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治水
《禹貢》①敘治水,以冀、兗、青、徐、揚、荊、豫、梁、雍②為次。考地理言之,豫居九州③中,與兗、徐接境,何為自徐之揚,顧以豫為后乎?蓋禹順五行④而治之耳。冀為帝都,既在所先,而地居北方,實于五行為水,水生木,木東方也,故次之以兗、青、徐;木生火,火南方也,故次之以揚、荊;火生土,土中央也,故次之以豫;土生金,金西方也,故終于梁、雍。所謂彝倫攸敘⑤者此也。與鯀⑥之汩陳五行,相去遠矣。此說予得之魏幾道。
【注釋】
①《禹貢》:《尚書》中的一篇。
②冀、兗、青、徐、揚、荊、豫、梁、雍:九州的名稱。冀,冀州,今山西、陜西黃河以東,河南北部,山西黃河以南和山東西北,河北南部。兗,兗州,今河北東南、山東西北部和河南東北。青,青州,今山東泰山以東。徐,徐州,今江蘇長江以北和山東南部。揚,揚州,今江蘇和安徽淮水以南,兼有浙江、江西部分地區(qū)。荊,荊州,今兩湖、兩廣部分,河南、貴州一帶。豫,豫州,今河南黃河以南及山東西部和安徽北部。梁,梁州,今陜西南部和四川以南地區(qū)。雍,雍州,今陜西中北部、青海與甘肅東南以及寧夏地區(qū)。
③九州:傳說古代中國的九個行政區(qū)劃。
④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種元素的運行與變化。
⑤彝倫攸敘:正常運行。彝倫,即常理;攸敘,有序而不亂。
⑥鯀:禹的父親。
【譯文】
《禹貢》書里記載大禹治水的順序是: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雍州。依照地理位置來說,豫州在九州的中間,和兗州、徐州接界。為什么在徐州之后便是揚州,豫州反而放在荊州的后面?大概大禹治水是按照五行方位來排列順序。冀州是帝都,應(yīng)該排在最前面,況且它地理位置在北方,按照五行屬水。水生木,木表示東方,因此把兗州、青州、徐州三州排列在冀州之后。木生火,火表示南方,因此接下來的排列是揚州、荊州?;鹕粒帘硎局醒?,因此緊接著排列的就是豫州。土生金,金表示西方,所以將梁州、雍州排列在最后。這就是《尚書》所謂的常理有序而不亂。這和禹的父親鯀打亂了五行順序,相距甚遠。這個說法,我是從魏幾道那里得知的。