肯我去拜他,而介紹我拜他的師父。他的師父是在松木場護國寺里居住。于是他就請他的師父回到虎跑寺來,而我也就于民國七年正月十五日受三皈依了。

我打算于此年的暑假入山。預(yù)先在寺里住了一年后再實行出家的。當這個時候,我就做了一件海青,及學習兩堂功課。

二月初五日那天,是我母親的忌日,于是我就先于兩天前到虎跑去,誦了三天的《地藏經(jīng)》,為我的母親回向。

到了五月底,我就提前先考試??荚囍?,即到虎跑寺入山了。到了寺中一日以后,即穿出家人的衣裳,而預(yù)備轉(zhuǎn)年再剃度。

及至七月初,夏丏尊居士來。他看到我穿出家人的衣裳但還未出家,他就對我說:“既住在寺里面,并且穿了出家人的衣裳,而不出家,那是沒有什么意思的。所以還是趕緊剃度好!”

我本來是想轉(zhuǎn)年再出家的,但是承他的勸,于是就趕緊出家了。七月十三日那一天,相傳是大勢至菩薩的圣誕,所以就在那天落發(fā)。

落發(fā)以后仍須受戒的,于是由林同莊君介紹,到靈隱寺去受戒了。

靈隱寺是杭州規(guī)模最大的寺院,我一向是很歡喜的。我出家以后,曾到各處的大寺院看過,但是總沒有像靈隱寺那么好!

八月底,我就到靈隱寺去,寺中的方丈和尚很客氣,叫我住在客堂后面蕓香閣的樓上。當時是由慧明法師做大師父的。有一天,我在客堂里遇到這位法師了。他看到我時就說:“既系來受戒的,為什么不進戒堂呢?雖然你在家的時候是讀書人,但是讀書人就能這樣地隨便嗎?就是在家時是一個皇帝,我也是一樣看待的!”那時方丈和尚仍是要我住在客堂樓上,而于戒堂里有了緊要的佛事時,方去參加一兩回的。

那時候,我雖然不能和慧明法師時常見面,但是看到他那樣的忠厚篤實,卻是令我佩服不已的!

受戒以后,我就住在虎跑寺內(nèi)。到了十二月,即搬到玉泉寺去住。此后即常常到別處去,沒有久住在西湖了。

改過實驗談

癸酉正月在廈門妙釋寺講

今值舊歷新年,請觀廈門全市之中,新氣象充滿,門戶貼新春聯(lián),人多著新衣,口言恭賀新喜、新年大吉等。我等素信佛法之人,當此萬象更新時,亦應(yīng)一新乃可。我等所謂新者何,亦如常人貼新春聯(lián)、著新衣等以為新乎?曰:不然。我等所謂新者,乃是改過自新也。但“改過自新”四字范圍太廣,若欲演講,不知從何說起。今且就余五十年來修省改過所實驗者,略舉數(shù)端為諸君言之。

余于講說之前,有須預(yù)陳者,即是以下所引諸書,雖多出于儒書,而實合于佛法。因談玄說妙修證次第,自以佛書最為詳盡。而我等初學之人,持躬敦品、處事接物等法,雖佛書中亦有說者,但儒書所說,尤為明白詳盡適于初學。故今多引之,以為吾等學佛法者之一助焉。以下分為總論別示二門。

總論者即是說明改過之次第:

1.學

須先多讀佛書儒書,詳知善惡之區(qū)別及改過遷善之法。倘因佛儒諸書浩如煙海,無力遍讀,而亦難于了解者,可以先讀《格言聯(lián)璧》一部。余自兒時,即讀此書。歸信佛法以后,亦常常翻閱,甚覺其親切而有味也。此書佛學書局有排印本甚精。

2.省

既已學矣,即須常常自己省察,所有一言一動,為善歟,為惡歟?若為惡者,即當痛改。除時時注意改過之外,又于每日臨睡時,再將一日所行之事,詳細思之。能每日寫錄日記,尤善。

3.改

省察以后,若知是過,即力改之。諸君應(yīng)知改過之事,乃是十分光明磊落,足以表示偉大之人格。故子貢云:“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庇止湃嗽疲骸斑^而能知,可以謂明。知而能改,可以即圣。”諸君可不勉乎!

別示者,即是分別說明余五十年來改過遷善之事。但其事甚多,不可勝舉。今且舉十條為常人所不甚注意者,先與諸君言之。《華嚴經(jīng)》中皆用十之數(shù)目,乃是用十以表示無盡之意。今余說改過之事,僅舉十條,亦爾;正以示余之過失甚多,實無盡也。此次講說時間甚短,每條之中僅略明大意,未能詳言,若欲知者,且俟他日面談耳。

1.虛心

常人不解善惡,不畏因果,決不承認自己有過,更何論改?但古圣賢則不然。今舉數(shù)例:孔子曰:“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庇衷唬骸奥劻x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蘧伯玉為當時之賢人,彼使人于孔子??鬃优c之坐而問焉,曰:“夫子何為?”對曰:“夫子欲寡其過而未能也。”圣賢尚如此虛心,我等可以貢高自滿乎!

2.慎獨

吾等凡有所作所為,起念動心,佛菩薩乃至諸鬼神等,無不盡知盡見。若時時作如是想,自不敢胡作非為。曾子曰:“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其嚴乎!”又引詩云:“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贝藬?shù)語為余所常常憶念不忘者也。

3.寬厚

造物所忌,曰刻曰巧。圣賢處事,惟寬惟厚。古訓甚多,今不詳錄。

4.吃虧

古人云:“我不識何等為君子,但看每事肯吃虧的便是。我不識何等為小人,但看每事好便宜的便是?!惫艜r有賢人某臨終,子孫請遺訓,賢人曰:“無他言,爾等只要學吃虧?!?/p>

5.寡言

此事最為緊要??鬃釉疲骸榜啿患吧??!笨晌吩?!古訓甚多,今不詳錄。

6.不說人過

古人云:“時時檢點自己且不暇,豈有功夫檢點他人。”孔子亦云:“躬自厚而薄責于人。”以上數(shù)語,余常不敢忘。

7.不文己過

子夏曰:“小人之過也必文?!蔽冶婍氈倪^乃是最可恥之事。

8.不覆己過

我等倘有得罪他人之處,即須發(fā)大慚愧,生大恐懼。發(fā)露陳謝,懺悔前愆。萬不可顧惜體面,隱忍不言,自誑自欺。

9.聞謗不辯

古人云:“何以息謗?曰:無辯?!庇衷疲骸俺缘眯√?,則不至于吃大虧?!庇嗳陙韺掖谓?jīng)驗,深信此數(shù)語真實不虛。

10.不嗔

嗔習最不易除。古賢云:“二十年治一怒字,尚未消磨得盡?!钡业纫嗖豢刹槐M力對治也?!度A嚴經(jīng)》云:“一念嗔心,能開百萬障門?!笨刹晃吩眨?/p>

因限于時間,以上所言者殊略,但亦可知改過之大意。最后,余尚有數(shù)言,愿為諸君陳者:改過之事,言之似易,行之甚難。故有屢改而屢犯,自己未能強作主宰者,實由無始宿業(yè)所致也。務(wù)請諸君更須常常持誦阿彌陀佛名號,觀世音地藏諸大菩薩名號,至誠至敬,懇切懺悔無始宿業(yè),冥冥中自有不可思議之感應(yīng)。承佛菩薩慈力加被,業(yè)消智朗,則改過自新之事,庶幾可以圓滿成就,現(xiàn)生優(yōu)入圣賢之域,命終往生極樂之邦,此可為諸君預(yù)賀者也。

常人于新年時,彼此晤面,皆云恭喜,所以賀其將得名利。余此次于新年時,與諸君晤面,亦云恭喜,所以賀諸君將能真實改過,不久將為賢為圣;不久決定往生極樂,速成佛道,分身十方,普能利益一切眾生耳。

律學要略

乙亥十一月在泉州承天寺律儀法會講 萬泉記

我出家以來,在江浙一帶并不敢隨便講經(jīng)或講律,更不敢赴什么傳戒的道場,其緣故是因個人感覺著學力不足。三年來在閩南雖曾講過些東西,自心總覺非常慚愧的。這次本寺諸位長者再三地喚我來參加戒期勝會,情不可卻,故今天來與諸位談?wù)?,但因時間匆促,未能預(yù)備,參考書又缺少,兼以個人精神衰弱,擬在此共講三天。今天先專為求授比丘戒者講些律宗歷史,他人旁聽,雖不能解,亦是種植善根之事。

為比丘者應(yīng)先了知戒律傳入此土之因緣,及此土古今律宗盛衰之大概。由東漢至曹魏之初,僧人無歸戒之舉,惟剃發(fā)而已。魏嘉平年中,天竺僧人法時到中土,乃立羯磨受法,是為戒律之始。當是時可算是真實傳授比丘戒的開始,漸漸達至繁盛時期。

大部之廣律,最初傳來的是《十誦律》,翻譯斯部律者,系姚秦時的鳩摩羅什法師,廬山凈宗初祖遠公法師亦竭力勸請贊揚。六朝時此律最盛于南方。其次翻譯的是《四分律》,時期和《十誦律》相去不遠,但遲至隋朝乃有人弘揚提倡,至唐初乃大盛。第三部是《僧律》,東晉時翻譯的,六朝時北方稍有弘揚者。劉宋時繼《僧律》后,有《五分律》,翻譯斯律之人,即是譯六十卷《華嚴經(jīng)》者,文精而簡,道宣律師甚贊,可惜罕有人弘揚。至其后有《有部律》,乃唐武則天時義凈法師的譯著,即是西藏一帶最通行的律。當初義凈法師在印度有二十余年的歷史,博學強記,貫通律學精微,非至印度之其他僧人所能及,實空前絕后的中國大律師。義凈回國,翻譯終畢,他年亦老了,不久即圓寂,以后無有人弘揚,可惜!可惜!此外諸部律論甚多,不遑枚舉。

關(guān)于《有部律》,我個人起初見之甚喜,研究多年;以后因朋友勸告即改研《南山律》,其原因是《南山律》依《四分律》而成,又稍有變化,能適合吾國僧眾之根器故。現(xiàn)在我即專就《四分律》之歷史大略說些。

唐代是《四分律》最盛時期,以前所弘揚的是《十誦律》,《四分律》少人弘揚;至唐初《四分律》學者乃盛,共有三大派:一《相部律》,依法礪律師為主;二《南山律》,以道宣律師為主;三《東塔律》,依懷素律師為主。法礪律師在道宣之前,道宣曾就學于他。懷素律師在道宣之后,亦曾親近法礪道宣二律師。斯律雖有三大派之分,最盛行于世的可算《南山律》了。南山律師著作浩如煙海,其中《行事鈔》最負盛名,是時任何宗派之學者皆須研行事鈔;自唐至宋,解者六十余家,惟靈芝元照律師最勝,元照律師尚有許多其他經(jīng)律的注釋。元照后,律學漸漸趨于消沉,罕有人發(fā)心弘揚。

南宋后禪宗益盛,律學更無人過問,所有唐宋諸家的律學撰述數(shù)千卷悉皆散失;迨至清初,惟存《南山隨機羯磨》一卷,如是觀之,大足令人興嘆不已!明末清初有益、見月諸大師等欲重興律宗,但最可憾者,是唐宋古書不得見。當時蕅益大師著述有《毗尼事義集要》,初講時人數(shù)已不多,以后更少;結(jié)果成績頹然。見月律師弘律頗有成績,撰述甚多,有解《隨機羯磨》者,毗尼作持,與南山頗有不同之處,因不得見南山著作故!此外尚有最負盛名的《傳戒正范》一部,從明末至今,傳戒之書獨此一部,傳戒尚存之一線曙光,惟賴此書;雖與南山之作未能盡合,然其功甚大,不可輕視;但近代受戒儀軌,又依此稍有增減,亦不是見月律師傳戒正范之本來面目了。

南宋至清七百余年,關(guān)于唐宋諸家律學撰述,可謂無存;清光緒末年乃自日本請還唐宋諸家律書之一部分,近十余年間,在天津已刊者數(shù)百卷。此外續(xù)藏經(jīng)中所收尚未另刊者,猶有數(shù)百卷。

今后倘有人發(fā)心專力研習弘揚,可以恢復(fù)唐代之古風,凡益、見月等所欲求見者今悉俱在;我們生此時候,實比蕅益、見月諸大師幸福多多。

但學律非是容易的事情,我雖然學律近二十年,僅可謂為學律之預(yù)備,窺見了少許之門徑;再預(yù)備數(shù)年,乃可著手研究,以后至少須研究二十年,乃可稍有成績。奈我現(xiàn)在老了,恐不能久住世間,很盼望你們有人能發(fā)心專學戒律,繼我所未竟之志,則至善矣。

我們應(yīng)知道:現(xiàn)在所流通之傳戒正范,非是完美之書,何況更隨便增減,所以必須今后恢復(fù)古法乃可;此皆你們的責任,我甚希望大家共同勉勵進行!

今天續(xù)講三皈、五戒、乃至菩薩戒之要略。

三皈、五戒、八戒、沙彌沙彌尼戒、式叉摩那戒、比丘比丘尼戒、菩薩戒等,就普通說,菩薩戒為大乘,余皆小乘,但亦未必盡然,應(yīng)依受者發(fā)心如何而定。我近來研究南山律,內(nèi)中有云:“無論受何戒法,皆要先發(fā)大乘心?!庇纱丝磥?,哪有一種戒法專名為小乘的呢!再就受戒方法論,如:三皈、五戒、沙彌沙彌尼戒,皆用三皈依受;至于比丘比丘尼戒、菩薩戒,則須依羯磨文受;又如式叉摩那,則是作羯磨與學戒法,不是另外得戒,與上不同。再依在家出家分之:就普通說,在家如三皈、五戒、八戒等,出家如沙彌比丘等,實而言之,三皈、五戒、八戒,皆通在家出家。諸位聽著這話,或當懷疑,今我以例證之,如:明靈峰蕅益大師,他初亦受比丘戒,后但退作三皈人,如是言之,只有三皈亦可算出家人。

又若單五戒亦可算出家人,因剃發(fā)以后,必先受五戒,后再受沙彌戒,未受沙彌戒前,止是五戒之出家人。故五戒通于在家出家,有在家優(yōu)婆塞、出家優(yōu)婆塞之別;例如:明蕅益大師之大弟子成時、性旦二師,皆自稱為出家優(yōu)婆塞。成時大師為編輯《凈土十要》及《靈峰宗論》者,性旦大師為記錄彌陀要解者,皆是明末的高僧。

八戒何為亦通在家出家?《藥師經(jīng)》中說:比丘亦可受八戒,比丘再受八戒為欲增上功德故。這樣看起來,八戒亦通于僧俗。

以上略判竟,以下一一分別說之。

三皈:不屬于戒,僅名三皈。三皈者: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未受以前必須要了解三皈道理,并非糊里糊涂地盲從瞎說,如這樣子皆不得三皈。

所謂三寶有四種之別,一理體三寶,二化相三寶,三住持三寶,四一體三寶。盡講起來很深奧復(fù)雜,現(xiàn)在且專就住持三寶來說。三寶意義是什么?佛,法,僧。所謂佛即形像,如:釋迦佛像、藥師佛像、彌陀佛像等;法即佛所說之經(jīng),如:《法華經(jīng)》《楞嚴經(jīng)》等,皆佛金口所流露出來之法;僧即出家剃發(fā)受戒有威儀之人。以上所說佛、法、僧道理,可謂最淺近,諸位諒皆能明了吧。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