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君道二則

未名湖畔好讀書:北大中華經(jīng)典名篇誦讀文本 作者:楊虎


君道二則

(唐)吳兢

○ 貞觀[1]初,太宗謂侍臣曰:“為君之道,必須先存百姓。若損百姓以奉其身,猶割股以啖(dàn)腹[2],腹飽而身斃。若安天下,必須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理[3]而下亂者。朕每思傷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禍。若耽嗜滋味,玩悅聲色,所欲既多,所損亦大,既妨政事,又?jǐn)_生人[4]。且復(fù)出一非理之言,萬姓為之解體,怨[5](dú)既作,離叛亦興。朕每思此,不敢縱逸?!敝G議大夫[6]魏徵[7]對曰:“古者圣哲之主,皆亦近取諸身,故能遠(yuǎn)體諸物。昔楚聘詹何[8],問其理國之要,詹何對以修身之術(shù)。楚王又問理國何如,詹何曰:‘未聞身理而國亂者?!菹滤?,實同古義?!?/p>

○ 貞觀十年,太宗謂侍臣曰:“帝王之業(yè),草創(chuàng)與守成孰難?”尚書左仆射[9](yè)房玄齡[10]對曰:“天地草昧[11],群雄競起,攻破乃降,戰(zhàn)勝乃克。由此言之,草創(chuàng)為難。”魏徵對曰:“帝王之起,必承衰亂,覆彼昏狡[12],百姓樂推,四海歸命,天授人與,乃不為難。然既得之后,志趣驕逸,百姓欲靜,而徭役不休,百姓凋殘,而侈務(wù)不息,國之衰弊,恒由此起。以斯而言,守成則難?!碧谠唬骸靶g昔從我定天下,備嘗艱苦,出萬死而遇一生,所以見草創(chuàng)之難也。魏徵與我安天下,慮生驕逸之端,必踐危亡之地,所以見守成之難也。今草創(chuàng)之難,既已往矣,守成之難者,當(dāng)思與公等慎之?!?/p>

【淺解】

本文選自《貞觀政要》。作者吳兢(670—749年),汴州浚儀(今河南開封)人,唐代著名史學(xué)家。與劉知幾齊名,在史館任職30余年,以敘事簡練、奮筆直書見稱,《貞觀政要》是其代表作。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賢明有為之君,在位23年,在房玄齡、杜如晦、魏徵等賢臣的輔佐下,實現(xiàn)了天下大治,其時政治清明、經(jīng)濟繁榮、社會穩(wěn)定,史稱“貞觀之治”。唐太宗的治國理政之道也就成為歷代政治家推崇、效法的楷模。吳兢編修《貞觀政要》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歌頌“貞觀之治”,總結(jié)唐太宗時代的政治得失,為后來的君主提供借鑒。全書共10卷40篇,分類輯纂了唐太宗與群臣之間的問答,以及唐太宗的詔書、眾臣的諫議奏疏,內(nèi)容十分廣泛,比較詳細(xì)地展示了這一歷史時期“君明臣良”的良法美政和歷史經(jīng)驗。全書雖偶有紕漏,但整體來看,主題明確,體例得當(dāng),敘事詳贍,文字明暢,受到歷代統(tǒng)治者的的重視?!端膸烊珪偰刻嵋吩u價說:“此書蓋出其(按:指吳兢)耄年之筆,故不能盡免滲漏。然太宗為一代令辟,其良法善政,嘉言微行,臚具是編,洵足以資法鑒。前代經(jīng)筵進講,每多及之。故《中興書目》稱歷代寶傳,至今無闕?!?/p>

本文所選的兩段文字,均出自《貞觀政要》的首篇《論君道》,都是在探討為君之道。第一段中,唐太宗提出“為君之道,必須先存百姓”“若安天下,必須先正其身”,這種君與民互為依附的愛民思想、治國先修其身的理政觀念,以及“寡嗜欲,謹(jǐn)言語”的謙謹(jǐn)態(tài)度,對于君臨天下者而言,均是萬世不變的重要法則。第二段討論的是草創(chuàng)與守成,即得天下和治天下的問題。一般而言,草創(chuàng)雖然艱難,但經(jīng)歷的時間較短;守成看似容易,但面臨的考驗更多,稍有不慎,便會由盛轉(zhuǎn)衰。因此,得天下不易,治天下更難。治天下的重點仍然是統(tǒng)治者要正自身,以上率下,確保政治清明,百姓生活安定,否則又將面臨國家衰敗的困境。這樣的認(rèn)識在今天仍未過時。1949年3月,在全國革命勝利之前,毛澤東同志就在中國共產(chǎn)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高屋建瓴、語重心長地指出,“因為勝利,黨內(nèi)的驕傲情緒,以功臣自居的情緒,停頓起來不求進步的情緒,貪圖享樂不愿再過艱苦生活的情緒,可能生長。因為勝利,人民感謝我們,資產(chǎn)階級也會出來捧場。敵人的武力是不能征服我們的,這點已經(jīng)得到證明了。資產(chǎn)階級的捧場則可能征服我們隊伍中的意志薄弱者??赡苡羞@樣一些共產(chǎn)黨人,他們是不曾被拿槍的敵人征服過的,他們在這些敵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稱號;但是經(jīng)不起人們用糖衣裹著的炮彈的攻擊,他們在糖彈面前要打敗仗。我們必須預(yù)防這種情況。”[13]而預(yù)防的辦法,就是永遠(yuǎn)堅持兩個務(wù)必:“務(wù)必使同志們繼續(xù)地保持謙虛、謹(jǐn)慎、不驕、不躁的作風(fēng),務(wù)必使同志們繼續(xù)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fēng)。”[14]

[1] 貞觀:唐太宗李世民的年號,從公元627年到649年,共23年。唐太宗繼位以后,勵精圖治,取得了天下大治的局面,為后來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chǔ),史學(xué)家將這一時期稱為“貞觀之治”。

[2] 啖腹:讓肚子吃飽。啖:讓……吃。

[3] 理:治。文中都用“理”字,是為了避唐高宗李治的名諱。

[4] 生人:生民。此處用“人”字,是為了避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諱。

[5] :怨恨,誹謗。

[6] 諫議大夫:官名。秦代置諫議大夫之官,無定員,專掌議論。漢武帝元狩五年置諫大夫。東漢改稱諫議大夫,魏晉時稱散騎常侍,隋唐仍置諫議大夫,有左、右諫議大夫,主掌諫諍議論。魏徵任諫議大夫時,“凡二百余奏,無不剴切”。

[7] 魏徵:(580—643年),字玄成,祖籍巨鹿下曲陽(今河北晉州),歷任諫議大夫、秘書監(jiān)、侍中等,封鄭國公,世稱魏鄭公,謚號“文貞”,唐太宗時期著名政治家、文學(xué)家、史學(xué)家,以敢于直言納諫著稱于世。

[8] 詹何:戰(zhàn)國時期楚國道家學(xué)派的學(xué)者?!读凶印ふf符第八》載:楚莊王問詹何曰:“治國奈何?”詹何對曰:“臣明于治身而不明于治國也?!背f王曰:“寡人得奉宗廟社稷,愿學(xué)所以守之。”詹何對曰:“臣未嘗聞身治而國亂者也,又未嘗聞身亂而國治者也。故本在身,不敢對以末?!背踉唬骸吧啤!?/p>

[9] 尚書左仆射:官名。秦始置,漢因之。漢成帝建始四年,初置尚書五人,一人為仆射,位僅次尚書令,職權(quán)漸重。漢獻帝建安四年,置左右仆射。唐時左右仆射為宰相之職,掌統(tǒng)理六官。

[10] 房玄齡:(579—648年),名喬,字玄齡,以字行于世,齊州臨淄(今山東淄博東北)人。唐初著名政治家。他是李世民的得力謀士之一,李世民即位后,歷任中書令、尚書左仆射、司空等職,封梁國公。逝后追贈太尉,謚號“文昭”。唐太宗時期,房玄齡與杜如晦同為宰相,房善于謀劃,而杜處事果斷,因此人稱“房謀杜斷”。后世以他和杜如晦為良相的典范,合稱“房杜”。

[11] 草昧:蒙昧雜亂,晦冥不清。

[12] 覆彼昏狡:消滅昏庸狡猾之人。覆:消滅。

[13] 《毛澤東選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38頁。

[14] 同上。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