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暴風雨
二〇〇〇年五月十四日,
埃爾祖魯姆與多烏巴亞澤特之間,零公里。
大巴司機不解:
“你要在這里下車?這是大草原,什么都沒有。我們一刻鐘后就到多烏巴亞澤特了……”
“對,我想在這里下車,我要徒步?!?/p>
我沒有時間也沒有足夠的土耳其語詞匯向他解釋,我無論如何要從這里開始一場即便是三千公里的徒步旅行……這確實令人詫異。困惑的司機轉向售票員,他們交談了幾句,我猜想大概是說:把乘客放在荒郊野嶺這合法嗎?這歐洲佬腦子是不是有問題?
我們是一大早離開埃爾祖魯姆的。在坐上這輛長途巴士前,我先從巴黎出發(fā),轉了三趟飛機:巴黎—伊斯坦布爾,伊斯坦布爾—安卡拉,最后安卡拉—埃爾祖魯姆。我把自己舒服地綁在飛機座位上,從高處俯瞰去年[3]我穿越過的風景、城市、鄉(xiāng)村在機翼下一一滑過。就是在這里,在這片被七月驕陽燒烤的荒涼之地,我一頭栽倒在草地上,被腹瀉擊垮?,F在我準備從同一地點,一米不差地重新出發(fā),走完上一段本該完成的旅途,抵達伊朗德黑蘭。從德黑蘭,我將踏上前往撒馬爾罕的征途。撒馬爾罕,那個有著藍寶石穹頂的城市,那個自我童年起就向往的城市,它將是我打算用四年時間獨自走完的絲綢之路的中間點。我堅持要在被疾病擊倒的確切位置,重新開始被中斷的征途。這么做未免有點吹毛求疵,然唯如此,我才問心無愧。我制定了一個非常明確的計劃,我不愿因一小點過失或別人的建議而令其失色和改變。我不愿錯過去中國西安路上的每一寸距離,即便被視作極端分子或神經病,我也無所謂!這就是我為何一定要司機停車。他以為弄明白了:
“你要上廁所,是嗎?”
“不,我要下車,步行?!?/p>
他的表情和看向售票員的眼神顯然在說:“瘋子,我們遇到了一個瘋子?!彼K于剎車,我背著十五公斤重的背包,腳蹬大頭皮鞋,盡可能敏捷地跳下車。面對這種不可理喻的行為,司機錯愕又無奈地重新啟動大巴遠去。
對于十個月前發(fā)生在這里的事,我可沒心情懷舊。長途巴士還未開出我的視線,我還沒來得及掏出背包里的雨衣,一場雨夾雪伴隨狂風劈頭蓋臉襲來,大地一片昏暗,一開場就是一個下馬威。我見幾個小牧童蜷縮在一塊塑料布下,躲在擠作一團抵御狂風和寒冷的一群黑綿羊身邊。片片未融的雪花像是為黑羊穿上了白衫,這是我小時候最喜歡看的場景。我的雨披也難擋風雨,很快我就從里濕到外,成了落湯雞。甚至連可怕的土耳其康加犬也趴在地上等待暴風雨過去,這對我倒是件好事,因為我還沒來得及砍一根打狗棍,這是我已知的對付這兇猛動物的唯一武器,但在這光禿禿的平原上,找到棍子的運氣不大。
這一陣暴風雪將我釘在了原地,狂風從東邊吹鼓起我的雨披,我失去平衡,踉踉蹌蹌,舉步維艱,被暴雨無情抽打。謹慎起見,我也想學學牧童的樣子,可是在這片被上帝拋棄的草原上,無處可躲風雨。我只得稍稍離開公路,蹲下來,遠離被雨水遮擋了視線的大卡車。我用凍僵的手指努力扯住身上的雨衣,艱難抵抗著狂風暴雨。到城里躲過風雨的那個大巴司機一定在暗笑:那頑固的老家伙這下傻了吧,活該!
我選擇此時此刻繼續(xù)我離開巴黎時在飛機上的悲觀思考。那個找不到答案的問題再次折磨著我:我要去哪里?為什么?首先為什么在經歷了去年的劫難后,我還要掙脫我愛的和愛我的人(我有足夠的證據)再次出發(fā)?
一九九九年四月,我在離開伊斯坦布爾開啟本次長征的第一段行程時,這些問題回答起來很容易:我就是想走路,想看看這個國家,想遇見各種各樣的人,想一步步了解這條神秘的絲綢之路。激情鼓舞著我,去完成醞釀已久的獨行之喜悅推動我前進,助我背起行囊,克服一路艱辛,我仿佛長出了翅膀。然而,盡管別人說我是樂天派,但穿越安納托利亞的遭遇還是讓我興致打折,有些動搖了我的決心。傷痛、遭遇康加犬乃至人類的攻擊;土耳其人和庫爾德人的內戰(zhàn)讓雙方都把我視為自己陣營的叛徒;最終疾病迫使我被運送回國。我設計的四段行程中的第一程,已然讓我心力交瘁。
如果仔細研究今年的行程,它不見得更容易,甚至更艱難。我蜷縮在難擋風雨的雨披中,在鋪天蓋地的暴風雨中動彈不得,在這條被如注雨水淹沒的路上,我無法平靜地設想我的下一步。必須承認,我心中升起一股莫名擔憂,坦率地說甚至是一種恐懼。我的五臟六腑縮成一團,這不能完全歸咎于暴風雨。
今年我要完成極其漫長的一段行程。因為從德黑蘭到撒馬爾罕的原計劃就有兩千公里,現在還要加上去年我未能完成的那段路,差不多有九百公里。我五月份出發(fā),行程的大部分時間落在夏季,而我需要穿越或途經中亞最熱的三個沙漠,里面棲息著諸如眼鏡蛇、蜥蜴和狼蛛一類的小動物。如果說我對人類帶來的危險還不算十分害怕,我對所有爬行或蜇人的動物卻十分恐懼,哪怕蚊子的叮咬也讓我十分厭惡。再說我出發(fā)時并未完全解決我上次旅行留下的健康問題,醫(yī)學也有束手無策的時候。去年以來,我的藥箱增加了四倍體積,但我心里依然沒底。
我在暴雨中低著頭,看水線從鼻尖流到雙膝間,就如屋檐淌下的水柱。拋開所有的理解力,我努力尋找將我的計劃堅持下去的理由。一周前在巴黎時,這些理由還如此清晰,但隨著出發(fā)日子的臨近,它們變得越來越可疑。好吧,我必須打起精神,找回動力,排遣掉今日籠罩心頭之種種煩惱,專注于這趟非凡旅程將帶給我的幸福。去年我在土耳其經歷過一些美妙時刻,在那些寶貴的瞬間,自己與世界如此和諧,讓人因時間不能停滯而深深遺憾。那些短暫而鮮活的瞬間,如驚起的飛鳥,逃離人類生活的荒唐。當憂傷襲來,回憶帶給人安慰。我出發(fā)就是為了尋找這些幸福,而兩千多年來帶領我們走向嶄新世界的絲綢之路,在我看來恰能產生這種神奇魔力。無論如何,我要沿著它走到盡頭,或至少走到走不動為止。因為我在一天天老去,已經六十二歲,我不敢保證長久陪伴我的好身體能一直保持。
然而我潛意識中的樂觀主義天性總能激勵我,一如我在記者生涯中,無論付出多大代價,我一定要親自核實所收到的信息。這三個與世界隔絕已久、半開國門的國家,既吸引我又讓我害怕,我很想去了解它們。而且我的向往和恐懼中還夾雜著孤獨,孤獨可以或應該引領我抵達自己,去完成這趟姍姍來遲的儀式性長征。
暴雨終于停歇,我的鞋子里灌滿了水。我重新踏上平坦筆直的大路,快步往前,一方面讓身體盡快暖和,另一方面也為早些到達城里。那個大巴司機肯定早已到處嚷嚷說他遇到了一個瘋瘋癲癲的老外,寧可跟在大巴后面走路而不要坐車。
經過三小時十八公里的步行后,我進入多烏巴亞澤特,十個月前我在這里度過了一些不堪回首的時光。我曾經住過的那家旅館換了老板,我一個人都不認得了。天空陰沉,甚至有些微寒,亞拉臘山壯麗雪白的峰頂(人家告訴我上周有一名登山者在那里遇難)躲藏在一片堆積的云層。我在一家小飯館吃了一串烤羊肉和一盆米飯,吃得味同嚼蠟,沒一點胃口,我的心思在別處,我試著拋開從巴黎出發(fā)就揮之不去的灰暗心情。說實話,走進這家旅館時,我并沒有十分之一的把握能將行程進行到底。我努力再次振作精神,臨睡前心想如果我不能四年之內走完這條絲綢之路,那就五年好了,這樣我心情好了一點。再說,認真想想,我要探訪的這個世界真就比我離開的那個世界更糟嗎?令人不安的瘋狂在我們的城市肆虐,到處是焦慮的氛圍,無節(jié)制的欲望,追求權力成為終極目標,好勝挑釁取代道德。這一切真比我要去的地方更令人放心?我要回到以人為本構成的世界,因為步行讓人的目光回到合適的尺度,學會掌控時間,行走之人就是王者。他因逆潮流而痛苦,但為緩解痛苦,他選擇遼遠之境而非醫(yī)生診室的長沙發(fā)……我要將我的頭腦和身體從經年累月的禁錮中解放,也要將它們從恐懼中釋放……
我睡得不好,還沒來得及鍛煉的肌肉有點僵硬,醒了好幾次,跟去年一樣,被街上打架的野狗吵醒。早上,天空依舊灰蒙蒙,我對多烏巴亞澤特顯然沒什么要留戀的,我迫不及待離開這里。路過一個小攤,一個瘦高個老頭在賣一捆捆的木柴。多少錢一捆?二十五萬里拉[4],那腳夫說道。我仔細挑選了一根木棍,遞給他一張十萬的紙幣。他嗅到了機會,想要更多錢,很多很多錢。他遲疑了一下,欲從我手中搶走一張大面額紙幣。這時正好走來一名警察,很想實踐一下他掌握的幾個英語單詞。發(fā)生了什么事?他問。那個欺軟怕硬的混蛋,立刻對他滔滔不絕說了一大通。那個警察翻譯道:
“他說這根棍子送給你,這么點小東西不用付錢啦?!?/p>
那無賴一分鐘前還想訛我的錢,現在把我剛才爽快給他的紙幣鄭重其事地還給我。我大笑起來,夸張地謝了謝他……他和我都不傻。
走在路上,我的愉悅只持續(xù)了沒多久。我從諾曼底家里出來時,選擇第一周把路程控制在合理范圍內,讓機體有個適應過程。規(guī)劃中第二天較短的路程對于我找回狀態(tài)十分理想,可當我走了二十一公里后,發(fā)現我計劃中過夜的小村子泰爾賽克只剩下幾座破房子,別指望有什么小飯館……唯一上來跟我說話的是幾個庫爾德人,要我付一大筆美元,帶我去參觀亞拉臘山山峰,而山峰明明完全被云層遮蓋。不開車的歐洲人在他們眼里都是傻瓜?因為我沒有理睬他們,他們便換了花樣,一起喊道:給點酒錢,給點酒錢……
讓我的理性見鬼去吧,我必須一直走到邊境小鎮(zhèn)古爾布拉克,在那里找個房間,第二天休息一下,再去參觀離小鎮(zhèn)四公里、二十世紀初被一塊隕石砸開的巨大隕石坑。然后過境去伊朗。
路過一個兵營前,兩條雜種狗向我包抄撲來,照例沒有大兵出來為我解圍。我用手中的木棍輪番指著它們,但每次我轉身對付其中一條,另一條就向我更近一步,我處在非常不利的境地。終于有個略有同情心的士兵出現:他彎腰撿起一塊石頭,那兩條狗立即安靜下來,驚恐地逃遠了。我又學到了一招……
中午,我在路邊坐下,吃了點面包和無花果干。沒辦法,我思緒紛亂,完全無法讓心思集中于當下,我有點力不從心。一陣微涼的細雨飄落在草原上,一個三十多歲的男人牽著馬從田間回來,肩上扛著把長長的鐵鍬。他裂開掉光了牙的嘴朝我笑笑,應該是表示友好吧。但稍后另兩個狂躁的混蛋停下卡車,毫不客氣地問我要錢。而且在古爾布拉克,另一個失望等著我,經過三十五公里的艱苦跋涉后,我發(fā)現這里沒有一家旅館。草原上只散落著幾間可憐巴巴的土壘房,以及供海關人員居住的廉租房似的幾幢小樓。一大堆卡車雜亂無章地停在一片開闊草地上,雨水和油箱漏出的油把草地變成污濁的泥塘,一片遭受劫掠似的令人崩潰的場景。但一群換錢的小販可不會錯過機會,他們手里搖晃著一沓沓紙幣沖向我,美元應該藏在衣袋最深處。
“你有美元嗎?有德國馬克嗎?”跑得最快的那個問我道。
我可沒興趣在這種地方換錢,但那人不死心:
“一美元換七千里亞爾!”他堅持道。
在多烏巴亞澤特,人家給我的開價是五千里亞爾。但我說過我不愿在這個令我壓抑的地方換錢。那個人仍然跟在我身后:
“七千兩百,七千五百,七千八百,八千!”
我毫不理會,竭力擺脫糾纏。
“八千兩百!”
我明白要是不換點錢就無法擺脫糾纏,所以用幾美元和剩下的土耳其里拉換了點伊朗錢。等我過了國境才知道,一美元可以換九千五百里亞爾。
那個人告訴我過了國境線,在巴扎爾甘有好幾個旅館。盡管雙腿像灌了鉛,背包帶把肩膀勒得生疼,我還是決定今晚過境去碰碰運氣。
終于在卡車的叢林中找到一條路,我走進土耳其海關大廳。上百個人擁在那里,大部分人擠在一道圍欄后。大廳底部,一長串人排在一個柜臺前,沒有任何指示牌,沒有任何語言文字說明辦理程序。大廳里充斥著難聞的煙味,人們就像在大糞坑里一樣交頭接耳。一位友善的年輕人走過來,用蹩腳的英語告訴沒頭蒼蠅般亂轉了許久的我:
“要在那個圍欄后面排隊,需要耐心。我和我的朋友已經在那里排了四個小時,大概還需要四個小時,我們輪流占著位置。”
一股強烈的疲累感襲來,想到還要在這個混亂嘈雜、噩夢般的地方站上幾個小時,我就被徹底擊垮??墒菦]有辦法坐下來,周遭沒有一條長凳,我也沒有可替換排隊的人。我試著蹲下來屁股靠著我的行李,但重壓仍然在,并且人群擠得我?guī)缀踔舷ⅰ?/p>
等待沒完沒了。柜臺那邊,三個彪形大漢耐不住疲憊和敵意吵了起來,還動起手。被圍欄隔開的人們還算遵守秩序,但到柜臺跟前,沒了圍欄,幾個小滑頭就想插隊。這里大部分是伊朗和土耳其的卡車司機。我的近鄰告訴我說,他的情況有點特別,他在伊斯坦布爾被偷了錢和證件,他得到一張土耳其警察開給他的安全通行證,但他不敢肯定這張證明能保證他回到家鄉(xiāng)。一名跟我一同進入圍欄的商人(從他考究的衣著可以猜到),毫不遲疑地徑直走到一扇玻璃門前,里面有個海關官員在堆滿文件的寫字臺后面喝茶。那個有特權的家伙一會就出來了,是此地的老熟人還是他塞了小費?我不知道,但這很管用。他穿過由一個大腹便便的門衛(wèi)守著的那道芝麻大門,后者毫不吝嗇地點頭哈腰,而我剛進來時就注意到他對待別人十分氣勢洶洶。大門掛著一把大銅鎖,每過一個人,那家伙就會把門小心翼翼地鎖上。你得首先亮出是自己人的證明。
土耳其海關人員表現出一種輕蔑和倨傲,因為后一個家伙要穿過人群去辦公室,他突然就大喊大叫起來,粗暴地推搡人群讓他們排成一條士兵隊列似的直線。有個人沒有立即照辦,他就把人家一下子推到墻邊。面對這種魔鬼般的權力濫用,沒人敢抗議,大家都敢怒不敢言,深知他們會面臨更嚴重的刁難。
我的運氣還算不錯,只花了三小時就來到那個柜臺。西方人的身份保護了我,他們沒有訛詐我。給我蓋章的海關職員覺得有必要對我表示歉意。
“很抱歉讓您久等,”他說道,“但是沒辦法,我剛剛核實完了六百份護照。在這里,六百份護照就意味著六百個麻煩……”
他鄭重其事地蓋完章,我被允許進入那道芝麻大門。銅鎖打開,我進入另一間屋子,這里不見得比前一間更好。大門上方掛著阿塔圖爾克[5]的照片,進入伊朗那側的大門上掛的則是霍梅尼和哈梅內伊的照片,兩位伊斯蘭伊朗領袖的畫像是唯一的裝飾。這個海關中間地帶的氛圍跟土耳其海關大廳很是不同,大廳天花板高聳,沒有窗戶,四周有一圈水泥長凳。人們在那里聊天,但不再是剛才那樣的混亂無序。司機們把護照交給他們中的一個,我走上前,他們?yōu)槲易尦鰝€位置。過了一會,一名伊朗海關官員出來接過那一摞護照,一位經驗豐富的老手帶著熱情的微笑,拿過我的護照放到那摞護照上面。一個會講英語的伊朗人跟我搭話,大家想知道我的國籍以及我旅行的細節(jié)。人們圍著我一圈,有人把我的話翻譯成土耳其語或波斯語。
大門再次打開,海關官員請我過去。我提出異議,我說他們排在我前面,沒有任何理由讓我先過……但司機們做出友好的手勢,把我推到前面,祝我一路平安。到了另一側,我等著接受考驗,面對的卻是柜臺后兩張和藹的面孔。其中一位遞回我的護照,向我致意。在下一個房間,一名官員示意我不用打開背包,我可以離開了。到目前為止,我沒有遇到任何有人在巴黎一再對我提起的丑陋現象。又有一個出口,通向灑滿陽光的院子,我走了出去,這就到了伊朗。我立刻被環(huán)境的變化所觸動。山腳下立著幾幢海關的房子,巴扎爾甘小城沿山腳延伸。山脊上修建著水泥崗亭和帶刺鉤的鐵絲網。另一側山坡,有一條長長的瀝青下坡路,路上整齊排列著望不到盡頭的小卡車。山腳下有兩個停車場,停著一長溜重型卡車。這里與海關另一側的混亂無序、骯臟破敗有著天壤之別。我走了不到三百米,有名年輕士兵走向我。
“我是海關關員,我下班了,我可以幫你什么?”
我們一起往山下的村子走去。年輕人告訴我他在海關系統(tǒng)服兵役,但他學習的是會計專業(yè)。我需要換外匯嗎?不需要,他友善地避開沖向我們的換錢小販。我需要旅館嗎?他帶我走到路邊很多商家中的一個,離開前還幫我談好了價格。我在伊朗下榻的這第一家旅館,與我在土耳其住過的差別不大,不過仔細想想還是有差別,逃不掉的衛(wèi)生間漏水頑疾,但比土耳其要好很多。
第二天早晨,我出發(fā)得有點艱難。肌肉僵硬,且又有點腹瀉……我在伊朗的第一段行程,從巴扎爾甘到馬庫[6]之間的二十二公里,仿佛沒完沒了。等找到一家旅館時,我已經筋疲力竭,像根樹樁般倒在床上,一口氣睡了兩個小時。
這里的生活對一名徒步者來說很是溫馨。我本以為人們會緊抱堅定的宗教信仰,敵視外國人,但我不斷驚訝于一路上當地人對我表現出的熱情和友善。因為語言不通,村民們會在我走過時微笑或稍稍躬身,以手捂胸跟我打招呼,有些還會和我熱情握手。孩子們圍著我,但從沒有人向我乞討,要錢或要禮物。馬赫邁德,一個十來歲的小男孩跟著我走了一段路,他的弟弟很快也跟過來。我告訴他們說我是法國人,我叫貝爾納。其他孩子也立刻爭先恐后圍上來。一個頂著一頭亂蓬蓬黑發(fā)、有著明亮大眼睛的孩子叫凱文,很喜歡說話,不停跟我說著什么,也不管我是否聽得懂。比電話傳播效率還高,不一會兒,路上又竄出一群群孩子。當我走到村子盡頭時,身后跟了三十多個孩子。
重新找回孤獨,我按自己的節(jié)奏前進,對新鮮風景充滿好奇。平原上阡陌相交,排成一線的白樺樹吐著嫩綠?,F在是五月,酷熱還未來臨。那邊,高原上亞拉臘山潔白的山峰在陽光下閃著迷人的光芒,轉瞬即逝的禮物,因為十分鐘后,它又披上了陰霾的頭巾。
我睜大眼睛,注意這里的習俗和被禁止的行為。為了不觸犯禁忌,我的打扮有別于一般徒步者,穿了一條好幾個口袋的長褲和一件寬松的長袖白襯衫。我很不習慣這樣包裹得嚴嚴實實,汗如雨下。不過我知道,熬過頭幾天的不適,我會逐步適應炎熱。
我的大背包和大頭皮鞋自然吸引了眾多目光。先是一名軍人,后來是一名汽車修理工攔住了我,請我喝茶,滿足他們的好奇心。在汽車修理鋪門前,他們把唯一一把椅子讓給我坐,小茶幾上放了茶壺和玻璃杯。五六個附近的商人圍著我蹲下,一連串問題連珠炮似的砸向我。我俯身看著索菲在巴黎替我準備的塑封小卡片,結結巴巴念著注音的波斯詞語。我的東道主們很歡樂,因為我犯了好些個語法錯誤。我告訴他們我是“寡婦”時,大家都笑壞了,因為搞錯性別在這里簡直不可想象。我學會了把一小塊糖含在嘴里,再喝一口熱茶,讓它慢慢溶化。當二十多輛房車組成的一個德國車隊穿過小鎮(zhèn)時,我頓時失去了引人注目的地位。汽車修理工做著夸張的手勢,鼓動我向他們學習。我同樣用肢體語言回應他:他更喜歡一個可以觸摸到的游客還是只能看看的游客?這個問題鑄就了我們的友誼,他伸過沾著油污的大手拍了拍我的手。
我在此小憩時,一直觀察著附近一個環(huán)形路口的警察,他裹在緊繃的綠色制服里,像個樂隊指揮一樣指揮著交通。交警芭蕾舞般井井有條的動作總是讓我著迷,它們沒有國界之分。他的同事來接班,那名警察果斷摘下墨鏡,鄭重地遞給另一位。也許墨鏡也是制服的一部分……總之,戴上它的人似乎被賦予了一種權力。
在馬庫,我讓自己休息一天。盡管多烏巴亞澤特與巴扎爾甘間的大段距離還未完全消化,但我并不覺得很疲憊。不過從去年開始,我知道對自己要多加小心,行走的快感讓人沉醉,前進的樂趣讓人忽略身體的警告。過度疲乏會讓我脆弱,細菌將趁虛而入,況且我身處環(huán)境的衛(wèi)生條件并不好。所以我停下來做第一次休整,我一共才走了可笑的八十二公里。
我想利用這一天時間去參觀馬庫二十公里外的黑教堂(Ghara Kelisa)。每年六月十九日,亞美尼亞基督徒會聚集于這座圣塔代厄斯(有人翻譯為圣巴納貝)教堂參與一年一度的彌撒。因為村里沒有任何接待設施,信徒們便圍著教堂扎營,據說那場景很驚人也很獨特。但即便為了亞美尼亞基督徒,我也沒胃口在那里露營十五天。
我包了一輛出租車和一名導游,司機叫阿里,導游叫麥迪。但麥迪很快露餡,他什么都導不了,他掌握的英語單詞跟我的波斯語詞匯量差不多。通向教堂所在的山谷里,沿途石塊上刷著波斯語的口號,它們對我永遠成為一個謎。開始我以為麥迪或許不想翻譯這些內容,但實際上我們還沒到達目的地時,我就發(fā)現他在明目張膽地撒謊。面對一座肯定是在建監(jiān)獄(無窗的高墻,圍墻四角建有崗亭)的建筑,我問麥迪:“又一座監(jiān)獄?”他想了一會后回答說:“不,一座體育場。”
我很想加一句;“皮諾切特[7]式的體育場?”想想還是算了,我可不想他對黑教堂也這么胡說八道。
教堂位于一條新月形的山谷,不見一棵樹,稀稀拉拉的草地已被陽光烤焦。從遠處首先看到的是一件白石圓錐體,在灰色山體背景的襯托下十分顯眼。隨后順著地形,教堂漸漸露出真容。目光落在左側云團籠罩的山谷,“黑”教堂實際上卻呈沙土色。十世紀時,它以玄武巖建造,這是黑教堂名稱的來源。它先后在十三世紀和十七世紀毀于地震。后來玄武巖的圍墻得到部分修復,修復后的鐘樓也呈現黑淺相間的一個個圓環(huán)。這座小建筑的比例堪稱完美。我的向導,正如我擔心的那樣,對教堂完全說不上三個字,只會小丑般地跟阿里打鬧嬉笑,對這個宗教圣地,沒有表現出絲毫尊重。
黑教堂附近的亞美尼亞小村子里,身著鮮艷裙子的婦女在休息,男人們忙著修理灌溉渠,迎接夏天的到來。一個穿一條鮮亮藍色長裙的小女孩站到我跟前,想要拍一張照片。她大紅的背心和明媚的笑臉吸引了我……可當我舉起相機對準她時,她變得一臉嚴肅甚至有點憂傷。我給她幾顆糖想逗她笑,但是不管用。我把小徽章放到她手上,還在我襯衫上指給她看徽章怎么別,但也不起作用。孩子們對這些不占地方的小玩意并不感興趣。我的朋友和讀者在我出發(fā)前寄給我上百個小徽章,有些人割愛了自己的收藏。不過請他們放心,這些小徽章一定會被分送出去,因為伊朗從一九五六年的一千九百萬人口,到一九九六年已增至七千萬,盡管其間與伊拉克的流血戰(zhàn)爭造成年輕人口的一個低峰。
戰(zhàn)爭無處不在,每一座城市、每一個村莊,到處畫著代表戰(zhàn)爭中獻出生命的“烈士”的大幅肖像。在墓園里,大量捐軀者墓上插著伊朗國旗。這情形讓我想起我們鄉(xiāng)村紀念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紀念碑。
回到鎮(zhèn)上,我向一個人打聽哪兒有郵局,他反過來詢問我怎么會出現在這里。我這個外國人身邊很快圍了一群人。一個胡子剃得干干凈凈(在這里非常少見)、衣服穿得比別人考究些的伊朗人翻譯各種提問。他英語說得很不錯,我稱贊了他。
“我是跟紅十字會的人學的英語,因為我在伊拉克被關押了五年?!?/p>
“五年!真是個大麻煩……”
他掃了一眼周邊,確認沒人聽得懂,便抓起我的手臂讓我把他的話聽得更真切。
“二十年前,這里才是大麻煩,我的朋友。”
仿佛意識到說了太多,他匆匆離開,頭也沒回。
在馬庫休息的一天使我體力恢復,我?guī)е錆M活力的雙腳重新上路。走了一個多小時后,我離開了這座城市所在的狹長山谷。鳥兒從峭壁穴居的洞口展翅飛出,峽谷通向一片肥沃的原野,榛子樹圍起的糧田里,綠色麥浪翻滾。
中午,一家小飯館提供的是繞不開的烤肉串,一個男孩毫不客氣地徑直坐到我的桌子,搶過我的旅行指南。他指認著照片上他所認識的伊斯蘭共和國的重要人物:掌舵人霍梅尼,他的接班人哈梅內伊,剛剛贏得選舉的哈塔米總統(tǒng)。
在田野里,我發(fā)現與土耳其只有婦女勞作的現象不同,這里是男人握著鐵鍬或鋤頭在忙碌。太陽依然高照,一輛快速超過我的小轎車突然急剎車,然后掉頭開到我身邊停下。司機對我喊道:
“我去大不里士?!?/p>
是的,是的,我也去大不里士,但我堅持步行去那里。他像只跳蚤一樣很生氣,氣呼呼地把車開走時差點壓到我。每當我表示要步行,我在伊朗人這里得到的總不理解,與在土耳其時如出一轍。今天,如果一個人單純就想徒步走世界,是否真的就那么不合時宜、荒誕和不可思議?我一直覺得自己在做一件尋常事,可經常別人反饋給我的信息,表明這完全是一種瘋狂舉動,最后搞得我也懷疑起自己……
出了馬庫,我選擇右側一條通往南方的小路。路上車不多,有時闃無一人,我享受著這份孤獨。我行走的節(jié)奏漸漸越來越快,肌肉正在適應我強加給它的重任,但持久的耐力還未完全建立,走了二十五公里后,我開始有些吃力。再走上五公里我就要到Shot了,地圖上這么說。雙語的路標上標的是Shut,村民的發(fā)音是Shout。我到達那里時一場冰雹劈頭蓋臉襲來,最后我在咖啡館老板馬赫邁德[8]那里找到了一間出租的房間。他的六位留著小胡子的朋友圍坐桌邊,向我拋來一堆問題。
過了一會兒,一個滿臉自負的家伙一進來就表現出一種咄咄逼人的戒備,打聽關于我的一切。當我問他下一個村子有沒有旅館時,他遞給我一張波斯文的名片。
“拿出這個,告訴他們是我介紹你來的。”
他的口氣不容反駁,不可置疑,毫不留情。就這么一個動作,讓他氣勢如虹,他這么說著就走了出去。他一走,那幾個小胡子男人齊聲說那是個非常非常有錢的人……所以這兒也是財富和權力說了算。
我那張不靠譜的地圖顯示,有一條路通向南方。但與我聊天的諸位都肯定說那條路只存在于紙上。算了,那我就穿過田野,我可不愿意繞道十公里。他們一起叫嚷起來,說我會迷路,還可能遭遇不測。馬赫邁德提議明天早上開車送我去通往大不里士的那條路上。面對他們的一致堅持,我同意了。
他們租給我的房間不出所料的臟。兩張床,一張的床單大概從伊斯蘭革命以來就沒有換過。不過考慮到有外國人,另一張床的床單略干凈些。在衛(wèi)生間,我顯然打攪到了一大家子的蟑螂,個頭有拇指那么大。窗戶沒有窗簾,我只能關上燈,保留一絲體面。夜里,兩名巡邏的士兵在我樓下駐足生火,另有四名大兵加入,他們在這個臨時據點煮熱茶,所以夜里我睡得很不好。到了早上也沒有如昨日說好的汽車來接我,因此我決定還是穿越田野。鑒于這幾天我受到的接待,我敢肯定路上不會有太大危險。至于迷路的風險,應該可以避免,我出發(fā)前在巴黎購買了一個GPS。GPS是一個與手機差不多大小的電子產品,與衛(wèi)星相連,能精確顯示你所處的位置。而且,如果你能準確設置,它會指出你所去目的地的方向、相隔的距離,以及你的前進速度。它甚至還能辨別出被你忽略的其他需求……如果你想順暢遨游世界,還指望別的什么呢(除了我那把不可或缺的多功能瑞士軍刀)?我像個孩子一樣急不可耐來驗證這件寶貝是否能踐行承諾,同時也考驗一下我的使用能力,因為通常我操作這些電子小玩意時,總會有點問題,它們對我來說太復雜了。
離開小鎮(zhèn),確認整個世界都屬于我,當然我路過的矗立于鎮(zhèn)中心的那座塑像可能不太同意。塑像是一名穿迷彩服的士兵形象,一手握著卡拉什尼科夫沖鋒槍,一手舉著伊朗旗幟,見證了伊斯蘭革命意欲征服全世界的時代。不過我覺得眼下是我要去征服它。
走了幾公里后,一座磚墻驛站的廢墟出現在眼前,只剩下一部分地基??梢哉f這是第一個明確信號,說明我正走在絲綢之路上。遠方的地平線,畫出一道鋸齒形森林的剪影,大小亞拉臘山雄踞其上,白色峰頂刺向湛藍的天空。為更好欣賞這無敵的美景、令人眩暈的寂靜,我放下了行囊……我剛重新上路時,一輛摩托的馬達聲撕破了寂靜。那名年輕騎手不但把我震得頭暈腦漲,還向我提了一堆沒完沒了的問題(國籍、來自何方、要去哪里、我的年紀……),最后他從衣袋掏出一支圓珠筆,我愣了一下,掏出我的筆做交換,他好歹過了玩小徽章的年紀。他心滿意足地走了,第二天我發(fā)現他的筆果然寫不出字。一次小小的遭遇,一場小小的騙局……顯然從邊境開始,我就以小小的方式,苦澀地體驗這個國家。
不過有個上了年紀的老頭很讓我感動。我們打招呼,他詢問我的自然是千篇一律的問題。他肯定聽明白了我一路的行程,跑到馬路中央,想要攔下開過來的第一輛車。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讓他放棄這念頭。他手里拿著一只碗,上面蓋了塊濕布。那是什么?他一臉神秘地掀開濕布,里面是一些甜瓜的種子,剛剛萌發(fā)的芽胚在陽光下呈透明色。他像個滿心慈愛的父親,小心翼翼地用一根手指拈起一粒種子,埋到地里,仔細蓋上土,讓胖鼓鼓多肉甜瓜的這份小小希望不受傷害。
我按照GPS的指引,穿過田野。近期的雨水使田地泥濘,沉重的背包讓我的鞋子深深陷到疏松的泥土里。地上還有星星點點的白斑,那是春日陽光下尚未完全融化的積雪,可見冬天這兒的雪有多厚。但第一批暖流促使虞美人花爭相綻放,緞帶似的一片朱紅色在微風中輕晃。我出了點汗,微濕衣服,感覺卻很好。三小時后,我跨過一條小河,正要走上瀝青路時,一輛警車攔下我。兩名警察詢問我的目的地,其中一位用圓珠筆在手心里寫下我離目的地的公里數,便轉身離開了,也沒檢查我的證件。警察是放松警惕了嗎?這通向無憂世界的第一步,沒來由地讓我高興,仿佛自出發(fā)以來鎖住我的莫名恐懼終于被解開了。
此刻,小路向一個山口攀升,穿越一片更高的丘陵。溝壑環(huán)繞著一座座緊挨著的小山包,讓人想起某些羅馬式教堂的建筑技術。我終于抵達山口,一輛綠色的兩缸小車,像只青蛙似的蹦蹦跳跳到我跟前,在我前面幾米處突然急剎車。一個禿頭小個子男人,仿佛從車里彈出來一般,在他座位上散亂的東西里翻了一會兒,然后拎著個裝了巧克力糖的紙袋走向我。他抓起一把糖塞到我手里,一邊問我的名字和國籍。隨后他迅速離開就如他的突然出現,伊朗人有著迅捷的友誼。晚上等我再見到他時,他解釋了匆忙離去的原因:他是醫(yī)生,正被叫去處理一個難產的病人。然而我還是驚愕不已,他甚至都沒想過完全不停車?一個外國人,那可是很神圣。我問他在這么緊急的情況下,怎么會想到不惜代價送一把糖給一個陌生人!他打了個表示放心的響指,岔開話題道:
“母子都平安。”
我再次上路,陽光灼熱。東邊是分開伊朗和阿塞拜疆的高山,山上的白雪在陽光下閃爍,仿佛大眾舞廳里天花板上閃耀的發(fā)光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